第五章得與失


    留守建康的劉穆之病死了。


    劉穆之與劉裕什麽關係?如果拿前人做比較的話,相當於蕭何和劉邦的關係。


    劉穆之,才華橫溢,組織管理能力一流。在內能總攬朝政,對外又能為軍隊提供幫助。


    史載,劉穆之在辦公時,來了n多人找他辦事:有來申訴告狀的,有來請示工作的,站滿了台階房屋。


    劉穆之能眼中看著文書,手中寫著書箋,耳中聽著別人的申訴、匯報,口中作著應答,井井有條,且不會相互幹擾。


    心理學上注意的集中性理論在其麵前完全失效,神人一個。


    光有能力,與領導關係走的不近也不行。劉穆之是京口人,與劉裕是老鄉,也是劉裕的心腹。


    前文在總結桓溫北伐失敗的教訓時,提及到,南方的梟雄要北伐成功,一個穩定的大後方是充分必要條件。劉裕率軍北伐,同樣需要一個穩固的大後方,於是,他選擇了劉穆之代他留守建康,一是能監視朝廷動向,二是能為北伐軍提供後勤保障。


    “穆之死,人輕易我”。如今,劉穆之病死了,劉裕怕大後方有變,留下兒子劉義真留守長安,自己率軍急迴大本營。


    劉義真年僅12歲,留下個孩子鎮守軍事政治重鎮長安?劉裕不擔心,因為他為兒子配備了強有力的輔佐班子,核心成員有二,一是征虜將軍王鎮惡,二是龍驤將軍沈田子。


    這兩位,都是本次攻下關中的功臣。先看看王鎮惡的個人檔案:


    姓名:王鎮惡。家庭關係:爺爺王猛,前秦丞相。祖籍:北海郡劇縣,也就是現在山東濰坊的昌樂縣,王猛的老家。出生地:長安。


    王鎮惡出生在爺爺王猛任職的前秦國都,這倒不值得一提,值得一提的是,他的生日。


    出生日期:373年6月11日,陰曆是五月初五。


    在古代,誰要在農曆五月初五出生,中國的家長是要拉長臉的。


    五月五日,是惡月惡日,被稱作五毒日。“此日蓋屋,令人頭禿”,“五月不遷居,不糊窗槅”。


    東漢泰山太守應劭輯錄的《風俗通義》雲:俗說五月初五生子,男害父,女害母。


    西漢劉歆著、東晉葛洪輯抄的古代曆史筆記小說集《西京雜記》雲:俗諺舉(五月)五日子,長及戶則自害,不則害其母。


    也就是說,在中國古代風俗通說中,五月初五出生的孩子,男克父,女克母,一生六親不靠。


    曆史上有個皇帝,五月五日出生,為避晦氣,改為十月十日出生,並定為“天寧節“。但,仍然國破家亡,還連累了自己的兒子及家人。


    他就是宋徽宗,宋欽宗他爸,父子二人及後宮妃嬪受盡金人侮辱。


    王鎮惡就出生於五月初五,父母很鬱結,爺爺王猛倒是很驚奇:此非常兒,昔孟嚐君惡月生而相齊,是兒亦將興吾門矣!


    所以,王鎮惡就有了“鎮惡”的名字。


    劉裕南歸,有個人把目光瞄向了長安,他就是大夏國主,赫連勃勃。


    赫連勃勃趁劉裕不在長安,派軍南斷青泥,東扼潼關,進攻長安。大敵當前,留守長安的輔佐班子兩大支柱成員沈田子、王鎮惡發生了內訌。


    前秦滅亡時,王鎮惡才13歲,流浪在外,一度寄居在澠池(今河南澠池)一個叫李方的朋友家裏。


    王鎮惡對李方的收留很感激:如果有朝一日發達,一定厚報。


    李方:你是丞相的孫子,德才出眾,何愁不富貴。到時候能聘我為本縣(澠池)的縣令就足夠了。


    李方要求不高不低,此夢想後來也在王鎮惡身上實現了。幾頓飯換來一個正處級實職,堪稱最佳投資。


    王鎮惡後與叔父王曜一起歸順東晉,客居在荊州。409年,劉裕北伐南燕,攻打廣固城時,有人向劉裕推薦了王鎮惡,當時王鎮惡36歲,是天門郡臨澧縣(林伯渠、丁玲老家)縣令,正處級幹部。


    劉裕召見王鎮惡,與其交談後,印象頗深(所謂將門有將),留在身邊使用(青州治中從事史,行參中軍太尉軍事,署前部賊曹),隨劉裕平南燕,立有戰功。


    前文講過,孫恩道教起義軍的首領盧循,乘劉裕北伐南燕之時,率軍進攻建康。北府名將劉牢之的外甥何無忌戰死,朝野震動。


    北府軍當時三大主力,劉裕、何無忌、劉毅,劉裕北伐,何無忌戰死,抗擊盧循的重任落在了劉毅的肩上。結果,劉毅也大敗。


    等劉裕迴師擊敗盧循,威信則日漸隆盛,官至太尉,即主持軍委工作的常務副主席。王鎮惡也立有戰功,有了爵位--封博陸縣五等子。


    而劉毅,在朝廷的威信大降,在劉裕的光環下,劉毅會做如何選擇?


    甘居劉裕之下保持一定的富貴?還是與劉裕一爭東晉一哥的地位?


    性格決定選擇,繼而決定命運。


    劉毅每次讀史書,讀到廉頗、藺相如的將相和故事時,總是感慨不可能。


    劉裕滅盧循,晉安帝在西池設宴慰勞,詔令群臣賦詩頌揚。


    劉毅的詩是:六國多雄士,正始出風流。


    解讀出來,可以感受一股濃濃的醋味:武功算什麽,文雅才是王道。


    如此心胸,怎能甘居他人之下?劉毅與劉裕的火並,也就再所難免了。


    412年9月初,劉毅至江陵(荊州),偶染疾病,上書請調其堂弟、兗州刺史劉藩為副手,劉裕爽快應允。


    劉裕的爽快,隱含著詭詐。劉藩要從揚州去荊州,必然經過南京。


    劉藩一入建康(南京),劉裕將其控製,以劉毅與劉藩共謀不軌為由,勒令劉藩自殺。


    9月15日,劉裕率諸軍自建康順江南下,準備收拾劉毅。


    王鎮惡以振武將軍身份隨軍,29日到達姑孰(安徽當塗)。王鎮惡主動請命,與龍驤將軍蒯恩率百條小船作先鋒部隊,晝夜兼程,經鵲洲、尋陽、河口、巴陵,10月22日,抵達豫章口(湖北江陵東南),距江陵城20裏。


    王鎮惡一路上(實際是一江上)沒有遇到任何阻礙,在劉毅的地盤也暢通無阻,因為,他偽稱是劉藩西上。


    到了豫章口,棄船步行進軍。蒯恩率軍在前,王鎮惡緊隨其後,每艘船上留一兩個人,對著船岸上豎六七麵旗,下麵放一鼓,告訴留下來的人:估計我們將到城下時,便長久地戒嚴,務必讓人看起來好像後麵還有大軍。


    又派出一支別動隊,燒毀江津(今湖北沙市東南)劉毅的船艦,斷其退路。


    離江陵城不到五六裏時,遇上劉毅的部將朱顯之。朱率領百餘人正要出江津,見到王鎮惡的先頭部隊,一問,說是劉藩的部隊。


    朱顯之心有懷疑,馳馬到近前,問劉籓在哪兒。一士兵迴答:在後麵。


    朱顯之不見劉藩,又望見江津煙火衝天,船艦被燒,而鼓聲甚盛,知道有詐,撥轉馬頭急馳迴報劉毅,讓他急令關閉各城門。


    城門還未來得及關閉,王鎮惡已率軍突進江陵城大城東門。蒯恩進東門,便折迴向北,趕赴擊射堂,前攻金城(今內城)東門。王鎮惡則直擊金城西門、南門。


    劉毅在金城內共有三千餘人部隊,兩軍混戰。王鎮惡遣人送詔書和赦文以及劉裕的手書給劉毅,劉毅連看不看,付之一炬。


    金城中混戰在繼續,從上午十點開始,戰至下午,戰況慘烈,王鎮惡軍少,漸有不支。


    危機時刻,劉毅軍中一個叫王桓的人站了出來。


    此人家在江陵,以前因殺死桓謙,受到過劉裕的提拔,這時率十餘人加入戰團,幫助王鎮惡。


    下午4時左右,王桓拚了命,在金城東門北三十步地方鑿開一個大洞,並率先鑽進洞裏,後麵士兵相繼而入,與劉毅官署外的親兵部隊交上了火,想來個擒賊先擒王。


    都是北府兵,王鎮惡的士兵和劉毅從建康帶來的士兵,互相交叉有很多是親戚,互相認識。王鎮惡命令士兵火線做對方軍中親戚的思想工作。


    得知是劉裕親征,北府兵士兵在劉裕和劉毅之間,選擇了威望更高的。官署外,劉毅的士兵瞬間潰散。


    一更時,劉毅部署在官署大廳的軍隊首領勇將趙蔡被斬殺。但,劉毅的數百鐵杆士兵,仍在死戰。


    圍城必缺。王鎮惡恐夜間作戰對遠道而來不熟悉地形的中央軍不利,引軍出圍金城,留出南麵的道路,以生機為誘餌渙散劉毅親兵的士氣。


    劉毅畢竟是北府名將,恐南麵有埋伏,於三更時乘夜率300餘人由北門突圍。


    突圍前,由於事出突然,當王鎮惡冒充劉藩軍進城時,劉毅的慣騎戰馬還在城外,倉促間,去兒子劉肅民那裏取馬。


    劉肅民居然不舍得給,拽著韁繩不放手。


    朱顯之火了:別人要取你父親的性命,而你卻吝惜一匹馬,劈手奪過馬給劉毅。


    危機時刻,兒子居然不如一個非親非故的部將,南北朝的父子關係,令人喟然長歎。


    劉毅騎著從兒子處搶來的馬剛一出來,就遇到了王鎮惡的軍隊,又迴衝蒯恩處突圍。蒯恩的士兵已作戰一天,疲憊不堪,劉毅從大城東門殺出一條血路逃出。


    劉毅逃到城外牛牧佛寺(在今荊沙市荊州區北),要求進寺避難,卻被寺僧拒絕收留。


    寺僧的話,令人無話可說:


    昔日亡師收容桓蔚,被劉衛軍所殺,今日實在不敢收容外人。


    原來,北府軍當年聚眾討伐桓玄家族時,桓蔚也投奔到牛牧佛寺,寺僧昌將其藏匿,劉毅將昌和尚殺死。


    劉毅被拒,慨歎:為法自弊,居然到了這個地步。


    當年商鞅逃亡至秦邊境,要住旅館。因未帶身份證,被旅館老板拒絕:按照商君之法,留宿無憑證的客人是要治罪的。逃至魏國邊境,也被拒絕入境,原因很簡單—當年他騙擒過人家魏國的公子卬。走投無路,最終被秦惠文君誅滅全家。


    做人留一線,日後好相見。


    劉毅沒留這一線,隻好去見閻王了,自縊而死。


    第二天,百姓告訴王鎮惡軍,將劉毅斬首,其子侄也全部被殺。


    王鎮惡因平定劉毅之功,於十一月被封為漢壽縣子,食邑五百戶。之後,又於416年隨劉裕攻滅後秦,獲封安西司馬、馮翊郡太守。13歲要飯,36歲正處,43歲正廳級,王鎮惡升遷不可謂不快。


    王鎮惡有沒有升省部級呢?升了,不過沒實際享受到,因為是死後追贈的。


    417年,劉裕留守建康的蕭何劉穆之病逝,劉裕迴軍,留下12歲的兒子劉義真留守長安,鞏固北伐成果,並為兒子配備了陣容豪華的輔佐班子。


    參謀王修為長史,王鎮惡為司馬領馮翊郡太守,沈田子兼領始平太守等。


    王修主政,王鎮惡、沈田子主軍,這個安排看似很合理。但問題很快就來了。


    內訌搶功,永遠是主旋律。


    北伐攻占長安,王鎮惡立有大功,沈田子卻不服氣---你攻長安,我苦戰掃外圍,你吃肉我喝湯。


    另外,沈田子最忌諱王鎮惡的,是他的身份。


    王鎮惡是誰,前秦丞相王猛的孫子,出生就在長安,現在是衣錦還鄉。關中人對王家懷有很深的感情,這不得不令沈田子等南方人忌憚。


    劉裕走之前,沈田子就去找劉裕告過狀:王鎮惡關中人,不可信任。


    沈田子是中央軍胡宗南,王鎮惡雖然立有戰功,但也不過是能打的雜牌軍黃百韜。出於此種考慮,劉裕麵對前來告狀的沈田子,說了令他悔恨終生的一段話:


    鍾會平定蜀國後作亂不成,不是因為有衛瓘嗎?猛虎不如群狐,有你們幾個嫡係,不用怕王鎮惡,如果他想作亂,可以直接滅了他。


    人還沒走,就把輔佐班子中的兩大台柱子一個比作鍾會,一個比作衛瓘。如果是安慰嫡係的私話,倒也不打緊,但是,嫡係中央軍沈田子,卻把這話一字不漏的收藏起來,鍛造成了一把他想象中的尚方寶劍。


    418年正月,劉裕剛走不久,沈田子竟做了一件令人瞠目結舌的事。


    他把王鎮惡殺了。


    大將不明身亡,長安城內趕緊緊急動員,以防不測。結果,沈田子來報告:不要慌,是我是我,王鎮惡謀反,被我正法了。


    劉義真和王修眼珠子都快瞪出來了:開什麽玩笑,殺如此大將,竟然不跟我們匯報和商量,我看你才是想謀反吧?!


    二人又將沈田子正法。


    劉裕還沒到建康,剛走到彭城,就聽說了長安城內的內亂,登樓北望,涕淚橫流,跺腳長歎。


    劉裕走了,長安又內亂,大夏國主赫連勃勃樂的鼻涕泡兒都出來了。我得拿迴屬於我的東西了,率軍進攻長安。


    兩大軍事台柱死亡,劉義真守不住長安,率軍撤離。


    你們這幫南蠻子,想來就來,想走就走,哪有這麽容易。


    就這樣,劉邦的少數民族外甥後代赫連勃勃(劉勃勃),追著劉邦的孫子後代劉義真,在當年劉邦發家的地盤上,一陣揍。


    名將傅弘之被抓住,赫連勃勃剝光他的衣服,凍成冰棍後再斬首。其他被俘士兵,也別砍了頭。赫連勃勃繼續他的變態審美觀,“積人頭為京觀,號曰髑髏台”。


    劉義真熱尿灑了一褲襠,躲在草叢裏,逃過一劫。因驚嚇過度肌肉痙攣不能走路,被部下背迴了建康。


    花了一年多的時間苦戰搶下的長安,還沒等屁股坐熱就被赫連勃勃。劉裕幾乎要發瘋,衝動之下要再次出兵北伐,被部將勸阻—經過這麽場鬧劇,再次收複長安,談何容易。


    最重要的是,此時的長安百姓,已因倚重和信賴的王鎮惡之死,對劉裕失去了信任。而赫連勃勃眼光毒辣,出軍時的檄文寫得很清楚:軍隊要秋毫無犯,厚待三秦父老。


    關中老百姓的感情天平完全倒向了赫連勃勃,甚至開始懷念苻堅、姚興這些異族的仁君。證據就是:赫連勃勃大軍還沒到,老百姓們就拿起棍棒把鎮守長安的劉裕大將朱齡石趕出了長安。朱齡石為泄憤,走前放了一把火,把長安的宮殿燒了。


    你個縱火犯,非抓著你不可。赫連勃勃追迴朱齡石,砍了頭。


    王鎮惡被殺時年僅45歲,劉裕追贈其為左將軍、青州刺史、龍陽縣侯,諡號為壯,配享宋武帝廟庭。死後成了正部級幹部,泉下的王鎮惡如若有知,也算瞑目了。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後世,雖是雜牌但戰鬥力奇強的黃百韜,要不是奉命等中央軍李延年的44軍3天,早就撤往徐州了,就是這致命的3天,導致黃百韜的第7兵團覆滅於碾莊。


    劉裕北伐的這一年(416年-417年),正是西晉滅亡(317年)的100周年。關中百姓從簞食壺漿以迎王師,到最後將北伐軍亂棍打出迎接異族的赫連勃勃,說明劉裕北伐不僅是軍事的失敗,還是人心的失敗。從此,南朝政權北伐方麵再無像樣作為,正如王夫之所言:後乎此者,二蕭、陳氏無尺土之展。


    人心,才是最大的政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曆史遺忘的角落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丘山楷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丘山楷並收藏曆史遺忘的角落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