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仁者有敵


    383年12月,淝水之戰戰敗的苻堅迴到長安,清點人馬。97萬前秦雜牌軍,被殲滅和逃散的共有70多萬,苻堅本部兵馬剩餘不足10萬人。更可怕的是,有一支軍隊幾乎沒造成損失。


    鮮卑慕容垂部,其手下3萬人馬,幾乎沒遭受傷亡。


    370年,前秦滅亡前燕後,苻堅對投降的前燕皇帝慕容暐和其他貴族,不僅沒加以殺害,而且還加以重用優撫。慕容暐久居長安,被苻堅封為新興候,從封號上看,苻堅還很照顧這個手下敗將、亡國之君的情緒。


    當時,丞相王猛和弟弟苻融都提醒苻堅,鮮卑人被秦亡國,定然會矢誌複國,不可不防。特別是丞相王猛,為除掉慕容垂,還曾殫精竭慮、煞費苦心的祭出一計,該計後被稱為中國千古第一陽謀。


    金刀計。


    公元370年,王猛奉苻堅之令率軍伐燕,出征時,向苻堅提出一個請求,他需要一個向導--慕容垂嫡長子慕容令,要求慕容令隨軍出任參軍。


    伐燕用燕人作向導,這一要求很正常,苻堅沒有拒絕的理由。


    出征的前一晚,王猛拜訪慕容垂,慕容垂設宴款待。勾籌交錯,推杯換盞,哥倆好、魁五首,酒酣耳熱之時,王猛向慕容垂說:今當遠別,何以贈我?使我睹物思人。


    這一令人心生溫情的請求,卻隱含著冷冷的殺機。


    寄人籬下,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突然宰相這麽熱情,慕容垂腦子一發熱,身邊又沒別的東西,就隨手解下腰間金刀,送給了王猛。


    大軍將至洛陽時,王猛令慕容垂的親信金熙,手拿金刀來到慕容令帳中,帶來了所謂的慕容垂的口信:我們是燕國皇室,怎能眼看著前秦滅燕?趁現在脫離前秦,趕緊返迴燕國。


    慕容令認出是父親的金刀,又是父親的親信金熙來傳令,雙金還有假?慕容令遂以打獵為名,重迴前燕。


    這下好了,叛變的證據有了。王猛將慕容令叛逃的消息傳迴長安,報告了苻堅。慕容垂魂飛魄散,百口莫辯,抓起馬鞭,連夜倉促出逃。結果,在藍田被追兵趕上,押迴長安。


    這下必死無疑了。慕容垂準備引頸就戮。


    令王猛和慕容垂都沒想到的是,苻堅不但放過了慕容垂,而且還安慰他不必驚慌失措,並對他對故國的深情表示理解。


    “金刀計”號稱中國古代十大陽謀之首,其構思之縝密,時空布局把握之精巧,遠超“圍魏救趙”、“推恩令”、“杯酒釋兵權”,堪稱曠古爍今。


    然而,王猛這一看似無解的千古陽謀,就這麽輕易的消散於苻堅的仁愛與寬容中。


    苻堅對王猛、苻融的話置若罔聞,不是沒有原因的,究其原因主要有三:


    1.苻堅雖是氐族人,但從小崇拜漢文化,深受漢文化影響,崇尚仁政。


    2.南北尚未統一,收容鮮卑貴族以用,可以擴充自己的力量。


    3.第三個原因,則充滿著曖昧的味道,基情四射。


    苻堅滅掉前燕時,俘獲了前燕的皇子慕容衝,和他的姐姐清河公主。清河公主時年十三、四歲,這在古代已是比較成熟的年齡,豔若桃李、清若芙蕖,苻堅一眼就喜歡上了,將其納入後宮據為己有。


    這也就罷了,時鮮卑少年慕容衝剛剛12歲,生得唇紅齒白、眉目如畫,翩翩如璧人,惹人喜愛。苻堅,竟然將其也充作孌童,一並納入後宮。


    一代雄主,竟然是雙性戀。


    當時,長安城中有民謠唱道:“一雌複一雄,雙飛入紫宮。”


    丞相王猛,為苻堅收納慕容衝姐弟的事極力進諫,苻堅才依依不舍地把慕容衝遣送出宮,後封其為平陽太守。


    淝水之戰前秦大敗後,先前被前秦征服的鮮卑、羌、丁零、烏桓等部族酋豪,紛紛舉兵反叛,建立割據政權。統一的北方開始重新四分五裂。反叛勢力主要有四股:


    第一股,羌族酋長姚萇,其從渭北起兵反叛。


    第二股,鮮卑的慕容垂。慕容垂手下3萬部隊在淝水之戰中損失不大,在慕容垂的率領下迴到前燕故地建國。


    第三股,被苻堅外放任地方官的鮮卑慕容氏。慕容暐的弟弟慕容泓,率10萬兵馬在陝西華陰反叛。慕容衝也起兵投奔慕容泓,遣使告訴苻堅,要求“分王天下”。


    第四股,是在長安城內的鮮卑貴族,以廢帝慕容暐為首。


    前燕貴族以怨報德,起兵反叛後,長安城內的苻堅,把前燕廢帝慕容暐等叫到麵前破口大罵:你們燕國雖然是滅國了,但我待你們象歸家一樣,你們家族兄弟子侄均被封為上將。現在慕容垂、慕容衝、慕容泓各個起兵圍攻長安,你們家族真是人麵獸心,枉虧我以國士待你們!


    慕容暐等魂飛魄散,跪在苻堅麵前猛磕頭,大哭求饒。苻堅見慕容暐在自己麵前涕泣裝孫子,仍不忍誅殺。


    苻堅不殺慕容暐,慕容暐卻沒閑著。他暗中派遣密使往慕容泓處,安排複興大業,並告訴慕容泓:如果苻堅殺了我,你就趕緊稱帝。


    然而,慕容泓為人殘暴,舉兵進逼長安不久,就因鮮卑貴族內訌被殺。慕容衝被推舉為新主,率軍殲滅前秦軍數萬,占據阿房城,繼而進圍長安。


    苻堅站在長安城上,看著慕容衝的大軍,刀槍如林、軍勢強盛,當年的枕邊人,如今卻刀兵相見,心裏五味雜陳。


    苻堅對慕容衝尚有一絲幻想,派人送了一付錦袍,想打動其念憶從前床笫之情。


    “古人交戰,使者在中間往來。卿遠來諸事草創,能不勞苦嗎。現贈送一領錦袍,以表明本心。朕對卿的恩情如何,為何一夜之間出現這樣的變故。”


    一代雄主,竟然也如此幼稚。


    暴菊的記憶,顯然帶來的隻有仇恨。慕容衝收到苻堅送的錦袍後,讓使者答複苻堅:孤家現在以天下為任,怎能看這一袍小惠。如果苻堅束手來降,我們慕容家對待他,也不會比他從前待我們家差。


    收到慕容衝的迴複後,苻堅衝冠眥裂,大叫:後悔不用王景略(王猛)和陽平公(苻融)之言,使白虜敢猖狂如此!


    鮮卑族人皮膚白皙,故世人常以白虜唿之。


    苻堅雖始終沒下決心屠殺在長安城內的慕容暐等人,以慕容暐為首的在長安的數千鮮卑人,卻時刻準備內應外合,襲殺苻堅。慕容暐以兒子成婚為名,為苻堅擺了一桌鴻門宴。


    苻堅居然答應前往,群臣中有勸其提防的,苻堅又猶豫不決。關鍵時刻,一名術士救了苻堅一命。


    此術士叫王嘉,認為慕容暐將襲殺苻堅,並預測到時會天降大雨。


    當晚,果然大雨磅礴。苻堅大驚,這才誅殺慕容暐父子及其宗族,並將長安城內的鮮卑族人,不論男女老少全部殺光。


    自苻堅之後,滅人國者若不忍心對亡國者家族下絕殺令,勸諫者往往以苻堅為例,勸諫不可“柔仁邀名”。


    這造成的後果是,前秦以後,中國後代亡國之皇族,罕有保全者。


    慕容衝率大軍在長安城外圍城日久,城中缺糧,甚至發展到人相食的地步。苻堅傾內宮所有儲藏,設宴款待群臣。武將們分到少許幾片肉,塞進嘴裏含著不忍咽下,迴到家“吐肉以飴妻子”。


    淒慘如斯。


    苻堅的仁政,不是沒有感動者。城外,三十多個堡寨營壘的村民,互相結盟,冒著危險派兵送糧救助苻堅,但大多都被西燕軍隊截殺。


    苻堅趕緊派人告知他們:聽說前來救助的人大都不能順利到達,表現出的大義,我苻堅心領了。然而,如今這形勢,你們是白白送死。諸位應保重性命,積蓄糧食,訓練軍隊,以等待天時。我苻堅一生未做大奸大惡之事,絕對不會長久困頓,還會有時機否極泰來。


    被慕容衝擄掠至軍營的百姓,仍然有一部分心向苻堅,暗中遣使密告苻堅,他們可以在軍營中放火作為內應。苻堅不願百姓冒死,未答應。


    百姓再三要求,苻堅隻好派七百騎兵去接應。可是在慕容衝營中放火的人,反被風吹的火焰燒死大半,內應外合突襲失敗。


    這,是一個真正的仁者,然而……


    城外,慕容衝開始全麵攻城。苻堅披掛上陣,親自督戰,飛矢滿身,血流遍體,有些自虐的味道。


    然而,大勢已不可挽迴,長安顯然是保不住了。有讖言曰“帝出五將久長得”,苻堅聽信,留太子苻宏守城,自己從長安出奔。


    慕容衝攻進長安,縱兵大掠,死者不可勝計。


    苻堅從長安出逃到五將山(今陝西岐山縣),另一個老部下,馬上過來招唿了。


    此人,就是羌族首領姚萇。


    後人皆說姚萇叛苻堅,其實,與其說是姚萇反叛苻堅,不如說是苻堅逼反了姚萇。


    慕容垂、慕容衝等人起兵叛秦後,姚萇奉苻堅之名協助廣平公苻熙鎮壓。姚萇的建議是:鮮卑人反叛,不過是想迴到燕國故地,發布道命令,讓他們出關中迴故地即可,如果出兵鎮壓,老鼠被逼急了還咬人呢,不如隻驅趕,勿截擊。


    苻熙不聽,出兵與鮮卑交戰,後兵敗被殺。


    姚萇的這個建議,有可取之處,也不一定全對,但至少表明此時的姚萇,還是與苻堅一條心的。然而,苻堅後來的行為,徹底逼反了他。


    苻熙兵敗被殺,姚萇派部將趙都、薑協向苻堅謝罪。人在黴運的不斷相激之下,情緒容易外露、不冷靜,苻堅一衝動,仁者形象崩塌,下令將二人斬首。


    兩個部下被苻堅砍了腦袋,姚萇得知後的心情可想而知,率眾逃奔渭北。


    牆倒眾人推。渭北當地豪族五萬餘家,推姚萇為盟主叛秦。姚萇一開始並不想落個二五仔的名聲,但眾人勸說道:秦氣數已盡,你還為他賣什麽命。


    姚萇最終叛苻堅稱王,自稱大將軍、大單於。這還不算,還給自己封了個霸氣側漏的、足以震懾苻堅的封號---萬年秦王,史稱後秦。


    “萬年秦王”姚萇率軍包圍“大秦天王”苻堅於五將山,前秦兵已無力抵抗,紛紛潰奔,苻堅身邊最後隻剩下十餘個侍衛。


    姚萇是個不折不扣的好色之徒,苻堅是知道的,“豈可令羌奴辱吾兒”,為了苻氏清白,苻堅親手殺掉了兩個女兒苻錦和苻寶。苻堅子苻詵,以及夫人張氏等人皆自殺。


    1559年後,同樣有一帝王,為避免叛軍侮辱,也逼令妻子自殺,並親手殺掉了自己的兩個女兒長平公主和昭仁公主,他,就是明崇禎帝。


    如果不是處於極度的無奈和絕望,誰會忍心做出如此痛心之舉?


    畢竟曾經是一代雄主,殘餘的自尊令苻堅帝王之度不改,羌人大軍已至,苻堅仍然按帝王禮儀端坐,召喚禦廚上飯。一如若幹年後的袁世凱長子袁克定,落魄後吃個老奴撿迴的窩頭還用西餐的刀叉,胸前還得帶上一塊雪白的餐巾。


    風度不能丟,架子不能倒。


    羌族人可不管這一套,姚萇部將吳忠馳馬趕到,將苻堅綁了,執送新平,也就是今天的陝西省彬縣水口鎮。


    昔日的君臣,如今的俘虜與萬年秦王,開始了談判。姚萇向苻堅索要傳國玉璽,苻堅大罵:國璽已送晉朝,怎能送給這個忘恩負義的叛賊!


    印章不給,禪讓總可以吧?姚萇想來個和平過渡。


    苻堅又罵:禪代是聖賢之間的事。你是什麽東西,敢自比古代聖人!


    苻堅待姚萇不薄,甚至在淝水之戰前,將自己祖父曾經封自己的將軍號“龍驤將軍”授予姚萇,君臣二人也曾和睦相處,可是淝水之戰後苻堅失於情緒管理,逼反了這個羌酋。本次苻堅如此痛罵姚萇,目的有兩個,一是發泄被忘恩負義後的情緒,二是速速求死。


    難道一點求生的欲望都沒有?江山沒了,女兒被自己親手殺了,老婆、太子也都自殺了,你覺得這樣的男人,還會有丁點兒的求生欲望嗎?


    誰挨這麽一番罵也受不了,更何況是已把自己當成關中新主的“萬年秦王”。385年10月,姚萇派人將苻堅縊死在新平佛寺,草草掩埋。


    之後,白白挨了頓罵的姚萇想想還不解恨,又令人將苻堅的屍體從墓中拖出來,剝光衣服,鞭屍(鞭撻無數)。再用荊棘墊著埋進土裏(薦之以荊),這可能就是所謂的“刻骨”仇恨吧。


    一代雄主、北方的統一者大秦天王苻堅死時,年47歲,此時距離淝水之戰僅2年。如果苻堅聽從王猛的話,先安內再攘外,還會如此戲劇性的身死家滅嗎?然而,已經結束的事情,沒有如果,隻有結果和後果。


    人,年紀越大就越應明白,善良要有底線,大方要有原則,不分青紅皂白的對別人好,最終終會辜負自己的一片好心。


    人,年紀越大還越應明白,其實一直和自己鬥爭的,不是敵人,而是那個高敏感、低自尊、完美主義傾向的自己。


    在我們某些價值評判體係裏,成王敗寇,似乎是判斷你成功與否的唯一圭臬。在此唯一評判標準存在的情況下,無人顧及你曆經的過程是陽光還是黑暗。然而,身經萬千磨難和困難險阻的我們會逐漸明白一個道理,好的人品,會受到萬人景仰,雖然這種景仰的表達方式會受到不同環境的影響,或直抒胸臆,或在某個不為人知的時刻訴及鄉野村夫,或隱忍不發而深藏於心中。然而,追求真善美是刻在地球上每個人類身上或心中的不變基因,因為,那確實非常美好。


    於是,柏楊先生評價道:在中國數千年曆史上,有資格稱得上大帝的不過五人,他們是秦始皇、漢武帝、前秦王苻堅、唐太宗李世民和康熙。柏楊的評價不可謂不中肯,在成王敗寇邏輯橫行的世界裏,失敗者太難得到公允的評價和尊重,而苻堅,是個例外。


    他的雄才偉略、雅量瑰姿特別是仁者風範,令世人所傾倒。他嚴於律己、寬以待人、仁義寬厚,取消胡漢分治、消弭民族隔閡,在南征北戰過程中未有一次屠城暴行,由此,其死後被三個國家共同追封諡號。宣昭皇帝是其兒子苻丕追封的,文昭皇帝是後涼呂光追封的,壯烈天王?是兇手姚萇追封的,也許,姚萇此時的憤懣情緒也已發泄完而後追憶到大秦天王的仁者之風了吧。


    另外,苻堅還被道教追封為神祈,逢瘟疫建祠避禍,稱為苻家神。祭祀苻家神為台灣道教現有祭典之一,祭典日為每年農曆正月初二,以太牢(牛羊豬三牲)祭祀,這不知對預防新冠有沒有用。要知道的是,道教可是中華民族土生土長的宗教,創始人是漢人。


    仁者有敵,仁者又無敵。讀史學史,我們首先要搞清楚,要學習的是什麽,要揚棄的是什麽,這樣才能真正做到文化強國、文化強族。


    巧合的是,北方霸主苻堅殉難的當月,南方的擎天一柱也同樣轟然倒塌,時年65歲。此人就是,淝水之戰東晉的總指揮謝安。


    謝氏家族在謝安的領導下走向政治巔峰,然而,謝家對世事看的很清楚。謝安功高不賞,重用與猜忌並存,一有風吹草動就會陷入流言漩渦。故謝安一去世,謝玄就請求卸職,歸隱山林,謝氏自此再沒進入東晉的政治中樞。


    然,樹欲靜而風不止,孫恩起義,司馬道子等人為了借助北府兵的勢力,再次啟用謝安之子謝琰。謝琰義不容辭,直至以身殉國,不僅如此,因謝氏在三吳地區名聲太盛,孫恩殺掉的士族中,謝氏最多。


    《世說新語.言語》記載:謝安問諸子侄“子弟亦何預人事,而正欲使其佳?”諸人莫有言者。謝玄答:譬如芝蘭玉樹,欲使其生於階庭耳。謝安聽後連連讚歎。


    謝玄的這個迴答,出自一個典故--《荀子.宥坐》孔子曰:夫芷蘭生於深林,非以無人而不芳。意思是,要讓生於深林幽穀的芷蘭得隱於謝氏庭階之內而芬芳依舊。暗喻在當下環境下,謝氏子弟當隱忍而不外露,不競權勢,不求非分。


    在東晉四大門閥中,相比王、庾、桓三家,謝家不靠外戚,不靠武力相逼,不靠詭詐權謀,文有謝尚、謝朓、謝靈運、謝萬等文學藝術大咖,武有能定國安邦的猛將謝石、謝玄、謝琰、謝晦,還有國之柱石、文武雙全的“東晉曾國藩”謝安。


    更難能可貴的是,風韻高邁、神情散朗、雅人深致的謝道韞,不僅有“未若柳絮因風起”的才情,還能在孫恩起義中其夫(王羲之的兒子王凝之)及子均遇害的情況下,親率侍女揮刃殺敵,雖被俘仍堅貞不屈,連孫恩都深為折服不忍加害將其釋放。縱觀魏晉南北朝諸士族高門,琅玡王氏、潁川庾氏、譙國桓氏、陳郡袁氏、蘭陵蕭氏、高平郗氏、太原郭氏與王氏、清河崔氏、範陽盧氏、河東裴氏、泰山楊氏,哪個女流能及?


    歐洲傳統是軍事貴族,中國是知識貴族。能建立良好家風的貴族後代能數十年、數百年屹立在社會頂層,而相比下,依靠詭詐權謀、強取豪奪發家的士族大家則像薄冰一樣脆弱,即使皇家也是如此。


    若幹年後,羯酋侯景禍亂南朝,想與謝氏聯姻,梁武帝蕭衍連聲拒絕,在他眼裏,跟誰聯姻都行,跟謝氏聯姻,你侯景,武力再強也不夠格。


    孔子曰:富與貴,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陳獨秀也說:有獨立心而勇敢者曰貴族精神。可見,富與貴並無絕對的關聯。中國一直存在貴族及具有貴族精神的人,那就是君子。陳郡謝氏,既有深厚的文化教養、自由的靈魂、高貴的道德情操,又有鋤強扶弱的社會擔當和天下為公、心懷天下的家國情懷。


    這是一個真正的貴族世家。我們不僅要揭露亂世的詭詐、無序與殺戮,更要宣揚這種仁者之風、君子之度、貴族之器,在那個無盡黑暗的時代,展露一些我們渴望看見的東西,這對我們中華民族的重新崛起,有用。


    苻堅是仁者,也堪稱君子,如今,其與東晉第一完人謝安,一個死於反叛,一個自然故去,二人在沒有紛爭的西方極樂世界,也許能一笑泯恩仇吧。


    苻堅死後,北中國再度分裂。後燕、西燕、南燕、北燕、大夏、西秦


    後秦、南涼、後涼、西涼、北涼等割據政權紛紛出現,長年混戰,血雨不停,夢裏依稀北統夢,城頭變幻大王旗,直至北魏。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曆史遺忘的角落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丘山楷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丘山楷並收藏曆史遺忘的角落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