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漢有亂七,晉有八糟
趁亂報仇,似乎已成西晉曆次政變的常態,可能是跟龐德的兒子龐會趁亂屠滅關羽全家學的。司馬倫深恨張華和裴頠,派人收捕二人,同時也收捕了其他兩個大臣。
二人一個叫解係,另一個叫解結,兄弟倆,濟南人。這倆人又為何被捕?
291年,司馬倫為西晉征西大將軍鎮守關中時,與孫秀一起對關中的氐、羌等少數民族殘酷剝削,激起了氐、羌兩族的反抗。當時解係任雍州刺史,對司馬倫與孫秀的做法頗有微詞。
為更好的管理地方,西晉中央調迴了司馬倫,任命梁王司馬肜取代司馬倫為征西大將軍,都督雍、涼二州諸軍事。
皇室犯了錯,除了皇帝真心想處置,其他人誰也沒辦法。但,跟班的是軟柿子,還是可以捏一下的。司馬倫被調迴後,解係感覺還應采取進一步的措施以平息氐、羌兩族人民的公憤--斬殺孫秀,並為此上書朝廷。
朝廷最終未批準,解係因此與司馬倫、孫秀結仇。打蛇不死,反受其害。張華、裴頠、解係、解結本次全被司馬倫收捕。
梁王司馬肜當年因四人的舉薦任過征西大將軍,也知道四人是忠臣,趕緊跑來找司馬倫為四人求情:九弟現執掌朝政大權,應心胸開闊,怎能公報私仇?!
我公報私仇?司馬倫微微一笑,一句話就把司馬肜羞赧了個滿麵紅花,訕訕離去。
司馬倫的這句話是:說我公報私仇,那麽周處的事,是怎麽迴事兒?
周處?沒錯,就是那個殺虎斬蛟,從“為鄉裏人所患”到國之棟梁的周處。
此事,還得從梁王司馬肜取代司馬倫為征西大將軍,鎮壓氐、羌等少數民族叛亂說起。
周處從“為鄉裏人所患”的惡少,浪子迴頭後成為西晉禦史中丞、朝中重臣。《世說新語》載,周處得知鄉親們其實是厭惡自己,才攛掇自己去殺虎斬蛟,準備一起連自己這個第三害一起除掉的,十分鬱悶,去找陸機、陸雲求點撥。
清河(陸雲做過清河內史)曰:古人貴朝聞夕死,況君前途尚可。且人患誌之不立,何憂令名不邪?處遂改勵,終為忠臣。
看,《世說新語》言之鑿鑿。
其實,這僅是故事會《世說新語》杜撰的美麗傳說而已。周處生於240年,陸雲生於262年,周處年少時,陸雲還沒出生或是個童子。
人格是相對穩定的,人格不穩定的,基本是精神病。敢殺虎斬蛟的周處,鋼鐵直男的性格就一直未變。
280年,西晉滅吳功臣之一的王渾故意請東吳舊臣喝酒,席間奚落道:諸位都是亡國之人,就不感傷嗎?(諸位亡國之餘,得無戚乎?)
一副勝利者看俘虜的姿態。其實,應對這種奚落,大可不必迴應,一是其確實是勝利者,這是事實;二是可以滿足一下對方的虛榮心,對方也就作罷了。受邀眾人或膽怯或尷尬,均沉默,唯有一個愣頭青迴了句:魏蜀吳都亡了,到哪裏去傷感?而且是魏國先亡,吳國後亡的。
是啊,你王渾現在是晉臣,跟著司馬老板幹,之前不也是跟著魏國的曹老板幹嗎?王渾被嗆了一鼻子灰,臉色鐵青。沒錯,這個愣頭青就是周處,他是東吳的舊臣。
鋼鐵直男周處日後在西晉為官,仍以正直著稱,司馬炎人盡其才,任其為禦史中丞。當了監察委主任後,周處糾察彈劾官員時毫不留情,得罪了一幹重臣,梁王司馬肜也在列,兩人因此結下了梁子。
西北氐族首領齊萬年率本部反晉後,西晉朝廷命令征西大將軍、梁王司馬肜率軍鎮壓。搭配軍事指揮領導班子時,有個“重臣”出來提議:周處勇猛,可一同出征。
勇猛?這個“重臣”應該是感受過周處彈劾的勇猛吧。司馬肜與周處不睦,朝堂皆知,而且周處當時多大了?56歲了。年近花甲去衝鋒陷陣?這個提議背後隱藏的動機之可怖,可想而知。
東吳舊友們深知其中的兇險,為周處出主意:不如借口家有老母,辭職不去。
周處永葆直男本色:自古忠孝不能兩全,先盡忠。
他何嚐不知道自己身處險境?但為臣之道,在於食君祿、報君恩。就這樣,周處被任命為建威將軍,隸屬安西將軍夏侯駿,一同隨司馬肜出征。
齊萬年得知了晉軍的領導班子架構後,瞬間判定了形勢:司馬肜、夏侯駿都是皇親國戚,打仗就是掛個名,不足為慮。“他(周處)若單獨率軍,必然勢不可擋。如果受製於人,肯定會為我所俘”。
一個氐族人,對漢人居然這麽了解,令人心生感慨。畢竟,那時候應該還沒有“三個和尚沒水吃”的故事吧?
麵對晉軍,齊萬年屯兵七萬於梁山,大體位置在現在的陜西乾縣。司馬肜令周處率五千士兵發動攻擊。
五千主動攻擊七萬?嗬嗬,這是想讓我當第二個李陵(五千步卒對陣匈奴八萬騎兵)。周處知必敗無疑,仍奮勇殺敵,最終力戰至死,終年59歲。
早年間橫行鄉裏,是出名的惡霸;幡然醒悟後,為鄉親殺虎斬蛟;浪子迴頭步入仕途後,又被權貴無情算計至死。一個知名草根奮鬥一生的淒涼寫照。
江湖就是人情世故,混好江湖才能更好的報國為民?在其位謀其政,剛正不阿,食君祿報君恩?哪個時代都有周處,也有司馬肜,到底哪種價值觀好,世人都有各自的獨立看法,不必強求。
晉庭追贈周處為平西將軍,諡號孝。人都死了,追贈啥,也沒人管、沒人關心了,可朝堂內外,對周處之死的前因後果都心知肚明。現在,司馬倫執政能力雖末流,但懟人能力一流,拿周處之事來懟司馬肜,效果極佳。這位梁王一時被懟的瞠目結舌、滿麵赤紫,也就不好再管張華、裴頠、解係、解結了。
四人最終全部遇害。
值得深思的是,這位解係,曾任雍州刺史,在周處求救兵時,裝聾作啞,按兵不動,如今……
而裴頠,其嶽父就是著名的竹林七賢之一的王戎,當時是西晉的司徒,也被罷了官。王戎的父親,就是王渾,周處的死對頭之一。
真是一個因果報應連環套。但是,依附賈南風的人中,也有一個絕世高人,保住了性命。
原殿中禁軍軍官,孟觀。
孟觀當年曾隨司馬肜參與平定氐族齊萬年的叛亂,立有首功。其為人又圓滑,重金賄賂了孫秀。兩個最主要的執政官員,一個是曾經的直接分管領導,另一個是分管領導身邊最信任的人,也幫自己說話,能保不住命?
不僅能保住命,還能升官。孟觀雙管齊下,司馬倫不但沒殺他,還加封他為安南將軍。
不過,孟觀後也死於“八王之亂”。人生下來,就最終要做鬼的,隻不過比比誰先水滴籌,誰先咽氣而已。細思,挺沒意思的。
300年,賈南風被貶為庶人,去了8年前她送婆婆、十幾天前送太子去的地方---金墉城。賈南風當年命太醫令專門給太子研製了一副成分構成複雜的有毒化合物,司馬倫就簡單的多,直接友情贈送了她一杯傳統工藝釀製的毒酒。
一代醜女皇後風姐就此殞命,時年43歲,殞命地,正是她毒殺太子、餓死婆婆楊芷的地方。
還不信因果報應?
司馬倫得勢,孫秀也雞犬升天。醜女皇後被廢殺,二人商量著給司馬衷又立了一個美絕皇後。此人,是孫秀同族孫旂的外孫女、泰山羊氏尚書右仆射羊玄之的女兒羊獻容。此女子被五廢六立,先後6次當皇後,皇帝老公橫跨漢胡兩族,身世之傳奇,世之罕見。後文再提。
權力,是最好的春藥。得勢的孫秀內心膨脹,給皇帝介紹完老婆,自己也把目光瞄向了一個超級大美女。
綠珠,西晉巨富石崇的寵妾。
石崇,西晉開國元勳石苞的兒子,在荊州刺史任上靠劫掠往來富商致富。輝煌戰績是曾經在比富活動中,比敗過皇帝的舅舅王愷,真正的富可敵國,堪稱西晉馬雲、王健林,洛陽城的許家印。
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物質文明決定精神文明。石崇在洛陽城北二十裏河陽購置金穀別業,招集天下文人,結成了金穀文學社,賈謐任社長,石崇自任秘書長,潘嶽、左思、劉琨等人為社員,號金穀二十四友。
石崇不僅擅於招攬文人,手下也美女如雲,可基本都當作玩物或工具,甚至是畜生對待。某次,琅玡王氏的“雙壁”王導、王敦到石崇家飲酒,兄弟倆經曆了異常血腥恐怖的一幕。
席間,石崇讓兩美妾給兄弟二人敬酒。王敦:不想喝了。
敬酒的美妾立即魂飛魄散,爛泥般癱倒在地。果然,立馬有家奴從屏風後竄出,將美妾拖走,一刀斬首,血染大堂。看來,這在石崇家已成套路了。
王敦鐵石心腸,還是不喝,於是三個勸酒美妾接連喪命。王導是個厚道人,縱然酒量有限,也強忍著一杯一杯的幹,並勸弟弟王敦:喝吧,要不然還會死人。
王敦:他殺自己家裏人,與我何幹。
石崇、王敦是禽獸?差不多。然而,殘忍的背後隱藏的東西,卻不僅僅是喝酒、勸酒、殺人這麽簡單。
王敦,不僅是士族高門琅玡王氏的傑出代表,還有一個特殊身份—晉武帝司馬炎的女婿,太子司馬遹的姑父,屬於太子一黨。而石崇,其出資成立的金穀文學社讓賈謐任社長,自然能看出,他是賈南風一黨。
石崇以殺美妾為手段脅迫王敦喝酒,其背後隱藏的是比殺人還殘酷的皇後黨和太子黨的政治鬥爭。他要在酒席上挫一挫太子一黨的銳氣,向賈家表忠心。
物不稀就不貴,石崇視手下如雲的美妾們如草芥,唯獨對一人例外。
綠珠。
綠珠原姓梁,出生於白州境內的雙角山下,即現在廣西省的博白縣綠珠鎮。
古時越地民間認為珍珠為上寶,當地生女兒稱為珠娘,生兒子稱作珠兒。石崇到越南(交趾)出公差時路過綠珠家鄉,得到了這個絕世美女,代價是,十斛珍珠。
但凡金穀文學社舉辦活動,石崇都讓綠珠出來給大家吹簫、唱歌,保留壓軸曲目,是綠珠自己作詞作曲的《明君》。《明君》,以昭君出塞為背景,百轉千迴、宛轉悠揚,悅人耳目,堪稱能使耳朵懷孕的抖音最火版。
吟詩作賦,還能暢飲美酒,聽妹子唱卡拉ok,這樣的文化交流活動,誰不想參加?每次聚會,二十四個社員基本全勤,無缺席。
孫秀早就對綠珠垂涎已久,但鑒於石崇的地位,以前隻能意淫。現在終於得勢了,綠珠,我來了。
孫秀派人向石崇索要綠珠。石崇很堅決:我手下的這些小妾,孫秀想要哪個都行,唯獨綠珠妹子是我的心頭肉,不能給。
孫秀碰了一鼻子灰,色心頓時變殺心。怎麽收拾石崇呢?孫秀決定從文學社社員中的一人開刀。
歐陽建,石崇的外甥,金穀二十四友之一,著有《臨終詩》及《言盡意論》,提出了古代唯物辯證觀點,非常難得。為何?
別忘了,西晉的主流文化是玄學,作為一名唯物主義者,能跟一群玄學者成為好基友、好筆友,難得。
當然,這其中是否有天然粘合劑大美女綠珠的因素,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孫秀對司馬倫稱,歐陽建勸說淮南王司馬允謀反。司馬倫言聽必從,立馬捕殺石崇、歐陽建。
縱觀魏晉南北朝曆史,能讓皇室貴胄們江山不要、命也不要的絕世佳人,隻有兩個,一個是綠珠;另一個?“小憐玉體橫陳夜,已報周師入晉陽”,後文再敘。
綠珠,不僅擁有絕世容顏,心靈也美,她做出令世人感歎不已的舉動---跳樓為石崇殉節。
有此佳人殉情,石崇也算能含笑九泉了。唐朝詩人杜牧的詠《金穀園》詩,為這段曆史增加了無限喟歎:
繁華事散逐香塵
流水無情草自春
日暮東風怨啼鳥
落花猶似墜樓人
綠珠美女死了,潘大帥哥(潘安)也未能幸免,被司馬倫夷滅三族,因為,他是石崇、賈謐的好友,也曾依附賈南風。
行刑之日,石崇與潘安在刑場相見。石崇很感慨:原來你也不免如此。
潘安:可謂“白首同所歸”。
潘安在《金穀集作詩》中曾做過“投分寄石友,白首同所歸”的詩句,以示二人情誼深厚,沒想到,一語成讖,成了二人在刑場相見的預言。
在劊子手屠刀舉起的那一刻,潘安扭頭看向也在等待行刑的母親,頓時熱淚滾滾:負阿母,負阿母。
在這一刻,也許,潘安才意識到,甘於淡泊,做個普通人,多好。
他死後一百多年,有個跟他一樣有才且出身更好的文藝大咖寫下了“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富貴非吾願,帝鄉不可期”,解印辭官,隱居鄉野,縱情山水。善終。
更值得一提的是,唐宋在民間流傳的《二十四孝》的版本,原來是有潘安的“棄官奉母”的故事的,但後來宋人郭居敬重新校訂《二十四孝》時,考慮到潘安被夷三族時,潘安的老母親也未能幸免被殺,因此郭居敬把潘安從《二十四孝》中剔除,用宋代朱壽昌棄官尋母的故事代替。
司馬家的內鬥至此告一段落。司馬倫成為暫時的勝利者,按輩分論,他繼承司馬衷的皇位,實際上是爺爺繼承孫子。爺爺尊孫子為太上皇,中國曆史上隻此一例。
樹欲靜而風不止。你個爺爺輩的裝什麽孫子?司馬家曆來屬於不穩定族群,淮南王司馬允(司馬炎第九子),於300年舉兵叛亂,欲幹掉司馬倫、孫秀奪權。
造反,是需要底氣的,司馬允的底氣,來自於他麾下豢養的一支特種部隊。司馬允從封地淮南國帶來親兵700餘人,關於這700餘人,《晉書》原文:允所將兵,皆淮南奇才劍客也。
原來,都是武林高手。
淮南奇才劍客們雖然個個劍法了得,可攜帶的均是輕武器,未帶撞城槌,在欲衝入皇宮時,皇宮大門緊閉,進不去。那就掉頭圍攻司馬倫在洛陽城的相府吧。
700劍客劈、斬、刺、挑,連殺司馬倫士兵1000多人,衝至承華門前,終於看見到了司馬倫。
找到了目標,又想快速弄死他,奇才劍客們就不用劍了,而是改用遠距離進攻武器--箭,一時亂箭齊發。
情急之下,司馬倫部下司馬眭秘以身體為司馬倫擋箭,瞬間成了隻大刺蝟。司馬倫一幹人等又躲在大樹後,樹瞬間被釘成了仙人掌,箭仍如失控的蝗群般疾射而來。
飛箭尖利可怖的唿嘯聲令司馬倫魂飛魄散,眼看司馬倫也要變成隻大刺蝟、小豪豬,殞命承華門。
欲速則不達,驟進袛取亡。老祖宗的經驗總結的總是如此精準。
太子衛隊軍官陳徽和哥哥陳淮,是司馬允的堅定支持者。陳淮是中書令,準備利用職務之便從宮中拿出一神器,一下子解決司馬倫。
騶虞幡,此神器前麵介紹過,負責解兵的,陳淮想速戰速決。可他,心急之下忘了一件事兒。
司馬倫的兒子司馬虔,當時就在宮中。
司馬虔此時正如熱鍋上的螞蟻,得知了陳淮的計劃後,反而一個激靈,馬上想到了救父親司馬倫的對策。
司馬虔趕緊在宮中找到了一個人,司馬督護伏胤,司馬虔的好友。
再好的朋友辦大事也得有對價,再貴的開價人命關天時也得答應。司馬虔迅速與伏胤談好價碼--事成之後,升大職、加大薪。
對在底層幹了一輩子,長時間得不到升職加薪的人來說,這個許諾的誘惑力之大,猶如腐肉之於蒼蠅。伏胤立馬率領四百名騎兵出宮,舉著假的騶虞幡,直奔司馬倫府邸而來。
司馬允見到伏胤,以為是陳淮派來助戰的。伏胤說有詔書宣讀,勝券在握的人容易放鬆警惕,司馬允不疑有詐,下戰車受詔。伏胤懷著升大職、加大薪的美好願望,一刀砍下了司馬允的腦袋。
司馬允僵硬的笑容,還掛在離開身體的腦袋上,一直滾動到手下的奇才劍客們麵前。身手再好的劍客,離開組織,也會被組團攻擊者降維打擊。很快,群龍無首的劍客們死的死、散的散,司馬允討司馬倫的行動功敗垂成。
司馬倫劫後餘生,信心爆棚,301年,幹脆直接正式廢掉了傻兒皇帝司馬衷,自立為帝。
司馬倫唯一的優點是出身好、血統好,缺點?無數。最突出的是執政能力低下,否則當年為征西大將軍鎮守關中時,也不會把當地治理的一塌糊塗,引發少數民族大規模叛亂。
管理能力不行,怎麽辦?官二代們自有辦法,那就是大肆封賞,收買人心。當時,官員的冠服飾物要用貂尾,突然一下封賞了這麽多人,貂尾不足,用什麽來湊?對,你一定想到了,狗尾。
時人戲謔曰:“貂不足,狗尾續”,這,就是“狗尾續貂”的典故。
素質低的人執政,當然有人不服,特別是原來與其平起平坐的人。最不穩定族群的司馬家,齊王司馬冏、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三王舉兵討趙王司馬倫,西晉宗室之間開始互相撕咬。司馬倫、孫秀後皆因亂而死,可殘殺仍未停止。這,就是曆史上著名的“八王之亂”。
西漢有七國之亂,西晉有八王之亂,也許,這才是“亂七八糟”的真正由來吧。
醜女皇後賈南風的幹政,導致了“八王之亂”的發生。抗日戰爭才持續了8年,司馬家之間的這場自相殘殺持續多久?兩倍於抗日戰爭,一殺就是16年。西晉宗室越殺越衰,異族更是紛紛開始醞釀反叛,一場空前的浩劫即將席卷中國北方。
現代某方家言:生個壞兒子,最多害自己全家;而生個壞女兒,是害別人全家。
老王曰:此言不虛也。
趁亂報仇,似乎已成西晉曆次政變的常態,可能是跟龐德的兒子龐會趁亂屠滅關羽全家學的。司馬倫深恨張華和裴頠,派人收捕二人,同時也收捕了其他兩個大臣。
二人一個叫解係,另一個叫解結,兄弟倆,濟南人。這倆人又為何被捕?
291年,司馬倫為西晉征西大將軍鎮守關中時,與孫秀一起對關中的氐、羌等少數民族殘酷剝削,激起了氐、羌兩族的反抗。當時解係任雍州刺史,對司馬倫與孫秀的做法頗有微詞。
為更好的管理地方,西晉中央調迴了司馬倫,任命梁王司馬肜取代司馬倫為征西大將軍,都督雍、涼二州諸軍事。
皇室犯了錯,除了皇帝真心想處置,其他人誰也沒辦法。但,跟班的是軟柿子,還是可以捏一下的。司馬倫被調迴後,解係感覺還應采取進一步的措施以平息氐、羌兩族人民的公憤--斬殺孫秀,並為此上書朝廷。
朝廷最終未批準,解係因此與司馬倫、孫秀結仇。打蛇不死,反受其害。張華、裴頠、解係、解結本次全被司馬倫收捕。
梁王司馬肜當年因四人的舉薦任過征西大將軍,也知道四人是忠臣,趕緊跑來找司馬倫為四人求情:九弟現執掌朝政大權,應心胸開闊,怎能公報私仇?!
我公報私仇?司馬倫微微一笑,一句話就把司馬肜羞赧了個滿麵紅花,訕訕離去。
司馬倫的這句話是:說我公報私仇,那麽周處的事,是怎麽迴事兒?
周處?沒錯,就是那個殺虎斬蛟,從“為鄉裏人所患”到國之棟梁的周處。
此事,還得從梁王司馬肜取代司馬倫為征西大將軍,鎮壓氐、羌等少數民族叛亂說起。
周處從“為鄉裏人所患”的惡少,浪子迴頭後成為西晉禦史中丞、朝中重臣。《世說新語》載,周處得知鄉親們其實是厭惡自己,才攛掇自己去殺虎斬蛟,準備一起連自己這個第三害一起除掉的,十分鬱悶,去找陸機、陸雲求點撥。
清河(陸雲做過清河內史)曰:古人貴朝聞夕死,況君前途尚可。且人患誌之不立,何憂令名不邪?處遂改勵,終為忠臣。
看,《世說新語》言之鑿鑿。
其實,這僅是故事會《世說新語》杜撰的美麗傳說而已。周處生於240年,陸雲生於262年,周處年少時,陸雲還沒出生或是個童子。
人格是相對穩定的,人格不穩定的,基本是精神病。敢殺虎斬蛟的周處,鋼鐵直男的性格就一直未變。
280年,西晉滅吳功臣之一的王渾故意請東吳舊臣喝酒,席間奚落道:諸位都是亡國之人,就不感傷嗎?(諸位亡國之餘,得無戚乎?)
一副勝利者看俘虜的姿態。其實,應對這種奚落,大可不必迴應,一是其確實是勝利者,這是事實;二是可以滿足一下對方的虛榮心,對方也就作罷了。受邀眾人或膽怯或尷尬,均沉默,唯有一個愣頭青迴了句:魏蜀吳都亡了,到哪裏去傷感?而且是魏國先亡,吳國後亡的。
是啊,你王渾現在是晉臣,跟著司馬老板幹,之前不也是跟著魏國的曹老板幹嗎?王渾被嗆了一鼻子灰,臉色鐵青。沒錯,這個愣頭青就是周處,他是東吳的舊臣。
鋼鐵直男周處日後在西晉為官,仍以正直著稱,司馬炎人盡其才,任其為禦史中丞。當了監察委主任後,周處糾察彈劾官員時毫不留情,得罪了一幹重臣,梁王司馬肜也在列,兩人因此結下了梁子。
西北氐族首領齊萬年率本部反晉後,西晉朝廷命令征西大將軍、梁王司馬肜率軍鎮壓。搭配軍事指揮領導班子時,有個“重臣”出來提議:周處勇猛,可一同出征。
勇猛?這個“重臣”應該是感受過周處彈劾的勇猛吧。司馬肜與周處不睦,朝堂皆知,而且周處當時多大了?56歲了。年近花甲去衝鋒陷陣?這個提議背後隱藏的動機之可怖,可想而知。
東吳舊友們深知其中的兇險,為周處出主意:不如借口家有老母,辭職不去。
周處永葆直男本色:自古忠孝不能兩全,先盡忠。
他何嚐不知道自己身處險境?但為臣之道,在於食君祿、報君恩。就這樣,周處被任命為建威將軍,隸屬安西將軍夏侯駿,一同隨司馬肜出征。
齊萬年得知了晉軍的領導班子架構後,瞬間判定了形勢:司馬肜、夏侯駿都是皇親國戚,打仗就是掛個名,不足為慮。“他(周處)若單獨率軍,必然勢不可擋。如果受製於人,肯定會為我所俘”。
一個氐族人,對漢人居然這麽了解,令人心生感慨。畢竟,那時候應該還沒有“三個和尚沒水吃”的故事吧?
麵對晉軍,齊萬年屯兵七萬於梁山,大體位置在現在的陜西乾縣。司馬肜令周處率五千士兵發動攻擊。
五千主動攻擊七萬?嗬嗬,這是想讓我當第二個李陵(五千步卒對陣匈奴八萬騎兵)。周處知必敗無疑,仍奮勇殺敵,最終力戰至死,終年59歲。
早年間橫行鄉裏,是出名的惡霸;幡然醒悟後,為鄉親殺虎斬蛟;浪子迴頭步入仕途後,又被權貴無情算計至死。一個知名草根奮鬥一生的淒涼寫照。
江湖就是人情世故,混好江湖才能更好的報國為民?在其位謀其政,剛正不阿,食君祿報君恩?哪個時代都有周處,也有司馬肜,到底哪種價值觀好,世人都有各自的獨立看法,不必強求。
晉庭追贈周處為平西將軍,諡號孝。人都死了,追贈啥,也沒人管、沒人關心了,可朝堂內外,對周處之死的前因後果都心知肚明。現在,司馬倫執政能力雖末流,但懟人能力一流,拿周處之事來懟司馬肜,效果極佳。這位梁王一時被懟的瞠目結舌、滿麵赤紫,也就不好再管張華、裴頠、解係、解結了。
四人最終全部遇害。
值得深思的是,這位解係,曾任雍州刺史,在周處求救兵時,裝聾作啞,按兵不動,如今……
而裴頠,其嶽父就是著名的竹林七賢之一的王戎,當時是西晉的司徒,也被罷了官。王戎的父親,就是王渾,周處的死對頭之一。
真是一個因果報應連環套。但是,依附賈南風的人中,也有一個絕世高人,保住了性命。
原殿中禁軍軍官,孟觀。
孟觀當年曾隨司馬肜參與平定氐族齊萬年的叛亂,立有首功。其為人又圓滑,重金賄賂了孫秀。兩個最主要的執政官員,一個是曾經的直接分管領導,另一個是分管領導身邊最信任的人,也幫自己說話,能保不住命?
不僅能保住命,還能升官。孟觀雙管齊下,司馬倫不但沒殺他,還加封他為安南將軍。
不過,孟觀後也死於“八王之亂”。人生下來,就最終要做鬼的,隻不過比比誰先水滴籌,誰先咽氣而已。細思,挺沒意思的。
300年,賈南風被貶為庶人,去了8年前她送婆婆、十幾天前送太子去的地方---金墉城。賈南風當年命太醫令專門給太子研製了一副成分構成複雜的有毒化合物,司馬倫就簡單的多,直接友情贈送了她一杯傳統工藝釀製的毒酒。
一代醜女皇後風姐就此殞命,時年43歲,殞命地,正是她毒殺太子、餓死婆婆楊芷的地方。
還不信因果報應?
司馬倫得勢,孫秀也雞犬升天。醜女皇後被廢殺,二人商量著給司馬衷又立了一個美絕皇後。此人,是孫秀同族孫旂的外孫女、泰山羊氏尚書右仆射羊玄之的女兒羊獻容。此女子被五廢六立,先後6次當皇後,皇帝老公橫跨漢胡兩族,身世之傳奇,世之罕見。後文再提。
權力,是最好的春藥。得勢的孫秀內心膨脹,給皇帝介紹完老婆,自己也把目光瞄向了一個超級大美女。
綠珠,西晉巨富石崇的寵妾。
石崇,西晉開國元勳石苞的兒子,在荊州刺史任上靠劫掠往來富商致富。輝煌戰績是曾經在比富活動中,比敗過皇帝的舅舅王愷,真正的富可敵國,堪稱西晉馬雲、王健林,洛陽城的許家印。
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物質文明決定精神文明。石崇在洛陽城北二十裏河陽購置金穀別業,招集天下文人,結成了金穀文學社,賈謐任社長,石崇自任秘書長,潘嶽、左思、劉琨等人為社員,號金穀二十四友。
石崇不僅擅於招攬文人,手下也美女如雲,可基本都當作玩物或工具,甚至是畜生對待。某次,琅玡王氏的“雙壁”王導、王敦到石崇家飲酒,兄弟倆經曆了異常血腥恐怖的一幕。
席間,石崇讓兩美妾給兄弟二人敬酒。王敦:不想喝了。
敬酒的美妾立即魂飛魄散,爛泥般癱倒在地。果然,立馬有家奴從屏風後竄出,將美妾拖走,一刀斬首,血染大堂。看來,這在石崇家已成套路了。
王敦鐵石心腸,還是不喝,於是三個勸酒美妾接連喪命。王導是個厚道人,縱然酒量有限,也強忍著一杯一杯的幹,並勸弟弟王敦:喝吧,要不然還會死人。
王敦:他殺自己家裏人,與我何幹。
石崇、王敦是禽獸?差不多。然而,殘忍的背後隱藏的東西,卻不僅僅是喝酒、勸酒、殺人這麽簡單。
王敦,不僅是士族高門琅玡王氏的傑出代表,還有一個特殊身份—晉武帝司馬炎的女婿,太子司馬遹的姑父,屬於太子一黨。而石崇,其出資成立的金穀文學社讓賈謐任社長,自然能看出,他是賈南風一黨。
石崇以殺美妾為手段脅迫王敦喝酒,其背後隱藏的是比殺人還殘酷的皇後黨和太子黨的政治鬥爭。他要在酒席上挫一挫太子一黨的銳氣,向賈家表忠心。
物不稀就不貴,石崇視手下如雲的美妾們如草芥,唯獨對一人例外。
綠珠。
綠珠原姓梁,出生於白州境內的雙角山下,即現在廣西省的博白縣綠珠鎮。
古時越地民間認為珍珠為上寶,當地生女兒稱為珠娘,生兒子稱作珠兒。石崇到越南(交趾)出公差時路過綠珠家鄉,得到了這個絕世美女,代價是,十斛珍珠。
但凡金穀文學社舉辦活動,石崇都讓綠珠出來給大家吹簫、唱歌,保留壓軸曲目,是綠珠自己作詞作曲的《明君》。《明君》,以昭君出塞為背景,百轉千迴、宛轉悠揚,悅人耳目,堪稱能使耳朵懷孕的抖音最火版。
吟詩作賦,還能暢飲美酒,聽妹子唱卡拉ok,這樣的文化交流活動,誰不想參加?每次聚會,二十四個社員基本全勤,無缺席。
孫秀早就對綠珠垂涎已久,但鑒於石崇的地位,以前隻能意淫。現在終於得勢了,綠珠,我來了。
孫秀派人向石崇索要綠珠。石崇很堅決:我手下的這些小妾,孫秀想要哪個都行,唯獨綠珠妹子是我的心頭肉,不能給。
孫秀碰了一鼻子灰,色心頓時變殺心。怎麽收拾石崇呢?孫秀決定從文學社社員中的一人開刀。
歐陽建,石崇的外甥,金穀二十四友之一,著有《臨終詩》及《言盡意論》,提出了古代唯物辯證觀點,非常難得。為何?
別忘了,西晉的主流文化是玄學,作為一名唯物主義者,能跟一群玄學者成為好基友、好筆友,難得。
當然,這其中是否有天然粘合劑大美女綠珠的因素,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孫秀對司馬倫稱,歐陽建勸說淮南王司馬允謀反。司馬倫言聽必從,立馬捕殺石崇、歐陽建。
縱觀魏晉南北朝曆史,能讓皇室貴胄們江山不要、命也不要的絕世佳人,隻有兩個,一個是綠珠;另一個?“小憐玉體橫陳夜,已報周師入晉陽”,後文再敘。
綠珠,不僅擁有絕世容顏,心靈也美,她做出令世人感歎不已的舉動---跳樓為石崇殉節。
有此佳人殉情,石崇也算能含笑九泉了。唐朝詩人杜牧的詠《金穀園》詩,為這段曆史增加了無限喟歎:
繁華事散逐香塵
流水無情草自春
日暮東風怨啼鳥
落花猶似墜樓人
綠珠美女死了,潘大帥哥(潘安)也未能幸免,被司馬倫夷滅三族,因為,他是石崇、賈謐的好友,也曾依附賈南風。
行刑之日,石崇與潘安在刑場相見。石崇很感慨:原來你也不免如此。
潘安:可謂“白首同所歸”。
潘安在《金穀集作詩》中曾做過“投分寄石友,白首同所歸”的詩句,以示二人情誼深厚,沒想到,一語成讖,成了二人在刑場相見的預言。
在劊子手屠刀舉起的那一刻,潘安扭頭看向也在等待行刑的母親,頓時熱淚滾滾:負阿母,負阿母。
在這一刻,也許,潘安才意識到,甘於淡泊,做個普通人,多好。
他死後一百多年,有個跟他一樣有才且出身更好的文藝大咖寫下了“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富貴非吾願,帝鄉不可期”,解印辭官,隱居鄉野,縱情山水。善終。
更值得一提的是,唐宋在民間流傳的《二十四孝》的版本,原來是有潘安的“棄官奉母”的故事的,但後來宋人郭居敬重新校訂《二十四孝》時,考慮到潘安被夷三族時,潘安的老母親也未能幸免被殺,因此郭居敬把潘安從《二十四孝》中剔除,用宋代朱壽昌棄官尋母的故事代替。
司馬家的內鬥至此告一段落。司馬倫成為暫時的勝利者,按輩分論,他繼承司馬衷的皇位,實際上是爺爺繼承孫子。爺爺尊孫子為太上皇,中國曆史上隻此一例。
樹欲靜而風不止。你個爺爺輩的裝什麽孫子?司馬家曆來屬於不穩定族群,淮南王司馬允(司馬炎第九子),於300年舉兵叛亂,欲幹掉司馬倫、孫秀奪權。
造反,是需要底氣的,司馬允的底氣,來自於他麾下豢養的一支特種部隊。司馬允從封地淮南國帶來親兵700餘人,關於這700餘人,《晉書》原文:允所將兵,皆淮南奇才劍客也。
原來,都是武林高手。
淮南奇才劍客們雖然個個劍法了得,可攜帶的均是輕武器,未帶撞城槌,在欲衝入皇宮時,皇宮大門緊閉,進不去。那就掉頭圍攻司馬倫在洛陽城的相府吧。
700劍客劈、斬、刺、挑,連殺司馬倫士兵1000多人,衝至承華門前,終於看見到了司馬倫。
找到了目標,又想快速弄死他,奇才劍客們就不用劍了,而是改用遠距離進攻武器--箭,一時亂箭齊發。
情急之下,司馬倫部下司馬眭秘以身體為司馬倫擋箭,瞬間成了隻大刺蝟。司馬倫一幹人等又躲在大樹後,樹瞬間被釘成了仙人掌,箭仍如失控的蝗群般疾射而來。
飛箭尖利可怖的唿嘯聲令司馬倫魂飛魄散,眼看司馬倫也要變成隻大刺蝟、小豪豬,殞命承華門。
欲速則不達,驟進袛取亡。老祖宗的經驗總結的總是如此精準。
太子衛隊軍官陳徽和哥哥陳淮,是司馬允的堅定支持者。陳淮是中書令,準備利用職務之便從宮中拿出一神器,一下子解決司馬倫。
騶虞幡,此神器前麵介紹過,負責解兵的,陳淮想速戰速決。可他,心急之下忘了一件事兒。
司馬倫的兒子司馬虔,當時就在宮中。
司馬虔此時正如熱鍋上的螞蟻,得知了陳淮的計劃後,反而一個激靈,馬上想到了救父親司馬倫的對策。
司馬虔趕緊在宮中找到了一個人,司馬督護伏胤,司馬虔的好友。
再好的朋友辦大事也得有對價,再貴的開價人命關天時也得答應。司馬虔迅速與伏胤談好價碼--事成之後,升大職、加大薪。
對在底層幹了一輩子,長時間得不到升職加薪的人來說,這個許諾的誘惑力之大,猶如腐肉之於蒼蠅。伏胤立馬率領四百名騎兵出宮,舉著假的騶虞幡,直奔司馬倫府邸而來。
司馬允見到伏胤,以為是陳淮派來助戰的。伏胤說有詔書宣讀,勝券在握的人容易放鬆警惕,司馬允不疑有詐,下戰車受詔。伏胤懷著升大職、加大薪的美好願望,一刀砍下了司馬允的腦袋。
司馬允僵硬的笑容,還掛在離開身體的腦袋上,一直滾動到手下的奇才劍客們麵前。身手再好的劍客,離開組織,也會被組團攻擊者降維打擊。很快,群龍無首的劍客們死的死、散的散,司馬允討司馬倫的行動功敗垂成。
司馬倫劫後餘生,信心爆棚,301年,幹脆直接正式廢掉了傻兒皇帝司馬衷,自立為帝。
司馬倫唯一的優點是出身好、血統好,缺點?無數。最突出的是執政能力低下,否則當年為征西大將軍鎮守關中時,也不會把當地治理的一塌糊塗,引發少數民族大規模叛亂。
管理能力不行,怎麽辦?官二代們自有辦法,那就是大肆封賞,收買人心。當時,官員的冠服飾物要用貂尾,突然一下封賞了這麽多人,貂尾不足,用什麽來湊?對,你一定想到了,狗尾。
時人戲謔曰:“貂不足,狗尾續”,這,就是“狗尾續貂”的典故。
素質低的人執政,當然有人不服,特別是原來與其平起平坐的人。最不穩定族群的司馬家,齊王司馬冏、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三王舉兵討趙王司馬倫,西晉宗室之間開始互相撕咬。司馬倫、孫秀後皆因亂而死,可殘殺仍未停止。這,就是曆史上著名的“八王之亂”。
西漢有七國之亂,西晉有八王之亂,也許,這才是“亂七八糟”的真正由來吧。
醜女皇後賈南風的幹政,導致了“八王之亂”的發生。抗日戰爭才持續了8年,司馬家之間的這場自相殘殺持續多久?兩倍於抗日戰爭,一殺就是16年。西晉宗室越殺越衰,異族更是紛紛開始醞釀反叛,一場空前的浩劫即將席卷中國北方。
現代某方家言:生個壞兒子,最多害自己全家;而生個壞女兒,是害別人全家。
老王曰:此言不虛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