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臣中間出現內鬼,這本應該密而不宣,暗中調查,以防牽連太廣,弄得人心惶惶。
但多爾袞在經過慎重考慮後,還是決定直接公布出來。
因為這不是在盛京,而是在行軍途中,在這裏很難抓住內賊的把柄將他揪出來。
而且軍情很緊急,也沒有那麽多時間和精力浪費在這件事情上。
可內賊就在軍中,如果不管不顧,難保不會弄出其他幺蛾子出來。
於是,便有了這次緊急商議,也迅速引起了軒然大波。
畢竟,在情報方麵的能力,大清一直是強項,從太祖時期就開始布局。
這幾十年來,大清的情報能力越發成熟,明國的風吹草地,都逃不過大清的耳目。
而反觀明國對大清,幾乎是睜眼瞎,大清的每次大規模調動,他們幾乎都是後知後覺。
從大金到大清前後六次南略,明國沒有一次提前知曉,都是大清大軍破關而入,才措手不及的調軍迴防,所以每次大清都能滿載而歸。
可萬萬沒想到,明國在臨終前,竟然還來了一記迴馬槍,直接捅穿了大清引以為傲的招數。
這讓滿朝文武,特別是滿州大臣又羞又怒,真是玩了一輩子鷹,臨了卻被鷹啄瞎了眼。
於是,他們絞盡腦汁,誓要將這個內鬼給揪出來,然後將他碎屍萬段。
鑲白旗固山額真英俄爾岱環視了一圈,然後直接一站而起的道:“明國隻不過是我們大清的獵物,我們滿州人不可能給他們通風報信。”
“蒙古各部與明國也沒有利益牽扯,同樣沒有理由出賣消息給他們。”
“隻有漢人有這個動機,內賊肯定就在在坐的漢臣中間。”
英俄爾岱直接用排除法將嫌疑鎖定在了漢臣身上,而他之所以第一個跳出來,是因為他在一幫驍勇善戰的滿清武將中,是少有的具備文治之能的大臣,是滿清的第一任戶部尚書,深受皇太極和多爾袞的信任。
可這次行動,卻被範文程和洪承疇兩個漢臣搶了不少風頭,一個上書力薦入主中原,一個幫助睿親王分析了闖軍的各種弱點,並製定了進關路線。
如果計劃成功,這兩人在朝中的地位恐怕會更上一層樓,成為他英俄爾岱的強勁對手。
除此之外,還與他鑲白旗固山額真的身份有關,如今鑲白旗的旗主是多鐸,小旗是阿濟格,都是睿親王的親兄弟,也是他英俄爾岱的主子。
大主子多鐸在先帝皇太極時期,就因為搶了範文程的女人被重罰,罰銀一萬兩不說,更被奪去了超過三成的牛錄,損失慘重。
而按照大清的製度,旗主奪人妻並不違製,何況還隻是範文程這樣一個漢人奴才。
可先帝一直想收攏各旗的權力,削弱各旗的實力,此事就給先帝找了一個極佳的借口。
但歸根結底,此事還是範文程這個奴才引起的,你明知豫親王風流,既然喜歡你的女人,直接送給豫親王不就行了?
竟然還鬧到了先帝那裏,也不主動站出來說是自願的,任由先帝處罰豫親王。
這個仇,豫親王肯定會記著,所以英俄爾岱不介意趁這個機會將禍水引到範文程頭上,從而讓豫親王有足夠的理由收拾這個奴才,以泄心頭之恨。
而且很多滿臣本就對漢臣不滿,不想讓這些在戰場上被他們打敗的奴才在大清身居高位,與他們平起平坐,所以對他們多有排擠。
這個時候帶頭敲打一下漢臣,對他英俄爾岱也比較有利。
所以,這幾乎是一個一石三鳥之計,英俄爾岱自然有足夠的理由率先出手。
果然,他的話音一落,立即得到了滿臣的鼎力支持。
“我就說,漢人不可靠,他們詭計多端,根本不是真心為我大清效力。”
阿濟格更是一杆子打向所有漢臣,絲毫不掩飾自己的不滿。
因為他根本不讚同入主中原,他隻想和之前幾次南略一樣,大掠一番後直接迴遼東。
畢竟在他想來,明國太大了,人太多了,統治起來太困難,還不如將明國當成一個大糧倉,缺什麽直接來打劫一次就可以吃幾年,輕鬆又自在,多好。
所以,他骨子裏還隻是停留在土匪的思想上,占山為王就夠了,下山隻為打劫。
現在範文程和洪承疇這些漢臣帶頭鼓動入主中原,和他的想法背道而馳,自然讓他很不滿。
多爾袞知道自己這個兄長頭腦簡單,口無遮攔,連忙嗬斥道:“武英郡王休得胡言,沒有諸位漢臣,我大清也不會有今天。”
聽了這話,如坐針氈的範文程、洪承疇等人皆是感激涕零,畢竟剛才開口的滿臣幾乎都是抨擊他們的,讓他們很是忐忑。
可即便如此,睿親王還是沒有受到幹擾,依然為漢臣說話,這更堅定了他們要誓死報效的決心。
所以說,走狗在主子麵前,不管怎麽被主子打罵,隻要主子突然丟過來一根骨頭,他們就會瞬間忘記所遭受的痛苦,隻感念主子的好,然後拚命巴結。
可阿濟格顯然不會這麽輕易的善罷甘休,也沒有因多爾袞為漢臣說話而閉嘴,又連忙道:“那這個消息,不是漢臣,又是誰傳出去的?”
多爾袞眉頭一挑:“那也隻是個別人,我們不能將矛頭指向所有漢臣。”
這句話一出,表明多爾袞也認為消息就是漢臣泄露的,剛鬆口氣的範文程和洪承疇這些人又心頭一緊。
多爾袞目光有意無意的掃向眾位漢臣,淡淡的道:“消息從盛京傳出時,明國京師還未被闖賊占據。”
“本王相信你是一時糊塗,才想著冒死報效明國朝廷。如今,明國北方盡失,危如累卵,不可堅守也,已不值得你再效忠。”
“若此時迴頭,主動站出來承認,本王可以當你是主動投誠,既往不咎。”
“否則,待本王查個水落石出,就別怪本王不近人情了。”
多爾袞的話音一落,所有滿臣和蒙古大臣的目光皆是玩味的看向如坐針氈的眾位漢臣,看會不會有人主動站出來。
但多爾袞在經過慎重考慮後,還是決定直接公布出來。
因為這不是在盛京,而是在行軍途中,在這裏很難抓住內賊的把柄將他揪出來。
而且軍情很緊急,也沒有那麽多時間和精力浪費在這件事情上。
可內賊就在軍中,如果不管不顧,難保不會弄出其他幺蛾子出來。
於是,便有了這次緊急商議,也迅速引起了軒然大波。
畢竟,在情報方麵的能力,大清一直是強項,從太祖時期就開始布局。
這幾十年來,大清的情報能力越發成熟,明國的風吹草地,都逃不過大清的耳目。
而反觀明國對大清,幾乎是睜眼瞎,大清的每次大規模調動,他們幾乎都是後知後覺。
從大金到大清前後六次南略,明國沒有一次提前知曉,都是大清大軍破關而入,才措手不及的調軍迴防,所以每次大清都能滿載而歸。
可萬萬沒想到,明國在臨終前,竟然還來了一記迴馬槍,直接捅穿了大清引以為傲的招數。
這讓滿朝文武,特別是滿州大臣又羞又怒,真是玩了一輩子鷹,臨了卻被鷹啄瞎了眼。
於是,他們絞盡腦汁,誓要將這個內鬼給揪出來,然後將他碎屍萬段。
鑲白旗固山額真英俄爾岱環視了一圈,然後直接一站而起的道:“明國隻不過是我們大清的獵物,我們滿州人不可能給他們通風報信。”
“蒙古各部與明國也沒有利益牽扯,同樣沒有理由出賣消息給他們。”
“隻有漢人有這個動機,內賊肯定就在在坐的漢臣中間。”
英俄爾岱直接用排除法將嫌疑鎖定在了漢臣身上,而他之所以第一個跳出來,是因為他在一幫驍勇善戰的滿清武將中,是少有的具備文治之能的大臣,是滿清的第一任戶部尚書,深受皇太極和多爾袞的信任。
可這次行動,卻被範文程和洪承疇兩個漢臣搶了不少風頭,一個上書力薦入主中原,一個幫助睿親王分析了闖軍的各種弱點,並製定了進關路線。
如果計劃成功,這兩人在朝中的地位恐怕會更上一層樓,成為他英俄爾岱的強勁對手。
除此之外,還與他鑲白旗固山額真的身份有關,如今鑲白旗的旗主是多鐸,小旗是阿濟格,都是睿親王的親兄弟,也是他英俄爾岱的主子。
大主子多鐸在先帝皇太極時期,就因為搶了範文程的女人被重罰,罰銀一萬兩不說,更被奪去了超過三成的牛錄,損失慘重。
而按照大清的製度,旗主奪人妻並不違製,何況還隻是範文程這樣一個漢人奴才。
可先帝一直想收攏各旗的權力,削弱各旗的實力,此事就給先帝找了一個極佳的借口。
但歸根結底,此事還是範文程這個奴才引起的,你明知豫親王風流,既然喜歡你的女人,直接送給豫親王不就行了?
竟然還鬧到了先帝那裏,也不主動站出來說是自願的,任由先帝處罰豫親王。
這個仇,豫親王肯定會記著,所以英俄爾岱不介意趁這個機會將禍水引到範文程頭上,從而讓豫親王有足夠的理由收拾這個奴才,以泄心頭之恨。
而且很多滿臣本就對漢臣不滿,不想讓這些在戰場上被他們打敗的奴才在大清身居高位,與他們平起平坐,所以對他們多有排擠。
這個時候帶頭敲打一下漢臣,對他英俄爾岱也比較有利。
所以,這幾乎是一個一石三鳥之計,英俄爾岱自然有足夠的理由率先出手。
果然,他的話音一落,立即得到了滿臣的鼎力支持。
“我就說,漢人不可靠,他們詭計多端,根本不是真心為我大清效力。”
阿濟格更是一杆子打向所有漢臣,絲毫不掩飾自己的不滿。
因為他根本不讚同入主中原,他隻想和之前幾次南略一樣,大掠一番後直接迴遼東。
畢竟在他想來,明國太大了,人太多了,統治起來太困難,還不如將明國當成一個大糧倉,缺什麽直接來打劫一次就可以吃幾年,輕鬆又自在,多好。
所以,他骨子裏還隻是停留在土匪的思想上,占山為王就夠了,下山隻為打劫。
現在範文程和洪承疇這些漢臣帶頭鼓動入主中原,和他的想法背道而馳,自然讓他很不滿。
多爾袞知道自己這個兄長頭腦簡單,口無遮攔,連忙嗬斥道:“武英郡王休得胡言,沒有諸位漢臣,我大清也不會有今天。”
聽了這話,如坐針氈的範文程、洪承疇等人皆是感激涕零,畢竟剛才開口的滿臣幾乎都是抨擊他們的,讓他們很是忐忑。
可即便如此,睿親王還是沒有受到幹擾,依然為漢臣說話,這更堅定了他們要誓死報效的決心。
所以說,走狗在主子麵前,不管怎麽被主子打罵,隻要主子突然丟過來一根骨頭,他們就會瞬間忘記所遭受的痛苦,隻感念主子的好,然後拚命巴結。
可阿濟格顯然不會這麽輕易的善罷甘休,也沒有因多爾袞為漢臣說話而閉嘴,又連忙道:“那這個消息,不是漢臣,又是誰傳出去的?”
多爾袞眉頭一挑:“那也隻是個別人,我們不能將矛頭指向所有漢臣。”
這句話一出,表明多爾袞也認為消息就是漢臣泄露的,剛鬆口氣的範文程和洪承疇這些人又心頭一緊。
多爾袞目光有意無意的掃向眾位漢臣,淡淡的道:“消息從盛京傳出時,明國京師還未被闖賊占據。”
“本王相信你是一時糊塗,才想著冒死報效明國朝廷。如今,明國北方盡失,危如累卵,不可堅守也,已不值得你再效忠。”
“若此時迴頭,主動站出來承認,本王可以當你是主動投誠,既往不咎。”
“否則,待本王查個水落石出,就別怪本王不近人情了。”
多爾袞的話音一落,所有滿臣和蒙古大臣的目光皆是玩味的看向如坐針氈的眾位漢臣,看會不會有人主動站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