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上關於議諡的爭論很快便傳揚開來,許敬宗的孫子徐彥伯聞訊,立刻為其祖父議諡一事東奔西走,據理力爭,其孝心感動了禮部尚書袁思敬等人。


    後來在第二天的朝會上,袁思敬最終為這次議諡之爭做了一個總結:“按諡法‘既過能改曰恭’,許敬宗雖然確實有許多不當之處,然而能夠改過,故此微臣請求為敬宗諡曰‘恭’。”


    其實“恭”這個諡號對於之前那些大唐名臣們來說,的確不能算太好,但是也絕對對得起許敬宗了,所以高宗根本就沒和武後商議,立刻同意,下旨冊封許敬宗開府儀同三司,追贈揚州大都督,諡曰恭,下令陪葬昭陵,又下令輟朝三日,詔文武百官到許敬宗的府第哭喪。


    雖然看起來很是恩寵,但這也不能阻止後黨勢力的衰落,因為隨後一段時間,高宗和政事堂那些宰相們就開始了一係列的大動作,對武後的勢力進行了全麵的壓製。


    十月,高宗下詔,以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三品、道國公戴至德加兼戶部尚書,黃門侍郎、同中書門下三品張文瓘檢校大理卿,如此一來,太子一黨實力大增,出現了兩位宰相,而且都兼管要害部門,戶部尚書是國家的錢袋子,可以說是為太子擴張勢力提供了最為穩定的財力支持,而大理卿是大理寺的一把手,掌管著刑獄,可謂是位高權重。


    消息傳來,武後不由得深深歎了一口氣,她早就知道事情會向這樣的方向發展,但是卻不知道這一天會來的這樣快。


    可是還沒等她做出相應的措施,忽然又聽得皇帝下詔以黃門侍郎、甑山縣公、同中書門下三品郝處俊為中書侍郎,以兼檢校吏部侍郎、同中書門下三品李敬玄為吏部侍郎,並依舊同中書門下三品,十二月,又以太子左庶子劉仁軌同中書門下三品。


    在這三人之中,有兩人都是帝黨成員,隻有李敬玄曾經受過武後的恩惠,但是這人卻並不怎麽聽話,更兼劉仁軌與李敬玄有隙,這將注定武後的日子並不怎麽好過。


    而除此之外,太子李弘也借故將武後的侄子,已經成了正五品上東宮親翊衛羽林郎將的武懿宗和武攸暨趕出了東宮。


    這借口說起來也沒什麽,主要就是就二人聚眾賭博,違犯了東宮禁令。


    這要是在往日,不要說是聚眾賭博,就算是聚眾鬧事,太子都不敢對他們怎麽樣,可是現在太子實力壯大,竟然如此輕鬆的就將這兩個貨給趕出了東宮,而且此事是經過政事堂諸宰相們一致商議得出來的結果,連皇帝都無法反對。


    武後也的確不愧是一個具備當皇帝的素質的女強人,雖然實力處於絕對弱勢,可是卻絲毫沒有沉不住氣,而是找到她的心腹們,日夜商議對策,到了最後,武後終於開始找到了自己的新方向。


    首先,武後經過一哭二鬧三上吊的把戲,終於使得高宗答應將她的侄子武承嗣提升為宗正卿(從三品),武三思為太常少卿(正四品上),武懿宗和武攸暨分別被任命為將作少監和少府少監(從四品下)。


    這第二點,武後在那幫北門學士的幫助下,向高宗上書,奏疏的名字叫做《建言十二事》。具體內容為:一、勸農桑,薄賦徭;二、給三輔地;三、息兵,以道德化天下;四、南北中尚禁浮巧;五、省功費力役;六、廣言路;七、杜讒口;八、王公以降學習《老子》;九、父在為母服喪三年;十、此前勳官已給告身者無追核;十一、京官八品以上益稟入;十二、百官任事久,材高位下者得進階申滯。


    武後上疏的內容說白了,除了那些老生常談之外,就是慷他人之慨,收買人心。比如第十一條和第十二條。


    其實武後才真正的是慷他人之慨的高手,而且給的都是官爵,在這一點來看,隻知道從國庫取出錢糧資助百姓的太子的確是望塵莫及啊。


    最後,為了拍高宗的馬屁,也為了提高自己的地位,武後上疏高宗,請求追尊宣簡公(李淵高祖父李熙)為宣皇帝,懿王(李淵曾祖父李天錫)為光皇帝,太、祖武皇帝(李淵祖父李虎)為高祖神堯皇帝,太宗文皇帝為文武聖皇帝,太穆竇皇後為太穆神皇後,文德皇後為文德聖皇後。而請求皇帝稱天皇,皇後稱天後。


    武後這一上疏乃是出自於對高宗及其家族的考慮,附帶上了一點自己的私心,但這一點私心卻被高宗無視,反而被認為是忠誠可嘉,所以立刻同意了武後的請求。


    而在聖旨下達之後,李顯也不失時機的上疏,請求以後諸皇子尊稱天皇為“父皇”,尊稱天後為“母後”,諸子自稱“兒臣”,表明********之念。


    高宗見到李顯的上疏同樣感到很高興,立刻便同意了下來,而且規定從此成為定製,而為了表彰李顯出了一個好主意,高宗也順水推舟的同意了李顯後麵附署的一個建議,將鹹亨三年科舉考中的進士郭震由通泉縣尉調為校書郎。


    雖然郭震由從九品下的通泉縣尉被連升三級,成為了正九品上的校書郎,然而畢竟隻是一個品級最低的官員,低到無論是皇帝高宗還是武後、太子等人都看不上眼,但是這無論是對於李顯還是對於郭震來說,都是一個極好的機會。


    郭震當初以優異的才學考中進士,不僅享受到了曲江飲宴的尊榮,還被李顯拉著來了個雁塔留名,從此開了中進士之後雁塔留名的先河。但是好事不長,他隨後因為武三思的“關照”,被授予通泉縣尉,這是中進士之後最不好的途徑了,到了遙遠的邊疆地區做了一個小縣的縣尉,以後想要提升可實在是困難得多。


    而現在被任命為校書郎,這就意味著他的工作既閑散,又大有前途,因為這是中進士之後最好的去處,和後來明清時候的做翰林院編修的待遇有些相似,所以,隻要他好好幹,不出幾年便能將官階提升起來,熬上個一二十年,就有可能會做到五品官、四品官,甚至三品也不是沒有可能。


    當然,郭震也知道在這其中李顯出力最多,心中自然是無限的感激,再加上他被武氏兄弟所忌,已經不得不選擇投靠李顯了。


    而李顯這一次其實也是挺高興的,他之前通過王勃殺人案,幫了王勃一把,已經徹底令王勃歸附,現在連王勃的父親都對他十分感恩,可以想見王家父子以後定然被印上了周王黨的痕跡,想要擺脫都已是不可能。


    除此之外,駱賓王如今已經在他的舉薦下做了左拾遺,雖然隻是一個從八品上的小官,可是權力卻不小,因為他有直接向皇帝諫諍的權力,能夠監督皇帝的得失。而以駱賓王的性格,絕對會對李顯投桃報李的。


    現在李顯又收服了郭震這個大唐名臣,亦將亦相的超級人才,而且使用微小的代價收服的,這已經足以令他做夢都笑了,更何況通過他的舉薦,狄仁傑順利審完了王勃殺人案,又被提升為大理丞,而且在上任之後一年,就審理完了之前積壓的一萬七千多個案件,受到皇帝的稱譽,很有可能會再度升職。


    而這樣一個牛人,卻被武氏兄弟推到了他的陣營,這豈不令他更加驚喜?


    其實以狄仁傑的精明,不難猜出李顯的意圖,但是他剛剛入朝,並不想陷入黨爭,因此一直對李顯的拉攏持冷淡的態度,可是沒想到武氏兄弟在升了職之後自以為了不起,目中無人,多次挾私怨針對狄仁傑,這反而給了李顯不少的拉攏機會,到了最後狄仁傑雖然並沒有明確表示為李顯效忠,但他受了李顯不少恩惠,相信以後一定會有所迴報的。


    李顯的收獲其實也不止如此,比如之前一同和李顯參加詩會的盧照鄰,因為被顯唐商號大掌櫃倪萊聘為其子的家庭教師(西席),所以在倪萊有意的搭橋牽線下,再加上王勃、駱賓王等人的苦勸,終於答應為李顯效力,擔任了李顯周王府的修撰。


    李顯現在的收獲可謂是不少,然而這一切都是在悄悄的進行的,他這招悶聲發大財成功的瞞過了太子李弘和武後,除此之外,在他有意無意的刺激下,太子和武後的矛盾越來越激化,已經漸漸到了無可調和的地步。


    由於武後采取的各種市恩賣好的措施遠比太子李弘高明,所以輿論越來越站在武後那裏,除此之外,武後還采取了更狠的一招,那就是借用道士明崇儼的力量讓高宗頻繁發病,這樣一來她就理所當然的成為代替皇帝處理政事的第一人,於是她集中幕僚,甩開太子的東宮力量,開始了新一輪的臧否黜陟,於是許多大員紛紛起落,這令朝局的走向更加撲朔迷離起來。(未完待續。)


    wap.


    /134//.html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柯南之偽裝者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漢胄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漢胄並收藏柯南之偽裝者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