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
董仲舒的精神內核,一言以蔽之鍥而不舍。
為了達到其‘大一統’的目的,休要說什麽迎難而上、委曲求全,即便暫時修改他自己的學說思想,好像都無所謂。
對於老賊的這等心思,楊川隻覺得後背一陣發寒。
若是讓這等讀書人控製整個漢帝國,後果不堪設想;故而,楊川打定主意,哪怕就算在某一個階段,董仲舒以及其徒子徒孫們的學問,說不定會讓漢帝國變得天下無敵,那也不能讓其得逞。
這種心思甚為隱秘,但楊川卻很固執。
作為一名廚子,沒讀過什麽聖賢書是一個方麵,歸根結底,他還是想讓眼下這個漢帝國,走一條另外的道路……
……
打發董仲舒離開,楊川將自己關在閣樓裏一個下午。
有些事情,當他拿不定主意時,最好的辦法便是徹底放空,讓自己的心神、身體和精氣神處於一種奇怪的寧靜狀態;然後,進行一番梳理、歸納和總結。
在後世,這種方法被證明十分有效,曾經是很多偉大人物在做出重大決策時,所經常使用的法子。
‘如果說,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是不對的,那麽,什麽才是對的、正確的?’
‘既然要廢掉一種學說,那麽,總得有一門學說被立起來。’
‘事實證明,一個偉大的帝國的誕生,總有一種強大無匹的學說來支撐,那麽,這種學說是什麽?’
‘或者說,要走一條什麽樣的道路?’
在一張八尺熟宣上,楊川圈圈畫畫,抹去那些不太合理的想法,保留那些行之有效的辦法,最終,他還是確定了一條屬於他自己的道。
那便是曆史的人民性。
‘人民史學觀’在很長一個時期,曾經被某些人批判、篡改的麵目全非,但對於楊川來說,卻無疑是唯一正確的道路。
至於說最終的結果如何,他大致也做出了一些歸納和總結……
“楊川小郎君,該用晚膳啦。”
日影偏西,黃昏降臨時,劉滿探頭探腦的走進來“小郎君最近辛苦,本妾身親自下廚,給你燉了乳鴿湯,另外加了一點滋補大藥,可以不?”
楊川伸手。
劉滿趕緊將自己的腦袋湊過去,讓楊川輕輕揉了揉,一張俊俏小臉上,登時便喜笑顏開,道“小郎君,本妾身給你燉了滋補乳鴿湯,織娘姐姐還在生氣呢,說你還是少年人,正在長身體,滋補太過不好。”
楊川笑了笑“難為你們一片心意了。”
劉滿得意極了,忍不住踮一踮腳尖,挺胸道“哼,還算有點良心!”
楊川搓幾下臉頰“走吧,先吃飯。”
二人一前一後來到飯廳,發現曹襄、霍去病、司馬遷、東方朔、張湯幾人都在,另外,還有一人,卻是張安世。
這個哈慫,大半年沒見麵,個子沒長多少,兩隻眼睛卻變得更加清澈、明亮,配上兩個淺淺的小酒窩,給人的感覺就是一隻單純的幼鹿,讓人生不出一絲一毫的惡念。
人畜無害,便是這般模樣。
“張安世見過老師。”
張安世快步上前,規規矩矩的雙膝跪地,給楊川磕了三個頭,這才站起身來,拱手道“聽說老師在朔方郡屯田遇到一些麻煩,南宮公主殿下不放心,擔心老師被董仲舒和那些讀書人欺負,便打發安世過來幫忙。”
楊川心中一暖,溫言笑道“我二姨身子骨還好吧?”
張安世躬身道“公主殿下一切安好,就是頗為思念老師,本來,她老人家想要親自過來幫忙,可是太學院那一攤子事情也比較忙亂,便隻好作罷,讓學生一個人過來了。”
楊川點點頭,又問“太學院那邊如何?”
張安世道“太學院一切如常,第一批察舉上來的學生陸續到位,已經按照老師的安排,經過一個多月的學習,全部派到那三十萬畝屯田幹活兒去了。”
楊川嘿然一笑,道“讓那些權貴之家的子弟幹農活兒,估計我楊川的名聲也不太好。”
張安世搖頭,很認真的說道“不,他們現在沒有任何一人敢埋怨。”
在場的人很多,楊川沒有具體詢問,不過,太學院那邊的情形他大致也能猜測個七七八八;以南宮公主殿下的威勢,加上張安世的心狠手辣,估計那些讀書人的日子也不好過,曾經有過埋怨之言的人,恐怕吃了不少苦頭。
“大家先吃飯吧,”楊川坐到主位上,吩咐一聲“堂邑父大叔,開席。”
聽到‘開席’二字,眾人的臉上登時便喜悅起來。
尤其是霍去病,更是使勁搓著臉頰,嘿嘿笑道“嘖嘖嘖,終於又要吃席了,哎呀,你們可不知道,最近我過的都是什麽日子……”
曹襄猛的站起身來,大聲說道“楊川,我知道去病最近過的什麽日子,這兩個月來,他三次偷偷喝酒,還喝過別人給他的清水!”
霍去病大怒“曹襄,你狗日的不仗義啊?咱不是說好了嗎,我答應迴到長安城就給你兩斤金子,你不告訴楊川……的嗎?”
楊川卻隻是笑了笑,恍若無事一般捏起一雙筷子“諸位,這幾樣涼拌野菜味道不錯,大家品嚐一口。”
爾後,他還特意轉頭看向霍去病“霍校尉,請。”
霍去病“……”
看看這事弄的,前段日子才給人家保證過的,這才多長時間?
“楊川,我保證這是最後一次!”霍去病神色尷尬的端起酒碗,“真的,以後若在軍營之中飲酒,我霍去病就……不是人!”
楊川嗬嗬一笑“霍校尉當然不是人,因為,你是神啊。”
“大漢戰神!”
“嘖,既然是大漢戰神,在軍營之中醉幾次酒、鞭笞幾次兵卒、犯幾次小錯誤又有什麽呢?曹襄,今後,人家霍校尉無論犯了什麽錯誤,都不準說,記下了?”
曹襄趕緊訕笑“記下了記下了。”
霍去病卻一臉的沮喪,將那一碗酒放在案幾之上,黯然道“楊川,你要打要罵要罰,都行,別這麽陰陽怪氣的行不?”
楊川冷笑一聲“行啊,霍校尉,從今往後,我楊川若再對您這位校尉大人陰陽怪氣、冷嘲熱諷,就讓桑弘羊暴病身亡!”
眾人好一陣無語。
霍去病垂首不語,良久之後,方才說道“我真的再不敢了。”
楊川盯著這貨帥氣逼人的臉“不是你敢不敢,而是你願不願,去病,本來呢,作為一名廚子、農夫,我楊川沒什麽資格管束你霍去病,可是,咱不是說好了要幹一番大事業麽?
隻要咱兄弟一心,區區匈奴,還不是輕輕鬆鬆就能被抹去?
西羌,西域,南越,東胡,還有大江以南的沃野千裏,海外異域,都等著你我弟兄幾人開疆拓土,何等的豪情萬丈,你身為羽林軍校尉,竟然連自己的一張嘴都管不住?”
霍去病欲言又止。
楊川端了一碗酒,十分鄭重的對著霍去病,動容說道“去病,來,兄弟敬你一碗酒。”
霍去病滿麵通紅,兩隻好看的丹鳳眼裏,蘊含兩顆清亮亮的淚花子,澀聲道“楊川,今後,我真的再不違犯錯了。
前幾日,河東郡平陽縣一個名叫霍光的六歲孩童,給我捎來一封書信,言說他是我同父異母的弟弟,我父名叫霍仲孺;那霍仲孺本為平陽縣小吏,在平陽侯府侍奉時,與我母私通,卻不願承認胎中的霍去病……”
霍去病被楊川一陣冷嘲熱諷,終於將憋在心中的事情講說出來,一時間,又羞又愧,念及家中病弱母親衛少兒,竟是泣不成聲,讓在座諸人愕然不語。
楊川心中知曉霍去病的‘身世’,此刻聽來,卻還是忍不住一陣唏噓,歎道“去病,是兄弟我操之過急,沒有搞清楚事情的原委,便一味的責怪於你,實在有些不該,在此,給你賠禮了。”
他起身,躬身一禮。
霍去病黯然擺手,低聲道“罷了,俱往矣,那霍仲孺當初始亂終棄,終究不是什麽良人,隻可憐我母病弱積年,如今尚在我舅舅家苟延,想想就令人氣恨難當!”
眾人沉默良久,卻實在不知該如何撫慰霍去病。
楊川沉吟兩聲,道“去病,此事你當如何處之?”
霍去病呆了呆,搖頭歎道“不知道。”
楊川轉頭看向曹襄,道“曹襄,迴頭你派人去平陽縣,先給霍仲孺叔父修一座宅子,購置一些良田吧;就以去病的名義贈送,若他還能念及當年之情分自然很好,若是他依舊不願相認,也休要勉強;
這人活在世上,無非情分二字,既然他無情無義,也不用再多說什麽,畢竟,他是去病的生父,該有的禮數還是不能讓缺了。
至於霍光兄弟……
去病,若是你相信我這個兄弟,便想辦法將他接到朔方郡來,讓他與張安世一起給我楊川當學生吧。”
霍去病沉思良久,點頭道“也罷。”
“以我本來的心思,恨不得殺他,可他畢竟是我生父,隻能苦我母親一人在長安城裏孤苦伶仃了。”
於是,三言兩語,曹襄派出三百部曲前往平陽縣。
楊川說的明白,給‘霍仲孺叔父’購置田產、修築宅院,不過是順手而為之,將霍光接到朔方郡給楊川當學生,才是正事。
這有些話啊,楊川不能說出來。
如果說霍去病是漢帝國未來的戰神,勇冠三軍,橫掃天下,他那位同父異母的弟弟霍光,才是真正的麒麟兒,堪與史上最有名的賢臣伊尹相比肩,注定會成為漢帝國的一代名臣。
幾十年後,劉徹的四位顧命大臣,分別為霍光、張安世、桑弘羊、金日磾(idi);如今,張安世已然成了他的學生,若再加一位霍光,今後很多計劃便可以提前布局,對楊川這位‘大漢廚子’來說,自有其深意。
想一想,等過段時間了,找一個機會將桑弘羊弄死。
四位顧命大臣,便剩下霍光、張安世、金日磾三人;其中,為首的二人都是自己的學生,多帶勁兒!
“堂邑父大叔,三個時辰後,你帶上一隊人,暗中尾隨在曹襄手下的那些部曲,全程監視,一旦發現有人對霍光不利,直接抹殺即可。”
吃過晚飯,楊川迴到臥房,並通過一條隱秘通道來到一間地下密室,將堂邑父召喚過來,反複叮囑一番後,方才放下心來。
霍光不能出事。
為此,寧可讓別人出事。
安頓完事情,他在密室裏又呆了好一陣子,這才迴到臥房,又將張安世喚進來。
“安世見過老師。”
“坐吧。”
“謝老師賜座。”
“罷了,這裏就你我二人,別嘰嘰歪歪的。”楊川瞅著張安世這個哈慫,眼角蘊含一絲微不可查的笑意,問道“說吧,此次前來朔方郡,所為何事?”
他心裏清楚,若無大事,南宮公主絕對不會派張安世這樣一個不滿十歲的少年人前來朔方。
張安世規規矩矩的躬身施禮,道“南宮公主殿下讓學生捎一句話,你身邊有皇帝的眼線,很多十分隱秘之事,皇帝竟然都一清二楚,她老人家讓我過來,看看能幫上什麽忙。”
楊川笑道“我又不謀反,讓他們盯著就是了。”
看著自家老師胸有成竹的樣子,張安世鬆了一口氣,道“既然老師知曉,那就不打緊了。”
楊川躺平在馬紮子上,悠然說道“安世,你須得記住,咱們當臣子的,對於皇帝給你身邊派人手、安插幾枚釘子這等爛事,一定要做到泰然自若,就算心知肚明,也要假裝渾然不覺、全然不曉,該幹嘛就幹嘛,該說什麽就說什麽。
甚至,必要的時候,還可以偶爾說幾句肺腑之言,比在朝堂上直言敢諫都管用。”
張安世點頭,道“學生記下了。”
楊川想了想,又問“還有何事?”
張安世左右環顧一眼,走上前半步,用氣聲兒說道“老師的半部掄語已然傳遍長安城,就連皇帝都對你有看法,覺得老師太過離經叛道,恐非良臣;
此外,那些平日間不怎麽冒頭的名門望族和各地權貴,如今已經通過聲氣,估計要對老師不利,公主殿下反複叮囑,一定要小心在意,可別在此事上栽了跟頭……”
原來,還是因為‘半部掄語’之事。
楊川微微點頭,目光閃動,盯著張安世的眼睛,淡然說道“放心,我自有主張。”
“安世,你曾經說過一句話,我覺得很有道理。”
“那便是,既然解決不了問題,那就解決掉有問題的人……”
(本章完)
。
董仲舒的精神內核,一言以蔽之鍥而不舍。
為了達到其‘大一統’的目的,休要說什麽迎難而上、委曲求全,即便暫時修改他自己的學說思想,好像都無所謂。
對於老賊的這等心思,楊川隻覺得後背一陣發寒。
若是讓這等讀書人控製整個漢帝國,後果不堪設想;故而,楊川打定主意,哪怕就算在某一個階段,董仲舒以及其徒子徒孫們的學問,說不定會讓漢帝國變得天下無敵,那也不能讓其得逞。
這種心思甚為隱秘,但楊川卻很固執。
作為一名廚子,沒讀過什麽聖賢書是一個方麵,歸根結底,他還是想讓眼下這個漢帝國,走一條另外的道路……
……
打發董仲舒離開,楊川將自己關在閣樓裏一個下午。
有些事情,當他拿不定主意時,最好的辦法便是徹底放空,讓自己的心神、身體和精氣神處於一種奇怪的寧靜狀態;然後,進行一番梳理、歸納和總結。
在後世,這種方法被證明十分有效,曾經是很多偉大人物在做出重大決策時,所經常使用的法子。
‘如果說,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是不對的,那麽,什麽才是對的、正確的?’
‘既然要廢掉一種學說,那麽,總得有一門學說被立起來。’
‘事實證明,一個偉大的帝國的誕生,總有一種強大無匹的學說來支撐,那麽,這種學說是什麽?’
‘或者說,要走一條什麽樣的道路?’
在一張八尺熟宣上,楊川圈圈畫畫,抹去那些不太合理的想法,保留那些行之有效的辦法,最終,他還是確定了一條屬於他自己的道。
那便是曆史的人民性。
‘人民史學觀’在很長一個時期,曾經被某些人批判、篡改的麵目全非,但對於楊川來說,卻無疑是唯一正確的道路。
至於說最終的結果如何,他大致也做出了一些歸納和總結……
“楊川小郎君,該用晚膳啦。”
日影偏西,黃昏降臨時,劉滿探頭探腦的走進來“小郎君最近辛苦,本妾身親自下廚,給你燉了乳鴿湯,另外加了一點滋補大藥,可以不?”
楊川伸手。
劉滿趕緊將自己的腦袋湊過去,讓楊川輕輕揉了揉,一張俊俏小臉上,登時便喜笑顏開,道“小郎君,本妾身給你燉了滋補乳鴿湯,織娘姐姐還在生氣呢,說你還是少年人,正在長身體,滋補太過不好。”
楊川笑了笑“難為你們一片心意了。”
劉滿得意極了,忍不住踮一踮腳尖,挺胸道“哼,還算有點良心!”
楊川搓幾下臉頰“走吧,先吃飯。”
二人一前一後來到飯廳,發現曹襄、霍去病、司馬遷、東方朔、張湯幾人都在,另外,還有一人,卻是張安世。
這個哈慫,大半年沒見麵,個子沒長多少,兩隻眼睛卻變得更加清澈、明亮,配上兩個淺淺的小酒窩,給人的感覺就是一隻單純的幼鹿,讓人生不出一絲一毫的惡念。
人畜無害,便是這般模樣。
“張安世見過老師。”
張安世快步上前,規規矩矩的雙膝跪地,給楊川磕了三個頭,這才站起身來,拱手道“聽說老師在朔方郡屯田遇到一些麻煩,南宮公主殿下不放心,擔心老師被董仲舒和那些讀書人欺負,便打發安世過來幫忙。”
楊川心中一暖,溫言笑道“我二姨身子骨還好吧?”
張安世躬身道“公主殿下一切安好,就是頗為思念老師,本來,她老人家想要親自過來幫忙,可是太學院那一攤子事情也比較忙亂,便隻好作罷,讓學生一個人過來了。”
楊川點點頭,又問“太學院那邊如何?”
張安世道“太學院一切如常,第一批察舉上來的學生陸續到位,已經按照老師的安排,經過一個多月的學習,全部派到那三十萬畝屯田幹活兒去了。”
楊川嘿然一笑,道“讓那些權貴之家的子弟幹農活兒,估計我楊川的名聲也不太好。”
張安世搖頭,很認真的說道“不,他們現在沒有任何一人敢埋怨。”
在場的人很多,楊川沒有具體詢問,不過,太學院那邊的情形他大致也能猜測個七七八八;以南宮公主殿下的威勢,加上張安世的心狠手辣,估計那些讀書人的日子也不好過,曾經有過埋怨之言的人,恐怕吃了不少苦頭。
“大家先吃飯吧,”楊川坐到主位上,吩咐一聲“堂邑父大叔,開席。”
聽到‘開席’二字,眾人的臉上登時便喜悅起來。
尤其是霍去病,更是使勁搓著臉頰,嘿嘿笑道“嘖嘖嘖,終於又要吃席了,哎呀,你們可不知道,最近我過的都是什麽日子……”
曹襄猛的站起身來,大聲說道“楊川,我知道去病最近過的什麽日子,這兩個月來,他三次偷偷喝酒,還喝過別人給他的清水!”
霍去病大怒“曹襄,你狗日的不仗義啊?咱不是說好了嗎,我答應迴到長安城就給你兩斤金子,你不告訴楊川……的嗎?”
楊川卻隻是笑了笑,恍若無事一般捏起一雙筷子“諸位,這幾樣涼拌野菜味道不錯,大家品嚐一口。”
爾後,他還特意轉頭看向霍去病“霍校尉,請。”
霍去病“……”
看看這事弄的,前段日子才給人家保證過的,這才多長時間?
“楊川,我保證這是最後一次!”霍去病神色尷尬的端起酒碗,“真的,以後若在軍營之中飲酒,我霍去病就……不是人!”
楊川嗬嗬一笑“霍校尉當然不是人,因為,你是神啊。”
“大漢戰神!”
“嘖,既然是大漢戰神,在軍營之中醉幾次酒、鞭笞幾次兵卒、犯幾次小錯誤又有什麽呢?曹襄,今後,人家霍校尉無論犯了什麽錯誤,都不準說,記下了?”
曹襄趕緊訕笑“記下了記下了。”
霍去病卻一臉的沮喪,將那一碗酒放在案幾之上,黯然道“楊川,你要打要罵要罰,都行,別這麽陰陽怪氣的行不?”
楊川冷笑一聲“行啊,霍校尉,從今往後,我楊川若再對您這位校尉大人陰陽怪氣、冷嘲熱諷,就讓桑弘羊暴病身亡!”
眾人好一陣無語。
霍去病垂首不語,良久之後,方才說道“我真的再不敢了。”
楊川盯著這貨帥氣逼人的臉“不是你敢不敢,而是你願不願,去病,本來呢,作為一名廚子、農夫,我楊川沒什麽資格管束你霍去病,可是,咱不是說好了要幹一番大事業麽?
隻要咱兄弟一心,區區匈奴,還不是輕輕鬆鬆就能被抹去?
西羌,西域,南越,東胡,還有大江以南的沃野千裏,海外異域,都等著你我弟兄幾人開疆拓土,何等的豪情萬丈,你身為羽林軍校尉,竟然連自己的一張嘴都管不住?”
霍去病欲言又止。
楊川端了一碗酒,十分鄭重的對著霍去病,動容說道“去病,來,兄弟敬你一碗酒。”
霍去病滿麵通紅,兩隻好看的丹鳳眼裏,蘊含兩顆清亮亮的淚花子,澀聲道“楊川,今後,我真的再不違犯錯了。
前幾日,河東郡平陽縣一個名叫霍光的六歲孩童,給我捎來一封書信,言說他是我同父異母的弟弟,我父名叫霍仲孺;那霍仲孺本為平陽縣小吏,在平陽侯府侍奉時,與我母私通,卻不願承認胎中的霍去病……”
霍去病被楊川一陣冷嘲熱諷,終於將憋在心中的事情講說出來,一時間,又羞又愧,念及家中病弱母親衛少兒,竟是泣不成聲,讓在座諸人愕然不語。
楊川心中知曉霍去病的‘身世’,此刻聽來,卻還是忍不住一陣唏噓,歎道“去病,是兄弟我操之過急,沒有搞清楚事情的原委,便一味的責怪於你,實在有些不該,在此,給你賠禮了。”
他起身,躬身一禮。
霍去病黯然擺手,低聲道“罷了,俱往矣,那霍仲孺當初始亂終棄,終究不是什麽良人,隻可憐我母病弱積年,如今尚在我舅舅家苟延,想想就令人氣恨難當!”
眾人沉默良久,卻實在不知該如何撫慰霍去病。
楊川沉吟兩聲,道“去病,此事你當如何處之?”
霍去病呆了呆,搖頭歎道“不知道。”
楊川轉頭看向曹襄,道“曹襄,迴頭你派人去平陽縣,先給霍仲孺叔父修一座宅子,購置一些良田吧;就以去病的名義贈送,若他還能念及當年之情分自然很好,若是他依舊不願相認,也休要勉強;
這人活在世上,無非情分二字,既然他無情無義,也不用再多說什麽,畢竟,他是去病的生父,該有的禮數還是不能讓缺了。
至於霍光兄弟……
去病,若是你相信我這個兄弟,便想辦法將他接到朔方郡來,讓他與張安世一起給我楊川當學生吧。”
霍去病沉思良久,點頭道“也罷。”
“以我本來的心思,恨不得殺他,可他畢竟是我生父,隻能苦我母親一人在長安城裏孤苦伶仃了。”
於是,三言兩語,曹襄派出三百部曲前往平陽縣。
楊川說的明白,給‘霍仲孺叔父’購置田產、修築宅院,不過是順手而為之,將霍光接到朔方郡給楊川當學生,才是正事。
這有些話啊,楊川不能說出來。
如果說霍去病是漢帝國未來的戰神,勇冠三軍,橫掃天下,他那位同父異母的弟弟霍光,才是真正的麒麟兒,堪與史上最有名的賢臣伊尹相比肩,注定會成為漢帝國的一代名臣。
幾十年後,劉徹的四位顧命大臣,分別為霍光、張安世、桑弘羊、金日磾(idi);如今,張安世已然成了他的學生,若再加一位霍光,今後很多計劃便可以提前布局,對楊川這位‘大漢廚子’來說,自有其深意。
想一想,等過段時間了,找一個機會將桑弘羊弄死。
四位顧命大臣,便剩下霍光、張安世、金日磾三人;其中,為首的二人都是自己的學生,多帶勁兒!
“堂邑父大叔,三個時辰後,你帶上一隊人,暗中尾隨在曹襄手下的那些部曲,全程監視,一旦發現有人對霍光不利,直接抹殺即可。”
吃過晚飯,楊川迴到臥房,並通過一條隱秘通道來到一間地下密室,將堂邑父召喚過來,反複叮囑一番後,方才放下心來。
霍光不能出事。
為此,寧可讓別人出事。
安頓完事情,他在密室裏又呆了好一陣子,這才迴到臥房,又將張安世喚進來。
“安世見過老師。”
“坐吧。”
“謝老師賜座。”
“罷了,這裏就你我二人,別嘰嘰歪歪的。”楊川瞅著張安世這個哈慫,眼角蘊含一絲微不可查的笑意,問道“說吧,此次前來朔方郡,所為何事?”
他心裏清楚,若無大事,南宮公主絕對不會派張安世這樣一個不滿十歲的少年人前來朔方。
張安世規規矩矩的躬身施禮,道“南宮公主殿下讓學生捎一句話,你身邊有皇帝的眼線,很多十分隱秘之事,皇帝竟然都一清二楚,她老人家讓我過來,看看能幫上什麽忙。”
楊川笑道“我又不謀反,讓他們盯著就是了。”
看著自家老師胸有成竹的樣子,張安世鬆了一口氣,道“既然老師知曉,那就不打緊了。”
楊川躺平在馬紮子上,悠然說道“安世,你須得記住,咱們當臣子的,對於皇帝給你身邊派人手、安插幾枚釘子這等爛事,一定要做到泰然自若,就算心知肚明,也要假裝渾然不覺、全然不曉,該幹嘛就幹嘛,該說什麽就說什麽。
甚至,必要的時候,還可以偶爾說幾句肺腑之言,比在朝堂上直言敢諫都管用。”
張安世點頭,道“學生記下了。”
楊川想了想,又問“還有何事?”
張安世左右環顧一眼,走上前半步,用氣聲兒說道“老師的半部掄語已然傳遍長安城,就連皇帝都對你有看法,覺得老師太過離經叛道,恐非良臣;
此外,那些平日間不怎麽冒頭的名門望族和各地權貴,如今已經通過聲氣,估計要對老師不利,公主殿下反複叮囑,一定要小心在意,可別在此事上栽了跟頭……”
原來,還是因為‘半部掄語’之事。
楊川微微點頭,目光閃動,盯著張安世的眼睛,淡然說道“放心,我自有主張。”
“安世,你曾經說過一句話,我覺得很有道理。”
“那便是,既然解決不了問題,那就解決掉有問題的人……”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