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


    對於楊川的這一番‘胡鬧’,張湯看上去沒什麽反應,冷著一張臉,默默坐在不遠處,看上去就像是一塊棱角分明的石頭。


    或者,一把森冷的殺豬刀。


    楊川將‘屯田’的事情安頓下去,讓霍去病、曹襄、李敢等人具體執行,自己卻走到張湯身邊“我沒犯法吧?”


    張湯搖頭,冷冷說道“沒犯法,不過,卻會犯眾怒。”


    楊川一臉的茫然之色,問道“犯眾怒?犯誰的怒?我楊川此舉,不過是為了提高勞動效率,為甲字號野戰營的撈好處,哪個狗日的會跳出來指手畫腳?”


    張湯“皇帝。”


    楊川閉嘴了。


    張湯這廝,一張口就搬出了劉徹,讓楊川都無話可說了。


    “皇帝明麵上賞賜你們近二十萬畝良田,無非是要種植麥子、苜蓿、大豆、胡麻等,”張湯很認真的說道,“也就是說,那些田終究還是屬於羽林軍、屬於皇帝的。”


    “你將其中將近一半收成,獎勵給羽林孤兒,這沒什麽問題。”


    “可是,你卻還要獎勵給那些仆役、無籍野人,這件事情上,楊川,伱做得欠妥當啊。”


    聽著張湯的勸告之言,楊川隻問一句“可觸犯大漢律例?”


    張湯搖頭“不僅沒有觸犯大漢律例,甚至,還與高祖皇帝當年的一些做法不謀而合,可解決流民的生計,可消除三兩千仆役的賤籍。


    不過,這些土地可都是皇帝的,你卻膽大妄為,將皇田私分下去,這要真論起來,可也是一樣重罪啊。”


    楊川聽明白了。


    自己的這一套做法,觸及了皇室的利益,同時,更觸動了那些權貴之家和狗大戶們的利益,說不定會給自己招來一些麻煩。


    “隻要不犯法就行,反正我楊川又沒有將田地分給旁人,”楊川輕笑一聲,轉身便走,“不過是換一個法子,讓大家拚命種田……”


    ……


    交夠野戰營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光是聽聽,就挺上頭呢。


    楊川認為,想要打造一支天下無敵的‘甲字號野戰營’,光是吃好喝好訓練好還遠遠不夠,必須還得從根子上解決給養問題。


    一句話,作為一支真正的精銳之師,必須要做到‘艱苦奮鬥、自力更生’!


    思之再三,楊川覺得改良後的‘軍屯製’,應該最適合眼下,這也是他給‘甲字號野戰營’製定的強軍計劃第二步。


    楊川的這一招,對曹襄、霍去病、李剛等狗大戶來說,什麽感覺都沒有,反正埋頭苦幹‘幫皇帝種田’就是了,管他呢。


    可對那些沒什麽家底兒的羽林孤兒和仆役們來說,卻無疑是一劑猛藥,幾乎所有人的都大喜若狂。


    尤其是那些失了籍的仆役,雖然臉上表情一貫的麻木,但從他們眼中的那一絲躍躍欲試,即可知道其激動的心情。


    當然,也有人心存疑慮,覺得楊川可能隻是給大家畫了一個大餅,騙的所有人往死裏幹活,最終卻什麽好處也拿不到。


    對此,楊川也不去多說。


    這人呢,在經曆過太多的苦難和壓迫後,自然而然的,便會生發出一種奇怪的依賴感,總覺得離開皇帝、離開權貴之家和狗大戶,天下百姓絕對會餓得去吃屎。


    嗯,差不多就是所謂的‘奴性’吧?


    這種太過深刻的問題,楊川如今也懶得去細細盤究,他之所以如此做,一方麵是後世的一些經驗讓他迅速做出判斷,決定讓‘屯田製’提前幾百年麵世;


    另一方麵,作為一名合格的廚子,他的想法就很是簡單——


    如果這種優化後的‘屯田製’能夠被劉徹所認可,並在漢帝國全麵推廣下去,不僅能有效解決流民、野人問題,還能讓這天下的糧食、菜蔬和肉禽蛋類增產幾倍、幾十倍。


    如此一來,他這個廚子的食材,不就水漲船高、極大豐富了麽?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為了成為‘大漢廚子’,以自己的方式改變這座天下,楊川也算是蠻拚的……


    劉徹的這一輩子,必然會與匈奴人死磕到底,橫掃天下,建立那所謂的‘不世之功勳’,便須消耗無盡的糧食、人口、錢幣、戰馬、礦山……


    依照史書記載,幾十年的大戰打下來,匈奴的確被打成了半殘廢。


    同時,漢帝國的國力也消耗的差不多,開始由盛轉衰,若不是後來張安世、霍光幾人穩住局麵,後果難料啊……


    躺在楊柳樹影下,乘涼,飲茶,偶爾吃幾口小涼菜,楊川的日子過得悠然、恬淡而緩慢。


    渭水兩岸,耕牛遍地走。


    一派繁忙,還真有點春耕圖的美感。


    甲字號野戰營的每一名將士,如今身兼數職,既是軍人,又是農夫,同時還是‘屯長’,不僅自己要每日演練武藝、耕田種地,還要保證其名下的一兩千畝良田的耕作。


    本來,楊川想使用‘村長’、‘社長’、‘生產隊長’等稱謂,卻被霍去病等人異口同聲的否決了。


    那些憨貨覺得,村長、社長、生產隊長什麽的,聽上去一點都不霸氣,感覺像是一幫泥腿子農夫,配不上‘甲字號野戰營’的名聲。


    楊川也就不再多說什麽。


    一個稱謂而已……


    ……


    “公子,你要的鋸子、斧頭、鑿子、推刨等工具,都打製出來了,”就在楊川胡思亂想時,堂邑父來了。


    在這個匈奴人身後,跟著三十名瘦不拉幾的半大小子,卻正是冬天時候,堂邑父就迴來的那些‘人牲口’。


    楊川坐起身來,很認真的看著他們,臉上露出溫煦笑容“體力恢複的還不錯,就是不好好洗澡,看看你們一個個的,簡直都成花臉貓了。”


    三十名少年笑了。


    他們都是一些苦命孩子,出身貧寒之家,本來就跟隨家人在山野之間東躲西藏,被‘獵奴團’捉住後,又遭了大罪,可以說是九死一生。


    如今,在楊川家裏,吃的好,穿的暖,每天晚上還能睡在暖烘烘的熱炕上,簡直就像做夢一般。


    在這些半大小子的心裏,堂邑父大叔溫厚如老父;而家主楊川,簡直就是傳說中的福德之仙神、救命之恩人。


    故而,即便彼此之間年齡差別不大,卻也心甘情願的領受楊川的任何命令,並一再表示,願意為楊川去死……


    楊川肯定不能讓他們為自己去送死,要不然,也就不會讓堂邑父將其救迴來了……


    “公子,工具行囊都做好了,什麽時候開始幹活?”堂邑父問道。


    “有工具了,木料、精鐵也足夠,”楊川拿出一卷羊皮攤開,“都過來,看看還有什麽不明白的地方,直接問我。


    別看這玩意兒簡陋,但對咱們來說,用處可太大了,你們可別小瞧了。”


    堂邑父與眾少年圍攏過來,定睛看去,卻是一樣簡陋農具的圖樣,不由得露出困惑之色。


    楊川給每一個人準備了‘鹿皮行囊’,裏麵既有菜刀、鐵勺、鏟子等廚具,還有剔骨刀、斧頭、手鋸、鑿子、推刨、羊毛繩子等物,大家還以為有‘大任務’。


    不料,卻是讓大家去打製農具?


    這種活兒,那些羽林孤兒、仆役們幹起來,不更加順手麽?


    楊川一下看透了大家的心思,輕笑一聲,道“你們這些家夥,別整天想著要幹大事,要循序漸進,從很小很小的事情先做起來;


    然後,才能慢慢做一些重要的大事。”


    一名少年抓了抓亂蓬蓬的頭發,問道“公子,這農具、是幹什麽用的?”


    “對了公子,我們什麽時候可以學習剁肉、切菜和顛勺啊?”


    另外幾名少年渴盼的望著楊川,希望家主能讓他們正式進入‘楊氏廚房’,開始幹點大事,這一幕,直接把楊川給惹笑了。


    他擺擺手,笑罵道“你們這些家夥,莫要好高騖遠,一口吃個大胖子,那是不可能的,小心別撐壞了肚子。”


    然後,他開始仔細講解‘耬’的結構、用途和特點。


    “這件農具,名為耬,分為兩壟耬、三壟耬、四壟耬和多壟耬,前麵這個部位需要打四個孔,以便根據需要而調節耬腳的深淺。”


    “為什麽要分為雙壟耬、三壟耬、多壟耬呢?”


    楊川淺飲一口野菊花茶,不厭其煩的給這些半大小子講說其中原因“過幾天,等春耕結束,咱們便要進行春播了。


    這雙壟耬呢,最適合穀子、糜子、胡麻、苜蓿等,因為這些莊稼的種子顆粒太小,必須要在出口的位置,安裝一個小小的漏鬥;


    如此一來,在播種的過程中,便需要有人扶著耬輕輕搖晃,讓莊稼的種子從漏鬥裏均勻的撒出來……”


    漢帝國其實已經出現了‘耬’這種農具,不過,因為尚未完善和改良,隻能用來播種顆粒比較大的燕麥、小麥等作物,所以,楊川便對其進行了一番改進。


    這種改進後的耬,差不多已經有點後世‘播種機’的雛形了。


    就比如用來播種麥子、燕麥的‘多壟耬’,楊川便給它設計了兩個鐵輪子、簡易軸承、同步撥料輪等零件。


    這就增加了很大的製作難度,但可以加快播種速度將近三十倍!


    “看看,這兩個輪子在轉動時,帶動一根鐵棒轉動,同步撥料輪呢,就會將麥子均勻的撒播下去,通過這八個耬腳,種到土裏……”


    經過楊川的一番講解,不要說那三十名半大小子瞪大了眼,就連‘見多識廣’的堂邑父,也是一臉震驚。


    “公子,此乃春播神器也!”


    堂邑父將一卷羊皮捏在手裏,眉頭緊皺,一隻寬厚大手在空中不停的勾畫著,顯然已經開始想辦法了。


    那些半大小子也紛紛圍攏上去,凝神細觀,黑不拉幾的小臉就很是專注。


    楊川笑吟吟的瞅著這些家夥,覺得心裏頭頗為舒坦。


    對於這三十名半大小子的‘訓練計劃’,他早已有了安排,如今讓他們從最小的、最不起眼的事情做起,就是要他們循序漸進,最終成長為三十把鋒利無雙的菜刀……


    ……


    小半個時辰後,堂邑父以及三十名半大小子,對‘耬’的構造和播種原理差不多吃透了,大家圍坐在一起,開始喝野菊花茶。


    便在此時,一名少年偶爾轉頭,卻看見遠處有一行人快馬加鞭的向這邊趕來。


    “公子,那邊有人過來了。”


    “誰啊,怎麽趕這麽急?”


    楊川舉目望去,卻發現這一行人身穿黑色衣衫,高峨冠帶,卻是一群當官的;其中,策馬衝在最前方的,卻是大農令丞桑弘羊。


    楊川愣了一兩個唿吸,突然笑了“堂邑父大叔,晚上吃饊飯,喝稀粥,記得多拌幾個野菜,剛剛發芽的苜蓿就很好。”


    “對了,將咱們家的牛羊牲口什麽的,都趕到曹襄家的莊院去。”


    “你們先去忙,晚上迴家,記得要給我哭窮,我要勒緊褲帶的請客吃飯了……”


    (本章完)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漢廚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三百斤的廚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三百斤的廚子並收藏漢廚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