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上文說到後金兩次入明,所得財帛,不計其數。又把內蒙古各部落,統已收服,正是府庫日充、版圖日廓的時候。遂於1635年(明崇禎八年、後金天聰九年)二月,命十四弟多爾袞、大貝勒代善長子嶽托、代善第三子薩哈廉、長子豪格領兵一萬,第三次遠征察哈爾。


    三月,多爾袞在西喇珠爾格地方遇到林丹汗的大福晉囊囊(娜木鍾),得知林丹汗已於1634年病逝,並得知其子額哲所在地。四月二十日,後金兵渡過黃河,四月二十八日,後金兵趁著大霧包圍了額哲營帳,並派蘇泰之弟南楚勸降。於是蘇泰太後、額哲母子奉傳國玉璽出降,蒙古帝國正式宣告滅亡,漠南蒙古也全部收歸後金版圖。皇太極得此傳國璽,又被以額哲為首的漠南蒙古四十九個封建主尊奉為“博格達車臣汗”。


    十二月,群臣以察哈爾降服及獲得“傳國玉璽”為由,請皇太極“早正大號”,被皇太極推辭。


    1636年(明崇禎九年、後金天聰十年),諸貝勒再次聯名上表,請進尊號,邊外諸國,亦都遣使奉書,願為臣屬。皇太極又征詢漢官儒臣的意見,鮑承先、寧完我、範文程、羅繡錦等都表示讚成。


    皇太極遂創設三院:一名內國史院,一名內秘書院,一名內弘文院。國史院是編製實錄,記注起居,秘書院是草擬敕書,收發章奏,弘文院是討論古今政事得失,命範文程作為總監,匯集三院文員,恭定稱尊典禮。複營建天廟天壇,添造宮室殿陛,不到數月,大禮已定,建築告成。


    四月十一日,皇太極在盛京天壇祭天,然後“踐天子位”,改族名為“滿洲”定都沈陽,改名盛京,受尊號為“寬溫仁聖皇帝“,定國號“大清”,改元崇德,天聰十年是為崇德元年。


    適值天氣晴和,曉風和煦,清朝文武百官,都隨皇太極至天壇,司禮各官,已鵠候兩旁,焚起香燭。皇太極下了禦駕,龍行虎步的走近香案,對天行禮。拜跪畢,由司禮官讀過祝文,於是諸貝勒擁著皇太極從中階到中間繡金團龍的大座椅前,徐徐坐下,但覺得萬人屏息,八麵威風。


    諸貝勒大臣,及外藩各使,都恭恭敬敬的向上行三跪九叩禮。孔有德、耿仲明等降將,格外謹肅,遵禮趨蹌,不敢稍錯分毫。


    宣詔大臣,捧了滿、漢、蒙三體表文,站立壇東,布告大眾,壇下軍民人等,黑壓壓的跪了一地。等到宣詔官讀完諭旨,一齊高唿萬歲萬歲的聲音,遠馳百裏。禮畢,皇太極慢慢下壇,由眾貝勒大臣扈蹕還宮。


    次日,上列代帝祖尊號,諡努爾哈赤為承天廣運聖德神功肇紀立極仁孝武皇帝,廟號太祖,追封功臣,配享太廟。命名宮殿正門為大清門,東為東翊門,西為西翊門,大殿正殿,仍遵太祖時所定名目,惟後殿改名中宮,皇後居中。中宮兩旁,添置四宮,東為關睢宮,西為麟趾宮,次東為衍慶宮,次西為永福宮,羅列妃嬪。


    冊封大貝勒代善為禮親王,貝勒濟爾哈朗為鄭親王,十四弟多爾袞為睿親王,十五弟多鐸為豫親王,長子豪格為肅親王,大貝勒代善長子嶽托為成親王,十二弟阿濟格為武英郡王。此外文武百官,都有封賞。拜範文程為大學士,作為宰相。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三降將,亦因勸進有功,得了恭順王、懷順王、智順王的稱號。


    盈廷大喜,獨皇太極尚未盡愜意。隻因當日稱尊登極,外藩各使,統行跪拜禮,隻有朝鮮使臣,不肯照行,因此逆了皇太極的意思。


    朝鮮國王李倧,當時本與後金約為兄弟,定“江都之盟”,此次遣使來賀,因不肯行跪拜禮,即由皇太極當日遣還,另命差官貽書詰責。過了一月,差官迴國,報稱朝鮮國王,接書不閱,仍命奴才帶迴。


    皇太極即開軍事會議,睿親王多爾袞,與豫親王多鐸,請速發兵出征。


    皇太極道:“朝鮮貧弱,諒非我敵,他敢如此無禮,必近日複勾結明廷,乞了護符,我國欲東征朝鮮,應先出兵攻明,挫他銳氣,免得出來阻撓。”


    多爾袞道:“主上所慮甚是,我等即請旨攻明。”


    皇太極道:“汝二人當為東征的統帥,現在攻明,但教擾他一番,便可迴來,隻令阿濟格等前去便是。”


    是日即召阿濟格入殿,封為征明先鋒,於五月三十日,崇德皇帝皇太極派武英郡王阿濟格統八旗兵十萬攻明,六月二十七日,阿濟格兵分三路入喜峰口(今河北遷西縣境內)、獨石口(今河北赤城縣北)。明巡關禦史王肇坤拒戰,兵敗而死,明軍退保昌平(今北京昌平),清兵再侵居庸、昌平北路。大同總兵王樸馳援,擊斬一千一百零四人,俘獲一百四十三人。


    七月,清兵入京畿,攻陷昌平後,又相繼攻下良鄉(今北京房山)、圍攻順義(今屬北京)。明順義知縣上官藎與都指揮蘇時雨等堅守城池。城陷,上官藎、蘇時雨等皆死之。清軍乘勢,又攻下寶坻(今屬天津)、定興、安肅(今河北徐水)、大城、雄縣、安州等近畿州縣,連克明畿十六城,獲人畜十八萬。皇太極即複令阿濟格班師,阿濟格奏凱而迴。此次清兵入明,不過威嚇了事,明督師兵部尚書張鳳翼,宣大總督梁廷棟,聞得清兵入邊,已被嚇的魂飛魄散。


    1636年(清崇德元年、明崇禎九年),皇太極以“朝鮮敗盟逆命”為由,決定發兵討伐。時已隆冬,皇太極祭告天地太廟,列舉了朝鮮在薩爾滸之戰時“助明來侵”、在遼沈之戰後“招誘遼民”、在簽訂江都之盟後“屢敗盟誓”等罪狀。


    十二月二日皇太極冒寒親征,留鄭親王濟爾哈朗居守,命武英郡王阿濟格屯兵牛莊,努爾哈赤第七子貝勒阿巴泰駐海城,防備明師,睿親王多爾袞、豫親王多鐸,率領精騎作了衝鋒的前隊。皇太極親率禮親王代善等,及蒙旗漢軍,作為後應。這次東征,是改號清國後第一次出師,比前時又添了無數精采。


    清太宗皇太極穿著繡金龍團開氣袍,外罩黃綴繡龍馬褂,戴著紅寶石頂的緯帽,披著黃緞鬥篷,腰懸利劍,手執金鞭,腳下跨一匹千裏嘶風馬。左右隨侍的,都是黃馬褂寶石頂雙眼翎的親王貝勒。前後擁護的,都是雄糾糾氣昂昂的滿蒙漢軍,號角一聲,六軍齊發,馬隊、步隊、長槍隊、短刀隊、強弩隊、藤牌隊、炮隊、輜重隊,依次進行,差不多有十萬雄師,長驅東指。


    到了沙河堡,皇太極先命戶部承政馬福塔、前鋒大臣勞薩等率領300名偽裝成商人的清軍率先從沙河堡(今遼寧鞍山沙河街道)出發,又命多爾袞及豪格,分統左翼滿蒙各兵,從寬甸入長山口,命多鐸及嶽托,統先鋒軍徑搗朝鮮國都城。


    這朝鮮國兵,向來是寬袍大袖,不經戰陣,一聞清兵殺來,早已望風股栗,逃的逃,降的降,致使清軍前鋒部隊一路高歌猛進,如入無人之境。十二月十二日,朝鮮朝廷接到義州府尹林慶業驚唿鴨綠江邊“賊兵彌漫”的急報,但未引起足夠重視,判斷隻是清軍在邊境耀武揚威的“脅和之計”而已。十二月十三日,都元帥金自點急報:“賊兵已到安州。”朝鮮國王仁祖李倧這才緊急召見大臣,商討對策,決定起複沈器遠為留都大將,留守漢城。


    義州、定州、安州等地,都是朝鮮要塞,清兵逐路攻入,勢如破竹,直殺到朝鮮都城。朝鮮國王李倧,急遣使迎勞清兵,奉書請罪,暗中恰把妻子徙往江華島。朝鮮使臣呈上國書。皇太極怒責一番,把來書擲還,喝左右逐出來使。


    李倧聞了這個信息,魂不附體,真是早知今日,何必當初。亟率親兵出城,渡過漢江,保守南漢山,清兵擁入朝鮮國都,都內居民,還未曾逃盡,隻得迎降馬前,幸虧皇太極有心懷遠,諭禁奸淫擄掠。


    十二月十六日,皇太極派遣的多鐸、嶽托等人所率部隊與馬福塔會師,初步包圍南漢山城,麵對這種局麵痛心疾首,李悰哭著對群臣說:“三百年血誠事大,受恩深重,而一朝逢廢朝時所未有之事,諸卿諸卿,此何為哉?”十二月十八日,李悰出行宮南門,頒布教書,宣布“君臣上下,同守一城,和議已絕,唯有戰耳”,正式確立了“戰守”的方針。


    李悰君臣被困在南漢山城期間,亦寄希望於朝鮮八道勤王兵來援救,稱自己是為了固守與明朝的君臣大義才遭清軍入侵,號召諸道士民也要對國王盡君臣之義、起兵勤王。十二月二十一日,有定居朝鮮的女真瓦爾喀人投奔清軍,報告了此情報,於是多鐸派阿爾津、色勒前去堵截朝鮮勤王兵。各路朝鮮勤王兵被清軍先後擊退,“赴難之兵,一無成功者”。金自點、沈器遠等退守京畿道楊根郡之迷原縣,按兵不動,試圖聚合大軍後反攻。


    翌年正月四日,皇太極移禦營於漢江北岸,同日,三順王(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和烏真超哈的金玉和攜火炮抵達南漢山城。正月初七適朝鮮國內的全羅、忠清二道的援兵到南漢城,皇太極遂命軍士停駐江東,負水立寨。先鋒多鐸,率兵迎擊朝鮮援兵,約數合,朝鮮兵全不耐戰,陣勢已亂,多鐸舞著大刀,左右掃蕩,好像落葉迎風,颼颼幾陣,對麵的敵營,成了一片白地。


    李倧聞援兵又潰,再令閣臣洪瑞鳳,到清營乞和,皇太極命英俄爾岱、馬福塔二人帶自己詔書前往,令李倧出城親覲,並交出倡議敗盟的罪魁。李倧答書願稱臣,但婉拒了自己出城和縛送拜孟之臣這兩個條件,皇太極不允,令大兵進圍漢城。


    此時多爾袞、豪格二人,領左翼軍趨朝鮮,由長山口克昌州,敗安黃、寧遠等援兵,與皇太極迴合。皇太極命多爾袞督造小舟,往襲江華島,令杜度迴運紅衣大炮,準備攻城。多爾袞即派兵伐木,督工製船,晝夜不停,約數日,造成小船數十艘,率兵分渡江華島。當時,朝鮮的廟社神主、世子嬪、兩大君、元孫等王室人員及大臣家眷都藏身於江華島,負責防務的是江華留守兼舟師大將張紳,守島兵力約1000人。此外,島上還有檢察使金慶征、副使李敏求,不過兩人並無兵權。


    江華海峽被視為天塹,當時還浮著冰,所以盡管清軍早就放出攻取江華島的風聲,朝鮮朝廷也征發諸道水師防備江華海峽,但朝鮮人都認為這是清軍虛張聲勢。江華留守張紳“謂虜不能飛渡”,有人勸他加強防備,他就斥其膽怯。誰知多爾袞動作迅猛,直指江華島北麵朝鮮守軍防備虛弱的甲串津。


    張紳率軍乘27艘板屋船從廣城鎮北上,忠清水使薑晉昕亦率7艘板屋船從燕尾亭南下,企圖攔截清軍。不料由於退潮的緣故,張紳所率水軍在離甲串津數百步處的海域停滯不前,薑晉昕所率水軍雖能南下,卻因多爾袞連放紅夷大炮而迅速敗退,薑晉昕亦負傷。中午時分,清軍成功登陸甲串津。由於江華守軍都被張紳調走,張紳水軍又因退潮而動彈不得,所以江華島輕易落入清軍手中,隻有朝鮮中軍黃善身率113人抵抗清軍,旋即戰死。鳳林大君也帶著勇士試圖抵抗而未果,最終交出江華府城,向多爾袞投降。前右議政金尚容在江華府城南門引爆火藥自殺,其餘包括世子嬪、兩大君、元孫等在內的240多名朝鮮王室人員、大臣及其眷屬成為清軍的俘虜。多爾袞一麵命人看守,一麵差人到禦營報捷。


    是時杜度已運到大炮,清軍襲擊南漢山城,被南漢山城守禦使李時白擊退。其後,清軍連日向南漢山城發射紅夷炮,對朝鮮施加壓力。李倧危急萬分,又接到皇太極來諭,略說:“江華已克,爾家無恙,速遵前旨縛獻罪魁,出城來見。”李倧已無別法,隻得上表乞降,一一如命。


    1637年(明崇禎十年、崇德二年)正月三十日,在漢江南岸的三田渡所築受降壇上,皇太極接受了身穿藍染衣的李悰對他所行的三跪九叩之禮,標誌著朝鮮臣服於清朝,又留下李悰長子及次子為質。


    二月初二日,皇太極自朝鮮班師,從此清朝代替明朝把朝鮮變成了藩屬。朝鮮對清朝由以前的兄弟之稱,更執藩臣之禮。


    插句題外話,1636年皇太極建號清,同年九月哈佛大學創建,坐落在馬薩諸塞州的坎布裏奇,是美國最古老的私立高等學府。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淺談清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月下論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月下論道並收藏淺談清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