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極既至國都,文武各官,都上表慶賀,惟皇太極猶有憂色。眾貝勒各來進問,皇太極道:“袁蠻子雖已下獄,終究未死,倘或赦罪出來,又要與我國做死對頭,所以放心不下。待他死了,汝等賀我未遲。”


    過了數月,偵察明京大事的探子,密書馳報,略說:“袁崇煥已被抄家淩遲。”皇太極方欣然道:“難得此公已死,咱們可長驅入明了。”說完又歎息一聲:“袁崇煥是一個可敬的對手,明實乃自拆股肱。”剛好範文程在旁,皇太極對範文程道:“範先生乃第一功臣。”


    範文程道:“袁崇煥雖死,孫承宗尚在,山海關尚未易下。”


    皇太極道:“待來年再行圖他。隻是明兵慣用大炮,我國恰無此火器,須趕緊製造,方可攻明。”


    範文程道:“這正是最要緊的事情。”遂招募工匠,鑄起紅衣大炮,命軍士沿習燃放。


    轉瞬間又是一年,時至明思宗崇禎四年、清太宗後金天聰五年(1631年),眾貝勒複請攻明,皇太極約以秋高馬肥,方可進兵。


    此時孫承宗督師關上,即收複灤州、遷安、永平、遵化四城,又整繕關外舊地,軍聲大震。同年七月,因先前高第盡撤寧錦防線,右屯、大淩河等城被毀,孫承宗派人對大淩河進行重新修築。此時的遼東巡撫邱禾嘉與承宗意見不合。邱禾嘉建議築廣寧、義州、右屯三城以禦後金進犯。孫承宗則謂“廣寧道遠,當先據古屯,築大淩河城(今遼寧錦縣),以漸而進”。


    兩人爭執不下,沒有辦法,隻能同時築兩城,七月兩城開始動工。孫承宗令祖大壽、副將何可綱以四千兵據守其地,征發班軍一萬四千人築城。此時恰巧兵部尚書梁廷棟被罷免,朝廷大臣又紛紛建議大淩河荒遠,不當守,應撤軍赴薊。於是邱禾嘉撤了防兵,隻留築城的班軍萬餘人。


    皇太極聞此事,乃於八月初四日發兵直逼大淩城,掘濠豎柵,四麵合圍,令十二弟阿濟格等率兵截錦州大道,遮擊山海關援兵。城中兵出戰,全敗還。


    邱禾嘉聞後金軍已至,急率總兵吳襄、宋偉等,自寧遠趨錦州,亦拜之。


    邱禾嘉又率吳襄、宋偉等夜渡小淩河,駐長山口,與後金軍再次交戰。此次交戰,不分勝負,兩邊鳴金收軍,各紮住營寨,準備明日再度廝殺。當晚,皇太極亦到阿濟格營內,親自督戰。


    次日,天色微明,後金兵已張開兩翼,向明營撲來。明總兵宋偉,堅壘不動。後金軍連衝數次,都被宋偉軍的槍炮打迴。皇太極又命轉攻吳襄營,吳襄忙令營兵,齊放槍炮,後金兵亦放槍炮還擊。正轟擊間,忽東北角上,刮起一陣狂風,頓時飛石揚沙,天昏如墨,吳襄軍乘風舉火,烈焰騰騰,撲入後金軍。


    後金軍正在著急,忽見大雨奔下,風隨雨轉,火勢反向襄軍撲迴。吳襄軍出其不意,霎時大亂,後金軍乘風猛攻,殺得吳襄軍零零落落,吳襄忙率殘兵逃走。


    後金軍又向宋偉營殺去,此時宋偉軍見吳襄軍敗走,已然膽怯,怎禁得後金軍衝殺而來。不到一個時辰,已被後金軍衝入營內,宋偉左右阻攔,怎奈支撐不住,也隻得向後退下。後金軍在後追趕,兩路殘軍,抱頭疾走。約數裏,忽前麵來了一支人馬,統是後金服式,攔住去路,後麵追兵又至,吳襄、宋偉隻得拚了性命,向前衝突,衝突中張道春、張吉甫皆戰死,等到殺出重圍,副將祖大樂等也被俘了。將士傷亡,更是不計其數,隻能疾忙趨迴錦州。


    此時大淩城守將,便是祖大壽、何可綱二人。他們本是怨恨明帝,隻因孫承宗麵上,堅守此城。又聞援兵已經敗還,格外懊喪。祖大壽有一兄弟名叫祖大弼,曾官副總兵,有萬夫不當之勇,軍中稱為萬人敵;又因他素性粗莽,不管死活,別號作“祖二瘋子”。他仗著勇力,一意主戰,率關寧鐵騎死士百二十人,易服辮發,縋城而下,夜襲皇太極。


    適值皇太極未入寢,在帳中閱視文書,祖大弼執著大刀,當先入帳,大刀左右亂劈,斬倒禦前侍衛兩員。皇太極見有人入帳行兇,忙拔腰下佩劍,擋住祖大弼的大刀。當下交戰數合,皇太極漸漸不支,邊戰邊退。祖大弼手下的死士也陸續入帳,虧得阿濟格等帶領侍衛趕來護駕。後金軍越來越多,祖大弼始唿嘯一聲,衝圍而出,此時祖大壽得知大弼出城劫營,出兵接入城去。大弼檢點人數,不折一人,隻有數名負傷。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淺談清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月下論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月下論道並收藏淺談清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