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萬籟俱靜。
陳文卿迴到了後山草堂內,獨坐在幾塊木板拚成的床榻上。
草堂內,黑黢黢的油燈上散發著昏黃的火光,舔舐一張稚嫩惆悵的臉,照亮草堂一隅。
“看來已別無他法,隻能冒險一試!”
陳文卿心中已定,既然煉氣初期想要進入外門幾乎不可能,那就隻能嚐試著在兩天內突破到煉氣中期。
雖然,陳文卿很清楚這個版本的《煉氣訣》修煉風險極大,前身也因此而喪命。
但是陳文卿也隻能死馬當活馬醫,賭上自己的性命了。
陳文卿雙足跏趺而坐在鋪滿枯草的床板上,觀想著《煉氣訣》修煉要旨。
《煉氣訣》其實隻是一部粗淺的煉氣之法,全文僅有寥寥數百字,陳文卿已可以倒背如流。
“心無形,惟無形。故能行行而不行而於形。”
陳文卿默默觀想丹田,感受著天地間遊離的元氣。
“服氣煉形,稍暇入室。張衣散發,仰臥展手。勿握固,梳頭令通,垂席上布之,則調氣咽之。”
“咽訖,便閉氣候極。乃冥心絕想,任氣所之通理,悶即吐之,又煉之,如此十遍即止。”
隨著心神沉寂,陳文卿漸漸感受到天地之間一股元氣向丹田緩緩匯聚而來,明白這就是所謂的“氣感”。
緊接著,又小心翼翼地將天地之間元氣緩緩納入丹田之內。
隨著一絲一縷元氣的匯入,丹田逐漸溫熱了起來,也產生了一些鼓脹感,這就是一個納氣的過程。
“目前來看,身體並沒有不適之處,看來“氣感”和“納氣”的修煉應該沒有什麽問題。”
接下來就是“行氣”的修煉。
而“行氣”的過程,也是煉氣境最重要、最關鍵、最危險的環節。
行氣具體分為兩步。
第一步,為“氣歸元竅”。所謂元竅,指的就是丹田。
“六根皆歸於元,心有所注,久久凝定。行氣之法、從左而右,先運臍輪,收而放,放而複收,以還本位。”
第二步,為“運行周天”。
“意至而氣相隨,接上歸元訣竅。運於臍輪,由小而大,大而收小,依次而上,至頭頂璿璣穴,向左臂打圈而下,至肘,經腕,溯掌心及指尖,圈出手背外關,而上肘後肩沿井,再到頸部沿脊拉柱下行大椎、運於尾閭。”
“由下複上,過頭後,到頭頂、麵部,上咽喉,降胸部,達胃口過臍,至純陰,複少腹部氣海、再由此行於右腿,曆膝關,由鞋勞穴穿足背,如前下鵲橋,依次送左腿、似前法而落湧泉,又升泥丸及璿璣穴右行,照左手轉肩背,貫昆侖而下攝元海。”
如此,將周身經脈宣暢,徐徐迴轉。
陳文卿明白行氣之法的兇險,心中警醒。因為,“行氣”之時會經過人體幾個關鍵的穴位。陳文卿小心謹慎,不急不躁,緩緩行氣。
由於精神高度緊張,不一會兒陳文卿的臉頰上就出現了細密的汗珠,而頭頂也隱約有白色氣體蒸騰而出。
當行氣到百會穴時,陳文卿心中一動,暫時停止了下來。
陳文卿已有預感,若繼續行氣下去可能會麵臨的巨大的危險。
百會穴位於頭頂正中線與兩耳尖連線的交叉處,穴居顛頂。
百會穴與腦密切聯係,是調節大腦功能的要穴。所謂:“百脈之會,貫達全身。
頭為諸陽之會,百脈之宗,而百會穴則為各經脈氣會聚之處。”
但是陳文卿僅僅停頓了片刻後,還是決心繼續行氣。
隻是行氣變得更加謹慎,調動的元氣也更少一些。
陳文卿調動著一絲一縷的元氣朝著百會穴行去,行氣的過程就如同螞蟻在經脈之中緩緩爬行,帶著一絲絲酸酥和麻癢。
隻是到了百會穴感受卻完全不同,神識就仿佛被針刺一般,從靈魂深處傳來一陣劇痛!
“啊…”
陳文卿發出一聲慘叫,盤坐好的身體一歪從床板上摔了下來,重重地落在地上,發出“嘭”的一個悶聲。
陳文卿躺在地上不得動彈,口中不斷喘著粗氣,臉色蒼白變得毫無血色,全身上下也都被冷汗打濕。
“就差一點,就死了!實在太危險了!”
那種來自靈魂深處的刺痛,讓他心有餘悸。
陳文卿用了好半天時間才從地上爬起來,摸上了床板,幹脆直挺挺地躺著一動不動。
陳文卿深深地吸了口氣,沉下心神觀想丹田,打算細細檢查一番身體是否因此受了損傷。
“這是什麽?”
陳文卿閉上了雙眼,將神識沉浸在神魂空間,卻發現原本混沌灰霾的神魂空間,竟然有一片角落散發著微微的光亮。
“似乎是一本書?”
陳文卿控製著神魂小心翼翼地朝這這本書靠近了過去!
“竟然真的是你!”那獨一無二的非金非石的材質,以及書頁上布滿山川、河流、星辰、符文,不正是前世三星堆遺址出土的那部“天書”麽。
陳文卿沒想到,不僅他穿越過來了,天書也隨之而來。
不過,此天書相對前世而言,最大區別在於扉頁上出現了幾個篆字,寫著《上清靈寶真經》。
“《上清靈寶真經》?原來你叫這個名字!”
陳文卿正驚異著天書的神異。
突然,感覺到神魂中似乎有大道之音傳來。整個神魂空間也有異香和飛花在飄舞著。
一道毫光自穹頂照射下來,將整個空間照射的明亮起來,《上清靈寶真經》中的每個篆字仿佛印刻在陳文卿的神魂中一般。
“原來,《上清靈寶真經》竟然是一部煉精化氣的修道之法。”
“煉精化氣竟然包括了煉氣境、築基境、金丹境三大境界。”
陳文卿睜開了雙眼,難掩大喜之情。
《上清靈寶真經》中細數了每個境界的神通能力,以及詳細說明了如何感知天地靈氣,如何將天地靈氣納入體內運行的方式。
“有了《上清靈寶真經》,那豈不是意味著從今日開始,我有正確的修煉功法了!?”
眾裏尋它千百度,未想到它就在自己神魂闌珊處!
此時,陳文卿心潮澎湃,難以自禁!
這一切仿佛都是命中注定,陳文卿因天書而亡,此刻卻因天書得生。
緣之一字,果真玄之又玄。
陳文卿深深地吸一口氣,盡量讓自己情緒平複了下來。
他用神識翻開了這本道教真經,頓時感受到一股清靈之氣迎麵撲來,神識又覺得清明了幾分。
“煉神會道,運祥風而鼓舞;無中欻有,唿吸散萬神之形;動極複靜,恍惚圍帝一之妙,是之謂徊風混合者歟。”
“為天地普植之本,帝聖造化之原。人之生也,稟氣於太極,而動靜法乎天地;肇靈於一元,而闔辟體乎陰陽。”
“……”
陳文卿細細體會其中奧妙,此時丹田之氣迅速鼓脹了起來,經脈之中的元氣也開始自行運轉。
“無中欻有,唿吸散萬神之形;動極複靜,恍惚圍帝一之妙,是之謂徊風混合者歟。”
陳文卿丹田之氣迅速鼓脹了起來,丹田之元氣也開始自行運轉。
“人之生也,稟氣於太極,而動靜法乎天地;肇靈於一元,而闔辟體乎陰陽。”
這是在闡述陰陽、元氣與人的基本關係,以及元氣對於修道的重要性。
前世陳文卿為研究天書,翻閱了無數道藏經典,不論是符文、還是咒語以及各種修行之法,所以理解起來完全沒有問題。
陳文卿細細思索著,不斷將《上清靈寶真經》中關於養氣、納氣,以及道家行氣的修行方法與《煉氣訣》一一驗證。
他發現《上清大洞真經》明顯對於修行闡述的更加正確且深刻。
隻見,他時而蹙眉深思,時而頻頻點頭,麵露微笑...
“原來如此!我明白了…”
很快,陳文卿對於這部《上清靈寶真經》修行功法已有了基本的理解。
對比看來,《煉氣訣》中論述行氣的部分,簡直就是在胡說八道,亂說一通!
難怪前身會修煉的走火入魔而死!
陳文卿此時能感受到身體每個細胞和毛孔都在雀躍,神識也變得更加清明,並且很快完成了小周天運轉。
陳文卿不敢怠慢,隨即開始了大周天的搬運。
此時。
陳文卿全身血液筋骨齊鳴,神識中傳來一聲轟鳴,元氣如同龍吟虎嘯般衝破桎梏,打通奇經八脈。
一切都出奇的順暢,未出現任何生澀遲滯的感覺。
大周天的行氣,已完成!
有陽光從破敗的窗欞縫隙間照射在陳文卿身上,當他睜開眼睛時已經是第二天清晨。
在不知不覺中,陳文卿竟然已經修煉了一夜。
陳文卿輕輕舒了一口氣,站立了起來,身體發出“劈裏啪啦”如炒豆子般聲音。
他感受著來自丹田的飽脹感,臉上露出淡淡的笑容。
“煉氣境中期,成了!”
陳文卿迴到了後山草堂內,獨坐在幾塊木板拚成的床榻上。
草堂內,黑黢黢的油燈上散發著昏黃的火光,舔舐一張稚嫩惆悵的臉,照亮草堂一隅。
“看來已別無他法,隻能冒險一試!”
陳文卿心中已定,既然煉氣初期想要進入外門幾乎不可能,那就隻能嚐試著在兩天內突破到煉氣中期。
雖然,陳文卿很清楚這個版本的《煉氣訣》修煉風險極大,前身也因此而喪命。
但是陳文卿也隻能死馬當活馬醫,賭上自己的性命了。
陳文卿雙足跏趺而坐在鋪滿枯草的床板上,觀想著《煉氣訣》修煉要旨。
《煉氣訣》其實隻是一部粗淺的煉氣之法,全文僅有寥寥數百字,陳文卿已可以倒背如流。
“心無形,惟無形。故能行行而不行而於形。”
陳文卿默默觀想丹田,感受著天地間遊離的元氣。
“服氣煉形,稍暇入室。張衣散發,仰臥展手。勿握固,梳頭令通,垂席上布之,則調氣咽之。”
“咽訖,便閉氣候極。乃冥心絕想,任氣所之通理,悶即吐之,又煉之,如此十遍即止。”
隨著心神沉寂,陳文卿漸漸感受到天地之間一股元氣向丹田緩緩匯聚而來,明白這就是所謂的“氣感”。
緊接著,又小心翼翼地將天地之間元氣緩緩納入丹田之內。
隨著一絲一縷元氣的匯入,丹田逐漸溫熱了起來,也產生了一些鼓脹感,這就是一個納氣的過程。
“目前來看,身體並沒有不適之處,看來“氣感”和“納氣”的修煉應該沒有什麽問題。”
接下來就是“行氣”的修煉。
而“行氣”的過程,也是煉氣境最重要、最關鍵、最危險的環節。
行氣具體分為兩步。
第一步,為“氣歸元竅”。所謂元竅,指的就是丹田。
“六根皆歸於元,心有所注,久久凝定。行氣之法、從左而右,先運臍輪,收而放,放而複收,以還本位。”
第二步,為“運行周天”。
“意至而氣相隨,接上歸元訣竅。運於臍輪,由小而大,大而收小,依次而上,至頭頂璿璣穴,向左臂打圈而下,至肘,經腕,溯掌心及指尖,圈出手背外關,而上肘後肩沿井,再到頸部沿脊拉柱下行大椎、運於尾閭。”
“由下複上,過頭後,到頭頂、麵部,上咽喉,降胸部,達胃口過臍,至純陰,複少腹部氣海、再由此行於右腿,曆膝關,由鞋勞穴穿足背,如前下鵲橋,依次送左腿、似前法而落湧泉,又升泥丸及璿璣穴右行,照左手轉肩背,貫昆侖而下攝元海。”
如此,將周身經脈宣暢,徐徐迴轉。
陳文卿明白行氣之法的兇險,心中警醒。因為,“行氣”之時會經過人體幾個關鍵的穴位。陳文卿小心謹慎,不急不躁,緩緩行氣。
由於精神高度緊張,不一會兒陳文卿的臉頰上就出現了細密的汗珠,而頭頂也隱約有白色氣體蒸騰而出。
當行氣到百會穴時,陳文卿心中一動,暫時停止了下來。
陳文卿已有預感,若繼續行氣下去可能會麵臨的巨大的危險。
百會穴位於頭頂正中線與兩耳尖連線的交叉處,穴居顛頂。
百會穴與腦密切聯係,是調節大腦功能的要穴。所謂:“百脈之會,貫達全身。
頭為諸陽之會,百脈之宗,而百會穴則為各經脈氣會聚之處。”
但是陳文卿僅僅停頓了片刻後,還是決心繼續行氣。
隻是行氣變得更加謹慎,調動的元氣也更少一些。
陳文卿調動著一絲一縷的元氣朝著百會穴行去,行氣的過程就如同螞蟻在經脈之中緩緩爬行,帶著一絲絲酸酥和麻癢。
隻是到了百會穴感受卻完全不同,神識就仿佛被針刺一般,從靈魂深處傳來一陣劇痛!
“啊…”
陳文卿發出一聲慘叫,盤坐好的身體一歪從床板上摔了下來,重重地落在地上,發出“嘭”的一個悶聲。
陳文卿躺在地上不得動彈,口中不斷喘著粗氣,臉色蒼白變得毫無血色,全身上下也都被冷汗打濕。
“就差一點,就死了!實在太危險了!”
那種來自靈魂深處的刺痛,讓他心有餘悸。
陳文卿用了好半天時間才從地上爬起來,摸上了床板,幹脆直挺挺地躺著一動不動。
陳文卿深深地吸了口氣,沉下心神觀想丹田,打算細細檢查一番身體是否因此受了損傷。
“這是什麽?”
陳文卿閉上了雙眼,將神識沉浸在神魂空間,卻發現原本混沌灰霾的神魂空間,竟然有一片角落散發著微微的光亮。
“似乎是一本書?”
陳文卿控製著神魂小心翼翼地朝這這本書靠近了過去!
“竟然真的是你!”那獨一無二的非金非石的材質,以及書頁上布滿山川、河流、星辰、符文,不正是前世三星堆遺址出土的那部“天書”麽。
陳文卿沒想到,不僅他穿越過來了,天書也隨之而來。
不過,此天書相對前世而言,最大區別在於扉頁上出現了幾個篆字,寫著《上清靈寶真經》。
“《上清靈寶真經》?原來你叫這個名字!”
陳文卿正驚異著天書的神異。
突然,感覺到神魂中似乎有大道之音傳來。整個神魂空間也有異香和飛花在飄舞著。
一道毫光自穹頂照射下來,將整個空間照射的明亮起來,《上清靈寶真經》中的每個篆字仿佛印刻在陳文卿的神魂中一般。
“原來,《上清靈寶真經》竟然是一部煉精化氣的修道之法。”
“煉精化氣竟然包括了煉氣境、築基境、金丹境三大境界。”
陳文卿睜開了雙眼,難掩大喜之情。
《上清靈寶真經》中細數了每個境界的神通能力,以及詳細說明了如何感知天地靈氣,如何將天地靈氣納入體內運行的方式。
“有了《上清靈寶真經》,那豈不是意味著從今日開始,我有正確的修煉功法了!?”
眾裏尋它千百度,未想到它就在自己神魂闌珊處!
此時,陳文卿心潮澎湃,難以自禁!
這一切仿佛都是命中注定,陳文卿因天書而亡,此刻卻因天書得生。
緣之一字,果真玄之又玄。
陳文卿深深地吸一口氣,盡量讓自己情緒平複了下來。
他用神識翻開了這本道教真經,頓時感受到一股清靈之氣迎麵撲來,神識又覺得清明了幾分。
“煉神會道,運祥風而鼓舞;無中欻有,唿吸散萬神之形;動極複靜,恍惚圍帝一之妙,是之謂徊風混合者歟。”
“為天地普植之本,帝聖造化之原。人之生也,稟氣於太極,而動靜法乎天地;肇靈於一元,而闔辟體乎陰陽。”
“……”
陳文卿細細體會其中奧妙,此時丹田之氣迅速鼓脹了起來,經脈之中的元氣也開始自行運轉。
“無中欻有,唿吸散萬神之形;動極複靜,恍惚圍帝一之妙,是之謂徊風混合者歟。”
陳文卿丹田之氣迅速鼓脹了起來,丹田之元氣也開始自行運轉。
“人之生也,稟氣於太極,而動靜法乎天地;肇靈於一元,而闔辟體乎陰陽。”
這是在闡述陰陽、元氣與人的基本關係,以及元氣對於修道的重要性。
前世陳文卿為研究天書,翻閱了無數道藏經典,不論是符文、還是咒語以及各種修行之法,所以理解起來完全沒有問題。
陳文卿細細思索著,不斷將《上清靈寶真經》中關於養氣、納氣,以及道家行氣的修行方法與《煉氣訣》一一驗證。
他發現《上清大洞真經》明顯對於修行闡述的更加正確且深刻。
隻見,他時而蹙眉深思,時而頻頻點頭,麵露微笑...
“原來如此!我明白了…”
很快,陳文卿對於這部《上清靈寶真經》修行功法已有了基本的理解。
對比看來,《煉氣訣》中論述行氣的部分,簡直就是在胡說八道,亂說一通!
難怪前身會修煉的走火入魔而死!
陳文卿此時能感受到身體每個細胞和毛孔都在雀躍,神識也變得更加清明,並且很快完成了小周天運轉。
陳文卿不敢怠慢,隨即開始了大周天的搬運。
此時。
陳文卿全身血液筋骨齊鳴,神識中傳來一聲轟鳴,元氣如同龍吟虎嘯般衝破桎梏,打通奇經八脈。
一切都出奇的順暢,未出現任何生澀遲滯的感覺。
大周天的行氣,已完成!
有陽光從破敗的窗欞縫隙間照射在陳文卿身上,當他睜開眼睛時已經是第二天清晨。
在不知不覺中,陳文卿竟然已經修煉了一夜。
陳文卿輕輕舒了一口氣,站立了起來,身體發出“劈裏啪啦”如炒豆子般聲音。
他感受著來自丹田的飽脹感,臉上露出淡淡的笑容。
“煉氣境中期,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