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明一臉得意的笑笑,又摸了摸自己的臉,“那份奏折是我寫的,當然我隻是個秀才,雖寫得出這樣的東西,卻不可能上呈聖上。不過,某天有個錦衣衛,以為我是胡濙,騙走了我寫好的折子。之後嘛,托他的福,這份折子就以密折的形式到了聖上手中。”
“你連錦衣衛都敢算計,膽子不小。”朱孟炤盯著他,又追問了一句,“我記得那份折子上,明白寫著有大疫,賈先生是未卜先知?”
賈明笑起來,“那是因為,之前我去找過兩個人。一個是穀王。原本我以為,實施此事的會是穀王一係,畢竟他的心思,可不隻在穀府一地。關鍵是,他對天象很有興趣……”賈明看了一眼朱孟炤,惋惜的說:“可惜啊,如果不是楚府、而是穀府,此事就做的真了。”
朱孟炤翻了個白眼。
“另一個是趙王,他一向憋屈,連正妃都由著聖上的意思隨意換。唉,隻是聖上一脈,都不信什麽天象占卜。不過,我見的不是他,是他身邊的伍弘德。沒想到,這人真去搞什麽大疫,哈。”賈明哈哈一笑,“至於你說的勸反,常規操作罷了。畢竟之前,穀、趙兩府都是聽進了的。”
朱孟炤盯著他,麵無表情的說:“厲害!佩服!”
“戲是好戲,可惜沒人看。”賈明又歎了口氣,“若是穀王、或者趙王,我就沒這麽不好意思了。但胡濙說,聖上是在周府、楚府、蜀府中找人。嗬,這三位是擺明了不會有心思的。不知,該不該說殿下您運氣好。”
朱孟炤看著他,微笑的問:“你覺得,你說的這些,我不會上奏聖上?”
賈明搖了搖頭,“不會,因為我們是真的要合作。”
朱孟炤大笑。
楚王府的早晨,忙碌而有序。
與往常不同的是,一早就來了不速之客。朱孟烷收了拜帖,就急匆匆找到在後院練拳的朱楨,“爹,宮中有內臣到。”
朱楨收了拳,皺眉,“宮中?誰?”
“拜貼、腰牌都是太子妃宮裏,說是太子妃的一位小友在府中,單名一個斕字。太子妃甚是想念,想帶她進宮。”朱孟烷懊惱的說:“孟炤才走了一天,他們就來帶人走,會不會太過分!”
朱楨想了想,笑起來,“前幾日,襄陽賁氏遣人來談婚事,倒是有個女子,閨名叫什麽並沒問,沒想到是太子妃的小友。隻是,她已經迴去了,沒在我們府中。另外,昨日本王不小心受了風寒,有些不適,不便接待。”
朱孟烷點頭,想了想還是提醒:“爹,此人雖自稱出自太子妃宮中,但怕是聖上的意思。”
“我們楚王府的人一向實誠,話不明說,我們哪裏聽得懂。”朱楨邊說邊又打起了拳,“若要猜,難說是不是外人假托?再說,府中要辦喜事,新郎、新娘都不在,還辦什麽?”
朱孟烷笑了笑,點頭,“是。”有時候,爹也會耍賴,孟炤倒是像了爹。
蘇州城外。
天漸漸黑了,木屋裏點著燈,坐著老農打扮的徐霈。他手上有張字條,是程濟留下的,上頭隻有四個字‘就此作罷’。
就此作罷!
他最終還是不信朱孟炤是朱文奎。難道是因為外貌?七歲的孩子,長大後像娘也正常,而且程濟並沒見過馬皇後。難道程濟與朱孟炤聊過?不可能,按胡濙的風格,不會讓程濟單獨與朱孟炤見麵。
無論為了什麽,這一切都‘就此作罷’,連程濟都不知去了哪裏,更不用說建文君。
告訴胡濙‘就此作罷’?哈,他不會立刻殺了自己,因為他不信,他會用盡酷刑!還有那些遺臣,十多年了,結果卻是讓他們算了?還有楚府,不,聖上……
哈哈哈……一句‘就此作罷’,就要了我的命!好個程濟!好個建文君!全是沒膽色的東西!
既然如此,那就死吧!胡濙、遺臣、朱孟炤……全去死吧!徐霈默默將字條在燈上點燃,一團火光後,字條成了灰燼。
又是這處破敗的九華禪院,這次是胡濙被蒙上眼罩,由僧人帶著走路、坐船,又走路,進了木屋。
“好久不見。”胡濙除下眼罩,木屋內油燈旁坐著徐霈。
天黑了,昏暗的油燈下已沒了那堆灰燼。徐霈不想與他客套,說道:“程濟見過他了。”
“噢?”胡濙奇道:“他們還沒到蘇州。那位程大人去了武昌?”
“他們是不是聊過?”徐霈接著問。
胡濙搖頭,“這幾日,都有慎行堂眾跟隨,而且殿下自己也有護衛。最近他草木皆兵,絕不與任何人單獨相處。程濟怎麽說?”
徐霈抬起頭,盯著胡濙一字一字的說道:“他要太子起兵。”
胡濙迎上了徐霈的目光,追問:“他呢?”
“起兵那日,迎迴聖上坐鎮中軍。”徐霈毫不畏懼的說。
屋裏靜了。
過了很久,胡濙搖頭,“當年那孩子雖貴為太子,但離京時隻有七歲,並無大軍相護。而護著建文君離開的人中,文臣、內侍,還有護衛,總共二、三十人,並無武將。無兵無將,如何起兵?”
徐霈不答,似在考慮著什麽。
胡濙等了半晌,笑了笑,問:“程濟到底怎麽說?”
果然不信,連這都不信。徐霈心中冷笑,歎道:“這天下,人心並不穩。十多年後的朝中,仍有將領思念大明正統。你可信?”
胡濙又笑起來,“不信。”
“我將名單拿來,解決你兵將的問題。”徐霈道。
“程濟給的?”胡濙問,隨即搖頭,“有兵有將,為何建文君不起兵?”
徐霈笑了笑,站起身,“朱孟炤就是朱文奎,這個故事是你編的,你想他們信還是不信?”。
“行。”胡濙應下。
徐霈不看他,轉身出門。
胡濙一驚,在他身後問:“程濟在這裏?”
徐霈不答,關上門離開。
胡濙衝出去,一把打開門。門外,星月暗淡,一片漆黑,耳邊甚至沒有蟲鳴聲。隨即,胡濙發出一聲尖嘯,黑暗中幾個人影飛身而至。
“胡大人。”
“他人呢?”胡濙急問。
人影一愣,問:“誰?”
“徐霈。”
“胡大人,並沒人離開。”人影疑惑的迴答。
沉默片刻,胡濙冷冷吐出一個字,“搜。”
沒多久,此地亮起幾十支火把,一下照亮了木屋四周。胡濙站在屋外,借著火光,見到九華禪院略顯破敗的圍牆就在木屋後。來時的陸路、水路,就是個障眼法。
過了大半個時辰,慎行堂眾迴報,不僅徐霈不見蹤影,連九華禪院內也隻有一個眼盲的老法師,和兩個伺候他的小沙彌,沒了帶路的僧人。
胡濙表情陰沉。
雖然不認識程濟,但從武昌到朱孟炤身邊,早就埋伏下大半個慎行堂眾,卻連疑似的人都沒發現。
之前,胡淦就說徐霈所有的話都是假的,包括程濟這個人。難道真被他猜中?現在,徐霈人呢?九華禪院四周,早埋伏下百名慎行堂眾,這也會讓他消失?問題在哪裏?徐霈?程濟?還是慎行堂!
“你連錦衣衛都敢算計,膽子不小。”朱孟炤盯著他,又追問了一句,“我記得那份折子上,明白寫著有大疫,賈先生是未卜先知?”
賈明笑起來,“那是因為,之前我去找過兩個人。一個是穀王。原本我以為,實施此事的會是穀王一係,畢竟他的心思,可不隻在穀府一地。關鍵是,他對天象很有興趣……”賈明看了一眼朱孟炤,惋惜的說:“可惜啊,如果不是楚府、而是穀府,此事就做的真了。”
朱孟炤翻了個白眼。
“另一個是趙王,他一向憋屈,連正妃都由著聖上的意思隨意換。唉,隻是聖上一脈,都不信什麽天象占卜。不過,我見的不是他,是他身邊的伍弘德。沒想到,這人真去搞什麽大疫,哈。”賈明哈哈一笑,“至於你說的勸反,常規操作罷了。畢竟之前,穀、趙兩府都是聽進了的。”
朱孟炤盯著他,麵無表情的說:“厲害!佩服!”
“戲是好戲,可惜沒人看。”賈明又歎了口氣,“若是穀王、或者趙王,我就沒這麽不好意思了。但胡濙說,聖上是在周府、楚府、蜀府中找人。嗬,這三位是擺明了不會有心思的。不知,該不該說殿下您運氣好。”
朱孟炤看著他,微笑的問:“你覺得,你說的這些,我不會上奏聖上?”
賈明搖了搖頭,“不會,因為我們是真的要合作。”
朱孟炤大笑。
楚王府的早晨,忙碌而有序。
與往常不同的是,一早就來了不速之客。朱孟烷收了拜帖,就急匆匆找到在後院練拳的朱楨,“爹,宮中有內臣到。”
朱楨收了拳,皺眉,“宮中?誰?”
“拜貼、腰牌都是太子妃宮裏,說是太子妃的一位小友在府中,單名一個斕字。太子妃甚是想念,想帶她進宮。”朱孟烷懊惱的說:“孟炤才走了一天,他們就來帶人走,會不會太過分!”
朱楨想了想,笑起來,“前幾日,襄陽賁氏遣人來談婚事,倒是有個女子,閨名叫什麽並沒問,沒想到是太子妃的小友。隻是,她已經迴去了,沒在我們府中。另外,昨日本王不小心受了風寒,有些不適,不便接待。”
朱孟烷點頭,想了想還是提醒:“爹,此人雖自稱出自太子妃宮中,但怕是聖上的意思。”
“我們楚王府的人一向實誠,話不明說,我們哪裏聽得懂。”朱楨邊說邊又打起了拳,“若要猜,難說是不是外人假托?再說,府中要辦喜事,新郎、新娘都不在,還辦什麽?”
朱孟烷笑了笑,點頭,“是。”有時候,爹也會耍賴,孟炤倒是像了爹。
蘇州城外。
天漸漸黑了,木屋裏點著燈,坐著老農打扮的徐霈。他手上有張字條,是程濟留下的,上頭隻有四個字‘就此作罷’。
就此作罷!
他最終還是不信朱孟炤是朱文奎。難道是因為外貌?七歲的孩子,長大後像娘也正常,而且程濟並沒見過馬皇後。難道程濟與朱孟炤聊過?不可能,按胡濙的風格,不會讓程濟單獨與朱孟炤見麵。
無論為了什麽,這一切都‘就此作罷’,連程濟都不知去了哪裏,更不用說建文君。
告訴胡濙‘就此作罷’?哈,他不會立刻殺了自己,因為他不信,他會用盡酷刑!還有那些遺臣,十多年了,結果卻是讓他們算了?還有楚府,不,聖上……
哈哈哈……一句‘就此作罷’,就要了我的命!好個程濟!好個建文君!全是沒膽色的東西!
既然如此,那就死吧!胡濙、遺臣、朱孟炤……全去死吧!徐霈默默將字條在燈上點燃,一團火光後,字條成了灰燼。
又是這處破敗的九華禪院,這次是胡濙被蒙上眼罩,由僧人帶著走路、坐船,又走路,進了木屋。
“好久不見。”胡濙除下眼罩,木屋內油燈旁坐著徐霈。
天黑了,昏暗的油燈下已沒了那堆灰燼。徐霈不想與他客套,說道:“程濟見過他了。”
“噢?”胡濙奇道:“他們還沒到蘇州。那位程大人去了武昌?”
“他們是不是聊過?”徐霈接著問。
胡濙搖頭,“這幾日,都有慎行堂眾跟隨,而且殿下自己也有護衛。最近他草木皆兵,絕不與任何人單獨相處。程濟怎麽說?”
徐霈抬起頭,盯著胡濙一字一字的說道:“他要太子起兵。”
胡濙迎上了徐霈的目光,追問:“他呢?”
“起兵那日,迎迴聖上坐鎮中軍。”徐霈毫不畏懼的說。
屋裏靜了。
過了很久,胡濙搖頭,“當年那孩子雖貴為太子,但離京時隻有七歲,並無大軍相護。而護著建文君離開的人中,文臣、內侍,還有護衛,總共二、三十人,並無武將。無兵無將,如何起兵?”
徐霈不答,似在考慮著什麽。
胡濙等了半晌,笑了笑,問:“程濟到底怎麽說?”
果然不信,連這都不信。徐霈心中冷笑,歎道:“這天下,人心並不穩。十多年後的朝中,仍有將領思念大明正統。你可信?”
胡濙又笑起來,“不信。”
“我將名單拿來,解決你兵將的問題。”徐霈道。
“程濟給的?”胡濙問,隨即搖頭,“有兵有將,為何建文君不起兵?”
徐霈笑了笑,站起身,“朱孟炤就是朱文奎,這個故事是你編的,你想他們信還是不信?”。
“行。”胡濙應下。
徐霈不看他,轉身出門。
胡濙一驚,在他身後問:“程濟在這裏?”
徐霈不答,關上門離開。
胡濙衝出去,一把打開門。門外,星月暗淡,一片漆黑,耳邊甚至沒有蟲鳴聲。隨即,胡濙發出一聲尖嘯,黑暗中幾個人影飛身而至。
“胡大人。”
“他人呢?”胡濙急問。
人影一愣,問:“誰?”
“徐霈。”
“胡大人,並沒人離開。”人影疑惑的迴答。
沉默片刻,胡濙冷冷吐出一個字,“搜。”
沒多久,此地亮起幾十支火把,一下照亮了木屋四周。胡濙站在屋外,借著火光,見到九華禪院略顯破敗的圍牆就在木屋後。來時的陸路、水路,就是個障眼法。
過了大半個時辰,慎行堂眾迴報,不僅徐霈不見蹤影,連九華禪院內也隻有一個眼盲的老法師,和兩個伺候他的小沙彌,沒了帶路的僧人。
胡濙表情陰沉。
雖然不認識程濟,但從武昌到朱孟炤身邊,早就埋伏下大半個慎行堂眾,卻連疑似的人都沒發現。
之前,胡淦就說徐霈所有的話都是假的,包括程濟這個人。難道真被他猜中?現在,徐霈人呢?九華禪院四周,早埋伏下百名慎行堂眾,這也會讓他消失?問題在哪裏?徐霈?程濟?還是慎行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