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堂裏的講經,一直延續到傍晚,總算沒留飯。但再怎麽說,李氏從沒這麽長時間讓張斕陪伺,連貼身伺候張斕的紫綃都受寵若驚。
隻是苦了張斕,有氣無力、頭昏腦漲的迴了房。
“小姐,您……”紅綾擔心的迎上來,扶著張斕坐下。
“把門關上,快死了。”張斕趴在桌上吩咐。
“是。”紅綾匆匆去關門。
張斕直起身子,看著紅綾急問:“你去了,見到他了?”
“是。”紅綾迴道。
“他說什麽了?”
“問能不能改期?”紅綾看看張斕又道:“可在京裏,小姐哪是想出去就能出門的。”
“也不是這麽說嘛。”張斕更正道:“不然,他還以為我在家有多慘呢。”
“難道不是?”紅綾小心的問。
“當然不是。他有沒有說怎麽和我們聯係?”張斕問。
紅綾想了想搖頭。
張斕微微歎口氣、支著腦袋,皺著眉自語道:“我們要想想辦法,怎麽聯係才好。”
母親明明不喜歡自己,偏要自己陪了一天,雖然沒說目的,但十之八九是為了演秋。不過,母女相認是大事,此事要不要經過爹、會不會影響張府另說,僅憑演秋的幾句話就要自己認,會不會太草率了?
等紅綾拿著食盒進房的時候,張斕早趴桌上睡著了。輕喚了幾聲不應,隻能蓋了條毯子,讓她睡。
天終於黑了。
紅綾將冷了的飯菜熱好,準備進房叫醒張斕。
“紅綾姑娘。”身後傳來一個熟悉的聲音。
紅綾迴頭卻不見人,握緊手中提盒,神情緊張的問:“誰?”
“是我,沈維漢。公子有幾句話要帶給你家小姐。”沈維漢仍是沒現身。
紅綾迅速想了想。現在這間院裏人不少,除了小姐房間能保證沒閑雜人外,其它都難說。
“跟我進來。”紅綾沒迴頭,直接推門進房。
沈維漢身影一閃,跨進門,隨手把門關上,卻不再進內一步,“公子交待,小姐閨房不可進。我就幾句話,說完就走。”
紅綾放下手中的東西,迴頭看著沈維漢,點頭道:“好。”
“天香樓的包房一直會定著,如果小姐能出來,可以去那邊,我們有人在。”
紅綾點頭。
沈維漢繼續,“公子說,若是小姐需要,我們可以幫忙。還有……”
“外頭的,是不是沈護衛?”內屋傳出個清脆的聲音,刻意壓著嗓子。
紅綾看著沈維漢示意他等等,自己匆忙進內屋。不一會出來,手上拿著本書,遞給沈維漢,“沈大哥,這個麻煩轉交江公子。”
《法華經》?沈維漢拿在手上有些不解其意。
“小姐說,這個可能出自宮中,注意最後一頁中縫。經書是演秋法師給的,她現在在京城靈葉庵掛單。還有,小姐說,這裏的秘密關係到小姐的身世。她沒發現什麽,想江公子幫忙看看。對了,小姐說不要定天香樓,去秦淮河邊細妹茶攤。要傳什麽消息,留給老板細妹就可以。”紅綾停了停,似乎覺得還有什麽不妥。
沈維漢看著她,提醒道:“老板娘不認識我們。”
“噢,對。”紅綾歪著腦袋想了想,直接從手上退下隻銀手鐲,交給沈維漢,“細妹認識這個。”
夜已深,京中一間不大的客棧內,離塵早鋪好了床,江正召卻仍坐在桌前,手上拿著這本沈維漢帶迴來的《法華經》。
這本書明顯是宮中之物,隻是秘書監,洪武初年設立過,後來被太祖皇帝撤了。會不會是當年秘書監收錄的藏書?
江正召從頭到尾翻了好幾遍,還用火烤了烤,用水噴了噴,什麽都沒發現。隻好吩咐沈維漢道:“明天一早去靈葉庵問問,那個演秋什麽來頭?”
一早,沈維漢就去了靈葉庵。他迴來的時候,隻有江正召一人在房裏,桌子上攤了一堆的工具,而這位爺正在動手拆那本《法華經》。
“公子?”沈維漢不解。昨天還說這本書有些年份了,說不定是貢品,今天就直接上手拆?
“封麵是織錦的,好奇怪。”江正召隨口說了句,不知是不是在迴答沈維漢的疑問。
織錦很奇怪?楚王府都有不少這樣的書,更何況宮中。沈維漢沒問。
江正召自言自語道:“你說如果有人要將東西藏在書裏,怎麽藏比較好?”
“這個……”沈維漢突然明白了。
“我也不知道,所以拆開看看。萬一拆壞了,迴家找一本賠她。”江正召隨口說著,手上一刻不停。雖已準備賠了,但仍拆的極細心。
沈維漢看著他,想笑,迴報道:“演秋這幾日都沒在靈葉庵,英國公夫人李氏喜歡聽她講經。隻要英國公不在,她就會受邀前往國公府。她有順天府暮雪庵的戒牒,又通佛理,所以靈葉庵主持將她當成摯友。三年前,演秋第一次到靈葉庵,開始並不常住。最近一年與國公夫人聯係上之後,就再沒離開。”
江正召抬頭看著沈維漢,“聽起來,她進國公府好像有所圖?”
“靈葉庵沒人知道她的過去,那些出家人不關心別人的私事。”沈維漢很無奈。
“總不能去趟順天府吧?但,萬一是個騙子呢?”江正召撇了撇嘴。
“公子,我們知道的情況太少。最好,能讓張小姐說的更詳細些。”沈維漢建議道。
江正召笑笑搖頭,“她生母應該也早逝……哎?會不會是英國公的外室?或者……算了吧,她肯定不知道多少。”接著又道:“行,你先休息。我讓離塵去茶攤守著,有空你去換他。”說著又低下頭繼續拆書。
拆書的工程沒進行多久,半個時辰後,整本書已經散架了。江正召沒猜錯,在織錦與封麵、封底之間共夾了四頁紙。
紙張微微發黃,有些年份了。潦草的筆跡,仍看得出書寫之人當時的心情,江正召花了些時間仔細辨認。
這封遺書,是一名叫羅中林的參將寫給燕王的。
按遺書中所言,羅中林接軍令秘密進入宮中麵見萬歲。當時,奉天殿中哭聲一片,幾十名太監、朝臣,圍著萬歲、皇後、太子、皇子。
‘朕對得起天地良心、列祖列宗,對得起滿朝文武、黎民百姓!四叔卻要清君側,清的是君?!還是側?!’
‘四叔從北平到京城走了四年,四叔可知,天下有多少人因此妻離子散、家破人亡?!有多少人為此陪葬?!好!今天,這天下,你拿去!連朕全家的性命,你都拿去!但禪讓,絕不!”
江正召看不懂,羅中林寫下建文君的這兩段話是什麽意思。但當年的事,四伯從沒提過‘禪讓’。當然,誰當皇帝都與自己無關,再說,四伯這個皇帝好像也不差。
羅中林並不想殺人,也不願有人因此而死,特別對方還是天子。最終,同意太監王鉞的建議,放萬歲離宮,而當年才七歲的太子文奎,也由太監徐霈帶著從另一路走。雖非禪讓,但確實讓出了大明天下。
可是,王鉞卻要逼死馬皇後與兩歲的二皇子。
宮中燃起大火,王鉞著萬歲衣衫,逼著馬皇後與二皇子一起投入火海。羅中林不忍,最後一刻救下二皇子。
事後,羅中林自知無法麵見燕王,隻能自盡以謝燕王之恩。寫下絕筆信,為說明是臨時起意,與家中無涉,求燕王罪不及家人。
二皇子,文圭?信中不提起,江正召都快忘記還有這麽個人,如果沒記錯,現在這位‘建庶人’應該被圈禁在鳳陽。
江正召突然手一抖。
不對!殺人?!
按信中的意思,羅中林自盡是因為沒完成四伯交待的任務。所以,他的任務是什麽?為什麽信中要專門寫明是自己不想殺人?這意思是不是,他原本是受命殺人?殺誰?總不能是……
江正召臉色一白,心慌起來。
這封信顯然沒交到四伯手中,而是被人縫進了《法華經》內。想來此人應該是宮中人,大概是受羅中林所托,因而沒毀此信,卻又因信中寫的內容,不想讓四伯知道,才出此下策。
所以,當年四伯是要……不、不!如果這封遺書所說為真,那建文君沒死、文奎太子也沒死!
老天!
但這與張斕的身世有什麽關係?她六歲才進張府,總不能……羅中林是她爹?羅家現在怎麽樣了?不會被四伯滅門了吧?還有,為什麽這本書會到演秋手上?看情況,演秋應該沒看過此信。
這事,要命了!
江正召思考良久,終於從懷中拿出火折子,點燃了這封藏了十多年的信。片刻,這堆灰燼,飛散在空中。
隻是苦了張斕,有氣無力、頭昏腦漲的迴了房。
“小姐,您……”紅綾擔心的迎上來,扶著張斕坐下。
“把門關上,快死了。”張斕趴在桌上吩咐。
“是。”紅綾匆匆去關門。
張斕直起身子,看著紅綾急問:“你去了,見到他了?”
“是。”紅綾迴道。
“他說什麽了?”
“問能不能改期?”紅綾看看張斕又道:“可在京裏,小姐哪是想出去就能出門的。”
“也不是這麽說嘛。”張斕更正道:“不然,他還以為我在家有多慘呢。”
“難道不是?”紅綾小心的問。
“當然不是。他有沒有說怎麽和我們聯係?”張斕問。
紅綾想了想搖頭。
張斕微微歎口氣、支著腦袋,皺著眉自語道:“我們要想想辦法,怎麽聯係才好。”
母親明明不喜歡自己,偏要自己陪了一天,雖然沒說目的,但十之八九是為了演秋。不過,母女相認是大事,此事要不要經過爹、會不會影響張府另說,僅憑演秋的幾句話就要自己認,會不會太草率了?
等紅綾拿著食盒進房的時候,張斕早趴桌上睡著了。輕喚了幾聲不應,隻能蓋了條毯子,讓她睡。
天終於黑了。
紅綾將冷了的飯菜熱好,準備進房叫醒張斕。
“紅綾姑娘。”身後傳來一個熟悉的聲音。
紅綾迴頭卻不見人,握緊手中提盒,神情緊張的問:“誰?”
“是我,沈維漢。公子有幾句話要帶給你家小姐。”沈維漢仍是沒現身。
紅綾迅速想了想。現在這間院裏人不少,除了小姐房間能保證沒閑雜人外,其它都難說。
“跟我進來。”紅綾沒迴頭,直接推門進房。
沈維漢身影一閃,跨進門,隨手把門關上,卻不再進內一步,“公子交待,小姐閨房不可進。我就幾句話,說完就走。”
紅綾放下手中的東西,迴頭看著沈維漢,點頭道:“好。”
“天香樓的包房一直會定著,如果小姐能出來,可以去那邊,我們有人在。”
紅綾點頭。
沈維漢繼續,“公子說,若是小姐需要,我們可以幫忙。還有……”
“外頭的,是不是沈護衛?”內屋傳出個清脆的聲音,刻意壓著嗓子。
紅綾看著沈維漢示意他等等,自己匆忙進內屋。不一會出來,手上拿著本書,遞給沈維漢,“沈大哥,這個麻煩轉交江公子。”
《法華經》?沈維漢拿在手上有些不解其意。
“小姐說,這個可能出自宮中,注意最後一頁中縫。經書是演秋法師給的,她現在在京城靈葉庵掛單。還有,小姐說,這裏的秘密關係到小姐的身世。她沒發現什麽,想江公子幫忙看看。對了,小姐說不要定天香樓,去秦淮河邊細妹茶攤。要傳什麽消息,留給老板細妹就可以。”紅綾停了停,似乎覺得還有什麽不妥。
沈維漢看著她,提醒道:“老板娘不認識我們。”
“噢,對。”紅綾歪著腦袋想了想,直接從手上退下隻銀手鐲,交給沈維漢,“細妹認識這個。”
夜已深,京中一間不大的客棧內,離塵早鋪好了床,江正召卻仍坐在桌前,手上拿著這本沈維漢帶迴來的《法華經》。
這本書明顯是宮中之物,隻是秘書監,洪武初年設立過,後來被太祖皇帝撤了。會不會是當年秘書監收錄的藏書?
江正召從頭到尾翻了好幾遍,還用火烤了烤,用水噴了噴,什麽都沒發現。隻好吩咐沈維漢道:“明天一早去靈葉庵問問,那個演秋什麽來頭?”
一早,沈維漢就去了靈葉庵。他迴來的時候,隻有江正召一人在房裏,桌子上攤了一堆的工具,而這位爺正在動手拆那本《法華經》。
“公子?”沈維漢不解。昨天還說這本書有些年份了,說不定是貢品,今天就直接上手拆?
“封麵是織錦的,好奇怪。”江正召隨口說了句,不知是不是在迴答沈維漢的疑問。
織錦很奇怪?楚王府都有不少這樣的書,更何況宮中。沈維漢沒問。
江正召自言自語道:“你說如果有人要將東西藏在書裏,怎麽藏比較好?”
“這個……”沈維漢突然明白了。
“我也不知道,所以拆開看看。萬一拆壞了,迴家找一本賠她。”江正召隨口說著,手上一刻不停。雖已準備賠了,但仍拆的極細心。
沈維漢看著他,想笑,迴報道:“演秋這幾日都沒在靈葉庵,英國公夫人李氏喜歡聽她講經。隻要英國公不在,她就會受邀前往國公府。她有順天府暮雪庵的戒牒,又通佛理,所以靈葉庵主持將她當成摯友。三年前,演秋第一次到靈葉庵,開始並不常住。最近一年與國公夫人聯係上之後,就再沒離開。”
江正召抬頭看著沈維漢,“聽起來,她進國公府好像有所圖?”
“靈葉庵沒人知道她的過去,那些出家人不關心別人的私事。”沈維漢很無奈。
“總不能去趟順天府吧?但,萬一是個騙子呢?”江正召撇了撇嘴。
“公子,我們知道的情況太少。最好,能讓張小姐說的更詳細些。”沈維漢建議道。
江正召笑笑搖頭,“她生母應該也早逝……哎?會不會是英國公的外室?或者……算了吧,她肯定不知道多少。”接著又道:“行,你先休息。我讓離塵去茶攤守著,有空你去換他。”說著又低下頭繼續拆書。
拆書的工程沒進行多久,半個時辰後,整本書已經散架了。江正召沒猜錯,在織錦與封麵、封底之間共夾了四頁紙。
紙張微微發黃,有些年份了。潦草的筆跡,仍看得出書寫之人當時的心情,江正召花了些時間仔細辨認。
這封遺書,是一名叫羅中林的參將寫給燕王的。
按遺書中所言,羅中林接軍令秘密進入宮中麵見萬歲。當時,奉天殿中哭聲一片,幾十名太監、朝臣,圍著萬歲、皇後、太子、皇子。
‘朕對得起天地良心、列祖列宗,對得起滿朝文武、黎民百姓!四叔卻要清君側,清的是君?!還是側?!’
‘四叔從北平到京城走了四年,四叔可知,天下有多少人因此妻離子散、家破人亡?!有多少人為此陪葬?!好!今天,這天下,你拿去!連朕全家的性命,你都拿去!但禪讓,絕不!”
江正召看不懂,羅中林寫下建文君的這兩段話是什麽意思。但當年的事,四伯從沒提過‘禪讓’。當然,誰當皇帝都與自己無關,再說,四伯這個皇帝好像也不差。
羅中林並不想殺人,也不願有人因此而死,特別對方還是天子。最終,同意太監王鉞的建議,放萬歲離宮,而當年才七歲的太子文奎,也由太監徐霈帶著從另一路走。雖非禪讓,但確實讓出了大明天下。
可是,王鉞卻要逼死馬皇後與兩歲的二皇子。
宮中燃起大火,王鉞著萬歲衣衫,逼著馬皇後與二皇子一起投入火海。羅中林不忍,最後一刻救下二皇子。
事後,羅中林自知無法麵見燕王,隻能自盡以謝燕王之恩。寫下絕筆信,為說明是臨時起意,與家中無涉,求燕王罪不及家人。
二皇子,文圭?信中不提起,江正召都快忘記還有這麽個人,如果沒記錯,現在這位‘建庶人’應該被圈禁在鳳陽。
江正召突然手一抖。
不對!殺人?!
按信中的意思,羅中林自盡是因為沒完成四伯交待的任務。所以,他的任務是什麽?為什麽信中要專門寫明是自己不想殺人?這意思是不是,他原本是受命殺人?殺誰?總不能是……
江正召臉色一白,心慌起來。
這封信顯然沒交到四伯手中,而是被人縫進了《法華經》內。想來此人應該是宮中人,大概是受羅中林所托,因而沒毀此信,卻又因信中寫的內容,不想讓四伯知道,才出此下策。
所以,當年四伯是要……不、不!如果這封遺書所說為真,那建文君沒死、文奎太子也沒死!
老天!
但這與張斕的身世有什麽關係?她六歲才進張府,總不能……羅中林是她爹?羅家現在怎麽樣了?不會被四伯滅門了吧?還有,為什麽這本書會到演秋手上?看情況,演秋應該沒看過此信。
這事,要命了!
江正召思考良久,終於從懷中拿出火折子,點燃了這封藏了十多年的信。片刻,這堆灰燼,飛散在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