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5章 輕舟東渡
三國:從刷好感開始興漢 作者:龍孫繞鳳池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三國:從刷好感開始興漢力挽狂瀾第395章輕舟東渡與曹營相比,東吳這邊的氣氛還算相當和諧,甚至頗有些輕鬆愉悅。
“哈哈哈,呂將軍,末將敬將軍一杯。”小將全琮紅光滿麵,“曹魏空有大軍戰船,麵對將軍阻擊也討不得半分便宜,看來也不過如此嘛。”
這是他第一次參加大規模的戰役,此前也就隻是討伐山越罷了,與現在抗擊曹魏相比不過是小打小鬧罷了。
如今麵對曹魏大軍,他們以少戰多也打得有來有迴,這令第一次與曹魏交手的全琮信心大漲。
“嗬嗬,好,好。”呂範也笑眯眯的端起酒盞,抿了一口趙氏商號特供版葡萄酒,不斷在口中迴味。
甘醇不澀,迴味綿長,酒香濃鬱,卻還不上頭,端的是此中佳品。
劉孫結盟之後,貿易往來更加興旺,趙氏商號的經營規模也在逐步擴大。
自荊州之戰以來,趙氏商號的背景在真正的上層人士來說已不再是什麽秘密了。
其在江東的發展,吳國高官之中也並非沒人注意到。
但趙管事最近除了緊抓曹魏那邊的“走私”生意之外,另一個重點便是進一步開拓東吳市場。
似呂範這等位高權重,又作風奢華的官員,早早就進入了趙管事的視線。
隔三差五走動走動,各類特供商品變著花樣的奉上,早就安排得明明白白的了。
再加上劉孫結盟的這股東風,讓趙氏商號在江東的發展突飛猛進,觸角已不知不覺遍布各大城池,偶爾遇到阻力,也自有人明裏暗裏出手相助。
當然,也不是所有東吳官員都這麽喜歡“奢侈品”,另一邊的朱然就偏偏不好此道。
全琮還欲再斟酒,朱然忽然從旁伸手摁住:“子璜,咱們約好隻飲三杯,可不能貪杯誤事啊。”
他管不了呂範,也就隻好勸說全琮兩句,暗示一下明顯也有點上頭的老將軍。
“啊,義封兄說的是。”全琮一拍腦袋,笑道,“這確是我的不是,我自罰一……呃,不飲了不飲了。”
呂範也笑道:“義封言之有理,說好小酌三杯,今日便到這吧。等擊退曹軍之後,我等再擺下慶功宴,大醉不遲,啊?嗬嗬。”
朱然皺眉片刻,忽然抱拳問道:“呂將軍,末將觀曹軍此前每戰並未傾力出擊,而是以與我軍相若之兵,每日輪番前來。這豈非是故意輪番練兵,以適應水戰之舉?”
呂範剛夾了一筷子生切魚膾,正要去蘸醬油,聞言並不停箸,將蘸過料的魚膾放入口中。
魚膾鮮甜爽滑,完全沒有腥味。
新鮮的魚,輔以切的薄如蟬翼的刀工,所謂膾不厭細,便是如此了。
品過美食,他這才笑道:“本將如何不知那曹休小兒所圖,隻是這水戰之法,又豈是他練兵數月便能與我軍匹敵的?
“縱然我軍精銳……元氣大傷,戰力不如當初,卻也不會輕易在這大江上被曹軍占得便宜。”
朱然卻總感覺這裏麵或許有問題:“大將張遼至今不曾露麵,末將是擔心……敵軍是否會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哈哈哈。”話音方落,全琮那邊已是先笑了起來,“義封兄莫怪,琮並無嘲笑之意。隻是笑那曹軍若有改道的膽量,我倒還真佩服他幾分。”
呂範也寬慰道:“義封也是有些過濾了,曹軍曆來隻取道西渡,並非沒有緣由。西線河麵不闊,不利於我軍舟師變化,隻能力敵。
“而若東渡,臨近出海口,江麵愈發寬闊。大江之上,我軍舟師配合變化,豈是那不慣水戰的曹魏可敵?便是當年的曹操亦不敢如此托大。”
朱然還是有些遲疑:“可是……”
“義封啊,我看你這些日子也是太過緊張了。”呂範麵色和藹,在對待朱家子弟時,他還是相當有耐心的,“且早些歇息,明日曹軍或許還會來攻。”
“……是。”朱然心中仍覺不安,他雖是孫權近臣,在有朝一日大權在握之前,卻更需要謹言慎行。
此次東線作戰的主帥畢竟是呂範,他不想和這位深得孫權信任的老臣關係搞得太僵。
而且……
“或許真是我多慮了吧。”朱然搖搖頭,自嘲一笑。
曹軍若真東渡自然不可能出海,即使是江東大船,冒險出海航行仍是兇多吉少,更遑論曹軍船隻。
不出海就隻能突襲京口,但正如呂範所說,京口前的江麵太過寬闊。
若大軍東進,我軍自後包夾敵軍便有有全軍覆沒的風險。
若隻派小股部隊,短時間內未必能取勝,即使突破京口,也難以進一步擴大戰果,最終仍是難免被斷去歸路。
隻怕沒人願意帶兵去打這擺明就是送死的仗。
曹軍畢竟兵力充足,想來也沒必要如此冒險。
呂範與全琮的樂觀,也稍微緩解了一下他內心的焦慮。
“不知那劉禪……此番能否再創奇跡?”朱然忍不住想起了那位當初在江陵城外,縱橫馳騁,所向披靡的長臂少年。
與之為敵的時候固然令人心驚膽戰,可此時雙方結盟,卻又忍不住對其充滿了期待……
“等那劉禪威脅關中,曹丕便該退兵了吧。”
荊州戰後,許多江東將領都對劉備這個兒子投去了關注的目光。
聽說他在三郡對上徐晃時,他們大都抱著幸災樂禍的態度,等著劉禪身死或被俘。
結果卻令他們瞠目結舌。
南中之戰本就有江東站在雍闓背後,江東高層自然關注,結果那劉禪、諸葛亮等人再度勢如破竹,打得南中土著大敗而降。
不知不覺間,朱然似乎被劉禪打上了一層不可戰勝的思想鋼印,在他心裏,好像那個少年在什麽情況下取勝都是有可能的。
但他自己,似乎還沒注意到內心這種致命的變化……
……
之後一連三日,曹休都沒再大舉進攻,這讓江東諸將歡欣鼓舞,皆以為鏖戰許久未見成果,曹軍說不定已萌生退役。
唯獨朱然反而覺得像暴風雨前的平靜,就連此前十分樂觀的呂範也感到了情況有些怪異,開始加強布防。
第四日清晨,江上忽然下起了雨,風浪不大,但雨線綿密,有些幹擾視線。
正在此時,曹軍終於再次出擊!
早有準備的吳軍也立刻駕船禦敵。
隻是無論坐鎮後方的呂範,還是身在前線的朱然、全琮,都不知道另有五百輕舟,以這綿綿細雨作掩護,駛向了東邊……
“哈哈哈,呂將軍,末將敬將軍一杯。”小將全琮紅光滿麵,“曹魏空有大軍戰船,麵對將軍阻擊也討不得半分便宜,看來也不過如此嘛。”
這是他第一次參加大規模的戰役,此前也就隻是討伐山越罷了,與現在抗擊曹魏相比不過是小打小鬧罷了。
如今麵對曹魏大軍,他們以少戰多也打得有來有迴,這令第一次與曹魏交手的全琮信心大漲。
“嗬嗬,好,好。”呂範也笑眯眯的端起酒盞,抿了一口趙氏商號特供版葡萄酒,不斷在口中迴味。
甘醇不澀,迴味綿長,酒香濃鬱,卻還不上頭,端的是此中佳品。
劉孫結盟之後,貿易往來更加興旺,趙氏商號的經營規模也在逐步擴大。
自荊州之戰以來,趙氏商號的背景在真正的上層人士來說已不再是什麽秘密了。
其在江東的發展,吳國高官之中也並非沒人注意到。
但趙管事最近除了緊抓曹魏那邊的“走私”生意之外,另一個重點便是進一步開拓東吳市場。
似呂範這等位高權重,又作風奢華的官員,早早就進入了趙管事的視線。
隔三差五走動走動,各類特供商品變著花樣的奉上,早就安排得明明白白的了。
再加上劉孫結盟的這股東風,讓趙氏商號在江東的發展突飛猛進,觸角已不知不覺遍布各大城池,偶爾遇到阻力,也自有人明裏暗裏出手相助。
當然,也不是所有東吳官員都這麽喜歡“奢侈品”,另一邊的朱然就偏偏不好此道。
全琮還欲再斟酒,朱然忽然從旁伸手摁住:“子璜,咱們約好隻飲三杯,可不能貪杯誤事啊。”
他管不了呂範,也就隻好勸說全琮兩句,暗示一下明顯也有點上頭的老將軍。
“啊,義封兄說的是。”全琮一拍腦袋,笑道,“這確是我的不是,我自罰一……呃,不飲了不飲了。”
呂範也笑道:“義封言之有理,說好小酌三杯,今日便到這吧。等擊退曹軍之後,我等再擺下慶功宴,大醉不遲,啊?嗬嗬。”
朱然皺眉片刻,忽然抱拳問道:“呂將軍,末將觀曹軍此前每戰並未傾力出擊,而是以與我軍相若之兵,每日輪番前來。這豈非是故意輪番練兵,以適應水戰之舉?”
呂範剛夾了一筷子生切魚膾,正要去蘸醬油,聞言並不停箸,將蘸過料的魚膾放入口中。
魚膾鮮甜爽滑,完全沒有腥味。
新鮮的魚,輔以切的薄如蟬翼的刀工,所謂膾不厭細,便是如此了。
品過美食,他這才笑道:“本將如何不知那曹休小兒所圖,隻是這水戰之法,又豈是他練兵數月便能與我軍匹敵的?
“縱然我軍精銳……元氣大傷,戰力不如當初,卻也不會輕易在這大江上被曹軍占得便宜。”
朱然卻總感覺這裏麵或許有問題:“大將張遼至今不曾露麵,末將是擔心……敵軍是否會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哈哈哈。”話音方落,全琮那邊已是先笑了起來,“義封兄莫怪,琮並無嘲笑之意。隻是笑那曹軍若有改道的膽量,我倒還真佩服他幾分。”
呂範也寬慰道:“義封也是有些過濾了,曹軍曆來隻取道西渡,並非沒有緣由。西線河麵不闊,不利於我軍舟師變化,隻能力敵。
“而若東渡,臨近出海口,江麵愈發寬闊。大江之上,我軍舟師配合變化,豈是那不慣水戰的曹魏可敵?便是當年的曹操亦不敢如此托大。”
朱然還是有些遲疑:“可是……”
“義封啊,我看你這些日子也是太過緊張了。”呂範麵色和藹,在對待朱家子弟時,他還是相當有耐心的,“且早些歇息,明日曹軍或許還會來攻。”
“……是。”朱然心中仍覺不安,他雖是孫權近臣,在有朝一日大權在握之前,卻更需要謹言慎行。
此次東線作戰的主帥畢竟是呂範,他不想和這位深得孫權信任的老臣關係搞得太僵。
而且……
“或許真是我多慮了吧。”朱然搖搖頭,自嘲一笑。
曹軍若真東渡自然不可能出海,即使是江東大船,冒險出海航行仍是兇多吉少,更遑論曹軍船隻。
不出海就隻能突襲京口,但正如呂範所說,京口前的江麵太過寬闊。
若大軍東進,我軍自後包夾敵軍便有有全軍覆沒的風險。
若隻派小股部隊,短時間內未必能取勝,即使突破京口,也難以進一步擴大戰果,最終仍是難免被斷去歸路。
隻怕沒人願意帶兵去打這擺明就是送死的仗。
曹軍畢竟兵力充足,想來也沒必要如此冒險。
呂範與全琮的樂觀,也稍微緩解了一下他內心的焦慮。
“不知那劉禪……此番能否再創奇跡?”朱然忍不住想起了那位當初在江陵城外,縱橫馳騁,所向披靡的長臂少年。
與之為敵的時候固然令人心驚膽戰,可此時雙方結盟,卻又忍不住對其充滿了期待……
“等那劉禪威脅關中,曹丕便該退兵了吧。”
荊州戰後,許多江東將領都對劉備這個兒子投去了關注的目光。
聽說他在三郡對上徐晃時,他們大都抱著幸災樂禍的態度,等著劉禪身死或被俘。
結果卻令他們瞠目結舌。
南中之戰本就有江東站在雍闓背後,江東高層自然關注,結果那劉禪、諸葛亮等人再度勢如破竹,打得南中土著大敗而降。
不知不覺間,朱然似乎被劉禪打上了一層不可戰勝的思想鋼印,在他心裏,好像那個少年在什麽情況下取勝都是有可能的。
但他自己,似乎還沒注意到內心這種致命的變化……
……
之後一連三日,曹休都沒再大舉進攻,這讓江東諸將歡欣鼓舞,皆以為鏖戰許久未見成果,曹軍說不定已萌生退役。
唯獨朱然反而覺得像暴風雨前的平靜,就連此前十分樂觀的呂範也感到了情況有些怪異,開始加強布防。
第四日清晨,江上忽然下起了雨,風浪不大,但雨線綿密,有些幹擾視線。
正在此時,曹軍終於再次出擊!
早有準備的吳軍也立刻駕船禦敵。
隻是無論坐鎮後方的呂範,還是身在前線的朱然、全琮,都不知道另有五百輕舟,以這綿綿細雨作掩護,駛向了東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