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將軍,長安有加急密信送來。”


    現在一聽說又有來信,張合就覺得自己頭皮發麻,腦瓜子嗡嗡的。


    “信放下,你去吧。”


    一連數日,張合按兵未動,隻是在按部就班的支援散關,消耗張飛的物資和有生力量。


    雷公炮確實強大,但散關也不是竹籬笆,他隻要繼續堅持下去,張飛必定無功而返。


    然而……上邽的求援信一封接著一封送過來。


    他能從信中逐漸變化的口吻,感受到郭淮的急迫。


    依照郭淮所說,隻要張合以騎兵走關隴大道,奔襲馳援,在劉禪站穩腳跟之前利用騎兵優勢野戰破敵。


    然後一路南下,與郭淮配合,利用上邽家門口的平原地形,夾擊劉備大軍,定可破而勝之!


    劉備雖然兵力眾多,但基本都是步兵,以曹魏驍勇善戰的騎兵在平原夾擊,定可再現張文遠合肥大破孫權之故事!


    總而言之,這些求援信核心思想就一句話。


    隻要你張儁乂發動進攻,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說心裏話,就眼下的局麵,張合其實壓根不想去隴右趟渾水。


    劉禪的戰績他有所耳聞,與其他人的觀點不同,張合其實更相信劉禪是真有實力的。


    說破天去,一個被捧上來的草包,當初也不可能僅以十三歲之齡深陷荊州,而後還與關羽征戰千裏,逆轉大局。


    他沒見過,更不了劉禪,但他可了解關羽,那可不是一個會慣著真草包的主。


    劉禪既然已經領兵北上,那擺明了是對你的想法心裏有數啊!


    在這種情況下,張合感覺隴右就像一張露出獠牙的血盆大口,就等著自己往裏紮呢……


    可他雖然心裏想放棄隴右這片貧瘠之地,卻又不敢真的迴信拒絕。


    郭淮啊,郭淮是何許人也?


    那可是太原郭氏家族的嫡係子弟。


    族曾祖父郭遵,大漢兗州刺史,曾任守光祿大夫,奉命巡行天下。


    祖父郭全,大漢大司農。


    父親郭縕,漢末雁門郡太守。


    郭家身為太原高門大姓,世代為官,那可是老牌的門閥士族。


    當初漢中之戰時,郭淮因為對夏侯淵的人品作風不滿,長期泡病號,等淵子一死,老郭立刻就跳出來收拾殘局了。


    可他張合呢?就隻能忍受著淵子無處不在的刁難,死死頂在前麵承受老劉的猛攻……


    換個人這時候泡病號試試?先帝立刻給伱治好,以後永遠都不會再得病那種。


    即便是新帝曹丕,老郭也一樣能說的上話。


    曹丕登基時,郭淮因路上染病,進京祝賀遲到了。


    陛下責問時,曾說:“從前大禹在塗山召會諸侯,防風氏來晚了,結果被殺。而今普天同慶,你卻來遲,為什麽?”


    老郭說:“因為五帝用德開導臣民,夏後朝政衰敗,才用刑。我生逢唐虞盛世,所以知道自己不會像防風氏一樣被殺。”


    張合承認,老郭這記馬屁拍的確實好。


    明著是為自己開脫,其實是在吹捧曹丕父子治國有方,再造盛世。


    但是,倘若換他張合在陛下登基祝賀時遲到,就算對話一個字沒變,他就算不被殺也難免責罰。


    老郭呢?


    陛下聽完大悅,反而提拔他為雍州刺史,還封了射陽亭侯……


    這就是家族的力量。


    所以張合就算再不想去,也不敢明著拒絕……哪怕換郭淮到他的位置,也許已經果斷放棄自己了。


    “唉……”歎了口氣,張合終於打開了手上的這張長安密信。


    他總有種不祥的預感,該不會是那夏侯楙都打算指揮起他來了吧。


    壞消息是,這信中所言,還真是指揮他的,讓他發兵去救隴右。


    好消息是,對他指手畫腳的人並非夏侯楙,而是一個意想不到的人……齊公曹叡。


    當然,說是指揮也不恰當,夏侯楙將曹叡的信原封不動送了過來,順便加上了他自己打算依照曹叡計劃行動的想法。


    曹叡的原文並沒有任何越俎代庖之意,而是言辭懇切的請求關中守軍發兵馳援隴右。


    並將隴右的重要性,以及蜀漢一旦得到隴右的可怕後果精煉的闡述了一遍。


    “叡深知擅涉軍政大事,甚為不妥,然為保大魏江山,何惜此身?朝中諸公,叡當親往說之,必不使將軍於戰後反受責罰。


    “戰機稍縱即逝,望將軍以大魏江山社稷為重。來日若有雷霆之怒,叡自當一力承擔。”


    看罷這封信,張合沉思良久,最終又是一聲歎息。


    他最近歎氣的次數,已比當初漢中之戰時候還多了。


    朝中都知道,曹叡是太子的唯一人選,但陛下很明顯並不喜歡這個才華橫溢的兒子,這已經不是什麽秘密了。


    如果按照曹叡說的做了,很容易讓人誤解自己的立場,張合並不想牽扯到立儲這種極其容易掉腦袋的事情中,但是……


    “人有不為也,而後可以有為……”行伍出身,卻喜好儒雅的張合喃喃道,終於下定了最後的決心。


    人活一世,總有些時候,比起利益計算,更想要跟著自己的心走。


    張合相信,在寫下這封信的時候,曹叡或許亦是如此這般。


    一時間,張合嘴角上揚,有種士為知己者死的快意。


    “來人!”


    “在。”


    肅然起身的張合一甩袍袖,大踏步向外走去:“傳令軍中騎士,整軍備馬,準備隨吾出征!”


    “是!”


    被曹叡這封信感動到熱血沸騰的左將軍張合,決定拋開雜念,全力一戰!


    隻是,行伍出身,卻喜好儒雅的張將軍,與曹操一手帶大的齊公曹叡……注定不可能是相同的想法。


    ……


    張合在陳倉屯兵兩萬,其中有精銳騎兵三千。


    而且是一騎雙馬的配置,其中騎兵皆配精良皮甲,甚至玄鎧騎士亦有數百之眾。


    馬是駿馬良駒,人是少年時便在馬背上長大的北地騎士。


    遠可控弦騎射,近能持槍突擊。


    曹操早年憑借虎豹騎馳騁天下,如今的虎豹騎早已分散在邊軍與各軍騎兵精銳之中。


    在張合的騎兵之中,有不少人,便是虎豹騎精銳老兵的兒子。


    三千精銳騎兵,是一股完全能夠左右大戰勝敗的恐怖力量。


    張文遠能以八百銳士大破十萬吳軍,憑借的便是騎兵恐怖的機動性與正麵野戰能力。


    既已決定發兵救援,張合便不再猶豫,盡起三千騎兵精銳!


    “劉禪,此戰便讓我領教領教,你有幾分本領!”


    (本章完)


    <b><\/b>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從刷好感開始興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龍孫繞鳳池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龍孫繞鳳池並收藏三國:從刷好感開始興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