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元敗了。


    敗的那麽突兀,突兀到鬱悶的蒲元根本不能用這次戰例來評價那些戰場“小玩意”。


    甚至還沒等所有的測試裝備都用上,他們就潰敗了。


    但也完全在吳懿的意料之中。


    這些被裹挾著造反的兵本就毫無戰心,他們需要的不過是一個借口,一個即使朝中真出了亂子,也不會清算到自己頭上的借口。


    許多底層士兵或許麻木、沒有思想,但也有屬於自己的狡猾。


    “將軍有令,降者不殺!隻誅首惡,餘者不究!”


    當吳懿下令喊出這個致命的口號時,叛軍所剩無幾的抵抗意誌也隨之土崩瓦解,紛紛跪地請降。


    大軍押解俘虜迴城時,臨邛縣令立刻大開城門,率眾迎接。


    “恭喜將軍,今以如此損失便將一場大亂消弭於無形,陛下凱旋後定然大悅啊。”任縣令拱手笑道。


    戰術能達到預期效果,吳懿也很欣慰,最近冷硬嚴肅的臉上又恢複了以往的憨笑:“多虧恁蒲都尉的新武器,得勁煞了!”


    還在沮喪沒能充分測試新玩意兒的蒲元,聞言立刻擺手:“不敢不敢,這‘飛火槍’尚有諸多不足,此番大勝全賴將士用命。”


    說到這裏,吳懿看著蒲元滿臉遺憾的表情好奇道:“這飛……飛火槍?於戰陣廝殺中忽然噴火大駭敵軍,已是奇妙非常,這還不足?”


    蒲元歎息一聲,搖頭不語。


    對於這個太子撿迴來的怪人,吳懿也算有些耳聞,見怪不怪。


    吳懿和楊洪並未在此過多停留,派人到成都報訊之後,便率軍繼續開往漢嘉郡……


    既然敢造反,就要承擔造反失敗的後果,總要有人為這件事流血掉腦袋。


    順便利用這個機會,將漢嘉郡上下整頓一番,重新洗牌。


    具體怎麽做,哪些人應該在之後獲得提拔,劉巴等尚書台的官員早有預案。


    吳懿要做的事情還很多。


    至於蒲元的這些小玩意,說起來也是太子留下的任務產生的副產品。


    太子似乎總有天馬行空的想法,統兵北伐之前,在太子的來信中提及了煤的缺點——雜質多。


    這就導致後續的灌鋼需要重複許多遍來達到去除雜質的目的。


    而某些能經受得住進一步煉化的煤,可以煉化出一種叫“焦炭”的玩意。


    這種焦炭本身就去除了大部分雜質,煉出的鋼雜質自然也就更少,便可大幅減少灌鋼所需的步驟,進一步提高生產效率。


    南中發現的煤礦巨大,符合煉焦標準的煤,蒲元已經摸索出來了,並取名“泡炭”。


    但煉鐵煉鋼的高爐似乎並不太適合煉焦,蒲元需要重新設計一種專門用來煉製焦炭的爐子。


    他已設計出梗概了,後續的完善工作他交給了麾下的一組鐵匠專門研究。


    而這還不是蒲元“上馬”的唯一項目,太子還說將“硝石、木炭、石流黃(硫磺)”研成粉末,按一定比例混合後可製成名喚火藥之物。


    據太子說這火藥遇火即燃,焰火猛烈異常,可當大用。


    這可把蒲元難住了,倒不是原料問題,綿竹與劍閣之間、比鄰涪水之畔便盛產硝石。


    南中則有大量石流黃出產,如今煉鐵煆鋼改為燒煤,也節省下了大量木炭。


    原料可以說要多少有多少。


    可問題是……這聽著明明就像是道士煉丹的手藝啊?他蒲元哪懂這個,驟然聽到這個要求,他根本不知從何下手。


    但既是太子囑托的事,他自然不會怠慢,與王縣令一合計,便幹脆放出風去,以太子的名義大量招募擅長煉丹的道士、術士。


    不明就裏的野道士、江湖術士還以為太子也要求長生,煉製長生丹了,頓時懷著成為國師的夢想雲集而來。


    結果一到臨邛,便被蒲元和王縣令丟去研究火藥的最佳配比了。


    原先閑雲野鶴的倒黴蛋們,開始日以繼夜的懷揣著國師夢,為了大漢複興的事業開始不斷地發光發熱(物理)。


    事實上火藥對於擅長煉丹的道士們來說,並不算很難搞,他們有時候耍一些把戲蒙騙鄉民的時候就會用上這玩意。


    但要想達到太子信中所期望的效果,則還需要些時間。


    不過這些半成品的火藥,漸漸流行起的竹紙,漸漸被煥發出研究熱情的匠人們整出各種各樣的花活兒。


    這片土地上並不缺少聰明人,缺的隻是重視、好處、以及發揮這種聰明才智的平台。


    劉禪在臨邛期間,除了對於新式煆冶技術的開發,也十分重視這些匠人們的待遇和獎勵問題。


    他並非工科出身的學霸大佬,蒲元帶來的特性也僅局限於鍛造一途,想要獲得持續的科技樹提升,必然要依靠獎懲機製的建立。


    除去匠人們原本的食宿外,劉禪還自掏腰包,設置了“計件獎”、“創新獎”等等各種獎項。


    這些獎項的賞錢,對劉禪來說不過九牛一毛,但對社會地位不高的匠人們來說卻相當有吸引力。


    飛火槍、雷火箭、火竹筒等物件,便在火藥初具雛形的背景下陸續出爐。


    不過威力都還很低,很難對人造成有效殺傷,這次裝備吳懿軍隊的飛火槍,已經算是其中威力最大的了。


    蒲元對這些玩意並不滿意,但最終考慮到太子的脾性,還是決定將這些東西一一收錄上報。


    ……


    與此同時,朝中將那三個潛伏起來的家族一網打盡,同時放出了當初太子遇刺的消息。


    隨著消息漸漸傳開,舉國震動,太子劉禪如今也和皇帝劉備、關張趙諸葛等人一般,成了劉漢朝廷不可或缺的符號般的人物。


    太子竟然光天化日,在成都遇刺,難以置信的同時,那些已將家族利益與皇室、朝廷深度綁定的勢力震怒了。


    同時震怒的,還有很多基層官吏,正是太子劉禪當初提出的薪俸改革,才讓他們的生活沒了後顧之憂。


    官員們紛紛上奏,要求徹查此事,深挖蠹蟲。


    當朝廷借勢公布了煽動叛亂的家族,皆是曹魏埋在西南的勢力之後,一時間群情激憤,各界同仇敵愾的凝聚力空前。


    不但衝淡了對大軍北伐勝敗未卜的擔憂,還使得一些希望能固守西南的保守勢力認清了形勢,倒是因禍得福的意外之喜。


    遠在隴右的劉禪還不知道,後方的一場叛亂已被消弭於無形。


    更是借著這次尚未發動就被撲滅的叛亂,進一步整合了內部在北伐問題上的意見。


    當然一心想要早點搞出步槍大炮的他也不知道,劉漢的火器發展正在以遠超他想象的速度,向著他預計之外的方向狂飆猛進……


    劉禪此時已經率軍到達了此行的終點——街亭。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從刷好感開始興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龍孫繞鳳池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龍孫繞鳳池並收藏三國:從刷好感開始興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