攘外還是安內,這是古往今來每個勢力都要做出選擇的問題。


    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兒,劉禪雖然對西方教會及其教義不感興趣,但其經文中這句話說的還是很有道理的。


    曹魏要伐吳,就算曹丕再狂,也不至於完全無視劉漢。


    但他沒辦法,一來孫權拒不送兒子北上的影響極其惡劣。


    當初是曹丕力排眾議接受他的稱臣請降,現在孫權這麽搞,和大嘴巴扇他,罵他是大傻叉有什麽區別?


    二來青徐問題也不能再拖了,曹丕的妥協讓青徐豪霸更加肆無忌憚,大有國中之國的架勢,久則生變。


    先攘外還是先安內,大魏新皇表示全都要。


    他要把這兩個問題,通過一場戰爭一並解決。


    其實這也不算什麽太昏的昏招,打仗畢竟是有成本的,若真能如此高效的解決內外問題,甚至稱得上一步妙棋。


    ……如果沒有自己父子二人在一旁虎視眈眈的話。


    通過外交手段避免劉孫聯盟,在老劉稱帝之後徹底破滅了。


    所謂天無二日,國無二主,老劉和曹丕已經沒有了互相妥協的可能性。


    這場刺殺,便是他做出的最後掙紮,也是一次低成本的嚐試。


    即使沒成功,也會讓劉漢上下陷入猜疑之中。


    要是能離間劉孫兩家的信任,甚至挑撥荊州和益州的關係,哪怕隻是未來作戰中些許的貌合神離,也將成為曹魏在戰場上的巨大機會。


    可謂一本萬利。


    現在優先攘外還是安內的問題,又來到了劉禪父子這邊。


    曹魏已經明牌:你那邊有人給我通風報信,你自己看著辦,最好別幫孫權,否則你的一舉一動都會在我的掌控之中。


    是帶著這個隱患繼續按原計劃北伐,還是先停下來排查內鬼?


    聽完了事情經過的諸葛亮和法正對視一眼。


    而後法正當先開口道:“陛下,此事太子及時封鎖消息,乃老成之謀。依臣之見,亦不當大張旗鼓的調查此事,不如暫且壓下……”


    劉備怒道:“在這成都市集,朕腳下之地,竟敢公然行刺太子,豈能讓朕就此罷休?便是將這益州官員翻個遍,朕亦要誅殺此賊!”


    “陛下息怒。”諸葛亮拱手道,“孝直亦是為大局考慮,臣想太子亦是考慮及此,方才及時封鎖消息。


    “曹魏既然此時安排暗殺,隻怕馬上便要揮軍伐吳。屆時我等亦當伺機而動,舉荊益之兵北伐,此時萬不可令將官猜疑惶恐、兵卒心中不安。”


    “那難道就這麽算了,當沒發生過不成?!”老劉大怒。


    自從漢中大勝以來,劉禪又越來越爭氣,他已經很久沒有如此大怒了。


    劉禪其實心中有些感動,老劉一反常態的情緒失控,固然是因為事涉儲君安全、戰略計劃、國家安全……


    但也不能否認,這裏麵也有很單純的父子感情,作為一個父親,他要把威脅兒子生命的賊人揪出來宰了,就這麽簡單。


    自己和丞相、法正能立刻想到的事情,他不信老劉會想不到。


    但他仍然不惜動搖軍心士氣,也要大張旗鼓的內部徹查……劉禪忽然進一步理解二叔與三叔為啥對老劉如此死心塌地了。


    一個能將兄弟感情、父子感情淩駕於政治理智之上的君主,並不是一個值得誇讚的完美君主。


    但卻絕對是一個讓人甘於生死相隨的兄長……讓哪怕擁有現代靈魂的人,也終於能心甘情願的喊一聲父親。


    “父皇。”劉禪插口道,“丞相與法尚書言之有理,此時乃是北伐的天賜良機,父皇切不可因小失大。”


    “難道就這麽算了?!”老劉又重複了一遍,顯然極不甘心。


    “自然不會算了。”法正接過話頭,冷笑道,“欲殺太子、通敵叛國,罪當夷族,凡牽涉此事之人皆當正法,以儆效尤!”


    諸葛亮含笑點頭道:“此人不除,北伐大局也定受影響。兩件事互相影響,本無先後,理當並而處之,卻不是要陛下置之不理。”


    “孔明所言正是,大局要顧,但這叛徒,也一定要揪出來。”法正道。


    二人伱一言我一語,對視一眼,顯然雙方思路都差不多,皆會心一笑。


    老劉左右看看,卻還不知他們什麽意思:“嗨呀,二位此時還和朕猜什麽謎,有何妙計,但講無妨。”


    諸葛亮笑道:“陛下莫急,隻管依原計劃冊立皇後太子。我等不去大張旗鼓調查,反而會嚇得此獠寢食難安。”


    “不錯,臣料此獠一擊不成,刺客有來無迴,他不知我等何意之下,必然潛身縮首,不敢妄動。”法正道。


    “陛下隻需讓近衛嚴加防範,照常舉行冊封儀式即可。”


    “待北伐開始,臣等自會讓此獠自己跳出來,屆時欲如何處置,皆由陛下一言而決。”


    二人默契的三言兩語之間,便將那叛徒的未來安排得明明白白,說得像碾死一隻臭蟲般簡單。


    劉禪想了一下,覺得他們應該是要借著北伐引蛇出洞,讓內部的叛徒自己冒頭然後一網打盡。


    思路的本質卻是和曹丕一樣,準備畢其功於一役。


    攘外安內兩手抓,都要硬。


    事關太子安危,老劉不敢馬虎,反複向他們確認計劃的把握。


    諸葛亮與法正二人詳述之下,果然想到了一起,確實是要引蛇出洞。


    他們將心中的計劃雛形向老劉說了一遍,此計乍看似乎有些冒險,卻是經過縝密計算的,隻需完善一下細節,當可保萬無一失。


    劉禪也聽得連連點頭,如此處理確實能將外部影響降到最低,既不會耽誤北伐大計,還能起到殺雞儆猴的震懾作用。


    老劉聽後麵色漸漸緩和:“隻是,此人當真會有如此大膽?若他不上鉤又當如何。”


    “嗬嗬,既敢買兇暗殺,眼見大好良機,豈會不動?”諸葛亮輕搖羽扇笑道,“若真不動,激他一激也就是了。”


    法正含笑拱手:“陛下隻管安排冊封與北伐大事,此事交由臣等處置,待北伐開始後不出三月,定有魚兒咬鉤。”


    老劉見自己兩大智囊都這麽說,兒子也沒有異議,這才同意。


    於是,經曆了一場鬧市刺殺的成都城,反而像什麽都沒發生過一般。


    當天在現場經曆過一切的百姓、士兵,參與了調查和善後的縣府官吏,自上而下皆是三緘其口,打死不提當日究竟發生了什麽。


    加上劉禪封口令下的及時,哪怕成都官員,很多人也都不知道還發生過這檔子事。


    至於當事人劉禪……已經像個沒事人一般,在老劉的安排下準備受封皇太子了。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從刷好感開始興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龍孫繞鳳池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龍孫繞鳳池並收藏三國:從刷好感開始興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