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


    老劉盯著劉禪,不知道他為什麽會有這種想法。


    一旁的法正與諸葛亮聽了,也是表情各異。


    劉備見狀,便知這應該隻是劉禪一個人的想法。


    “荊州三萬降卒乃是你二叔所俘,為父已賜你二叔假節鉞總督荊州事,俘虜他自有安排。何況江陵新建南城,容納三萬俘虜當不是難事。”


    人家剛打的勝仗抓了三萬俘虜迴來,結果一句話就給人要到益州來了,這算怎麽迴事?


    但劉禪並沒有因為老劉一句話就動搖。


    “父王,江陵雖容得下三萬俘虜,荊州糧草可還夠七八萬人吃到來年?”


    “這……荊州富庶,你二叔又為北伐準備多年,糧草之事,理當自有安排。”劉備有些猶豫了。


    他離開荊州多年,早已將荊州交由關羽、糜芳等人負責,確實對具體情況不大了解。


    劉禪搖搖頭“兒臣曾去過荊州,向糜家二叔了解過糧草情況。若隻是關二叔的三萬荊州軍,與江陵城中守軍,那自然夠用。


    “可現如今憑白多出了三萬張嘴吃飯,就算按勉強餓不死的最低標準發放,每日耗糧又豈是小數目?”


    【家族和睦觸發】


    這個特性此時便發揮出了它的另一半效果——使家族成員更容易接受劉禪的看法。


    劉備不說話了。


    但心中仍是納悶,雲長若當真缺糧,為何不來信報與自己?隻是沒等發問,他自己先想“明白”了。


    以雲長的性格,有困難也是獨自想辦法解決,決計不肯給兄長添麻煩。他定然是認為漢中之戰消耗過巨,不想讓我為難呐!


    其實這件事,劉禪既是忽悠,因為他並沒有向糜芳具體了解過糧草的存量問題。


    但也不是忽悠,畢竟按曆史情況來看,荊州的物資糧食儲備已經被糜芳的經濟問題搞得危機重大了。


    傅士仁肯定也有參與。


    江北之地物資錢糧匯聚江陵,由糜芳統籌;荊南之地包括武陵、零陵等郡的物資匯聚公安,由傅士仁統籌。


    自關羽領兵出征,大捷的背後實則暗藏許多危機。


    他們倆就沒有一次能把糧草和軍需按時足量送到前線的,總是延遲或短缺!


    供應關羽一軍都費勁,又哪養得起三萬降卒。


    最後一投降,這些北方精銳全都便宜了吳老二!


    如今既然劉禪提前知曉,自然不會允許這種事情發生。


    “如今天助我炎漢,二叔借天時地利,一舉大敗曹軍,還俘虜了包括於禁在內的三萬北方精銳,這自然是好事。


    “但隻怕二叔開戰之前,也不曾想過會多出如此人數的俘虜吧?這三萬俘虜倘若天天挨餓引發不滿,在江陵城內伺機而動……隻怕於戰事不利。”


    說到這裏,一旁的諸葛亮與法正也是暗暗點頭。


    【法正好感度+5】


    【法正好感度20,計略(奇)天賦+15x2,政略天賦+10x2】


    【計略天賦上升至天賦異稟(正七奇三)】


    【當前好感度23】


    劉禪看著好感度提示,暗自感歎與諸葛亮相處久了,他對自己的評價越來越高的同時,好感度反而越來越難刷了。


    這些話如今在他看來,自己能說出來很正常,已經漲不了好感度了。


    反倒是法正還不了解自己,漲得蹭蹭的。


    劉備其實也覺得劉禪說的似乎不無道理,但仍舊猶豫“隻是我若貿然如此行事,隻怕你二叔誤會於我……”


    劉禪搖頭笑道“於禁帶著麾下所有士卒降了,固然讓二叔的荊州軍避免了不少傷亡,未來或許也能壯大戰力,眼下卻也給他出了個大大的難題。


    “自古殺降不祥,既已接受投降,斷沒有再殺的道理。但糧草問題,二叔此時恐怕隻是在硬撐罷了。


    “倘若父王此時命二叔遣送降卒來益州,他隻會慶幸,又怎會誤會?”


    劉備“……”


    他確實被劉禪的一番話說動了,隻是仍然習慣性的去看法正與諸葛亮的方向。


    劉備在理智的時候,還是非常樂於聽取他人意見的,尤其是這二位。


    法正與諸葛亮對視一眼,這次是法正先開的口“大王。正以為,太子目光長遠,所言有理。


    “如今益州安定,卻正需補充兵員,得此三萬北方精銳,於北伐大計有益。又可減輕關將軍糧草壓力,利於江陵後方安定,此乃兩全其美的好事。”


    劉備點點頭,又看向諸葛亮。


    諸葛亮拱手道“亮也是此意。不過主公書信時,可將此事最終交由雲長定奪。若他願遣發降卒自然是好,若他不願,那定然是另有安排,我等也不必強行幹涉。”


    【家族和睦觸發】


    【劉備好感度+3】


    【當前好感度67】


    見自己倚重的兩位重臣也是一樣的看法,老劉終於將這件事定了下來,同時心中也為劉禪的成長感到欣慰。


    自從迴到成都,他就發現劉禪的表現與六年前相比就像換了個人一樣。


    再加上前方捷報頻傳,那簡直是秦始皇吃花椒——贏麻了。


    老劉著實心情不錯。


    但正樂嗬嗬寫信的時候,老劉又想起了一個事“隻是雲長圍困襄樊,戰事正緊,卻怎可抽調如此多的人力船隻,押送降卒遠赴我益州?”


    問得好!


    就怕你不問。


    劉禪此時起身拱手道“父王,二叔此時襄樊戰事正緊,曹操損兵折將定不會善罷甘休,人力船隻皆不可輕動。我益州諸將需讓士卒休養生息,各地組織恢複生產,也不宜輕動。”


    老劉傻眼了,說這麽熱鬧,結果誰都不能動,耍我呢?


    諸葛亮卻是立刻想到了劉禪要說什麽,暗笑大王已跳到太子挖的坑裏去了。


    還以為太子近來勤學好問,舉止得體,是要收心養性了……


    果然,他還是他。


    劉禪趕在老劉發飆之前繼續道“兒臣,願為父王分憂。”


    劉備愣住了“……你?”


    “正是。”


    【家族和睦觸發】


    老劉剛要斬釘截鐵的拒絕,但是想到劉禪巨大的變化,拒絕的話到嘴邊又被他咽迴去了。


    “荊州正在打仗,伱身為王太子,怎可以身犯險。”


    “父王身為漢中王,不也一樣少不得東征西討?”劉禪又上前一步,“文韜武略,學而不用,如何長進?如不能為父王分憂,又學之何益?”


    【法正好感度+5】


    法正出言道“太子能有此心,實乃大王之幸。”


    諸葛亮亦是含笑點頭“雲長戰於沔水襄樊前線,後方江陵城堅。隻去江陵分批押運降卒的話,以太子今日之能,當無差池。”


    【家族和睦觸發】


    【劉備好感度+2】


    劉備也終於點頭道“我兒此言,令為父之心甚尉。既如此,若雲長同意此事,寡人便命你親往江陵,督運降卒!”


    ……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從刷好感開始興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龍孫繞鳳池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龍孫繞鳳池並收藏三國:從刷好感開始興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