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兩位劉公子的岔路口
三國:從刷好感開始興漢 作者:龍孫繞鳳池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b><\/b>
當劉禪見到諸葛亮的時候,他沒有在批閱公文戰報,也沒有在讀書撫琴。
諸葛亮就那麽端坐在席上,似笑非笑的搖著羽扇。
見劉禪邁步進來,諸葛亮甚至立刻起身拱手行禮“劉公子一路艱險,今朝平安而迴,實在可喜可賀。”
「完。」
相處這麽多年,劉禪一聽這語氣,一看這做派就知道——諸葛叔生氣了。
原因不用問,定然是自己偷渡去東吳的事情“發了”。
這事兒他倒是沒覺得能瞞住諸葛亮,畢竟……劉禪扭頭,也同樣似笑非笑的看了屋外的老羅一眼。
開始時老羅硬撐著沒有反應,但馬上就繃不住了,稍有愧疚的迴看過來。
暗歎口氣,劉禪收迴了目光。
畢竟他們這些親衛派給自己,也是當初老劉和諸葛叔同意自己練兵剿匪的條件。
匯報自己的近況與安全本就是他的工作,自己也沒必要為難他。
隻是這次也太快了!
看這架勢,自己一到南安縣,消息應該就遞迴成都了。
“諸葛叔,東吳那邊地麵不靖,我這不是不放心商隊,所以率人保護……”
“哦?東吳地麵不靖,所以公子便幫著山越一舉滅掉了他孫家千人官軍?”諸葛亮笑道,“不知那呂蒙、孫皎等人,有沒有宴請公子,以表謝意啊?”
劉禪“……”
他又瞟了眼門外的老羅,有必要匯報的這麽詳細嗎?
“唉。”諸葛亮歎了口氣,一臉無奈,“公子臨行時,是如何答應亮的?”
“……不可惹事生非。”
“公子以身涉險,實在太過莽撞!”
眼見諸葛叔一臉憂心的開啟了教育模式,劉禪反而鬆了一口氣。
這就說明他事後不會把這事兒告訴老劉了。
隻要不讓老劉知道,收了自己的兵,什麽都好說。
“豈不聞‘防禍於先而不致於後傷情。知而慎行,君子不立於危牆之下’乎?”
“禪知道了。”劉禪拱手,一副知錯能改的樣子。
隻是心中無奈,他正是為了“防禍於先”,才不得不立危牆之下。
許多事情隻有他知道,許多事情隻能親自去做。
他何嚐不想直接躺平放權,讓大腿帶自己飛。
但那樣的後果,史書早有所載。
眼見劉禪這副樣子,諸葛亮也不忍再多說什麽,而且……其實真要說的話,聽到這個消息時,他心中驕傲是要大於責怪的。
“此次公子為何弄險?”
要說劉氏集團裏,此時有誰最不相信劉禪此舉隻是單純的胡鬧,那就隻能是他諸葛孔明了。
近兩年公子的變化,他可是一直看在眼中。
而對這個問題,劉禪也知道糊弄不過去,幹脆實話實說“二叔倘若北伐襄樊,禪恐後方不穩,此次喬裝商販過境,是想探探東吳虛實。”
諸葛亮一副果然如此的表情。
對於公子能看出老劉下一步的計劃,他並不覺得意外。
隻是……
“孫權雖覬覦荊州已久,但其誌不小,欲圖天下,須知唯有聯合抗曹。
“我荊州軍若與曹軍作戰,孫吳最好的選擇便是作壁上觀。關將軍事若不成,則我荊州實力衰落,再圖不遲。
“若事成,曹操必調豫兗二州之兵以救襄樊。屆時孫吳再攻合肥,豈非一戰可定?”
劉禪也覺得諸葛叔分析的沒啥毛病。
三方爭霸,肯定要先打出頭鳥。
老二想最終取勝,也肯定要在拉著老三打老大的大前提下,再想辦法壓製住老三。
可惜諸葛叔不知道,曹操欣賞的好大兒吳老二同誌,已經被張八百打出了合肥ptd,他這次不想當老二了。
他想當老六啊。
不過諸葛亮隨即話鋒一轉,微笑道“但公子能有此防備之心,甚好。”
之後他又問了問劉禪此行所見,和山穀一戰的具體經過。
聽說劉禪未損一卒,便借著地形與山越滅了那一千吳軍,諸葛亮大感欣慰。
“諸葛叔若無其他事,禪便先迴去了。”
本以為事情到此已算揭過,沒想到諸葛亮卻攔住了他。
“此次喚公子前來,還有一事。”
在劉禪疑惑的目光中,諸葛亮笑道“公子可知,犍為張家,已可為我所用?”
聽了益州這一個月來發生的事情,劉禪才明白張縣長為啥對自己熱情的匪夷所思。
原來是犍為張家站隊了,帶著郡中大姓站在了自己這邊。
這可是個好消息。
看來留侯之後比起那些目光短淺之輩,還是有進取雄心的。
雖然要想完全統合老劉內部的派係勢力仍舊任重而道遠,但總歸是個好的開始。
……
迴到軍營的劉禪,隻見一人站在校場前背對著自己,正在手舞足蹈,唾沫橫飛。
“那日穀中,隻見敵軍征旗蔽日、殺氣遮天,大隊人馬浩浩蕩蕩便殺奔穀中而來……”
圍觀的士兵們不少都咽了口唾沫,雙拳握緊。
“為首一將,生得虎背熊腰,胯下赤龍駒,手提一杆長戟,端的是威風八麵。”
有些麵朝劉禪的士兵看見他走進來,本能的便要起來。
劉禪連忙手一壓製止了他們,示意不要聲張。
場中之人顯然並未注意到士兵們的小動作,仍然激情滿滿。
“待那敵軍人馬行至穀中,霎時間鼓聲大振,殺聲大舉,滾石墜落如嶽撼山崩……”
劉禪饒有興致的站在他後麵,其他發現的士兵有心出聲提醒卻又不敢,紛紛擠眉弄眼。
“隻見少將軍單人獨騎,殺奔那將領,當者非死即傷。那將見逃之不脫,把牙一咬,把心一橫!隻見他迴馬便是……呃?”
胡立興之所至,並指如槍,迴身扭腰一刺……正指向眼前含笑看著他的劉禪。
臉上原本激昂的表情漸漸僵住了。
“繼續啊,別說,講的還挺好的。”劉禪拍拍他的肩膀,“有沒有興趣去驛館兼職?往來官員肯定有興趣聽你來上一段兒,沒準還會給些賞錢。”
胡立扭得腰疼,又不敢動,眼淚都快下來了……
“好了,先列隊集合,我有事要說。”小小的開個玩笑之後,劉禪嚴肅道。
眾人連忙起身,幾息之間便列隊完畢,整齊劃一。
劉禪暗暗點頭,看來即使他離開期間,留守的人也沒有懈怠。
“此次任務大家表現不錯,每人賞200錢、米1斛。”
胡立等人自是難掩喜色,留守的士兵則多有羨慕。
隻是很快,他們的注意力就被劉禪接下來的話吸引過去了。
“除沈忠等人尚有任務未歸,其餘眾人可休整三天。待三日後,校場大比,重新選拔正規軍及各級將校。”
襄樊之戰倒計時隻剩一月。
轉動曆史車輪的無形大手即將伸出,劉禪也要抓緊最後一段時間提升實力。
風險固然高,可迴報也大。
都死過一次的人了,難得來這三國走一遭,哪怕死得壯烈,也好過被人圈養苟活一生,還要成後世笑柄。
……
而此時,劉家的另一位公子,已奉命匯合孟達,逼降了上庸太守申耽,成功占領上庸,走到了曆史上的人生巔峰。
隻是誌得意滿的他,此時也已來到了人生最大的岔路口。
。
當劉禪見到諸葛亮的時候,他沒有在批閱公文戰報,也沒有在讀書撫琴。
諸葛亮就那麽端坐在席上,似笑非笑的搖著羽扇。
見劉禪邁步進來,諸葛亮甚至立刻起身拱手行禮“劉公子一路艱險,今朝平安而迴,實在可喜可賀。”
「完。」
相處這麽多年,劉禪一聽這語氣,一看這做派就知道——諸葛叔生氣了。
原因不用問,定然是自己偷渡去東吳的事情“發了”。
這事兒他倒是沒覺得能瞞住諸葛亮,畢竟……劉禪扭頭,也同樣似笑非笑的看了屋外的老羅一眼。
開始時老羅硬撐著沒有反應,但馬上就繃不住了,稍有愧疚的迴看過來。
暗歎口氣,劉禪收迴了目光。
畢竟他們這些親衛派給自己,也是當初老劉和諸葛叔同意自己練兵剿匪的條件。
匯報自己的近況與安全本就是他的工作,自己也沒必要為難他。
隻是這次也太快了!
看這架勢,自己一到南安縣,消息應該就遞迴成都了。
“諸葛叔,東吳那邊地麵不靖,我這不是不放心商隊,所以率人保護……”
“哦?東吳地麵不靖,所以公子便幫著山越一舉滅掉了他孫家千人官軍?”諸葛亮笑道,“不知那呂蒙、孫皎等人,有沒有宴請公子,以表謝意啊?”
劉禪“……”
他又瞟了眼門外的老羅,有必要匯報的這麽詳細嗎?
“唉。”諸葛亮歎了口氣,一臉無奈,“公子臨行時,是如何答應亮的?”
“……不可惹事生非。”
“公子以身涉險,實在太過莽撞!”
眼見諸葛叔一臉憂心的開啟了教育模式,劉禪反而鬆了一口氣。
這就說明他事後不會把這事兒告訴老劉了。
隻要不讓老劉知道,收了自己的兵,什麽都好說。
“豈不聞‘防禍於先而不致於後傷情。知而慎行,君子不立於危牆之下’乎?”
“禪知道了。”劉禪拱手,一副知錯能改的樣子。
隻是心中無奈,他正是為了“防禍於先”,才不得不立危牆之下。
許多事情隻有他知道,許多事情隻能親自去做。
他何嚐不想直接躺平放權,讓大腿帶自己飛。
但那樣的後果,史書早有所載。
眼見劉禪這副樣子,諸葛亮也不忍再多說什麽,而且……其實真要說的話,聽到這個消息時,他心中驕傲是要大於責怪的。
“此次公子為何弄險?”
要說劉氏集團裏,此時有誰最不相信劉禪此舉隻是單純的胡鬧,那就隻能是他諸葛孔明了。
近兩年公子的變化,他可是一直看在眼中。
而對這個問題,劉禪也知道糊弄不過去,幹脆實話實說“二叔倘若北伐襄樊,禪恐後方不穩,此次喬裝商販過境,是想探探東吳虛實。”
諸葛亮一副果然如此的表情。
對於公子能看出老劉下一步的計劃,他並不覺得意外。
隻是……
“孫權雖覬覦荊州已久,但其誌不小,欲圖天下,須知唯有聯合抗曹。
“我荊州軍若與曹軍作戰,孫吳最好的選擇便是作壁上觀。關將軍事若不成,則我荊州實力衰落,再圖不遲。
“若事成,曹操必調豫兗二州之兵以救襄樊。屆時孫吳再攻合肥,豈非一戰可定?”
劉禪也覺得諸葛叔分析的沒啥毛病。
三方爭霸,肯定要先打出頭鳥。
老二想最終取勝,也肯定要在拉著老三打老大的大前提下,再想辦法壓製住老三。
可惜諸葛叔不知道,曹操欣賞的好大兒吳老二同誌,已經被張八百打出了合肥ptd,他這次不想當老二了。
他想當老六啊。
不過諸葛亮隨即話鋒一轉,微笑道“但公子能有此防備之心,甚好。”
之後他又問了問劉禪此行所見,和山穀一戰的具體經過。
聽說劉禪未損一卒,便借著地形與山越滅了那一千吳軍,諸葛亮大感欣慰。
“諸葛叔若無其他事,禪便先迴去了。”
本以為事情到此已算揭過,沒想到諸葛亮卻攔住了他。
“此次喚公子前來,還有一事。”
在劉禪疑惑的目光中,諸葛亮笑道“公子可知,犍為張家,已可為我所用?”
聽了益州這一個月來發生的事情,劉禪才明白張縣長為啥對自己熱情的匪夷所思。
原來是犍為張家站隊了,帶著郡中大姓站在了自己這邊。
這可是個好消息。
看來留侯之後比起那些目光短淺之輩,還是有進取雄心的。
雖然要想完全統合老劉內部的派係勢力仍舊任重而道遠,但總歸是個好的開始。
……
迴到軍營的劉禪,隻見一人站在校場前背對著自己,正在手舞足蹈,唾沫橫飛。
“那日穀中,隻見敵軍征旗蔽日、殺氣遮天,大隊人馬浩浩蕩蕩便殺奔穀中而來……”
圍觀的士兵們不少都咽了口唾沫,雙拳握緊。
“為首一將,生得虎背熊腰,胯下赤龍駒,手提一杆長戟,端的是威風八麵。”
有些麵朝劉禪的士兵看見他走進來,本能的便要起來。
劉禪連忙手一壓製止了他們,示意不要聲張。
場中之人顯然並未注意到士兵們的小動作,仍然激情滿滿。
“待那敵軍人馬行至穀中,霎時間鼓聲大振,殺聲大舉,滾石墜落如嶽撼山崩……”
劉禪饒有興致的站在他後麵,其他發現的士兵有心出聲提醒卻又不敢,紛紛擠眉弄眼。
“隻見少將軍單人獨騎,殺奔那將領,當者非死即傷。那將見逃之不脫,把牙一咬,把心一橫!隻見他迴馬便是……呃?”
胡立興之所至,並指如槍,迴身扭腰一刺……正指向眼前含笑看著他的劉禪。
臉上原本激昂的表情漸漸僵住了。
“繼續啊,別說,講的還挺好的。”劉禪拍拍他的肩膀,“有沒有興趣去驛館兼職?往來官員肯定有興趣聽你來上一段兒,沒準還會給些賞錢。”
胡立扭得腰疼,又不敢動,眼淚都快下來了……
“好了,先列隊集合,我有事要說。”小小的開個玩笑之後,劉禪嚴肅道。
眾人連忙起身,幾息之間便列隊完畢,整齊劃一。
劉禪暗暗點頭,看來即使他離開期間,留守的人也沒有懈怠。
“此次任務大家表現不錯,每人賞200錢、米1斛。”
胡立等人自是難掩喜色,留守的士兵則多有羨慕。
隻是很快,他們的注意力就被劉禪接下來的話吸引過去了。
“除沈忠等人尚有任務未歸,其餘眾人可休整三天。待三日後,校場大比,重新選拔正規軍及各級將校。”
襄樊之戰倒計時隻剩一月。
轉動曆史車輪的無形大手即將伸出,劉禪也要抓緊最後一段時間提升實力。
風險固然高,可迴報也大。
都死過一次的人了,難得來這三國走一遭,哪怕死得壯烈,也好過被人圈養苟活一生,還要成後世笑柄。
……
而此時,劉家的另一位公子,已奉命匯合孟達,逼降了上庸太守申耽,成功占領上庸,走到了曆史上的人生巔峰。
隻是誌得意滿的他,此時也已來到了人生最大的岔路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