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 田豐
兌換裝置在東漢的正確用法 作者:之子未歸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聽匈奴的使者說完,內心陷入了茫然,這匈奴使者的目的,就是讓自己出兵和他在城外打上一仗,如果自己輸了,把陽曲縣城讓出來。王剛本想不屑一顧,可看那使者囂張的嘴臉,王剛又有些咽不下這口氣。
“你們兩個的意思呢”王剛問向身邊的郝蒙和楚羽。
“打上一場也無妨,不過要改一下規矩。雙方各出五百人,打幾場。這樣我們的勝算會大很多,可匈奴人一直沒說,我們打贏了會得到什麽”郝昭先開口說道。
“若是伍召在,或許可保贏一場,弓箭手對騎兵劣勢很大,如果五百人,倒也可以一試,再多的話,恐怕沒有勝算”楚羽開口說道。
騎兵是快速機動部隊,弓箭手最多射出兩箭。就算是三星弓箭兵,也不能在兩輪箭雨大麵積殺傷敵人。那麽等騎兵近身,將是一場屠殺。
“那我們這邊最少可以勝四場,那就和他們比七場,每支部隊出五百人,由一名主將率領”王剛也想看看,在雙方都準備好的情況下,己方的士卒到底有幾分勝算。
正在王剛和郝蒙商議細節的時候,陳宮和田豐匆匆而來,態度很是著急。顯然匈奴使者來的事情,二人也已經知曉。
“鎮北將軍萬萬不能答應匈奴人,此乃匈奴人的引虎下山之計”田豐見到王剛,也顧不得行禮,連忙說道。
“匈奴人久攻不下,士氣已經下滑,若城外比試取得勝利,必定軍心振奮,這才是匈奴人想要的,鎮北將軍隻需加強河曲縣的防守,待匈奴糧盡,隻會退去”陳宮拱拱手說道。
“我也知道這是匈奴人的計策,可終究要和匈奴人正麵打一仗,不麵臨真正的戰場,永遠不知道和匈奴人的差距。我們不可能一直是守城”王剛認真的說道。
“可若是輸了,讓出河曲縣,太原郡的西麵門戶大開,太原危矣,還請鎮北將軍三思”田豐雙目赤紅,慷慨激昂的說道。
“若將軍屆時不讓出河曲縣,雖然兵不厭詐,但難免落人詬病。有損鎮北將軍的聲望”陳宮也提醒道。
“兩位的心意我自然明白,但並州人肯定要走出城池,去那會並州的土地,一直躲在城牆之上,是不可能的事情。再說,就算是河曲縣城不在了,我也有把握守住石嶺關,讓匈奴人寸步難進”王剛說完,示意二人坐下。
陳宮和田豐對視一眼,知道想要勸王剛改變主意怕是不太可能,或許王剛說的是對的,並州人是不可能一直躲在城牆之上的,並州的土地是並州人心中的痛,也隻有並州人才會感同身受。
“既然鎮北將軍決心已下,不知將軍準備怎麽打這場君子之戰”田豐道。
“說實話,我對戰國時期的戰爭不是很了解,還請田先生細說”王剛有些不好意思的說道。
田豐一陣的無語,不過還是耐著性子解釋道。
“一些禮樂早已崩壞,要師出有名,聞宣而戰,不列不攻,不傷及無辜,逐奔不過百步,縱綏不過三舍。戰後由戰敗方獻禮,結盟,兩家各自罷兵”田豐將春秋時期戰爭的禮儀詳細的和王剛說了一遍,王剛聽的一陣的好奇。
“匈奴送來了一百匹戰馬,這是什麽意思”王剛想到那匈奴的使者送來一百匹戰馬,已經到了河曲縣城,忍不住問道。
“這是振備,是擔心我們武器不足,送一些過來。出於禮節,我們要送一些糧食過去,叫慰軍。是怕他們糧食不夠吃。”
王剛聽了頓時一陣的無語。
“那他們派士卒過來,就是問問我們願不願意接受他們的邀請,在城外大戰?”王剛又問道。
“不錯,這就是聞宣而戰,如果我們不同意,他們便會對我們宣戰,和應邀而戰在戰後的結盟書上,會有不同的待遇”田豐道。
“估計這些也用不上,那就按照邀戰的禮儀,和匈奴人在城外打上一場。至於結盟還是算了”
“將軍想必是誤會了,這裏的結盟書,不是真的結盟,而是一些戰敗的賠償協議,就好比我們敗了,他們要河曲縣城一個道理,隻不過是書麵的承認,對於現在並沒有多少實際的意義”田豐說完,眼睛微眯,他已經想到了一個計策。
“那倒是可以一戰”陳宮也瞬間明白了田豐的意思,眼睛裏露出一抹狠辣。
“既然兩位先生也覺得可以一戰,那我就命送些糧食過去,順便告訴他們,如果匈奴人敗了,讓出武都縣城”王剛的臉色露出輕鬆的笑容,如果能收迴武都縣,那麽可以將戰火引到五原郡,不會再波及太原郡是再好不過了。
而陳宮和田豐對視一眼,覺得自己和王剛不在一個層次上麵,見王剛沒有明白二人的意思,便開口說道。
“將軍可以撤出河曲縣城的百姓,多備引火之物,等匈奴人進城,再讓城中細作點火,縱然不能全部將匈奴人燒死,匈奴人也必定大敗,倒是將軍再乘勝追擊。”
王剛聽了心裏一驚,這個陳宮的計策很是歹毒。不過也漏洞頗多,萬一匈奴人隻派一小部分人進去城中,再派兵追擊,難免不會中了埋伏,到時候白白燒了自己城池不說,還損兵折將,有時候陰謀就是這樣,用好了是大勝,用不好就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陳先生此計有些不妥,我雖然恨匈奴人入骨,但是為了勝仗,燒了河曲縣城我還是做不到,並州百姓困苦,地處邊陲,生活已是不易,匈奴人尚且知道不毀壞城池房屋,我怎麽能去燒百姓的房屋呢,此戰我們必勝,還請兩位先生放寬心”王剛道
陳宮聽了王剛的話,心底閃過一絲失落,覺得王剛此人有些婦人之仁。雖然嘴上說的信誓旦旦,可陳宮和田豐都不看好,這次城外的君子之戰。
匈奴使者將王剛的話帶給了劉豹和楊成,兩人略一合計,便答應了王剛的要求。於是雙方同意,在三日後,河曲縣城外麵,舉行一場君子之戰,雙方共出三千五百人,分成七隊。依次交戰,以得勝最多的一方為勝利。
作家的話
“你們兩個的意思呢”王剛問向身邊的郝蒙和楚羽。
“打上一場也無妨,不過要改一下規矩。雙方各出五百人,打幾場。這樣我們的勝算會大很多,可匈奴人一直沒說,我們打贏了會得到什麽”郝昭先開口說道。
“若是伍召在,或許可保贏一場,弓箭手對騎兵劣勢很大,如果五百人,倒也可以一試,再多的話,恐怕沒有勝算”楚羽開口說道。
騎兵是快速機動部隊,弓箭手最多射出兩箭。就算是三星弓箭兵,也不能在兩輪箭雨大麵積殺傷敵人。那麽等騎兵近身,將是一場屠殺。
“那我們這邊最少可以勝四場,那就和他們比七場,每支部隊出五百人,由一名主將率領”王剛也想看看,在雙方都準備好的情況下,己方的士卒到底有幾分勝算。
正在王剛和郝蒙商議細節的時候,陳宮和田豐匆匆而來,態度很是著急。顯然匈奴使者來的事情,二人也已經知曉。
“鎮北將軍萬萬不能答應匈奴人,此乃匈奴人的引虎下山之計”田豐見到王剛,也顧不得行禮,連忙說道。
“匈奴人久攻不下,士氣已經下滑,若城外比試取得勝利,必定軍心振奮,這才是匈奴人想要的,鎮北將軍隻需加強河曲縣的防守,待匈奴糧盡,隻會退去”陳宮拱拱手說道。
“我也知道這是匈奴人的計策,可終究要和匈奴人正麵打一仗,不麵臨真正的戰場,永遠不知道和匈奴人的差距。我們不可能一直是守城”王剛認真的說道。
“可若是輸了,讓出河曲縣,太原郡的西麵門戶大開,太原危矣,還請鎮北將軍三思”田豐雙目赤紅,慷慨激昂的說道。
“若將軍屆時不讓出河曲縣,雖然兵不厭詐,但難免落人詬病。有損鎮北將軍的聲望”陳宮也提醒道。
“兩位的心意我自然明白,但並州人肯定要走出城池,去那會並州的土地,一直躲在城牆之上,是不可能的事情。再說,就算是河曲縣城不在了,我也有把握守住石嶺關,讓匈奴人寸步難進”王剛說完,示意二人坐下。
陳宮和田豐對視一眼,知道想要勸王剛改變主意怕是不太可能,或許王剛說的是對的,並州人是不可能一直躲在城牆之上的,並州的土地是並州人心中的痛,也隻有並州人才會感同身受。
“既然鎮北將軍決心已下,不知將軍準備怎麽打這場君子之戰”田豐道。
“說實話,我對戰國時期的戰爭不是很了解,還請田先生細說”王剛有些不好意思的說道。
田豐一陣的無語,不過還是耐著性子解釋道。
“一些禮樂早已崩壞,要師出有名,聞宣而戰,不列不攻,不傷及無辜,逐奔不過百步,縱綏不過三舍。戰後由戰敗方獻禮,結盟,兩家各自罷兵”田豐將春秋時期戰爭的禮儀詳細的和王剛說了一遍,王剛聽的一陣的好奇。
“匈奴送來了一百匹戰馬,這是什麽意思”王剛想到那匈奴的使者送來一百匹戰馬,已經到了河曲縣城,忍不住問道。
“這是振備,是擔心我們武器不足,送一些過來。出於禮節,我們要送一些糧食過去,叫慰軍。是怕他們糧食不夠吃。”
王剛聽了頓時一陣的無語。
“那他們派士卒過來,就是問問我們願不願意接受他們的邀請,在城外大戰?”王剛又問道。
“不錯,這就是聞宣而戰,如果我們不同意,他們便會對我們宣戰,和應邀而戰在戰後的結盟書上,會有不同的待遇”田豐道。
“估計這些也用不上,那就按照邀戰的禮儀,和匈奴人在城外打上一場。至於結盟還是算了”
“將軍想必是誤會了,這裏的結盟書,不是真的結盟,而是一些戰敗的賠償協議,就好比我們敗了,他們要河曲縣城一個道理,隻不過是書麵的承認,對於現在並沒有多少實際的意義”田豐說完,眼睛微眯,他已經想到了一個計策。
“那倒是可以一戰”陳宮也瞬間明白了田豐的意思,眼睛裏露出一抹狠辣。
“既然兩位先生也覺得可以一戰,那我就命送些糧食過去,順便告訴他們,如果匈奴人敗了,讓出武都縣城”王剛的臉色露出輕鬆的笑容,如果能收迴武都縣,那麽可以將戰火引到五原郡,不會再波及太原郡是再好不過了。
而陳宮和田豐對視一眼,覺得自己和王剛不在一個層次上麵,見王剛沒有明白二人的意思,便開口說道。
“將軍可以撤出河曲縣城的百姓,多備引火之物,等匈奴人進城,再讓城中細作點火,縱然不能全部將匈奴人燒死,匈奴人也必定大敗,倒是將軍再乘勝追擊。”
王剛聽了心裏一驚,這個陳宮的計策很是歹毒。不過也漏洞頗多,萬一匈奴人隻派一小部分人進去城中,再派兵追擊,難免不會中了埋伏,到時候白白燒了自己城池不說,還損兵折將,有時候陰謀就是這樣,用好了是大勝,用不好就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陳先生此計有些不妥,我雖然恨匈奴人入骨,但是為了勝仗,燒了河曲縣城我還是做不到,並州百姓困苦,地處邊陲,生活已是不易,匈奴人尚且知道不毀壞城池房屋,我怎麽能去燒百姓的房屋呢,此戰我們必勝,還請兩位先生放寬心”王剛道
陳宮聽了王剛的話,心底閃過一絲失落,覺得王剛此人有些婦人之仁。雖然嘴上說的信誓旦旦,可陳宮和田豐都不看好,這次城外的君子之戰。
匈奴使者將王剛的話帶給了劉豹和楊成,兩人略一合計,便答應了王剛的要求。於是雙方同意,在三日後,河曲縣城外麵,舉行一場君子之戰,雙方共出三千五百人,分成七隊。依次交戰,以得勝最多的一方為勝利。
作家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