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東垣縣城
兌換裝置在東漢的正確用法 作者:之子未歸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衛公子,聽說那王剛已經離開了洛陽,他會不會向河東出兵”郭大開口問道。
“他肯定會向河東出兵,董重如果死在河東,他怎麽向郡主交代”衛覦麵色陰沉,想起他在洛陽受的屈辱,還有搶走他的蔡琰,讓他想起王剛這個名字,都夜不能寐。
“那該如何應對,聽說那王剛能征善戰”郭大此人有些小聰明,但大的謀略上麵明顯不足,對世家大族的出身的衛覦很是倚重。
“他不來河東還則罷了,要是敢來,河東就是他的葬身之地”衛覦對王剛的仇視,絲毫的不加掩飾。
“衛公子可有妙計,對付那王剛”郭大頓時來了興趣。
“董重被圍,王剛一定會引兵來援,大帥派遣一支奇兵,在潼關到河東的必經之路上設伏,斷了他的歸路,任他王剛如何狡猾,也變成甕中之鱉”
“此計甚好,就依公子之策行事”郭大頓時大喜。
隻要解決了王剛,那麽將再也沒人能對河東郡的黃巾軍造成威脅。
“不過那王剛,要留給我”衛覦眼中充滿狠厲。
衛覦的計策是典型的圍魏救趙,原本很完美,可讓他們想不到的是東垣城下的黃巾軍會敗的那麽快,那麽結果早已注定。
濟水西起王屋山腳下,向著東南流入黃河,並不是很長,隻不過兩三百裏,水麵也不是很寬,加上冬季幹旱少雨,如今的濟水寬不過三四丈。一座木橋橫跨在濟水之上。此時正有一支軍隊正在緩慢的過橋。
“將軍,此處道路狹窄,又是潼關到河東的必經之路,是否要留下一些士卒防守此地”楚羽看著遠處的王屋山,心裏覺得有些不安。
“不必了,我們不從這裏迴並州,從河西去並州”
楚羽吃了一驚,從西河郡迴並州,等於橫穿了整個河東郡,這一路殺過去,要打到什麽時候,不過既然王剛這麽說,楚羽也不好多說什麽。
軍隊穿過濟水,行進不到五裏。後麵便冒起了一陣濃煙,一個士卒急衝衝的跑到王剛麵前稟報說道。
“啟稟將軍,濟水出現了大批的黃巾軍,燒毀了木橋”
王剛心裏一愣,真被楚羽那個烏鴉嘴說中了,不過也沒在意,揮手示意士卒退下。
趙雲也從前麵傳迴消息,關羽率領的一千騎兵,已經殺散了東垣城下的黃巾士卒,王剛才稍微安心了不少,至少不會在野外麵對兩麵夾擊。便吩咐士卒加快行軍。
隊伍又行進了半日,官道之上出現一個岔路。沿著官道繼續向南,大約百餘裏便可到達安邑縣境內,而轉彎向西二十餘裏便是東垣縣城。此地視野開闊,道路兩旁隨處可見一片片麥田。
河東郡地處平原,土地肥沃。原本這裏的百姓殷實富庶。可今年因為黃巾之亂,導致整個官道上麵也沒有一個行人,遠處一輪紅日緩緩隱沒於山林之間,隻留下萬丈霞光,將西邊的半個天空染成了一片赤紅,正應了那句話,殘陽如血。
直到二更時分,軍隊才來到東垣城下。東垣縣城雖然是一座小城,但位置有些特殊,是河東郡西北的門戶,雖然城裏的百姓不過三四萬人,但縣城的防禦措施卻修繕的很完備,今年李儒又派人專門加固了城牆,在城門處各修建了兩個箭塔。可這一切都便宜了董重,讓他才能在東垣縣城堅守了幾日。
“兄弟到來,為兄這顆心總算能放到肚子裏了”城門外,董重已經早早的北城門下等待了,看到王剛到來,急忙笑著說道。
“末將王剛,見過驃騎將軍”王剛翻身下馬,向著董重行了一禮。
“哎,自家人,稱我兄長便是,賢弟一路旅途勞頓,為兄已經備好酒水,隨我入城吧”董重笑著上前,拉住王剛的手臂說道。
“兄長稍待”王剛拱拱手,對著站在董重後麵的關羽笑著說道。
“關司馬初戰告捷,揚我軍威。等到河東戰事平息,我一定上書陛下,為關司馬表功”
“末將不敢居功,全賴將士用命”關羽聽到王剛如此說,心裏自然歡喜,但並未表露出來,躬身說道。
“關司馬的勇武,我自然清楚,隻是這騎兵守城,難免束手束腳。不如關司馬率領騎兵藏匿城外,等黃巾進攻縣城,再從背後掩殺,關司馬以為如何”
“末將尊令”關羽也認為騎兵應該駐紮在城外,但是東垣城中已無多少守軍,為了以防萬一,才率兵入城的。
“好,到時候以狼煙為號,切記不能主動出擊”王剛湊到關羽身邊小聲的說道。
“諾”關羽領命而去。趁著夜色,一千騎兵出了西城門,消失在夜色之中。東垣黃巾兵敗的消息傳到陽邑縣城,郭大氣的大罵。原本一個小小的東垣縣城,三千黃巾軍拿下應該不成問題,可沒想到王剛來的這麽快,才一天時間就將他的三千黃巾士卒殺散,這讓郭大的心不由的又提了起來。
“大帥不必生氣,既然王剛已經到了東垣縣城,正中了我們的計策,大帥隻需派遣大軍,將東垣縣城團團包圍,任他王剛插翅難逃”衛覦對那三千黃巾士卒根本都不在意,他在乎的是王剛。
“可那王剛帶了兩千士卒,想攻下東垣縣城,怕不容易”郭大麵露難色。
“大帥不必在意,東垣縣城牆高不過三丈,我已命人打造了五十架雲梯,明日便送到大帥營中,那東垣縣城,旦日可破”
郭大聽了大喜,他們黃巾軍,就是攻城器械不足,要是能有雲梯,那麽拿下東垣縣城,將不是什麽難事。
“那就多謝衛公子了”郭大對著衛覦拱拱手說道。
次日清晨,郭大集合了五千精銳黃巾士卒,向著東垣縣城而來。
陽邑縣城距離東垣縣城不過百裏,且一馬平川,有一條筆直的官道。沿路沒有險隘之處,兩日便到了東垣縣城下,五千大軍在陽邑縣西城門集合完畢,郭大和衛覦騎在馬上,位於陣前。
作家的話
“他肯定會向河東出兵,董重如果死在河東,他怎麽向郡主交代”衛覦麵色陰沉,想起他在洛陽受的屈辱,還有搶走他的蔡琰,讓他想起王剛這個名字,都夜不能寐。
“那該如何應對,聽說那王剛能征善戰”郭大此人有些小聰明,但大的謀略上麵明顯不足,對世家大族的出身的衛覦很是倚重。
“他不來河東還則罷了,要是敢來,河東就是他的葬身之地”衛覦對王剛的仇視,絲毫的不加掩飾。
“衛公子可有妙計,對付那王剛”郭大頓時來了興趣。
“董重被圍,王剛一定會引兵來援,大帥派遣一支奇兵,在潼關到河東的必經之路上設伏,斷了他的歸路,任他王剛如何狡猾,也變成甕中之鱉”
“此計甚好,就依公子之策行事”郭大頓時大喜。
隻要解決了王剛,那麽將再也沒人能對河東郡的黃巾軍造成威脅。
“不過那王剛,要留給我”衛覦眼中充滿狠厲。
衛覦的計策是典型的圍魏救趙,原本很完美,可讓他們想不到的是東垣城下的黃巾軍會敗的那麽快,那麽結果早已注定。
濟水西起王屋山腳下,向著東南流入黃河,並不是很長,隻不過兩三百裏,水麵也不是很寬,加上冬季幹旱少雨,如今的濟水寬不過三四丈。一座木橋橫跨在濟水之上。此時正有一支軍隊正在緩慢的過橋。
“將軍,此處道路狹窄,又是潼關到河東的必經之路,是否要留下一些士卒防守此地”楚羽看著遠處的王屋山,心裏覺得有些不安。
“不必了,我們不從這裏迴並州,從河西去並州”
楚羽吃了一驚,從西河郡迴並州,等於橫穿了整個河東郡,這一路殺過去,要打到什麽時候,不過既然王剛這麽說,楚羽也不好多說什麽。
軍隊穿過濟水,行進不到五裏。後麵便冒起了一陣濃煙,一個士卒急衝衝的跑到王剛麵前稟報說道。
“啟稟將軍,濟水出現了大批的黃巾軍,燒毀了木橋”
王剛心裏一愣,真被楚羽那個烏鴉嘴說中了,不過也沒在意,揮手示意士卒退下。
趙雲也從前麵傳迴消息,關羽率領的一千騎兵,已經殺散了東垣城下的黃巾士卒,王剛才稍微安心了不少,至少不會在野外麵對兩麵夾擊。便吩咐士卒加快行軍。
隊伍又行進了半日,官道之上出現一個岔路。沿著官道繼續向南,大約百餘裏便可到達安邑縣境內,而轉彎向西二十餘裏便是東垣縣城。此地視野開闊,道路兩旁隨處可見一片片麥田。
河東郡地處平原,土地肥沃。原本這裏的百姓殷實富庶。可今年因為黃巾之亂,導致整個官道上麵也沒有一個行人,遠處一輪紅日緩緩隱沒於山林之間,隻留下萬丈霞光,將西邊的半個天空染成了一片赤紅,正應了那句話,殘陽如血。
直到二更時分,軍隊才來到東垣城下。東垣縣城雖然是一座小城,但位置有些特殊,是河東郡西北的門戶,雖然城裏的百姓不過三四萬人,但縣城的防禦措施卻修繕的很完備,今年李儒又派人專門加固了城牆,在城門處各修建了兩個箭塔。可這一切都便宜了董重,讓他才能在東垣縣城堅守了幾日。
“兄弟到來,為兄這顆心總算能放到肚子裏了”城門外,董重已經早早的北城門下等待了,看到王剛到來,急忙笑著說道。
“末將王剛,見過驃騎將軍”王剛翻身下馬,向著董重行了一禮。
“哎,自家人,稱我兄長便是,賢弟一路旅途勞頓,為兄已經備好酒水,隨我入城吧”董重笑著上前,拉住王剛的手臂說道。
“兄長稍待”王剛拱拱手,對著站在董重後麵的關羽笑著說道。
“關司馬初戰告捷,揚我軍威。等到河東戰事平息,我一定上書陛下,為關司馬表功”
“末將不敢居功,全賴將士用命”關羽聽到王剛如此說,心裏自然歡喜,但並未表露出來,躬身說道。
“關司馬的勇武,我自然清楚,隻是這騎兵守城,難免束手束腳。不如關司馬率領騎兵藏匿城外,等黃巾進攻縣城,再從背後掩殺,關司馬以為如何”
“末將尊令”關羽也認為騎兵應該駐紮在城外,但是東垣城中已無多少守軍,為了以防萬一,才率兵入城的。
“好,到時候以狼煙為號,切記不能主動出擊”王剛湊到關羽身邊小聲的說道。
“諾”關羽領命而去。趁著夜色,一千騎兵出了西城門,消失在夜色之中。東垣黃巾兵敗的消息傳到陽邑縣城,郭大氣的大罵。原本一個小小的東垣縣城,三千黃巾軍拿下應該不成問題,可沒想到王剛來的這麽快,才一天時間就將他的三千黃巾士卒殺散,這讓郭大的心不由的又提了起來。
“大帥不必生氣,既然王剛已經到了東垣縣城,正中了我們的計策,大帥隻需派遣大軍,將東垣縣城團團包圍,任他王剛插翅難逃”衛覦對那三千黃巾士卒根本都不在意,他在乎的是王剛。
“可那王剛帶了兩千士卒,想攻下東垣縣城,怕不容易”郭大麵露難色。
“大帥不必在意,東垣縣城牆高不過三丈,我已命人打造了五十架雲梯,明日便送到大帥營中,那東垣縣城,旦日可破”
郭大聽了大喜,他們黃巾軍,就是攻城器械不足,要是能有雲梯,那麽拿下東垣縣城,將不是什麽難事。
“那就多謝衛公子了”郭大對著衛覦拱拱手說道。
次日清晨,郭大集合了五千精銳黃巾士卒,向著東垣縣城而來。
陽邑縣城距離東垣縣城不過百裏,且一馬平川,有一條筆直的官道。沿路沒有險隘之處,兩日便到了東垣縣城下,五千大軍在陽邑縣西城門集合完畢,郭大和衛覦騎在馬上,位於陣前。
作家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