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剛處理完政務,迴到張家的小院。


    “文遠,怎麽不進去”


    “大哥不在,我們不方便前去拜見夫人”張遼有些不好意思的說道。


    “你呀”王剛在張遼的肩膀上重重拍了一下。


    “雁門郡丞李堪,拜見州牧”李堪深施一禮說道。


    “李郡丞不必多禮,我也是馬邑王家”王剛笑著眨了一下眼。


    “州牧說笑了”李堪自幼在馬邑長大,從來沒見過王剛這個人。自然知道王剛在說笑。


    “那好吧,我們去裏麵談”王剛說完,伸手推開院門,向著書房走去。


    兩女則躲在西房的窗台下,偷偷的張望。原本還想再戲弄一下王剛,卻發現王剛帶來了客人,隨即作罷。


    三人在書房裏麵坐定,卻見張月兒端著茶水走了進來,張遼嚇得的急忙起身。旁邊李堪反應稍慢了一些,也站起身。他們可不敢坐在那裏,等著張月兒倒茶。


    “張遼,李堪拜見夫人”兩人向張月兒躬身行了一禮。


    “兩位大人不必多禮,我也是今日才迴的晉陽,沒來得及準備,怠慢了二位”張月兒淺淺一笑,將茶水放在矮桌上,轉身準備出去。卻被王剛叫住。


    “月兒,來我給你說一下。這位張遼是我結義兄弟,我不在的時候,你有什麽事情可以直接找他”


    又看向張遼瞪了他一眼說道。


    “你以後也別叫什麽夫人,直接叫大嫂。你明白我的意思了嗎”


    “兄弟明白了”張遼說完,又重新向張月兒行禮說道。


    “張遼見過大嫂”


    張月兒自然認識張遼,也知道王剛和張遼結拜的事情。可他一時還想不通,為何王剛非要張遼叫他大嫂,還要當著外人的麵。但現在不是想這個的時候,急忙迴禮說道。


    “小叔有禮了”


    等到張月兒離開之後,張遼又小聲的問道。


    “那洛陽的兩位夫人也喊大嫂嗎”


    “那就隨便你了”


    張遼頓時明了,這是王剛的刻意為之,張遼和徐晃在某種程度上,代表並州的軍方。張月兒是並州人,那麽將二者聯係的緊密一些,也是對張月兒的一種支持。畢竟郡主身份是皇親國戚,而蔡琰的背後又有大批的學子和讀書人。


    “倒是冷落了李郡丞,不知李郡丞前來所謂何事”王剛又笑著說道。


    “卑職前來,是向州牧匯報一下雁門的政務,還有十萬擔糧食已經運到,交給了宋從事”李堪道。


    “那真是太感謝李郡丞了,可幫了太原郡的大忙。我會讓宋從事按鬥米二百錢,折算成兩千萬錢,交給郡丞的”


    李堪頓時有些尷尬,不知道該怎麽接話。推辭了兩下,看王剛態度堅決,便隻好作罷。隨即又將雁門郡的一些情況,向王剛做了匯報。


    王剛聽的很認真,不時的提出一些關鍵性的問題,李堪都能一一對答如流。


    張遼帶著李堪過來找自己,王剛自然明白是什麽意思,現在張遼被封為護匈奴中郎將,雁門郡的事情自然要放手,那麽誰來接替張遼的位置,繼任雁門郡的太守。王剛的態度很重要。


    可現在王剛,並不想那麽著急的解決雁門郡的問題,如果一直這樣掛著不動,倒是不會引起別人的注意,如果他上書朝廷,請求李堪任雁門郡太守,隻怕會節外生枝,徒增麻煩。


    “你們兩個的來意我明白,但是現在還不是解決雁門問題的時候。李郡丞暫時處理雁門郡的政務”王剛直接將事情挑明。


    “是州牧”李堪道。


    “我準備重修雁門郡到晉陽的官道,另外代縣通往北山的也要修建一條官道,最好修到汾水邊上。郡丞覺得如何呢”王剛問道。


    “重修官道自然是好事,雁門這兩年雖然富庶了一些,可要修建兩條官道,還是有一些勉強”李堪道。


    “郡衙還有多少錢糧”王剛問道。


    “錢四千餘萬,糧六萬擔”


    “那應該差不多夠了,不夠的話,我在想辦法調撥一些過去,你迴去之後就著手安排,修建官道不僅能興通貿易,還能快速的將士卒調到雁門。這樣才能保證雁門郡的安全”王剛鄭重的說道。


    李堪和張遼對望了一眼,點了點頭。


    “文遠,你為何將雁門關的稅賦,和雁門郡的稅賦分開”王剛隨口問道。


    “小弟是想……留一些錢糧以防萬一。而且雁門關一直隸屬於中郎將管轄。和雁門郡沒有隸屬關係”張遼有些緊張的看了王剛一眼,他不知道自己又做錯了什麽。


    “你說的也有道理,中郎將府衙那邊你去過了嗎”


    “小弟前幾日去過一趟,都是丁刺史留下的部將,我有些無從下手”


    “無從下手,其實也簡單,你讓他們覺得跟著你有好處,他們自然會轉身入你的麾下。要記住,清洗打壓並非上策,你現在帶一萬大軍,他們自然不敢說什麽,可萬一你大軍不在了,他們還會怕你嗎,所以收心才是關鍵”王剛語重心長的說道。


    張遼在練兵和帶兵打仗方麵都非常卓越,唯獨在鉤心鬥角上麵差強人意。


    “還請大哥教我”


    “護匈奴中郎將,一共管轄幾處關隘,又有多少下屬曹吏”王剛問道,對護匈奴中郎將內部的一些細節,他也不是很清楚。


    “名義上管轄六個關隘,雁門郡的雁門關,上黨郡的紫荊關,太原郡石嶺關,上郡的陽關,西河郡的玉門關,還有酒泉郡的嘉峪關。實際上隻有雁門關和石嶺關還在實際控製之內,其他的都不是。護匈奴中郎將府衙。主要有一個副中郎將吳庸、校尉蔣義,葛廣。還有一個司馬駐守在石嶺關,叫馬喜、從事王秀、掾史許買”


    張遼說完,一臉希冀的看著王剛。以前張遼是護匈奴校尉,這個主要是武將官職,可現在是護匈奴中郎將,介於武將和文官之間,對於張遼就有些壓力了。


    王剛沉思了一會說道。


    “我準備修繕並州的關隘,加固城牆。修建箭塔,烽燧,瞭望塔。有些關隘要修建甕城,特別是石嶺關,和雁門關,都是直接麵對匈奴。其他郡縣的關隘可以稍緩一些,石嶺關必須年前就開始修繕。你將我的命令傳達下去,州郡會調撥一部分民夫和錢糧交給你,由你負責督建,他們想要獲得好處,自然要和你親近,你可以利用這個機會,收攏人心”


    張遼聽後大喜,隨後兩人便告辭離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兌換裝置在東漢的正確用法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之子未歸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之子未歸並收藏兌換裝置在東漢的正確用法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