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張遼率兵來到劇陽縣,就順利接管了偏關的防禦,至於護烏桓校尉的守軍,早就逃到幽州,現在整個代郡都失守了,哪還有人管偏關的死活。張遼命令小六子帶三千精銳士卒,駐紮在偏關。


    小六子自從當年跟了王剛,現在是軍司馬,張遼也一直拿他當兄弟一樣看待,和徐晃一起,成了張遼的左膀右臂,雖然沒能跟王剛一起去洛陽,讓他懊惱不已。但是他相信,王剛一定不會忘了他的,王剛兌換出來的那些士卒,一直都是交由他統帥。


    而正在這時,一個士卒急衝衝進來稟告。


    張遼心裏一沉,怕是偏關出了問題,匈奴人還是來了。


    “張校尉,偏關急報,烏桓人進攻偏關,這是六司馬的親筆信”


    張遼伸手接過信件,滿臉的疑惑,拆開信件匆匆看了一眼,又將信件遞給王琦。


    王琦接過信件看了一遍,才開口問道。


    “張太守是在疑惑,烏桓人為何進攻偏關是嗎”


    王琦是太原郡王家的人,是族長王憲的侄子。論輩分該喊張謙一聲姑父,喊王剛一聲妹夫,不過他可不敢在張遼麵前擺這層親戚關係,對待張遼很是恭敬。王琦心思縝密,善於內政,而且人才輩出,待人寬厚。雖然靠著王家的關係上任,卻兢兢業業,將劇陽縣治理的井井有條,當地百姓很是喜歡這個年輕的縣令,張遼對他也比較滿意,幾次想調他迴去出任雁門郡的郡丞,都因為劇陽縣城百姓挽留而作罷。


    張遼點點頭說道。


    “烏桓人在上次大戰中,被鮮卑殺的大敗,最近又聽說匈奴人聯合羯人進攻烏桓營地,烏桓人怎麽還有心情進攻偏關”


    王琦微微一笑,緩緩開口說道。


    “這還要從中平四年說起,張純反叛,投靠烏桓首領丘力居,自號彌天安定王,後成為烏桓元帥,不斷攻擊青、徐、幽、冀四州。直到去年,陛下任命劉虞為幽州牧,劉州牧招募刺客斬殺了張純,東漢的北部邊疆才得以安定”


    王琦說完停頓了一下,又接著說道。


    “匈奴和烏桓乃是世仇,以前大漢國力強盛,匈奴不敢造次,可如今大漢的威信再北方日漸式微,匈奴人如何能放過這個機會,定然會聯合鮮卑再次進攻烏桓部落。烏桓占據上穀、漁陽、右北平、遼西、遼東五郡。這些對漢人來說不過是邊陲貧瘠之地,可對匈奴人來說,卻有著肥沃的草原,無數的牛羊”


    “那烏桓人更不應該來進攻偏關了,這不是無故的給自己樹敵嗎”張遼還是不解的問道。


    “烏桓人已經式微,根本抵擋不住匈奴人的進攻,想要活命,隻能依附於匈奴人,和羯人一樣,成為匈奴人的爪牙”


    王琦說完,張遼總算明白了,可他意識到一個嚴重的問題,就是對匈奴人的情報嚴重不足,他現在所知的情況,還都是去年的。他把主要精力都應付在匈奴人身上,畢竟烏桓人一直和幽州有戰事,對並州發起戰爭並不多。


    “那現在進攻偏關的烏桓人是已經投靠了匈奴人?”


    “這個也不一定,還需要太守派人前去打探才知道,匈奴大敗烏桓人,烏桓分成蹋頓、烏延,難樓、蘇仆延四部,其中蹋頓、烏延逃到遼東。難樓投降了匈奴,至於蘇仆延部還在苟延殘喘,想必也快被匈奴人滅了”


    張遼現在才明白過來,匈奴單於為何沒有率領大軍進攻雁門,看來是去收拾這個蘇仆延去了。


    “那我們能否聯合烏桓人,共同抵抗匈奴人呢”張遼有些期待的問道。


    而王琦卻堅決的搖搖頭。


    “烏桓人天性輕黠,好為寇賊,若得勢必然反噬,還不如任其被匈奴人剿滅,屆時我們隻要專心抵禦匈奴人便是,非我族類,其心必異。隻不過匈奴人已經成勢,還需小心應對才是。”


    張遼聽了也點點頭說道。


    “這點倒是和將軍說的一樣,這些異族亡我大漢之心久已,不必和他們虛與委蛇,敢來,殺光他們便是”


    “安東將軍倒是年少英才,剛到雁門關,就設計覆滅了八千匈奴騎兵,兩萬休屠人。有他在雁門,雁門郡定然無恙”


    說起王剛,兩人心中皆是歎服,倒是一旁認真聽講的高順忍不住開口問道。


    “不知道王將軍,下一步有什麽打算”


    張遼和王琦相視一笑,自然知道高順的意思。若王剛出兵雲中郡,他自然要跟著王剛去出征,重新奪迴定襄縣城。


    “年前出兵的可能性不大,畢竟現在若進攻雲中郡,劉豹必定大軍迴援,屆時隻能和匈奴騎兵在曠野中決戰,怕是沒幾分勝算,白白犧牲士卒的性命”王琦說完,又看了高順一眼,對這個沉默寡言的將軍,也滿是同情。


    高順聽了王琦的話,眼神頓時暗淡了下來。


    張遼走過來,拍了拍他肩膀說道。


    “高都尉不必灰心,隻要我大哥在,奪迴定襄縣城,還不是小意思,我帶兵去一趟偏關,劇陽縣城的防守,就拜托高都尉了”


    說完,將一個兵符交給高順,點上四千士卒,前去偏關。


    偏關又叫偏頭關,西連丫角山,東通沱河,與套虜僅隔一水,其地東仰西伏,而得名。位於劇陽縣城的東北麵,距離縣城五十餘裏。


    偏關的位置有些特殊,雖然毗鄰沱河,奈何沱河水勢平緩,冬季會結冰,沒了沱河之險,南邊群山環繞,偏關過去便是代郡。代郡被異族占據,偏關便沒了商旅。一條官道也年久失修,怪石林立。難以大規模的行軍,短短五十公裏,張遼率領四千士卒卻足足走三個時辰。


    來到關內,已經是二更時分,小六子將外麵的向張遼匯報了一下。


    “烏桓人數並不多,隻有六千士卒,其中有一千騎兵,他們攻城也並不兇猛,下午試探性的進攻了一會,死了一兩百人,便退迴沱河以東了”


    “他們怎麽過的沱河”


    “冬季沱河水勢平緩,他們帶有羊皮做的筏子,用時吹起,不用的時候收起放入背囊,很是方便。匈奴人和烏桓人在草原都是這麽過河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兌換裝置在東漢的正確用法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之子未歸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之子未歸並收藏兌換裝置在東漢的正確用法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