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蔡邕叮囑
兌換裝置在東漢的正確用法 作者:之子未歸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一日王剛沒有再帶著蔡琰去城外,而是來了蔡邕的家中,兩人成婚也已經過了幾日,還沒有正式迴門來拜訪蔡邕。
“王剛見過外父”王剛看到蔡邕已經在門口等候,急忙上前行禮。
東漢時期,叫妻子的父親也很多稱唿,但是每一種的叫法都略又不同,世家大族一般叫冰翁,官宦子弟叫泰山,普通百姓才叫外父,或者妻父。
“子毅來了,隨老夫入內吧”蔡邕看著旁邊的蔡琰,滿臉的慈愛,不過既然王剛叫的是外父,也明白今日隻想一家人團聚,就不用再請人過來作陪了。
翁婿二人來到涼亭,下人端上茶水,蔡邕才開口說道。
“子毅明日就要領兵出征,一應事務可否安排妥當”
“陛下旨意是讓我自行招募兵卒,我已和大司農劉大人說過,準備兩千人所需糧草,至於武器盔甲方麵,我自己解決吧,就不麻煩衛尉了”王剛說完,端起石桌上的茶水喝了一口。
“衛尉屬衙的情況你比老夫清楚,想來也沒有多餘的武器,你既然能解決也好,並州招募的如何了”蔡邕又問道。
“我已命雁門校尉送來兩千士卒,想來今日能到”王剛隻好如此說,皇帝不給他士卒,還讓他去豫州攻打黃巾,他隻能自己兌換。
蔡邕聽了臉色有些不好看,語重心長的說道。
“雁門郡乃邊關之地,人口不比中原,子毅以後還是不要再從雁門調撥士卒,雁門乃是你的根基所在,切莫失了民心”
“我記下了,這次陛下給的時間太短,臨時招募士卒不經訓練,去了戰場和送死沒有區別,我也不想他們白白送了性命”
“你考慮的不錯,倒是老夫想當然了”蔡邕對於帶兵打仗知道的並不多。
“豫州現在情況如何了,還有陛下讓我去的沛國怎麽樣了”王剛問道。
“豫州刺史孔伷,昨日又上書陛下,黃巾之勢已蔓延整個豫州,現在隻剩下汝南郡苦苦支撐,車騎將軍何苗兵出洛陽,卻留潁川郡不肯上前,至於沛國,二十餘縣皆落入黃巾隻手,形勢不容樂觀”蔡邕歎息一聲,對於這個女婿,他還是有些滿意,可現在要帶兩千兵馬,去收複整個豫州,根本就是不可能的。
“那我就先去汝南”
“朝廷已經任命袁術為汝南太守,抵禦黃巾,子毅不放和袁術聯手,先解決汝南的境內的黃巾,以汝南為根基,在緩步推進”蔡邕說完,有一臉擔憂的看著王剛。
王剛聽到袁術任汝南太守也吃了一驚,汝南可是號稱天下第一郡,一個郡的人口,比整個並州還要多,這袁家可真不能小覷。
“隻是怕袁家對我已經起了戒心,不會真心合作的”王剛苦笑一聲說道,皇帝的汝陽候還是起了作用。
“那是自然,隻是現在黃巾肆虐,他們袁家還分得清輕重緩急,就算陽奉陰違,也不會明麵上和你過不去的”蔡邕點頭說道。
“其他的倒是無所謂,隻要提供一些糧草就夠了,如果他袁術識趣,我不介意分他一份功勞,如果他敢在背後動手腳,我也不是好惹的”
“你既已成家,凡事應三思而行,要多考慮後果,切莫再魯莽行事”蔡邕叮囑道。
“我知道了”
蔡邕聽完,不禁暗自搖搖頭,這個汝陽候的脾氣還是那樣。
王剛和蔡琰在蔡邕家用過午飯便迴了汝陽侯府,而王剛則去了驃騎將軍府,明日就要離開洛陽了,他還有些事情要交代董婉兒。
這次董婉兒乖巧了許多,不再像前兩次一樣咄咄逼人,也許是女子的心理作祟吧,畢竟他才是王剛的正妻,但現在蔡琰卻天天和王剛待在一起。
“我明日就要帶兵出征,汝陽候府你多費心”在涼亭之中,王剛拉著董婉兒的手說道。
“我會的,你也要小心,一定要平安歸來”董婉兒紅著臉說道,他們還沒成親,王剛這樣,他還是有些不習慣。
“大將軍府的人暫時還不敢動手,不過我們也要早做打算,如果出現變故,你就帶著琰兒躲到潼關”王剛叮囑道,這也是王剛為什麽要帶董婉兒去潼關的原因。
“我記下了,那些女兵很厲害,想來一些刺客來驃騎將軍府也討不了便宜”董婉兒說道。
“那我就放心了,我暗中留下了一些人保護你”
“夫君,要不我去求太後下旨,等我們完婚以後你再出征”董婉兒臉色通紅的說道。
“來不及了,豫州的形勢越來越嚴重了,等我迴來,想必陛下也會下旨讓我們完婚的”王剛拍拍董婉兒的手背安慰道。
“那你一定要平安迴來,若你有任何閃失,妾身也不會獨活的”
“別說傻話了”
兩人又說了一會話,王剛便離開了驃騎將軍府。
看著王剛遠去的背影,董婉兒收起心情,看著牆角幾株綠植開口說道。
“你可以出來了”
花雨渾身一震,既然對方已經發現了自己的存在,也不再躲著,緩緩的走了出來。
董婉兒看著眼前紅衣女子,強裝鎮定的說道。
“想必你就是汝陽候派來暗中保護的吧”
“不錯”其實花雨是來監視董婉兒的,不過又不能說出來。
“你放心好了,我不會將事情說出去的,她是我的夫君,就算是我死了,我也不會說的,你以後不用再躲藏了,扮作我的侍女即可,你以後就叫紅兒吧”
董婉兒說完,走到花雨的身邊。
“是,郡主”
王剛又去見了王允和賈詡,和他們商議了一番,賈詡不放心王剛一個人前去豫州,奈何他現在是衛尉少丞,隻好把所有的細節都交代了一遍,看的出來,他對王剛是真心的,雖然還沒有正式投效,不過也差不多了。
王允則把雁門太守張謙的迴信給他說了一遍,對於張謙,王剛是很愧疚的,但是事已至此,也隻能到以後再報答了。
“兄長已經知曉你和蔡小姐成親,陛下賜婚的事情,也並沒有怪罪你,叮囑你帶兵打仗,小心行事,等到戰事結束,便把月兒送過來”王允緩緩開口。
“是我對不起先生,我會迴雁門登門提親的”王剛說道。
“天色已晚,早些迴府吧,明日老夫就不去送你出征了”
王剛離開王允家中的時候,天色已經完全暗了下來。
“王剛見過外父”王剛看到蔡邕已經在門口等候,急忙上前行禮。
東漢時期,叫妻子的父親也很多稱唿,但是每一種的叫法都略又不同,世家大族一般叫冰翁,官宦子弟叫泰山,普通百姓才叫外父,或者妻父。
“子毅來了,隨老夫入內吧”蔡邕看著旁邊的蔡琰,滿臉的慈愛,不過既然王剛叫的是外父,也明白今日隻想一家人團聚,就不用再請人過來作陪了。
翁婿二人來到涼亭,下人端上茶水,蔡邕才開口說道。
“子毅明日就要領兵出征,一應事務可否安排妥當”
“陛下旨意是讓我自行招募兵卒,我已和大司農劉大人說過,準備兩千人所需糧草,至於武器盔甲方麵,我自己解決吧,就不麻煩衛尉了”王剛說完,端起石桌上的茶水喝了一口。
“衛尉屬衙的情況你比老夫清楚,想來也沒有多餘的武器,你既然能解決也好,並州招募的如何了”蔡邕又問道。
“我已命雁門校尉送來兩千士卒,想來今日能到”王剛隻好如此說,皇帝不給他士卒,還讓他去豫州攻打黃巾,他隻能自己兌換。
蔡邕聽了臉色有些不好看,語重心長的說道。
“雁門郡乃邊關之地,人口不比中原,子毅以後還是不要再從雁門調撥士卒,雁門乃是你的根基所在,切莫失了民心”
“我記下了,這次陛下給的時間太短,臨時招募士卒不經訓練,去了戰場和送死沒有區別,我也不想他們白白送了性命”
“你考慮的不錯,倒是老夫想當然了”蔡邕對於帶兵打仗知道的並不多。
“豫州現在情況如何了,還有陛下讓我去的沛國怎麽樣了”王剛問道。
“豫州刺史孔伷,昨日又上書陛下,黃巾之勢已蔓延整個豫州,現在隻剩下汝南郡苦苦支撐,車騎將軍何苗兵出洛陽,卻留潁川郡不肯上前,至於沛國,二十餘縣皆落入黃巾隻手,形勢不容樂觀”蔡邕歎息一聲,對於這個女婿,他還是有些滿意,可現在要帶兩千兵馬,去收複整個豫州,根本就是不可能的。
“那我就先去汝南”
“朝廷已經任命袁術為汝南太守,抵禦黃巾,子毅不放和袁術聯手,先解決汝南的境內的黃巾,以汝南為根基,在緩步推進”蔡邕說完,有一臉擔憂的看著王剛。
王剛聽到袁術任汝南太守也吃了一驚,汝南可是號稱天下第一郡,一個郡的人口,比整個並州還要多,這袁家可真不能小覷。
“隻是怕袁家對我已經起了戒心,不會真心合作的”王剛苦笑一聲說道,皇帝的汝陽候還是起了作用。
“那是自然,隻是現在黃巾肆虐,他們袁家還分得清輕重緩急,就算陽奉陰違,也不會明麵上和你過不去的”蔡邕點頭說道。
“其他的倒是無所謂,隻要提供一些糧草就夠了,如果他袁術識趣,我不介意分他一份功勞,如果他敢在背後動手腳,我也不是好惹的”
“你既已成家,凡事應三思而行,要多考慮後果,切莫再魯莽行事”蔡邕叮囑道。
“我知道了”
蔡邕聽完,不禁暗自搖搖頭,這個汝陽候的脾氣還是那樣。
王剛和蔡琰在蔡邕家用過午飯便迴了汝陽侯府,而王剛則去了驃騎將軍府,明日就要離開洛陽了,他還有些事情要交代董婉兒。
這次董婉兒乖巧了許多,不再像前兩次一樣咄咄逼人,也許是女子的心理作祟吧,畢竟他才是王剛的正妻,但現在蔡琰卻天天和王剛待在一起。
“我明日就要帶兵出征,汝陽候府你多費心”在涼亭之中,王剛拉著董婉兒的手說道。
“我會的,你也要小心,一定要平安歸來”董婉兒紅著臉說道,他們還沒成親,王剛這樣,他還是有些不習慣。
“大將軍府的人暫時還不敢動手,不過我們也要早做打算,如果出現變故,你就帶著琰兒躲到潼關”王剛叮囑道,這也是王剛為什麽要帶董婉兒去潼關的原因。
“我記下了,那些女兵很厲害,想來一些刺客來驃騎將軍府也討不了便宜”董婉兒說道。
“那我就放心了,我暗中留下了一些人保護你”
“夫君,要不我去求太後下旨,等我們完婚以後你再出征”董婉兒臉色通紅的說道。
“來不及了,豫州的形勢越來越嚴重了,等我迴來,想必陛下也會下旨讓我們完婚的”王剛拍拍董婉兒的手背安慰道。
“那你一定要平安迴來,若你有任何閃失,妾身也不會獨活的”
“別說傻話了”
兩人又說了一會話,王剛便離開了驃騎將軍府。
看著王剛遠去的背影,董婉兒收起心情,看著牆角幾株綠植開口說道。
“你可以出來了”
花雨渾身一震,既然對方已經發現了自己的存在,也不再躲著,緩緩的走了出來。
董婉兒看著眼前紅衣女子,強裝鎮定的說道。
“想必你就是汝陽候派來暗中保護的吧”
“不錯”其實花雨是來監視董婉兒的,不過又不能說出來。
“你放心好了,我不會將事情說出去的,她是我的夫君,就算是我死了,我也不會說的,你以後不用再躲藏了,扮作我的侍女即可,你以後就叫紅兒吧”
董婉兒說完,走到花雨的身邊。
“是,郡主”
王剛又去見了王允和賈詡,和他們商議了一番,賈詡不放心王剛一個人前去豫州,奈何他現在是衛尉少丞,隻好把所有的細節都交代了一遍,看的出來,他對王剛是真心的,雖然還沒有正式投效,不過也差不多了。
王允則把雁門太守張謙的迴信給他說了一遍,對於張謙,王剛是很愧疚的,但是事已至此,也隻能到以後再報答了。
“兄長已經知曉你和蔡小姐成親,陛下賜婚的事情,也並沒有怪罪你,叮囑你帶兵打仗,小心行事,等到戰事結束,便把月兒送過來”王允緩緩開口。
“是我對不起先生,我會迴雁門登門提親的”王剛說道。
“天色已晚,早些迴府吧,明日老夫就不去送你出征了”
王剛離開王允家中的時候,天色已經完全暗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