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荀爽
兌換裝置在東漢的正確用法 作者:之子未歸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黃帝劉宏加封娉婷郡主的事情,如同長了翅膀一樣,迅速的傳遍洛陽,傳遍大汗的大江南北,這可是詔書,是要昭告天下的。
王允迴到府中的時候,身後跟著一位儒雅的老人,老人年約六十多歲,精神灼灼,神態翼翼。穿著深灰色的儒袍,走起路來也顯的很是端莊,絲毫看不出是一個老人。
王允對老人卻十分的尊敬,就連王剛也看的出來,此人不一般。
“荀先生大駕光臨,真是令小院蓬蓽生輝,快請入內”王允站在門口,伸手請老人進來。
“子師嚴重了,你我同朝為官,又誌同道合,早該前來拜見,隻是俗事纏身,一直未能如願”
老人拱手說道,跟著王允走到了院子中。
“子毅,文和,快來拜見荀先生”王允衝著涼亭下的二人說道。
王剛和賈詡連忙走到門口,看到老人,賈詡藍色一頓。急忙上前行了一個弟子禮,旁邊的王剛無奈,也跟著賈詡行了一個弟子禮。
“學生賈詡,拜見荀先生,早些年有幸在太學聆聽過先生教誨,至今受益無窮”賈詡直起身,言語懇切的說道。
“你是賈詡賈文和吧,老夫還記得你,天資聰慧,思維敏捷。聽說你去了豫州為官,沒想到在洛陽還能碰到。看來你我師徒緣分未盡啊”
老人說完,哈哈笑了兩聲,一臉的和藹。
賈詡則有些尷尬,不知道該如何開口,老人也許是看出來賈詡的窘迫,將話題引導身邊的王剛開口說道。
“王校尉守衛邊塞,重拾河山,治理雁門,老夫也是欽佩不已。果然是英雄少年”
老人說完,目光灼灼的看著王剛,王剛不知道老人的身份,也不知道老人的來意,頓時有些尷尬,不知道該如何接話。
“荀先生太抬舉他了,他魯莽行事,才會落地這步天地,還是太年輕”王允在旁邊搖頭歎息,將老人應到涼亭,命下人送上茶水。
“子師此言差矣,豈不知福禍相依,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老人喝口茶,將茶碗輕輕的放在石桌上。
王允和賈詡聽了都是一驚,這時候說這話,想必事情有了轉機。
“還請荀先生明言”王剛聽不懂老人什麽意思,開口問道。
“既然王校尉誠心相求,老夫隻好據實相告,今天朝堂之事,結果也很明顯,西涼用兵也會草草收尾,陛下已經對西涼不報希望了,下一步的角力應該是西園校尉的事情。”老人頓了頓又接著說。
“西園校尉一共八人,宮中兩人,陛下肯定會想辦法多招募一些士卒,隻要王校尉肯把手裏的士卒交於上軍校尉,衛尉之事應該不會再追究了”
王剛聽完一陣腹誹,繞來繞去,最後還是要他的兵權,不過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
“謝荀先生教誨,小子謹記”王剛行了一禮說道。
“老夫知王校尉天資不凡,又謙虛好學,老夫欲收為入室弟子,不知王校尉以為如何”老人笑嗬嗬的說道。
昨日在永壽宮拜見董太後,董太後當時讓他收王剛為弟子,心裏還有一些排斥,想著董太後不過是想借他的名望,給王剛漲一些名氣。今日見王剛,發現此子謙恭好學,內心就接受了王剛,也不準備再考較了。
王剛聽了一愣,這都哪跟哪啊,一個老頭和自己說幾句話,就說要收自己為徒弟,這也講不通啊。
旁邊的王允看王剛還在發愣,氣的差點一腳將王剛踢翻,急忙開口說道。
“王剛,還不快拜見先生”
老人笑嗬嗬的搖搖頭,開口說道。
“老夫也略有名聲,王校尉也朝廷良將,哪能如此倉促。待老夫迴去準備一番,請三五好友前來做個見證,再行拜師之禮不遲”
王剛也迴過神來,先不管老人是誰,單憑他專門前來幫王剛,王剛也覺得應該承這個人情,急忙開口說道。
“全憑荀先生做主”
老人再次爽朗一笑,連說幾個好字,起身告辭離開了。
等老人走出院子,王剛才忍不住開口問道。
“剛才那個荀老先生是誰,為啥要收我為弟子,我已經有先生了”
王允聽了王剛的話,氣的差點跳起來,不過還是耐著性子說道。
“荀先生是當朝治學禦史,太學書院令荀爽。至於為何收你為弟子,老夫也不甚明了,至於你先生那邊,老夫自會書信告知,想必兄長也大感寬慰”
賈詡在旁邊也一臉的羨慕,這可是入室弟子,比他這個不記名的弟子可親近多了。
王剛聽說是荀爽也吃了一驚,荀爽他是聽說過的,荀氏八龍之一,不過令王剛記住這個名字是後世看易傳的時候,有這個名字,忍不住開口問道。
“這位荀先生,懂周易占卜之術是嗎?”
“荀先生所學頗多,周易禮記,四書五經,孔孟之道都很精通,頗有方麵荀子之風,在整個大漢都極富盛名”
賈詡說道。
“這麽厲害,那比起蔡邕呢”
王剛不解的問道。
“子毅不可無狀,怎可喊蔡大家的名諱,要是傳出去,可是會墮了荀先生的名聲”
王允嗬斥一聲,王剛悻悻的閉上嘴巴。
正在這時,門外一個家丁走了進來,身後跟著一個護衛,護衛走到王剛的麵前,將一封請柬遞了過來,開口說道。
“張公,請王校尉入府一敘”
王剛聽來人如此說,知道張讓找他也不知道是什麽事情,開口說道。
“待我交代一番,就前往拜見,你先行迴去告知一聲”
護衛轉身離去,王剛詢問的目光看著二人,開口問道。
“張讓找我所為何事,會不會是陛下傳什麽話”
王允和賈詡一時也想不出所以然,隻能叮囑一聲,萬事小心。
王剛辭別的賈詡和王允,來到了北城區的張宅。
上次來的時候,天色已晚,也沒有細細觀察,這次來到認真看了一下,發現張宅的位置很有考究。
雖然不臨大道,在一個小巷子裏,但是巷子兩旁都是皇宮的別院,安全級別很高。小巷子到張宅又是上坡,頗有關隘的味道。
張宅的大門兩邊又有兩間十幾丈高的耳房,如果在裏麵囤個幾百弓箭手,想正麵攻打張宅,至少需要數千士卒。
作家的話
王允迴到府中的時候,身後跟著一位儒雅的老人,老人年約六十多歲,精神灼灼,神態翼翼。穿著深灰色的儒袍,走起路來也顯的很是端莊,絲毫看不出是一個老人。
王允對老人卻十分的尊敬,就連王剛也看的出來,此人不一般。
“荀先生大駕光臨,真是令小院蓬蓽生輝,快請入內”王允站在門口,伸手請老人進來。
“子師嚴重了,你我同朝為官,又誌同道合,早該前來拜見,隻是俗事纏身,一直未能如願”
老人拱手說道,跟著王允走到了院子中。
“子毅,文和,快來拜見荀先生”王允衝著涼亭下的二人說道。
王剛和賈詡連忙走到門口,看到老人,賈詡藍色一頓。急忙上前行了一個弟子禮,旁邊的王剛無奈,也跟著賈詡行了一個弟子禮。
“學生賈詡,拜見荀先生,早些年有幸在太學聆聽過先生教誨,至今受益無窮”賈詡直起身,言語懇切的說道。
“你是賈詡賈文和吧,老夫還記得你,天資聰慧,思維敏捷。聽說你去了豫州為官,沒想到在洛陽還能碰到。看來你我師徒緣分未盡啊”
老人說完,哈哈笑了兩聲,一臉的和藹。
賈詡則有些尷尬,不知道該如何開口,老人也許是看出來賈詡的窘迫,將話題引導身邊的王剛開口說道。
“王校尉守衛邊塞,重拾河山,治理雁門,老夫也是欽佩不已。果然是英雄少年”
老人說完,目光灼灼的看著王剛,王剛不知道老人的身份,也不知道老人的來意,頓時有些尷尬,不知道該如何接話。
“荀先生太抬舉他了,他魯莽行事,才會落地這步天地,還是太年輕”王允在旁邊搖頭歎息,將老人應到涼亭,命下人送上茶水。
“子師此言差矣,豈不知福禍相依,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老人喝口茶,將茶碗輕輕的放在石桌上。
王允和賈詡聽了都是一驚,這時候說這話,想必事情有了轉機。
“還請荀先生明言”王剛聽不懂老人什麽意思,開口問道。
“既然王校尉誠心相求,老夫隻好據實相告,今天朝堂之事,結果也很明顯,西涼用兵也會草草收尾,陛下已經對西涼不報希望了,下一步的角力應該是西園校尉的事情。”老人頓了頓又接著說。
“西園校尉一共八人,宮中兩人,陛下肯定會想辦法多招募一些士卒,隻要王校尉肯把手裏的士卒交於上軍校尉,衛尉之事應該不會再追究了”
王剛聽完一陣腹誹,繞來繞去,最後還是要他的兵權,不過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
“謝荀先生教誨,小子謹記”王剛行了一禮說道。
“老夫知王校尉天資不凡,又謙虛好學,老夫欲收為入室弟子,不知王校尉以為如何”老人笑嗬嗬的說道。
昨日在永壽宮拜見董太後,董太後當時讓他收王剛為弟子,心裏還有一些排斥,想著董太後不過是想借他的名望,給王剛漲一些名氣。今日見王剛,發現此子謙恭好學,內心就接受了王剛,也不準備再考較了。
王剛聽了一愣,這都哪跟哪啊,一個老頭和自己說幾句話,就說要收自己為徒弟,這也講不通啊。
旁邊的王允看王剛還在發愣,氣的差點一腳將王剛踢翻,急忙開口說道。
“王剛,還不快拜見先生”
老人笑嗬嗬的搖搖頭,開口說道。
“老夫也略有名聲,王校尉也朝廷良將,哪能如此倉促。待老夫迴去準備一番,請三五好友前來做個見證,再行拜師之禮不遲”
王剛也迴過神來,先不管老人是誰,單憑他專門前來幫王剛,王剛也覺得應該承這個人情,急忙開口說道。
“全憑荀先生做主”
老人再次爽朗一笑,連說幾個好字,起身告辭離開了。
等老人走出院子,王剛才忍不住開口問道。
“剛才那個荀老先生是誰,為啥要收我為弟子,我已經有先生了”
王允聽了王剛的話,氣的差點跳起來,不過還是耐著性子說道。
“荀先生是當朝治學禦史,太學書院令荀爽。至於為何收你為弟子,老夫也不甚明了,至於你先生那邊,老夫自會書信告知,想必兄長也大感寬慰”
賈詡在旁邊也一臉的羨慕,這可是入室弟子,比他這個不記名的弟子可親近多了。
王剛聽說是荀爽也吃了一驚,荀爽他是聽說過的,荀氏八龍之一,不過令王剛記住這個名字是後世看易傳的時候,有這個名字,忍不住開口問道。
“這位荀先生,懂周易占卜之術是嗎?”
“荀先生所學頗多,周易禮記,四書五經,孔孟之道都很精通,頗有方麵荀子之風,在整個大漢都極富盛名”
賈詡說道。
“這麽厲害,那比起蔡邕呢”
王剛不解的問道。
“子毅不可無狀,怎可喊蔡大家的名諱,要是傳出去,可是會墮了荀先生的名聲”
王允嗬斥一聲,王剛悻悻的閉上嘴巴。
正在這時,門外一個家丁走了進來,身後跟著一個護衛,護衛走到王剛的麵前,將一封請柬遞了過來,開口說道。
“張公,請王校尉入府一敘”
王剛聽來人如此說,知道張讓找他也不知道是什麽事情,開口說道。
“待我交代一番,就前往拜見,你先行迴去告知一聲”
護衛轉身離去,王剛詢問的目光看著二人,開口問道。
“張讓找我所為何事,會不會是陛下傳什麽話”
王允和賈詡一時也想不出所以然,隻能叮囑一聲,萬事小心。
王剛辭別的賈詡和王允,來到了北城區的張宅。
上次來的時候,天色已晚,也沒有細細觀察,這次來到認真看了一下,發現張宅的位置很有考究。
雖然不臨大道,在一個小巷子裏,但是巷子兩旁都是皇宮的別院,安全級別很高。小巷子到張宅又是上坡,頗有關隘的味道。
張宅的大門兩邊又有兩間十幾丈高的耳房,如果在裏麵囤個幾百弓箭手,想正麵攻打張宅,至少需要數千士卒。
作家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