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再見張伯
兌換裝置在東漢的正確用法 作者:之子未歸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王剛迴到馬邑縣城,去市場上買些酒肉,來到客棧。
看到青石建造的小房子,禁不住想起自己剛來這裏的時候。
那個時候的時候自己,連吃的都沒有,是這裏的一個老伯收留了自己。
王剛敲敲門喊了一聲。
“張伯”
張伯推開們看到一個將領,腰間還掛著一把佩劍。
雖然沒有穿著盔甲,也英氣逼人。
不敢怠慢,忙說將軍請進。
“張伯,是我王家小哥”
王剛說著,摘掉帽子。張伯這才看清楚,是前些日子在客棧住的後生。後來去了雁門關,曾經托人帶話迴來。
現在卻成了一個將領。
“王家小哥?“張伯懷疑的叫了一聲
“哎,張伯”王剛說著上前扶著張伯向著裏屋走去。
王剛安排兩個跟著的民夫去房間休息。自己拿走酒肉來到張伯的房間。
在矮桌上擺上酒肉,找出兩個陶碗,倒上酒水。
在張伯的對麵跪坐下來。將他在雁門關的事情大致的說了一遍。至於兌換的事情倒是沒說。
隨後端起陶碗說道
“我王剛能有今日,全賴張伯收留,這一碗酒敬張伯,感謝張伯的大恩。”
張伯端起陶碗說道。
“王家小哥言重了”
說完喝光了碗裏的酒,閉上眼睛迴味片刻。
“王家小哥在雁門關,也並非長久之計”
王剛聽到張伯如此說,更加相信張伯不是普通人,一眼就看出了他目前的情況。
王剛又給張伯倒了一碗酒。
“還請張伯指教”
“指教不敢當”張伯端起酒碗一飲而盡。
“王家小哥初來此處不清楚其中關鍵,容我慢慢道來”
王剛又幫張伯倒上酒。
“張伯請說”
“前因匈奴人滋事,縣令帶兵剿匪無果,全賴雁門郡而來張司馬力挽狂瀾,保著雁門關不失。”
張伯頓了頓又接著說
“張司馬臨走時候推薦小哥暫守雁門關,縣令也樂得做個順水人情”王剛聽到這裏點點頭,和他想的差不多。
張伯接著說道。
“雁門關是馬邑的門戶,也是馬邑稅收的重要途徑,所有要和外族的做生意的商人,可以不走馬邑城,但是不能不走雁門關,隻收
過路費就能養活馬邑城的四百縣兵。”
王剛聽到這裏心裏一沉,他知道雁門關重要,沒想到是重要在這裏。
“那為什麽以前隻有五十縣兵駐守”王剛有些不解。
“那是因為雁門關不歸馬邑縣城管轄。”
王剛聽到這裏更蒙了。
張伯喝了一口酒緩緩迴味了片刻。
“匈奴分裂,北匈奴逃亡漠北,南匈奴依附漢室,在河套地區休養生息,當今聖上。。”
說到這裏頓了頓,又繼續說道
“當今聖上,為了節製匈奴,設置護匈奴中郎將。下設四校尉。護匈奴校尉,護休屠校尉,護烏桓校尉,騎都尉。”
張伯說著,望向西北方,好像能透過房子看到什麽似的。
“四部校尉每部兩千人,加上中郎將直屬部隊,一共一萬人,總攬並州北部軍事,歸朝廷直屬,駐守各個關卡要隘。當然雁門關也在其中。隻是最近朝堂混亂,軍餉克扣嚴重,四校尉也大大縮水“
張伯喝口酒,繼續說道。
“連雲中,朔方二郡的異族都不能平定,護匈奴中郎將也躲到了晉陽城去了。所以,雁門關才由馬邑代管,馬邑縣令並沒有任免權。”
王剛聽到現在才說明白,原來雁門關是單獨出去的。
張伯又接著說道。
“馬邑縣令雖不能任免雁門關主將,卻可以派兵暫時管轄。”
王剛聽完了感覺棘手。
“還請張伯教我”說完站起來對著張伯深深一揖。
王剛相信,既然張伯能說的這麽清楚,肯定有辦法。
“你要想名正言順的做雁門關的主將,需要打通護匈奴中郎將的這層關係。但是護匈奴中郎將又不可能給你一兵一卒,也沒有一分
軍餉”
張伯說完眼神灼灼的看著王剛,似笑非笑。
“你要想帶兵駐守雁門關,解決士兵的衣食住行,就必須打通馬邑縣令這層關係。但是,馬邑縣令又沒有任免雁門關主將的權利。
說不定哪天上麵一紙任命,你就要走人。這就是你目前最大的問題”
這有點像無解的命題,王剛有些氣餒。
“張伯,關內有二十五匹匈奴戰馬。”
隨後王剛把和匈奴換戰馬的事情說了出來。
張伯聽了大吃一驚,這個王剛還真膽大包天。私賣軍糧的事情也做的出來。
“王家小哥,這事情事關重大,千萬要謹慎處理,稍有不慎,落得個身首異處。”
王剛背後一陣冷汗,隻想著自己補齊軍糧就沒事了。
“該當如何是好。”
“事已至此,也隻能冒險一試,關內民夫士卒要多加拉攏,防止消息走漏。最重要的是名正言順的掌控雁門關,原本還想讓小哥徐徐圖之,現在看來不行了”
張伯聲音低沉,看不出心裏所想。
“如今你手裏有二十多匹戰馬,也多了一張底牌,看看能不能敲開護匈奴中郎將的大門”
“請張伯明示“王剛連忙起身,躬身行禮。
王剛知道,如果能解決他身份問題,賣軍糧不是事。不能解決,賣軍糧敗露,就是殺他的理由。
看到王剛如此真切,張伯也長出了一口氣。
端起酒碗一飲而盡。
“罷了,老朽就替小哥跑一趟,但要千萬記住,戰馬是小哥出城剿滅匈奴流寇得來的,誰問都是這樣。至於縣衙那邊,先送去兩匹戰馬,先穩住縣令。”
王剛用心記了下來。
第二日天剛蒙蒙亮,張伯就騎著客棧的矮腳小馬,往這太原的方向而去。看著馬上那有些瘦削的身影,王剛一陣的感動。
此去太原足足四百裏,還是大雪中趕路,艱難程度可想而知。王剛本意讓兩個民夫一起去,也好有個照應,可張伯堅持不同意。
王剛隻好作罷。王剛帶著兩匹戰馬來到縣衙。
稟明來意,縣令倒是見了王剛一麵。說些後生可畏。英雄少年這類的話。說完就給了王剛一些糧草,就把王剛打發了。
不過也沒有白來。至少在縣令麵前露了臉,而且送了禮。縣令也不會不聲不響的,罷免他這個臨時隊長了。
王剛和兩個民夫迴到雁門關。繼續他的伐木大業。他現在可一點都不敢鬆懈。給他留的時間真的不多了。開春之前,一定要解決身份問題。要不然就是算總賬的時候。
{這一章有些枯燥,但是也沒辦法,背景脈絡要寫清楚,不然後麵還要一點一點說,
幹脆一次性說清楚。各位看官大老爺,覺得不錯,就點個讚吧}
看到青石建造的小房子,禁不住想起自己剛來這裏的時候。
那個時候的時候自己,連吃的都沒有,是這裏的一個老伯收留了自己。
王剛敲敲門喊了一聲。
“張伯”
張伯推開們看到一個將領,腰間還掛著一把佩劍。
雖然沒有穿著盔甲,也英氣逼人。
不敢怠慢,忙說將軍請進。
“張伯,是我王家小哥”
王剛說著,摘掉帽子。張伯這才看清楚,是前些日子在客棧住的後生。後來去了雁門關,曾經托人帶話迴來。
現在卻成了一個將領。
“王家小哥?“張伯懷疑的叫了一聲
“哎,張伯”王剛說著上前扶著張伯向著裏屋走去。
王剛安排兩個跟著的民夫去房間休息。自己拿走酒肉來到張伯的房間。
在矮桌上擺上酒肉,找出兩個陶碗,倒上酒水。
在張伯的對麵跪坐下來。將他在雁門關的事情大致的說了一遍。至於兌換的事情倒是沒說。
隨後端起陶碗說道
“我王剛能有今日,全賴張伯收留,這一碗酒敬張伯,感謝張伯的大恩。”
張伯端起陶碗說道。
“王家小哥言重了”
說完喝光了碗裏的酒,閉上眼睛迴味片刻。
“王家小哥在雁門關,也並非長久之計”
王剛聽到張伯如此說,更加相信張伯不是普通人,一眼就看出了他目前的情況。
王剛又給張伯倒了一碗酒。
“還請張伯指教”
“指教不敢當”張伯端起酒碗一飲而盡。
“王家小哥初來此處不清楚其中關鍵,容我慢慢道來”
王剛又幫張伯倒上酒。
“張伯請說”
“前因匈奴人滋事,縣令帶兵剿匪無果,全賴雁門郡而來張司馬力挽狂瀾,保著雁門關不失。”
張伯頓了頓又接著說
“張司馬臨走時候推薦小哥暫守雁門關,縣令也樂得做個順水人情”王剛聽到這裏點點頭,和他想的差不多。
張伯接著說道。
“雁門關是馬邑的門戶,也是馬邑稅收的重要途徑,所有要和外族的做生意的商人,可以不走馬邑城,但是不能不走雁門關,隻收
過路費就能養活馬邑城的四百縣兵。”
王剛聽到這裏心裏一沉,他知道雁門關重要,沒想到是重要在這裏。
“那為什麽以前隻有五十縣兵駐守”王剛有些不解。
“那是因為雁門關不歸馬邑縣城管轄。”
王剛聽到這裏更蒙了。
張伯喝了一口酒緩緩迴味了片刻。
“匈奴分裂,北匈奴逃亡漠北,南匈奴依附漢室,在河套地區休養生息,當今聖上。。”
說到這裏頓了頓,又繼續說道
“當今聖上,為了節製匈奴,設置護匈奴中郎將。下設四校尉。護匈奴校尉,護休屠校尉,護烏桓校尉,騎都尉。”
張伯說著,望向西北方,好像能透過房子看到什麽似的。
“四部校尉每部兩千人,加上中郎將直屬部隊,一共一萬人,總攬並州北部軍事,歸朝廷直屬,駐守各個關卡要隘。當然雁門關也在其中。隻是最近朝堂混亂,軍餉克扣嚴重,四校尉也大大縮水“
張伯喝口酒,繼續說道。
“連雲中,朔方二郡的異族都不能平定,護匈奴中郎將也躲到了晉陽城去了。所以,雁門關才由馬邑代管,馬邑縣令並沒有任免權。”
王剛聽到現在才說明白,原來雁門關是單獨出去的。
張伯又接著說道。
“馬邑縣令雖不能任免雁門關主將,卻可以派兵暫時管轄。”
王剛聽完了感覺棘手。
“還請張伯教我”說完站起來對著張伯深深一揖。
王剛相信,既然張伯能說的這麽清楚,肯定有辦法。
“你要想名正言順的做雁門關的主將,需要打通護匈奴中郎將的這層關係。但是護匈奴中郎將又不可能給你一兵一卒,也沒有一分
軍餉”
張伯說完眼神灼灼的看著王剛,似笑非笑。
“你要想帶兵駐守雁門關,解決士兵的衣食住行,就必須打通馬邑縣令這層關係。但是,馬邑縣令又沒有任免雁門關主將的權利。
說不定哪天上麵一紙任命,你就要走人。這就是你目前最大的問題”
這有點像無解的命題,王剛有些氣餒。
“張伯,關內有二十五匹匈奴戰馬。”
隨後王剛把和匈奴換戰馬的事情說了出來。
張伯聽了大吃一驚,這個王剛還真膽大包天。私賣軍糧的事情也做的出來。
“王家小哥,這事情事關重大,千萬要謹慎處理,稍有不慎,落得個身首異處。”
王剛背後一陣冷汗,隻想著自己補齊軍糧就沒事了。
“該當如何是好。”
“事已至此,也隻能冒險一試,關內民夫士卒要多加拉攏,防止消息走漏。最重要的是名正言順的掌控雁門關,原本還想讓小哥徐徐圖之,現在看來不行了”
張伯聲音低沉,看不出心裏所想。
“如今你手裏有二十多匹戰馬,也多了一張底牌,看看能不能敲開護匈奴中郎將的大門”
“請張伯明示“王剛連忙起身,躬身行禮。
王剛知道,如果能解決他身份問題,賣軍糧不是事。不能解決,賣軍糧敗露,就是殺他的理由。
看到王剛如此真切,張伯也長出了一口氣。
端起酒碗一飲而盡。
“罷了,老朽就替小哥跑一趟,但要千萬記住,戰馬是小哥出城剿滅匈奴流寇得來的,誰問都是這樣。至於縣衙那邊,先送去兩匹戰馬,先穩住縣令。”
王剛用心記了下來。
第二日天剛蒙蒙亮,張伯就騎著客棧的矮腳小馬,往這太原的方向而去。看著馬上那有些瘦削的身影,王剛一陣的感動。
此去太原足足四百裏,還是大雪中趕路,艱難程度可想而知。王剛本意讓兩個民夫一起去,也好有個照應,可張伯堅持不同意。
王剛隻好作罷。王剛帶著兩匹戰馬來到縣衙。
稟明來意,縣令倒是見了王剛一麵。說些後生可畏。英雄少年這類的話。說完就給了王剛一些糧草,就把王剛打發了。
不過也沒有白來。至少在縣令麵前露了臉,而且送了禮。縣令也不會不聲不響的,罷免他這個臨時隊長了。
王剛和兩個民夫迴到雁門關。繼續他的伐木大業。他現在可一點都不敢鬆懈。給他留的時間真的不多了。開春之前,一定要解決身份問題。要不然就是算總賬的時候。
{這一章有些枯燥,但是也沒辦法,背景脈絡要寫清楚,不然後麵還要一點一點說,
幹脆一次性說清楚。各位看官大老爺,覺得不錯,就點個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