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到林建嶽輾轉送迴來的信,洛陽一片慌亂,各軍主將均聚集洛陽商議如何去救林建嶽。
劉秉雲當先說道:“節帥的計劃是好,但風險太大,又不允許使用替身。節帥手下不到七萬人,不是巴圖蘇近二十萬大軍的對手,真有什麽閃失,龍捷軍信陽軍怎麽辦?不如放棄許州,集中十到十五萬部隊直接過河,巴圖蘇是厲害,但軍力分散,晉州以南不過幾萬人,騎軍不過三萬,可以直接拿下隆德府周圍地區,接到節帥後,再視情況與巴圖蘇決戰,最不濟也可迴洛陽。”
郝天峰搖頭道:“我一動,哈赤必西進,一個不好,退路都沒有了。這都不是主要的,信是十幾天前發出的,現在節帥行動早已開始,真有什麽問題,我們調集好兵馬,也來不及了。”
劉秉雲怒道:“那怎麽辦?就這麽看著?你們還有沒有良心了。”
郝天峰痛苦的說道:“建嶽是我自小看著長大的,我比誰都急!可是他平日看似溫和,但真做了決定,是無法違背的,我們隻能相信他的能力和天命。劉長史,先按建嶽的意思,把夫人和景煜接來洛陽,然後抽調2個軍到黃河邊上做準備,曲尚群的水軍也迴來,就在孟津等待。”
劉家豪則不以為然:“我看節帥的計劃十分周全,自身經驗豐富武勇過人,身邊還有超過二萬最精銳的騎兵,行動迅速。即便不順,要說有多大危險我不信。各位,節帥為何如此做說的很清楚,我們應該看到,胡人許多兵力和精力的確被拖在了河東,咱們最大的任務是利用這個機會擴張實力,還要預防關中和開封趁火打劫,實在不宜輕動。”
郝天峰有些感歎,劉家豪太耿直了,以後他的這番話會成為不敬的罪證被政敵攻擊的。
鐵青林冷冷的說道:“節帥已有明令,節帥怎麽安排,咱們必須執行!若真有什麽不測,也用不著爭論了,我會領軍渡河與胡人同歸於盡。”
一錘定音。
劉秉雲一邊派人迴南陽接李芸曦及世子,一邊又開始修宮殿了,心裏十分憤怒,就是節帥再罵,他也要這麽幹,必須先讓夫人世子住進宮殿確定名義再說。同時通知鎮撫司密切注意內部動向,有人要有異動立即拿下,似乎隻有這樣才能自我安慰。
實在想不過,他又給自己的老父親寫信,要求劉家立即起兵反叛,給巴圖蘇造成混亂,更多保障林建嶽的安全。
巴圖蘇看著攻陰地關的步卒紛紛跌落,籲了口氣,守城的就是林建嶽的精銳部隊,打兩三日了,城頭都沒上去。
巴圖蘇對劉景燁有些不滿,不過派來他的嫡係部隊萬餘人,還磨磨蹭蹭的,出工不出力,死傷的都是關外來的契丹西夏色目人。不過他也不好多說什麽,還需要太原提供輜重呢!又是大汗的親信。
巴圖蘇並不急,正如林建嶽所料,真正的殺手鐧是迂迴太嶽山區的二萬五千大汗的怯薛軍,隻要控製了嶽陽縣,林建嶽逃無可逃。
巴圖蘇甚至預料到了在陰地關的不是林建嶽的全部主力,也想到林建嶽可能會去伏擊他迂迴的部隊,不過林建嶽兵就那麽多,還分兵就是自尋死路。迭失哈領軍去偷襲前巴圖蘇已交代,若遇到超過4萬林建嶽主力,不必戀戰立即去隆德府收攏阿日查留下的部隊,等待自己攻破陰地關後,再一起夾擊林建嶽主力,一舉鏟除大患。
嶽陽縣城外數十裏,林建嶽看著劉河生選的伏擊地形,不禁感歎劉河生真的成長了,由於林建嶽的提前預判,劉河生甚至有時間帶上了笨重的床駑營。
林建嶽對劉河生以後率領晉寧軍更有信心了。
看著滿身是血隻迴來幾個人的斥候部隊,心中一驚。在得到迂迴過來的居然真是超過二萬接近三萬最強怯薛軍的消息後,就知道現在選的這個伏擊點不行了。
伏擊地點是在一段長達二十餘裏寬數裏比較開闊的穀道中間,是進攻嶽陽縣的最佳路線,從敵軍的進軍路線來看選擇的也是這裏。
既然斥候已被發現,那偷襲的敵軍必然會小心謹慎,很可能一見大軍就跑了,那自己外出的計劃就風險太大了,更無法迂迴去晉中太原了,因為單隻自己也是二萬多的騎兵,野外打不過這一坨敵人,還不一定跑得過。
時間緊迫,林建嶽立即命令劉河生向後撤至穀口,在穀口兩側山上隱蔽,沿穀道每隔一兩裏就布置監視人手,待第一撥敵軍斥候出現後,立即下山布陣,敵軍一進入穀道,不用在原地等待,直接列陣攻擊前進,床駑營行動不便,就在此地山上布置,能殺多少殺多少。
林建嶽則帶著騎兵團前出穀道,在旁邊隱蔽待機,待敵人一進穀道,從後掩殺,前後夾擊,如此就可留下更多的敵人。
計劃粗糙,但這麽短的時間無法再詳細安排,林建嶽的行動最關鍵,考驗把握時機的能力。
林建嶽運氣不錯,看來敵軍斥候也熟悉地形,注意力都在易埋伏的穀道內,沒有發現自己在穀口十餘裏外隱蔽,計劃成功一半。
時間如此難熬,等待斥候的消息感覺如此漫長,林建嶽很少有這麽緊張。
迭失哈在穀口外數裏就停了下來,他必須等斥候的準確消息,林建嶽兵力不多,這裏就是最佳伏擊自己的地點。
關鍵是自己已經遇到了林建嶽的斥候,看來林建嶽已識破了元帥的迂迴戰術了。迭失哈也有些佩服林建嶽。
斥候已經穿過了一次穀道,經驗豐富的他們發現了不少埋伏的痕跡,但未見大軍。
作為經驗豐富的領軍大將,迭失哈猶豫了,如何通過這個穀道是個難題,要再繞行的話太遠了,也失去了突然性。
迭失哈決定將部隊分為前後兩隊,拉開幾裏距離,前隊一萬,後隊一萬五,以自己騎兵的攻擊力,若伏擊的部隊不多,必可一舉擊穿,若是大隊,自己也可接應,如此最為穩妥,迭失哈賭林建嶽前來的部隊不多,應是為了遲緩自己的行動速度。
當迭失哈剛進入穀道不久,就接到了讓他吃驚的消息,超過二萬的重步兵已與前隊接戰,前隊全速衝擊沒能打破兵陣,沒有騎兵,但步兵居然不是原地防守,而是在攻擊前進。
迭失哈猶豫了,這是林建嶽最精銳的近衛第一軍,穀道內速度提不起來,又有前隊阻擋,便準備命令全軍暫時先撤出穀道再說。
但時機已經錯過,林建嶽已率二萬三千騎兵從背後急速殺來。
怯薛軍的確強悍,反應很快,也未慌亂,遇到伏擊還是前後夾擊,依然悍不畏死,個人單兵能力的確是強,形成隊列後更是利害,而且裝備製式統一十分精良,長短武器攻防武器齊備,和一般的胡騎十分不一樣,可是即便再強,在這樣的地形下,沒有速度,又是前後夾擊,周圍沒有迂迴整隊的機會,兵力展不開,在林建嶽騎兵部隊全速衝擊下死傷慘重。
看著遠去剩餘的數千胡人騎兵,林建嶽並沒有太高興,即便這樣的情況下,自己依然傷亡不小,特別是劉河生的重步兵,傷亡居然近萬,都是第一次接戰時出現的,真讓二萬五千怯薛軍在開闊地帶全部衝起來,林建嶽感覺劉河生不一定抗得住。也有驚喜,原來自己的騎兵也這麽強了,甚至已強於普通的胡人騎兵,特別是自己的三千近衛騎軍。
這隻是伏擊不到三萬的怯薛軍,在大都還有這樣的部隊十餘萬,林建嶽覺得自己任重道遠。
劉秉雲當先說道:“節帥的計劃是好,但風險太大,又不允許使用替身。節帥手下不到七萬人,不是巴圖蘇近二十萬大軍的對手,真有什麽閃失,龍捷軍信陽軍怎麽辦?不如放棄許州,集中十到十五萬部隊直接過河,巴圖蘇是厲害,但軍力分散,晉州以南不過幾萬人,騎軍不過三萬,可以直接拿下隆德府周圍地區,接到節帥後,再視情況與巴圖蘇決戰,最不濟也可迴洛陽。”
郝天峰搖頭道:“我一動,哈赤必西進,一個不好,退路都沒有了。這都不是主要的,信是十幾天前發出的,現在節帥行動早已開始,真有什麽問題,我們調集好兵馬,也來不及了。”
劉秉雲怒道:“那怎麽辦?就這麽看著?你們還有沒有良心了。”
郝天峰痛苦的說道:“建嶽是我自小看著長大的,我比誰都急!可是他平日看似溫和,但真做了決定,是無法違背的,我們隻能相信他的能力和天命。劉長史,先按建嶽的意思,把夫人和景煜接來洛陽,然後抽調2個軍到黃河邊上做準備,曲尚群的水軍也迴來,就在孟津等待。”
劉家豪則不以為然:“我看節帥的計劃十分周全,自身經驗豐富武勇過人,身邊還有超過二萬最精銳的騎兵,行動迅速。即便不順,要說有多大危險我不信。各位,節帥為何如此做說的很清楚,我們應該看到,胡人許多兵力和精力的確被拖在了河東,咱們最大的任務是利用這個機會擴張實力,還要預防關中和開封趁火打劫,實在不宜輕動。”
郝天峰有些感歎,劉家豪太耿直了,以後他的這番話會成為不敬的罪證被政敵攻擊的。
鐵青林冷冷的說道:“節帥已有明令,節帥怎麽安排,咱們必須執行!若真有什麽不測,也用不著爭論了,我會領軍渡河與胡人同歸於盡。”
一錘定音。
劉秉雲一邊派人迴南陽接李芸曦及世子,一邊又開始修宮殿了,心裏十分憤怒,就是節帥再罵,他也要這麽幹,必須先讓夫人世子住進宮殿確定名義再說。同時通知鎮撫司密切注意內部動向,有人要有異動立即拿下,似乎隻有這樣才能自我安慰。
實在想不過,他又給自己的老父親寫信,要求劉家立即起兵反叛,給巴圖蘇造成混亂,更多保障林建嶽的安全。
巴圖蘇看著攻陰地關的步卒紛紛跌落,籲了口氣,守城的就是林建嶽的精銳部隊,打兩三日了,城頭都沒上去。
巴圖蘇對劉景燁有些不滿,不過派來他的嫡係部隊萬餘人,還磨磨蹭蹭的,出工不出力,死傷的都是關外來的契丹西夏色目人。不過他也不好多說什麽,還需要太原提供輜重呢!又是大汗的親信。
巴圖蘇並不急,正如林建嶽所料,真正的殺手鐧是迂迴太嶽山區的二萬五千大汗的怯薛軍,隻要控製了嶽陽縣,林建嶽逃無可逃。
巴圖蘇甚至預料到了在陰地關的不是林建嶽的全部主力,也想到林建嶽可能會去伏擊他迂迴的部隊,不過林建嶽兵就那麽多,還分兵就是自尋死路。迭失哈領軍去偷襲前巴圖蘇已交代,若遇到超過4萬林建嶽主力,不必戀戰立即去隆德府收攏阿日查留下的部隊,等待自己攻破陰地關後,再一起夾擊林建嶽主力,一舉鏟除大患。
嶽陽縣城外數十裏,林建嶽看著劉河生選的伏擊地形,不禁感歎劉河生真的成長了,由於林建嶽的提前預判,劉河生甚至有時間帶上了笨重的床駑營。
林建嶽對劉河生以後率領晉寧軍更有信心了。
看著滿身是血隻迴來幾個人的斥候部隊,心中一驚。在得到迂迴過來的居然真是超過二萬接近三萬最強怯薛軍的消息後,就知道現在選的這個伏擊點不行了。
伏擊地點是在一段長達二十餘裏寬數裏比較開闊的穀道中間,是進攻嶽陽縣的最佳路線,從敵軍的進軍路線來看選擇的也是這裏。
既然斥候已被發現,那偷襲的敵軍必然會小心謹慎,很可能一見大軍就跑了,那自己外出的計劃就風險太大了,更無法迂迴去晉中太原了,因為單隻自己也是二萬多的騎兵,野外打不過這一坨敵人,還不一定跑得過。
時間緊迫,林建嶽立即命令劉河生向後撤至穀口,在穀口兩側山上隱蔽,沿穀道每隔一兩裏就布置監視人手,待第一撥敵軍斥候出現後,立即下山布陣,敵軍一進入穀道,不用在原地等待,直接列陣攻擊前進,床駑營行動不便,就在此地山上布置,能殺多少殺多少。
林建嶽則帶著騎兵團前出穀道,在旁邊隱蔽待機,待敵人一進穀道,從後掩殺,前後夾擊,如此就可留下更多的敵人。
計劃粗糙,但這麽短的時間無法再詳細安排,林建嶽的行動最關鍵,考驗把握時機的能力。
林建嶽運氣不錯,看來敵軍斥候也熟悉地形,注意力都在易埋伏的穀道內,沒有發現自己在穀口十餘裏外隱蔽,計劃成功一半。
時間如此難熬,等待斥候的消息感覺如此漫長,林建嶽很少有這麽緊張。
迭失哈在穀口外數裏就停了下來,他必須等斥候的準確消息,林建嶽兵力不多,這裏就是最佳伏擊自己的地點。
關鍵是自己已經遇到了林建嶽的斥候,看來林建嶽已識破了元帥的迂迴戰術了。迭失哈也有些佩服林建嶽。
斥候已經穿過了一次穀道,經驗豐富的他們發現了不少埋伏的痕跡,但未見大軍。
作為經驗豐富的領軍大將,迭失哈猶豫了,如何通過這個穀道是個難題,要再繞行的話太遠了,也失去了突然性。
迭失哈決定將部隊分為前後兩隊,拉開幾裏距離,前隊一萬,後隊一萬五,以自己騎兵的攻擊力,若伏擊的部隊不多,必可一舉擊穿,若是大隊,自己也可接應,如此最為穩妥,迭失哈賭林建嶽前來的部隊不多,應是為了遲緩自己的行動速度。
當迭失哈剛進入穀道不久,就接到了讓他吃驚的消息,超過二萬的重步兵已與前隊接戰,前隊全速衝擊沒能打破兵陣,沒有騎兵,但步兵居然不是原地防守,而是在攻擊前進。
迭失哈猶豫了,這是林建嶽最精銳的近衛第一軍,穀道內速度提不起來,又有前隊阻擋,便準備命令全軍暫時先撤出穀道再說。
但時機已經錯過,林建嶽已率二萬三千騎兵從背後急速殺來。
怯薛軍的確強悍,反應很快,也未慌亂,遇到伏擊還是前後夾擊,依然悍不畏死,個人單兵能力的確是強,形成隊列後更是利害,而且裝備製式統一十分精良,長短武器攻防武器齊備,和一般的胡騎十分不一樣,可是即便再強,在這樣的地形下,沒有速度,又是前後夾擊,周圍沒有迂迴整隊的機會,兵力展不開,在林建嶽騎兵部隊全速衝擊下死傷慘重。
看著遠去剩餘的數千胡人騎兵,林建嶽並沒有太高興,即便這樣的情況下,自己依然傷亡不小,特別是劉河生的重步兵,傷亡居然近萬,都是第一次接戰時出現的,真讓二萬五千怯薛軍在開闊地帶全部衝起來,林建嶽感覺劉河生不一定抗得住。也有驚喜,原來自己的騎兵也這麽強了,甚至已強於普通的胡人騎兵,特別是自己的三千近衛騎軍。
這隻是伏擊不到三萬的怯薛軍,在大都還有這樣的部隊十餘萬,林建嶽覺得自己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