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尚群內心並不想去拜見李伯玉。


    他是朝廷正式任命的唐州團練指揮使,五品將軍,手下近萬大軍,他名義上隻需要聽從京西南路安撫使的調遣就行。


    李家在唐州世居百年,從上到下關係盤根錯節,朝廷南遷前唐州從各級官員到防禦守備都是李家或者與李家有關係的人。


    南遷後朝廷權力進一步萎縮,唐州實際又是戰區,李家對唐州的控製更加深入,曲尚群隻不過是代言人罷了。若他不聽招唿,可能第二天罷免文書不管真偽就會出現在他麵前,也可能立刻身首異處。


    現在林建嶽來信要求曲尚群前去汝縣議事,其實曲尚群本人是很想去見見這位聲名鵲起的李家姑爺,甚至想逐步擺脫李家的控製,離開唐州另尋他路,每個人都是有想法的。


    可是他知道李家從十餘年前就與鐵青楓虛與委蛇,不過是不想在天下人麵前展現實力罷了,深藏功與名。


    實際上鐵青楓從來就指揮不動唐州每一任指揮使,更別說林建嶽現在還不是正式的京西南路安撫使了。


    唐州團練營是李家眾所周知安家立命的本錢,與武當軍保康軍有根本不同,曲尚群不敢不問李家意見就擅自離開唐州去汝州。


    李伯玉並沒反對曲尚群前去汝州,現在正是林建嶽事業創立的關鍵時期,他不能下絆子。


    鐵青楓死前的搶人行為的確給李家帶來了麻煩,在林建嶽的心中地位下降。


    此次林建嶽召集各軍將領前去汝縣,明顯就是為了重新整軍,這是好事,也是應有之意。


    但不是由李家幫他主持的,就不是好事了。


    李伯玉原本計劃是在唐州幹這件事的,卻被其他人提出來有了變化,林建嶽身邊應該還有其他能人幫助出謀劃策。


    李伯玉決定立即把林建嶽和李芸曦的親事提上日程,同時派李商歆長駐林建嶽身邊。


    林建嶽是在汝縣外10餘裏外的地方親自把郝天峰迎進來的,他和郝天峰的感情自然與他人不同。


    自小就熟悉認識感情很好不說,關鍵是郝天峰教了他很多戰場上的東西,可以說這些本事多次救了林建嶽的性命。


    “建嶽,你真是的,清風山出了那麽大的事,居然不直接來找我,是不相信你郝叔嗎?”


    林建嶽不好意思的摸著頭,有些靦腆地說道:“郝叔,我隻是不想再給大哥和您帶來麻煩,絕不是不相信郝叔,您是知道我的。”


    也隻有在郝天峰麵前,林建嶽才沒有任何防備之心,有晚輩的模樣。


    按理說韓玉衡認識林建嶽更早,應該感情更好才對,不過他心思太多,事也多,林建嶽對他沒有這種濡沫的感覺。


    郝天峰慈祥笑著說:“好了,我隻是說笑罷了。對了,說起來你還真是得了我的真傳,不對,應該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真是不錯!關鍵還是你得有不同尋常的毅力與魄力才行。韓玉衡還老笑話我得瑟呢!他知道什麽?”


    “郝叔,這次整軍您能來,對我幫助很大。也隻有您來了,我心裏才更有底,劉先生也是這麽說的。”


    說起正事,郝天峰就嚴肅起來,認真說道:“京西南路諸軍各自為政,心思各異,的確很亂,不利於統合戰力,是應該統一改變軍製。不過這裏和漢府可不同,離朝廷更近,插手很多,還有李家在裏麵。咱們擅改軍製,會不會有什麽別的麻煩?”


    說完卻又自己笑了起來,很是有信心地說道:“不過也不怕,我已進占三州,收攏原有駐軍,又征了一部分兵,現在總兵力已近4萬人馬,半數以上都是能征善戰的老兵。你手裏也有超過2萬剛經過大戰的精銳之士,咱們在京西南路已處於絕對優勢,誰來咱也無懼!”


    汝縣城外乞生軍中軍大營,各軍指揮使濟濟一堂。


    林建嶽自是坐在中間首位,左右兩側分別是郝天峰忠字營,鐵青林光化軍暨武勝軍,已代表了現下京西南路的絕對主力,擁兵近10萬。


    其下還有唐州團練營曲尚群、武當軍劉應許、保康軍吳忠、崇信軍李芝楠等人。


    原乞生軍各主要將領李斐、劉河生、王立征、錢大壯等人也在列。


    文官則隻有劉秉雲、韓玉衡及李商歆三人。


    “最近的事大家都知道了,我就不再細說。諸位將軍都給我麵子來到汝縣,在此一並謝過。”


    “鐵大帥已仙去,但走之前已向朝廷上書要我暫領京西南路軍政事宜,林某不敢懈怠。經多日商議,為整合京西南路暨汝州軍力,提高抗胡實力,擬取消原有各軍名號,諸軍並為一軍,擬定為龍捷軍。”


    “建三鎮,金、房、均三州合為靖遠鎮為側背,鄧州、襄州、南陽府合為定遠鎮為腹心,汝州、唐州、隨州合為威遠鎮為前鋒。”


    “我自領三鎮節度使、龍捷軍都統製,郝天峰、鐵青林為副都統製,劉秉雲為軍長史,韓玉衡、李商歆為軍參議。”


    “龍捷軍全軍約12萬餘人,分為8軍38個營。”


    “第一軍為近衛親軍,主要以原乞生軍步卒弓弩營組建,共10000餘人,劉河生為軍統製,王立征為副將。第2軍以原唐州團練營為主,增加部分保康軍人馬,12000人,曲尚群為統製,吳忠為副將。第3軍以武當軍、崇信軍、及部分保康軍組成,12000人,劉應許為統製,李芝楠為副將。各部除留下斥候營外,將抽調全軍馬軍統一組建騎軍,李斐為統製,李繼勇為副將,共20000人。我將親領1、3軍及騎軍駐汝州,第2軍駐唐州。”


    “第4軍第5軍以原光化軍武勝軍改編,30000餘人,由副都統製鐵青林統一率領駐南陽,保全定遠鎮,戰事起時聽令支援各部。”


    “第6第7軍以忠字營改編,35000餘人,副都統製郝天峰親領駐安康,防禦靖遠鎮,監視商州及關中。”


    “龍捷軍各軍糧草輜重由龍捷軍長史府統一調配,裁撤老弱士卒以為地方城池守備治安。另組建龍捷軍鎮撫司對內及敵情司對外,李陽為鎮撫司統領,李繼忠為敵情司統領。”


    “若諸位無異議,我就此上報朝廷待批。若不願與我同進退,也可自行離去,我絕不阻攔。”


    大營並無一人離開,隻是心思各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江山執刀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道無行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道無行並收藏江山執刀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