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府、大同失陷的消息猶如晴天霹靂一般,讓整個江淮官場陷入恐慌之中。
朝廷也明發了讓各地帶兵勤王的詔諭,可是如今的山東已經成為反賊、土匪、流寇的天下,甚至青州府都已經被撚軍攻破。
往年的勤王兵馬大多都是從河南、山西與山東發出。
如今三地幾乎都已經失陷,可以說完全指望不上了。
南直隸接到勤王的詔諭,這完全是北京的朝廷慌了,已經開始病急亂投醫。
南直隸若是想北上,那無非是走兩條路,一條是從鬆江登海船前往遼東。
可遼東如今也不安全,想要入關,就要跟韃靼人先打一仗。
漫說海路根本無法運送這麽多兵馬,就算能把大軍運送過去,韃靼人也不是那麽容易被打敗的。
海路不通,陸路更加難走。
一路北上,先要擊潰山東境內各路反賊,然後還要在過了南皮之後,小心明軍半道截擊。
但相比於北京的形勢,金陵城中的人心則更為可怕。
自古以來,成王敗寇似乎已經成為了定律。
北京岌岌可危的形勢,已經讓很多人提前為自己尋找退路了。
如果說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是宣府失陷之前所有士大夫心中的堅持。
但餘世維的檄文和李調元的投降則將這一份堅持打擊得粉碎。
時局紛擾,金陵的官員們或四處走動,打聽消息;或聚在一起,唉聲歎氣。
這一日,國子監祭酒劉昊在家中設宴,邀請南京九卿和四品以上官員赴宴。
劉昊其人雖然官職不顯,但這人跟徐鶴有一段香火情,如今這個世道,大家也算是看清楚了,像徐鶴這種手裏握著刀把子的說話才硬氣,故而劉昊邀請,他們不約而同全都應約而來。
雖然北邊在打生打死,但士大夫的風雅卻是不能丟的。
劉昊請來官伎在開席之前吹拉彈唱一番後,眾人才擦了擦臉入座。
其實從落座就能看出如今金陵城中已非鐵板一塊。
以顧守元為主的一桌坐在院中靠左,這一桌上,八個位置隻坐了五人。
而其餘桌上談笑風生,隱隱以院中右桌的南京兵部尚書張時徹為首。
大家涇渭分明,坐下後雖然觥籌交錯,但雙方卻連個眼神的交流都沒有。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這時,禮部左侍郎曹文詔起身道:“近日讀書,偶有所感,願與大家試論之!”
說白了大家都是文官,在座眾人還以為他要說些風雅文章之事,於是紛紛大聲叫好。
可曹文詔卻道:“宋時宰相文忠烈公曾有雲,“我以忠死,仲以孝仕,季也其隱”。吾讀至此,方之世家存續之道也!”
文忠烈公就是文天祥,魏初時獲太祖賜諡號忠烈。
這句話什麽意思呢?
就是說,我這人,食君之祿,忠君之事,如今大宋不行了,那我就隻好以死報之了。
但為了家族興旺,二弟你可以入仕元朝為官的呀。
老三這個人嘛,為人老實,那就隱居起來,以此明智好了!
文天祥這句話,其實就是古人的典型世界觀。
做什麽事,我都是有目的的,各人有各人的人生責任。
眾人聽完曹文詔突然說起文天祥之事,頓時氣氛玩味了起來。
不過,兵部右侍郎錢麒宇這時起身搖頭道:“曹大人,文天祥此人詩作尚可,但為人卻不行。”
“此言簡直喪心病狂!”
“我輩讀書人豈能不識人與禽獸哉?”
“北元者,禽獸也;文天祥讓其弟侍奉北元,此言與禽獸啾啾又有何區別?”
說到這,他看了看眾人,舉杯道:“世事輪轉,有亡國,有亡天下。”
“亡國與亡天下熹辨?”
“曰:易姓改號,謂之亡國;仁義充塞,而至於率獸食人,人將相食,謂之亡天下!”
眾人聽到這,不約而同連連點頭。
顧守元端起一杯茶,看著曹文詔和錢麒宇在那唱雙簧。
此二人都是張時徹的鐵杆,最近成天下衙之後就聚在一起,兩人用文天祥一事一唱一和,不過是……
這個時代的人眼中,國家與天下其實是兩個概念。
什麽叫亡國?政權迭代叫亡國?
什麽叫亡天下?北元入主中原,則是被發左衽亡天下了。
曹文詔用文天祥一事引出了錢麒宇的亡國和亡天下的論斷。
實則卻是借古諭今而已。
現在的天下,又何嚐不是當年的宋亡呢?
韃靼虎視眈眈,曹文詔等人雖然沒有明說,但話裏話外的意思無非是若是投降明廷,那是亡國而已。
但若是不投降明廷,韃靼人入主中原,那天下就要亡了。
與其魏廷和明軍鷸蚌相爭,讓韃靼人漁翁得利。
不如大家一起祥了明廷,至少這樣咱們這群人和子孫後代不會被發左衽當個野人。
看看,這就是文人。
投降還能這麽政治正確。
在場的都是飽學之士,聽完後大家意味深長地各自點頭,點評起了文天祥的話如何如何政治不正確。
一時間,大家談興大起,院中頓時熱鬧了起來。
顧守元冷眼旁觀,心中冷笑,自從南下以來,他算是認識了這幫南直官員的下作。
在場的都是緋衣大員,大家終究還要講究個臉麵,那些中下層官員如今很多人都已經不裝了。
不僅不想著挽救朝廷於水火,還想方設法地宣傳明軍如何如何強大。
就比如……
這時,顧守元右手邊桌上的張時徹道:“各位,據聞賊在山西不殺不淫,所過不征稅,京師百姓引領西望。”
此言一出,他身邊的官員頓時議論紛紛,一副“竟然如此”的表情。
不過,這些意外、驚訝在顧守元等人眼中跟唱戲似的,甚至都沒有剛剛的戲子唱得好,唱得真。
這時,張時徹看向主任劉昊:“劉祭酒,你與海陵徐駙馬相交甚厚,不知海陵那邊,駙馬於時聞有何見解?”
劉昊聞言笑眯眯起身道:“張大人想知道徐駙馬所想,為什麽不親自去問呢?”
曹文詔哈哈大笑道:“我等都有官身,哪能隨意胡亂走動。”
劉昊點了點頭:“曹大人所言有理,那既然這樣,那就請徐駙馬來我處,諸位親口問他便是!”
張時徹聞言一愣,隨即笑道:“那不如下次……”
劉昊擺了擺手:“不用下次……”
他的話音剛落,院外突然傳來喝罵之聲,緊接著,腳步聲、甲葉和兵器的碰撞聲傳來,所有人大驚失色。
很快,府門洞開,一群甲士衝入府中。
眾人眼見山陽侯府的小侯爺薛永誌擁簇著一個年輕人朝院內走來。
張時徹大怒道:“薛永誌,你擅自帶兵圍困大臣府邸,你是要造反嗎?”
誰知薛永誌半點不慌,冷笑迴敬道:“你倒是會倒打一耙。亮聲,這些人怎麽辦?”
眾人聽到“亮聲”二字時才驚覺,原來薛永誌身邊的竟然就是最近大名鼎鼎的駙馬徐鶴。
這時,心中有鬼的張時徹等人冷汗已經滲了出來。
但他強壯鎮定道:“來人可是徐駙馬?我是南京兵部尚書張時徹,駙馬帶兵前來所為何事?難道是要造反嗎?”
徐鶴在一眾殺氣騰騰的龍虎衛擁簇下,冷冷看著張時徹道:“今日塘報,懷來遊擊吳一順死節,反賊已經突破懷來,兵臨曆代先帝的陵寢昌平!”
這消息一出,在場所有人麵色大變。
這時,徐鶴冷冷看著眾人道:“在北諸臣死節者除吳一順外寥寥,在南諸臣商議討賊者亦是寥寥,此千古以來所未有之恥也!”(史可法言,小改!)
“來人,將張時徹、曹文詔、錢麒宇三人拿了!”
眾人聞言大驚,錢麒宇大聲喝罵道:“徐鶴,你這個亂臣賊子,你在北京幹了什麽,你以為我們不知道?你還有臉來拿我們,諸位,徐鶴沒有旨意,擅捕大臣,他才是賊子,咱們今日到底看看他敢不敢對咱們動手!”
徐鶴冷笑一聲,從懷中掏出一封絹書道:“奉慈聖太後懿旨,京師危急,道路斷絕,著蜀王在金陵監國,一應大臣、軍民等偕從其令!”
徐鶴還沒念完,張時徹便大罵道:“徐鶴,你矯詔!”
徐鶴根本懶得跟他辯駁,直接轉頭對薛永誌道:“還等什麽?將這等反賊奸細就在此地就地正法!”
薛永誌聞言,親自帶著人將三人如同拎小雞般提溜了出來,轉眼就按在席間空地上。
薛永誌黑著臉道:“斬了!”
隨著他的一聲令下,剛剛還罵罵咧咧的三個大好頭顱轉眼間就在地上滾了起來。
瞬間,濃烈的血腥味充斥在院中,讓這群官老爺們又是惡心又是害怕。
徐鶴接著拿出一封信道:“我手中乃沁州千戶所千戶鹿仲絕筆,今天南直的大臣難得聚得這麽齊整,那我就給大家念一念吧!”
說罷,他展開手中信件念道:
“反賊占領襄垣,百姓簞食壺漿、夾道歡迎,滿城大魏官員,隻有一教授自盡,其餘人等俱跪於城外迎賊入城!”
“沁州衣冠介胄,判降如雲。”
“我之文武諸僚及士庶人,恬於降附者,謂賊為王者之師,且旦晚一統也!”
……
聽著聽著,除了顧守元那一桌,所有人的臉都紅了。
徐鶴信中,那個姓鹿的千戶筆下那些人,其實不正是說的自己嗎?
自從北京被圍,大同、宣府兵馬俱降,許多人已經意識到,北京城遲早會落入敵手。
這時候,大家早已在給自己想退路了。
什麽亡國、什麽亡天下,不過是讓自己良心好受些的借口罷了。
大家最終的目的,不過是換個主子,然後繼續享受榮華富貴罷了。
當然,這些人中也有不少沒有主意,跟著張時徹來打聽動向的,但毫無疑問,這些人的內心都動搖了。
徐鶴放下手裏的信,抬頭看向眾人道:“在場諸位俱為衣冠禽獸,食君之祿者有之,世受國恩者有之,如今北方糜爛,天下洶洶,但聽從諸位口中有言降賊者,殺!”
“有亂士民之心,狂言大魏夭亡者,殺!”
“有與賊、虜暗通消息者,殺!”
“有資賊糧草、財貨、與賊暗通款曲者,殺!”
連續五個“殺”,徐鶴的話震得在場官員無不色變。
但徐鶴知道,想要安定人心,僅僅是鎮之以殺,那隻能短時間控製局麵。
想要長治久安,軍民一心,那就需要說服在場之人,讓他們知道,其實局麵還沒有崩潰到難以收拾的地步。
說到這,徐鶴緩頰對薛永誌道:“請小侯爺收拾此三賊屍首,懸於城門之上,為世人警!”
薛永誌點了點頭,指揮人去忙了。
徐鶴來到主人家劉昊身旁,拿起一個早就準備好的酒杯,在杯中斟了一杯酒然後舉杯麵向眾人道:“徐鶴見賊生怒,衝撞了諸位大人,我以此酒向各位賠罪了!”
眾人見他麵上再也沒有剛剛的殺意,便知道,今日自己是算是從鬼門關繞了一圈迴來了。
他們一個個既慶幸又慚愧地舉杯道:“不敢當!不敢當!”
“駙馬見外了!”
“駙馬雷霆手段,果然是帶兵驅逐韃靼的英雄!”
……
見席間人們麵色逐漸恢複,徐鶴歎道:“諸位,說實話,我亦知現在不少人都很害怕反賊!但也肯定有人聽說過,我在不久前曾帶龍驤衛擊破反賊精銳選鋒營一部!大家應該都聽說過吧?”
這時候,明軍的虛實其實是所有人最關心的話題,聽到徐鶴這麽說,立刻有人道:“駙馬,你給我們說說,反賊到底厲害不厲害?咱們南兵能同時跟韃靼與反賊打嗎?”
聽到這話,眾人連連點頭,顯然都很想知道答案。
徐鶴也點了點頭,對眾人誠懇道:“諸位,我在大家麵前說句實話,反賊的精銳,如選鋒營等十分厲害,以一營五千餘,連續擊破新安衛、潁川衛將近萬人,而且還能損失很小!”
徐鶴這話一說出口,眾人頓時麵色如土、麵麵相覷,剛剛穩定下來的心情又開始動搖了起來。
但這時徐鶴話鋒一轉:“但那是明軍精銳,像這樣的精銳,明軍中滿打滿算不過三萬人!”
有人這時又問:“那明軍精銳跟邊軍相比,孰精?”
徐鶴正色道:“我沒跟邊軍交過手,但我見過薊鎮的邊軍,在我看來,薊鎮的邊軍戰力跟明軍精銳不相上下!”
“哎呀,那李調元實在可惡,要不是他,宣府、大同的邊軍也能跟賊周旋的!”
“是啊,李調元和楊博都該殺!”
這時有人又問道:“駙馬,依你之見,除了您的龍驤衛之外,咱們南軍中還有能跟反賊精銳拌一拌手腕的嗎?”
徐鶴點了點頭道:“當然,浙江巡撫盧鏜盧軍門參下三千浙兵完全不輸明軍。”
“還有徐駙馬之前帶過的海防營!”
“對對對,咱們南京的幾個衛所我看拉出去也能打一打的!”
“可是還不夠啊!咱們要是有一支五萬人的強軍,那別說山東的撚軍了,就算是直接北上勤王亦無不可啊!”
徐鶴在這時對剛剛說話之人道:“這位大人說得有理。咱們大魏的痼疾,兵多但能戰之輩並不多!所以……今日始,我奉蜀王監國旨意練兵,望諸位,尤其是戶部多多支持!”
剛剛那人見徐鶴好說話,於是追問道:“駙馬,現在練兵,那不是臨時抱佛腳嘛?還來得及嗎?再說了,這天下衛所都要錢糧,那北上的錢糧咱們還運不運?周邊各省的錢糧咱們還給不給?”
一句話問出,所有人的目光全都緊緊盯著徐鶴。
為什麽?
因為,這看似是在問錢糧問題,但實則是在問徐鶴的政治立場,他到底是對北京不管不顧,隻擁戴蜀王偏安南方。
還是想不管浙兵等其他衛所兵、自募兵,隻管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做個伺機而動的軍頭。
徐鶴當然知道這是他的試探,於是他正色道:“陛下在北京,這糧草當然要運!”
“不僅要運,而且要想方設法地運,陸路不行,那就走海路!”
眾人聞言,大部分人都長長鬆了口氣。
沒辦法,什麽叫正統,什麽叫大義名分,這就是了。
他們可以商量未來投降明軍,但此刻眾人內心深處還是覺得張璨是他們的皇帝。
很矛盾,但對立統一!
徐鶴正是深知他們心中所想,才會說出這句話,而且將來也一定會兌現自己剛剛說的話。
隻不過,兌現多少那就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了。
船少海上風浪急,運多少都是心意不是。
這晚宴一直“吃到”三更天,眾南直的官員最少在表麵上都被徐鶴的話“統一了思想”,離開時,大家也不像前幾日那般惶惶不可終日了。
看著遠去的各家馬車,徐鶴和顧守元相視一笑,這時,徐鶴轉頭對黑暗中道:“董指揮使?下麵就交給你了!”
南鎮撫司指揮使董瑞從院門黑暗處走了出來笑道:“請監國和駙馬放心,董瑞一定會看住他們,若有人投敵——死!”
徐鶴點了點頭又對顧守元道:“老師,形勢緊迫,我大伯過幾日便護送蜀王來南京,到時還要請您費心了!”
顧守元道:“亮聲,你放心去栟茶,我一定以徐閣老馬首是瞻!”
“辛苦了!”
朝廷也明發了讓各地帶兵勤王的詔諭,可是如今的山東已經成為反賊、土匪、流寇的天下,甚至青州府都已經被撚軍攻破。
往年的勤王兵馬大多都是從河南、山西與山東發出。
如今三地幾乎都已經失陷,可以說完全指望不上了。
南直隸接到勤王的詔諭,這完全是北京的朝廷慌了,已經開始病急亂投醫。
南直隸若是想北上,那無非是走兩條路,一條是從鬆江登海船前往遼東。
可遼東如今也不安全,想要入關,就要跟韃靼人先打一仗。
漫說海路根本無法運送這麽多兵馬,就算能把大軍運送過去,韃靼人也不是那麽容易被打敗的。
海路不通,陸路更加難走。
一路北上,先要擊潰山東境內各路反賊,然後還要在過了南皮之後,小心明軍半道截擊。
但相比於北京的形勢,金陵城中的人心則更為可怕。
自古以來,成王敗寇似乎已經成為了定律。
北京岌岌可危的形勢,已經讓很多人提前為自己尋找退路了。
如果說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是宣府失陷之前所有士大夫心中的堅持。
但餘世維的檄文和李調元的投降則將這一份堅持打擊得粉碎。
時局紛擾,金陵的官員們或四處走動,打聽消息;或聚在一起,唉聲歎氣。
這一日,國子監祭酒劉昊在家中設宴,邀請南京九卿和四品以上官員赴宴。
劉昊其人雖然官職不顯,但這人跟徐鶴有一段香火情,如今這個世道,大家也算是看清楚了,像徐鶴這種手裏握著刀把子的說話才硬氣,故而劉昊邀請,他們不約而同全都應約而來。
雖然北邊在打生打死,但士大夫的風雅卻是不能丟的。
劉昊請來官伎在開席之前吹拉彈唱一番後,眾人才擦了擦臉入座。
其實從落座就能看出如今金陵城中已非鐵板一塊。
以顧守元為主的一桌坐在院中靠左,這一桌上,八個位置隻坐了五人。
而其餘桌上談笑風生,隱隱以院中右桌的南京兵部尚書張時徹為首。
大家涇渭分明,坐下後雖然觥籌交錯,但雙方卻連個眼神的交流都沒有。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這時,禮部左侍郎曹文詔起身道:“近日讀書,偶有所感,願與大家試論之!”
說白了大家都是文官,在座眾人還以為他要說些風雅文章之事,於是紛紛大聲叫好。
可曹文詔卻道:“宋時宰相文忠烈公曾有雲,“我以忠死,仲以孝仕,季也其隱”。吾讀至此,方之世家存續之道也!”
文忠烈公就是文天祥,魏初時獲太祖賜諡號忠烈。
這句話什麽意思呢?
就是說,我這人,食君之祿,忠君之事,如今大宋不行了,那我就隻好以死報之了。
但為了家族興旺,二弟你可以入仕元朝為官的呀。
老三這個人嘛,為人老實,那就隱居起來,以此明智好了!
文天祥這句話,其實就是古人的典型世界觀。
做什麽事,我都是有目的的,各人有各人的人生責任。
眾人聽完曹文詔突然說起文天祥之事,頓時氣氛玩味了起來。
不過,兵部右侍郎錢麒宇這時起身搖頭道:“曹大人,文天祥此人詩作尚可,但為人卻不行。”
“此言簡直喪心病狂!”
“我輩讀書人豈能不識人與禽獸哉?”
“北元者,禽獸也;文天祥讓其弟侍奉北元,此言與禽獸啾啾又有何區別?”
說到這,他看了看眾人,舉杯道:“世事輪轉,有亡國,有亡天下。”
“亡國與亡天下熹辨?”
“曰:易姓改號,謂之亡國;仁義充塞,而至於率獸食人,人將相食,謂之亡天下!”
眾人聽到這,不約而同連連點頭。
顧守元端起一杯茶,看著曹文詔和錢麒宇在那唱雙簧。
此二人都是張時徹的鐵杆,最近成天下衙之後就聚在一起,兩人用文天祥一事一唱一和,不過是……
這個時代的人眼中,國家與天下其實是兩個概念。
什麽叫亡國?政權迭代叫亡國?
什麽叫亡天下?北元入主中原,則是被發左衽亡天下了。
曹文詔用文天祥一事引出了錢麒宇的亡國和亡天下的論斷。
實則卻是借古諭今而已。
現在的天下,又何嚐不是當年的宋亡呢?
韃靼虎視眈眈,曹文詔等人雖然沒有明說,但話裏話外的意思無非是若是投降明廷,那是亡國而已。
但若是不投降明廷,韃靼人入主中原,那天下就要亡了。
與其魏廷和明軍鷸蚌相爭,讓韃靼人漁翁得利。
不如大家一起祥了明廷,至少這樣咱們這群人和子孫後代不會被發左衽當個野人。
看看,這就是文人。
投降還能這麽政治正確。
在場的都是飽學之士,聽完後大家意味深長地各自點頭,點評起了文天祥的話如何如何政治不正確。
一時間,大家談興大起,院中頓時熱鬧了起來。
顧守元冷眼旁觀,心中冷笑,自從南下以來,他算是認識了這幫南直官員的下作。
在場的都是緋衣大員,大家終究還要講究個臉麵,那些中下層官員如今很多人都已經不裝了。
不僅不想著挽救朝廷於水火,還想方設法地宣傳明軍如何如何強大。
就比如……
這時,顧守元右手邊桌上的張時徹道:“各位,據聞賊在山西不殺不淫,所過不征稅,京師百姓引領西望。”
此言一出,他身邊的官員頓時議論紛紛,一副“竟然如此”的表情。
不過,這些意外、驚訝在顧守元等人眼中跟唱戲似的,甚至都沒有剛剛的戲子唱得好,唱得真。
這時,張時徹看向主任劉昊:“劉祭酒,你與海陵徐駙馬相交甚厚,不知海陵那邊,駙馬於時聞有何見解?”
劉昊聞言笑眯眯起身道:“張大人想知道徐駙馬所想,為什麽不親自去問呢?”
曹文詔哈哈大笑道:“我等都有官身,哪能隨意胡亂走動。”
劉昊點了點頭:“曹大人所言有理,那既然這樣,那就請徐駙馬來我處,諸位親口問他便是!”
張時徹聞言一愣,隨即笑道:“那不如下次……”
劉昊擺了擺手:“不用下次……”
他的話音剛落,院外突然傳來喝罵之聲,緊接著,腳步聲、甲葉和兵器的碰撞聲傳來,所有人大驚失色。
很快,府門洞開,一群甲士衝入府中。
眾人眼見山陽侯府的小侯爺薛永誌擁簇著一個年輕人朝院內走來。
張時徹大怒道:“薛永誌,你擅自帶兵圍困大臣府邸,你是要造反嗎?”
誰知薛永誌半點不慌,冷笑迴敬道:“你倒是會倒打一耙。亮聲,這些人怎麽辦?”
眾人聽到“亮聲”二字時才驚覺,原來薛永誌身邊的竟然就是最近大名鼎鼎的駙馬徐鶴。
這時,心中有鬼的張時徹等人冷汗已經滲了出來。
但他強壯鎮定道:“來人可是徐駙馬?我是南京兵部尚書張時徹,駙馬帶兵前來所為何事?難道是要造反嗎?”
徐鶴在一眾殺氣騰騰的龍虎衛擁簇下,冷冷看著張時徹道:“今日塘報,懷來遊擊吳一順死節,反賊已經突破懷來,兵臨曆代先帝的陵寢昌平!”
這消息一出,在場所有人麵色大變。
這時,徐鶴冷冷看著眾人道:“在北諸臣死節者除吳一順外寥寥,在南諸臣商議討賊者亦是寥寥,此千古以來所未有之恥也!”(史可法言,小改!)
“來人,將張時徹、曹文詔、錢麒宇三人拿了!”
眾人聞言大驚,錢麒宇大聲喝罵道:“徐鶴,你這個亂臣賊子,你在北京幹了什麽,你以為我們不知道?你還有臉來拿我們,諸位,徐鶴沒有旨意,擅捕大臣,他才是賊子,咱們今日到底看看他敢不敢對咱們動手!”
徐鶴冷笑一聲,從懷中掏出一封絹書道:“奉慈聖太後懿旨,京師危急,道路斷絕,著蜀王在金陵監國,一應大臣、軍民等偕從其令!”
徐鶴還沒念完,張時徹便大罵道:“徐鶴,你矯詔!”
徐鶴根本懶得跟他辯駁,直接轉頭對薛永誌道:“還等什麽?將這等反賊奸細就在此地就地正法!”
薛永誌聞言,親自帶著人將三人如同拎小雞般提溜了出來,轉眼就按在席間空地上。
薛永誌黑著臉道:“斬了!”
隨著他的一聲令下,剛剛還罵罵咧咧的三個大好頭顱轉眼間就在地上滾了起來。
瞬間,濃烈的血腥味充斥在院中,讓這群官老爺們又是惡心又是害怕。
徐鶴接著拿出一封信道:“我手中乃沁州千戶所千戶鹿仲絕筆,今天南直的大臣難得聚得這麽齊整,那我就給大家念一念吧!”
說罷,他展開手中信件念道:
“反賊占領襄垣,百姓簞食壺漿、夾道歡迎,滿城大魏官員,隻有一教授自盡,其餘人等俱跪於城外迎賊入城!”
“沁州衣冠介胄,判降如雲。”
“我之文武諸僚及士庶人,恬於降附者,謂賊為王者之師,且旦晚一統也!”
……
聽著聽著,除了顧守元那一桌,所有人的臉都紅了。
徐鶴信中,那個姓鹿的千戶筆下那些人,其實不正是說的自己嗎?
自從北京被圍,大同、宣府兵馬俱降,許多人已經意識到,北京城遲早會落入敵手。
這時候,大家早已在給自己想退路了。
什麽亡國、什麽亡天下,不過是讓自己良心好受些的借口罷了。
大家最終的目的,不過是換個主子,然後繼續享受榮華富貴罷了。
當然,這些人中也有不少沒有主意,跟著張時徹來打聽動向的,但毫無疑問,這些人的內心都動搖了。
徐鶴放下手裏的信,抬頭看向眾人道:“在場諸位俱為衣冠禽獸,食君之祿者有之,世受國恩者有之,如今北方糜爛,天下洶洶,但聽從諸位口中有言降賊者,殺!”
“有亂士民之心,狂言大魏夭亡者,殺!”
“有與賊、虜暗通消息者,殺!”
“有資賊糧草、財貨、與賊暗通款曲者,殺!”
連續五個“殺”,徐鶴的話震得在場官員無不色變。
但徐鶴知道,想要安定人心,僅僅是鎮之以殺,那隻能短時間控製局麵。
想要長治久安,軍民一心,那就需要說服在場之人,讓他們知道,其實局麵還沒有崩潰到難以收拾的地步。
說到這,徐鶴緩頰對薛永誌道:“請小侯爺收拾此三賊屍首,懸於城門之上,為世人警!”
薛永誌點了點頭,指揮人去忙了。
徐鶴來到主人家劉昊身旁,拿起一個早就準備好的酒杯,在杯中斟了一杯酒然後舉杯麵向眾人道:“徐鶴見賊生怒,衝撞了諸位大人,我以此酒向各位賠罪了!”
眾人見他麵上再也沒有剛剛的殺意,便知道,今日自己是算是從鬼門關繞了一圈迴來了。
他們一個個既慶幸又慚愧地舉杯道:“不敢當!不敢當!”
“駙馬見外了!”
“駙馬雷霆手段,果然是帶兵驅逐韃靼的英雄!”
……
見席間人們麵色逐漸恢複,徐鶴歎道:“諸位,說實話,我亦知現在不少人都很害怕反賊!但也肯定有人聽說過,我在不久前曾帶龍驤衛擊破反賊精銳選鋒營一部!大家應該都聽說過吧?”
這時候,明軍的虛實其實是所有人最關心的話題,聽到徐鶴這麽說,立刻有人道:“駙馬,你給我們說說,反賊到底厲害不厲害?咱們南兵能同時跟韃靼與反賊打嗎?”
聽到這話,眾人連連點頭,顯然都很想知道答案。
徐鶴也點了點頭,對眾人誠懇道:“諸位,我在大家麵前說句實話,反賊的精銳,如選鋒營等十分厲害,以一營五千餘,連續擊破新安衛、潁川衛將近萬人,而且還能損失很小!”
徐鶴這話一說出口,眾人頓時麵色如土、麵麵相覷,剛剛穩定下來的心情又開始動搖了起來。
但這時徐鶴話鋒一轉:“但那是明軍精銳,像這樣的精銳,明軍中滿打滿算不過三萬人!”
有人這時又問:“那明軍精銳跟邊軍相比,孰精?”
徐鶴正色道:“我沒跟邊軍交過手,但我見過薊鎮的邊軍,在我看來,薊鎮的邊軍戰力跟明軍精銳不相上下!”
“哎呀,那李調元實在可惡,要不是他,宣府、大同的邊軍也能跟賊周旋的!”
“是啊,李調元和楊博都該殺!”
這時有人又問道:“駙馬,依你之見,除了您的龍驤衛之外,咱們南軍中還有能跟反賊精銳拌一拌手腕的嗎?”
徐鶴點了點頭道:“當然,浙江巡撫盧鏜盧軍門參下三千浙兵完全不輸明軍。”
“還有徐駙馬之前帶過的海防營!”
“對對對,咱們南京的幾個衛所我看拉出去也能打一打的!”
“可是還不夠啊!咱們要是有一支五萬人的強軍,那別說山東的撚軍了,就算是直接北上勤王亦無不可啊!”
徐鶴在這時對剛剛說話之人道:“這位大人說得有理。咱們大魏的痼疾,兵多但能戰之輩並不多!所以……今日始,我奉蜀王監國旨意練兵,望諸位,尤其是戶部多多支持!”
剛剛那人見徐鶴好說話,於是追問道:“駙馬,現在練兵,那不是臨時抱佛腳嘛?還來得及嗎?再說了,這天下衛所都要錢糧,那北上的錢糧咱們還運不運?周邊各省的錢糧咱們還給不給?”
一句話問出,所有人的目光全都緊緊盯著徐鶴。
為什麽?
因為,這看似是在問錢糧問題,但實則是在問徐鶴的政治立場,他到底是對北京不管不顧,隻擁戴蜀王偏安南方。
還是想不管浙兵等其他衛所兵、自募兵,隻管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做個伺機而動的軍頭。
徐鶴當然知道這是他的試探,於是他正色道:“陛下在北京,這糧草當然要運!”
“不僅要運,而且要想方設法地運,陸路不行,那就走海路!”
眾人聞言,大部分人都長長鬆了口氣。
沒辦法,什麽叫正統,什麽叫大義名分,這就是了。
他們可以商量未來投降明軍,但此刻眾人內心深處還是覺得張璨是他們的皇帝。
很矛盾,但對立統一!
徐鶴正是深知他們心中所想,才會說出這句話,而且將來也一定會兌現自己剛剛說的話。
隻不過,兌現多少那就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了。
船少海上風浪急,運多少都是心意不是。
這晚宴一直“吃到”三更天,眾南直的官員最少在表麵上都被徐鶴的話“統一了思想”,離開時,大家也不像前幾日那般惶惶不可終日了。
看著遠去的各家馬車,徐鶴和顧守元相視一笑,這時,徐鶴轉頭對黑暗中道:“董指揮使?下麵就交給你了!”
南鎮撫司指揮使董瑞從院門黑暗處走了出來笑道:“請監國和駙馬放心,董瑞一定會看住他們,若有人投敵——死!”
徐鶴點了點頭又對顧守元道:“老師,形勢緊迫,我大伯過幾日便護送蜀王來南京,到時還要請您費心了!”
顧守元道:“亮聲,你放心去栟茶,我一定以徐閣老馬首是瞻!”
“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