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丹巴特爾在蒙語中是【堅毅勇士】的意思。


    事實上,他確實也是右翼三萬戶中最出色的勇士,向來以力大無窮,勇敢無畏聞名。


    當他帶領自己手下千騎,還有俺答撥給他的兩千騎,湊齊三千多韃靼勇士便朝炮聲響起的方向疾馳而去。


    當他還沒有走多遠,就突然看見北運河的河道上有兩艘奇怪的大船正在朝通州城外的己方發射炮彈。


    這種船前低後高,尖底帶帆且船體外麵設置了隔火簾,這種東西有點像漁網,不過就是普通的草簾沾水,專門用來海戰格火使用。


    而最讓人矚目的就是船舷上的一個個黑洞洞的炮口。


    這些炮一旦發射,便猶如火龍般噴吐出巨大的火舌,緊接著,一枚枚實心的炮彈就朝己方的軍中射去,中者血肉俱糜,慘不忍睹。


    韃靼人認識船上的那些東西,他們在魏軍守城時經常遇到這些玩意。


    “紅衣大炮,竟然被魏狗裝在船上!”哈丹巴特爾有些驚訝。


    不過,很快他便調整了過來,對方隻有兩艘戰船,顯然這隻是先鋒。


    他叫來手下,命他帶領一千人先順著北運河南下刺探魏軍大部,其餘人等則紛紛掏出弓箭射向運河中的兩艘大船。


    如林的箭雨射向大船,可對方似乎並不害怕。


    即使是火箭射在船帆上,對方也毫不在意,果然,哈丹巴特爾便發現這些船實在是太古怪了。


    箭矢到達船邊,很快便被隔火簾格擋開,箭矢要麽掛在簾子上,要麽紛紛落入水中。


    箭矢射入甲板,對方早就準備了盾牌護住頭頂。


    哈丹巴特爾最期待的就是射中船帆。


    眾所周知,船帆很多都是浸桐油的,特別易燃。


    可對方不知道用了什麽妖法,竟然射中之後的火箭,火不僅不蔓延,而且越來越少,最後幹脆直接滅了。


    射箭對這些大船無效,哈丹巴特爾他們又全是騎兵,運河水麵雖然不大,但也不是騎兵能飛躍的。


    那兩艘大船眼看射完了炮彈,竟然施施然在河麵上不緊不慢地調轉船頭朝南方駛去,邊走還有人在船尾位置的垛牆上朝岸上發射火銃。


    哈丹巴特爾不準備把時間浪費在這兩艘船上,他直接命令手下全軍南下捕捉對方的主力。


    就在這時,距離通州不遠的張家灣一帶,半人高的木柵在一馬平川的河灘便猶如考棚內的九龍場矗立其間。


    張家灣,顧名思義,北運河在這繞了一個彎。


    而魏軍大部此時就在這個彎內,三麵環水,一麵朝向東方。


    在“九龍場”的兩側,手持刀盾的步軍緊張地側頭朝北方看去,不過因為河麵水寬,其實他們看不到什麽。


    而在【九龍場】之後,則是一支兩千人,身著古怪的騎兵。


    最後,在這些騎兵後,則是一艘跟剛剛那兩艘一樣的高大船隻。


    船尾的垛牆上,“逃走”的徐鶴正在拿著單筒望遠鏡看向北方。


    在鏡片中,兩艘被派出的福船高聳的桅帆出現在視野中。


    徐鶴對身邊道:“他們來了。”


    寧國侯毛褘、漕營十二總總兵管毛褘此刻也拿著一個望遠鏡看向北方。


    他的手因為緊張或者興奮有些顫抖。


    “來了!”他附和了一句。


    原來,此刻站在船尾的正是徐鶴和他的結拜大哥漕營總兵毛褘。


    之前徐鶴離京前,管大耀就受毛褘之托去府上送大閘蟹,隨禮物一並來的還有毛褘的信。


    信中說,他要參加戶部每年都要召開的漕運秋糧結算盤點。


    徐鶴在城下被逼得沒辦法,帶著天津三衛來通州,那是廁所裏大燈籠——找死。


    最後一合計,算算時間,毛褘應該到山東境內了。


    於是他連夜起程,帶著譚倫等人南下,沿著運河尋找自己的結拜大哥。


    果然,在過了天津後不久,在山東的膠萊河遇到了駐紮在此處觀望形勢的毛褘。


    兩人相見,自然是一番寒暄,徐鶴請毛褘出兵勤王。


    說實話,毛褘能在這裏見到徐鶴,心裏當然高興,但叫他去救北京,就靠手底下的漕軍,他當然不肯。


    漕軍的戰力,跟衛所軍可能差不了多少,不過倒是因為常年跟水匪、湖盜打交道,比那些屯墾軍稍稍好些。


    但也僅僅是好一些。


    徐鶴自然知道對方的為難。


    但他對毛褘道:“大哥,朝廷三番五次要裁撤漕營,你如今到了山東卻裹足不前,等韃靼人走了,你們寧陽侯府又該如何自處?”


    徐鶴的話讓毛褘沉默不語。


    徐鶴知道他的顧慮,於是給他分析道:“你們漕總在膠萊運河的平度設有駐點,這裏的漕軍有一萬多人。”


    “而且此處還有尖底海船,到時候我們將平度倉庫裏的火器全都帶上,隻要如此如此,韃靼人定然……”


    徐鶴的一番話讓毛褘有些心動。


    最後還是老寧陽侯留給毛褘的那個西席劉叔最後拍板,跟毛褘私底下說了些什麽。


    最後毛褘才出來對徐鶴道:“兄弟,那哥哥我就跟你去拚一把!”


    ……


    一行人緊急調派兵員,又拆炮裝在平度的三艘小福船上。


    船上使用的紅衣大炮,也是當年朝廷準備用膠萊運河入海,試驗海運取代漕運的試點時,從福建調來的紅衣大炮。


    紅衣大炮其實叫“紅夷大炮”。


    最早是荷蘭人在廣東一帶走私,因為風浪船體沉默,後來被廣東水師帶人打撈了上來。


    荷蘭人船上的炮因為射程較遠且威力巨大,最後被朝廷安置在鬆江造船廠的福船之上。


    一門紅衣大炮往往重達一噸,三四千料的小福船壓根承受不了它的後坐力。


    最後還是徐鶴想辦法,將炮用鐵鏈在船上固定,留出後座空間,在炮厎和炮後則用沙袋減震保護,這才能讓它們出現在小福船上。


    而且,徐鶴在臨行之前,早就想好了,運河水麵不大,福船最怕岸上的火攻。


    於是各種防火措施直接到位。


    至於船帆為什麽不著火?


    其實很簡單,塗上漆就行。


    萬事俱備,徐鶴和毛褘帶著漕兵一路北上,先是用戰船吸引韃靼人。


    而他們為韃靼人預設的戰場就是張家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寒門帝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我是泡泡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我是泡泡並收藏寒門帝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