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這兒子到底是孝順還是傻
穿越大唐:當個閑王這麽難 作者:悟途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聽明白了啊。”
當李慎講完後,這些人都明白什麽意思。於是李慎繼續說道
“還有最重要的一點,這裏麵的東西不允許跟外麵的人說。成果也必須是給我王府的。
如果我王府不要才可以拿出去,如果有誰透露這裏麵的事情。你應該知道會有什麽下場,包括你們的家人。
可如果你們為了保護這裏麵的東西死了,我會照顧你們一家老小,記住出賣一個王爺禮法上就是死罪,人無信不足以立天地,人神共棄之。”李慎說完給了轉身下台。
剩下的事情會有專門的管事來簽契約李慎不是怕他們反悔。隻是為了以後有個說法而已
南山煤山那邊的水泥窯也都建造完成,按照李慎的要求足足有七八個大窯。人工原因已經沒有辦法再建更多的了,不過這七八個大窯目前也夠李慎用的了。
一切準備就緒,李慎迴到王府換上衣服進宮去找李世民。
李慎進宮的時候李世民正在後宮花園休息,天氣炎熱李世民也待不住。雖然有冰塊但是能省一點是一點。
李慎被帶到花園,就見一群鶯鶯燕燕在湖邊玩耍,李世民坐著搖椅喝著茶看著奏折,長孫皇後和韋貴妃則是坐在一邊聊天,後宮很多妃嬪都到了,盡情的展示自己。
“你來幹什麽。不是聽說你最近很忙麽。大興土木的。”李世民放下手中的奏折看著李慎。
李慎覺得李世民是不是嫌棄自己,怎麽每次來都會說這句。“阿耶,我這不是有事麽。沒事也不能打擾你老人家。”
“哼,說吧又有什麽壞事讓朕給你兜著。”李世民對剛剛李慎說老人家很是芥蒂。
“我想問問最近朝廷有沒有哪個地方受災什麽的。”李慎小心的問
“你成天想的都是我大唐受災麽?”
“絕對沒有,我就是隨便問問。”
“剛剛得報,徐州大水田地被毀,百姓流離失所,怎麽你紀王準備為朝廷出點錢糧不成”李世民調侃的道。
“徐州,”李慎迴憶了一下徐州的位置,距離長安兩千裏路。於是說道:“給朝廷出錢那是不行的,阿耶我又不爭皇位,為什麽幹這麽吃虧的事情呢。”
李世民聽後臉色一變“混賬,給為朝廷做事怎麽就是吃虧的事情。你作為皇子難道就不應該為朝廷做點事麽。”
“對了,母妃的壽辰是不是要到了?”李慎知道說錯話了,趕緊轉移話題轉頭問韋貴妃。
“下半年呢。還有好幾個月呢”韋貴妃微笑的說道
李慎說道“母妃,往年都是送錢送物的太俗氣了。顯得我們母子之間都是銅臭味,要不今年送點別的吧?”
李世民聽後嘴撇了撇,他突然不想跟李慎說話了。他也想跟李慎父子之間都是銅臭味。
李慎每年為了韋貴妃變著法的送東西,隻要是聽說有好東西別管能不能用上,李慎肯定第一時間送到宮裏,有時候自己也能沾點光。
“慎兒不必掛心,你呀多為你阿耶分憂,我就很開心了。”韋貴妃很高興的說道。這兒子總是給自己長臉,十幾個皇子,論孝順還是李慎孝順。出宮後每月都要進宮看望他。
“阿耶,要不這樣吧。不是說修橋補路行善積德麽?我為母妃修條路吧,用水泥修還不怕風雨。”李慎對著李世民說道
“水泥路麽,這個可以,修路利國利民的好事,也算是給貴妃祈福了。那你準備修長安哪條路。”李世民聽到李慎要修路點頭表示讚成。
“長安到徐州你看成麽?”李慎問道
“你說哪?”李世民一下就坐了起來。
“是不是不夠。要不一直修到海邊的忻州,把這條路修通了?”李慎想了想修一半也不好,反正距離海邊也不遠了。幹脆直接修通算了。
“你可知長安到海邊有兩千五百多裏。”李世民懷疑李慎不知道徐州在哪。
“知道啊。這不是修長點祈福才有用嘛?”李慎迴到
李世民看著這個兒子,他也不知道這個兒子到底是孝順還是傻。這麽長的一條路,所用花費超過幾百萬貫。
“阿耶而且不光是修路,還可以賑災。我可以先去徐州災區,雇傭那裏的人修建道路。
從徐州往兩邊修,以工代振的方式,朝廷就不用發放糧食,我給他們工錢。保證讓他們能度過災年,而且還有剩餘。
朝廷隻要在徐州各地正常售賣糧食就可以,不要讓別人哄抬糧食價格。這樣朝廷還可以賺一筆錢,不過朝廷該表示的還是要表示表示。今年的稅肯定要免的。”李慎說完就等著李世民的意見
“以工代振,確實是個好辦法。不過這個工確實要你來出。你可知修這條路需要多少錢財。”李世民不想讓李慎把家底掏空
“阿耶我算過了,水泥我們自己生產,如果我們大量用人的話,估計要三百多萬貫。不過這有一個好處就是修的快。
我打算受災的地區,每戶最少招一個勞動力。如果家裏沒有勞動力的女人也行。讓他們來工地幫忙做個飯什麽的,我也給高工錢,不能落下一戶一人。”李慎說著計劃
“老十,你長大了。你想幹什麽就幹什麽吧。”李世民欣慰的說道。意思就是同意了。
“需要地方官員配合的事,你作為一個親王就不用朕幫你了吧。這樣朕在下一道旨意封你為臨時的河南道大都督,遙領主持賑災修路事宜。”李世民很高興。
“謝阿耶。我估計幾萬人修,在母妃壽辰前肯定能修完。”李慎也很開心,終於可以把錢花出去了。
一旁的妃嬪們聽到後各個都對韋貴妃投來羨慕的目光,有這麽一個好兒子,何愁不在陛下麵前得寵,動不動就幾百萬的給朝廷。而且還不爭儲,要不然也不能多次幫助太子,這樣的皇子隻要不自己作死,最少兩代皇帝內順風順水,無人能及。
當李慎講完後,這些人都明白什麽意思。於是李慎繼續說道
“還有最重要的一點,這裏麵的東西不允許跟外麵的人說。成果也必須是給我王府的。
如果我王府不要才可以拿出去,如果有誰透露這裏麵的事情。你應該知道會有什麽下場,包括你們的家人。
可如果你們為了保護這裏麵的東西死了,我會照顧你們一家老小,記住出賣一個王爺禮法上就是死罪,人無信不足以立天地,人神共棄之。”李慎說完給了轉身下台。
剩下的事情會有專門的管事來簽契約李慎不是怕他們反悔。隻是為了以後有個說法而已
南山煤山那邊的水泥窯也都建造完成,按照李慎的要求足足有七八個大窯。人工原因已經沒有辦法再建更多的了,不過這七八個大窯目前也夠李慎用的了。
一切準備就緒,李慎迴到王府換上衣服進宮去找李世民。
李慎進宮的時候李世民正在後宮花園休息,天氣炎熱李世民也待不住。雖然有冰塊但是能省一點是一點。
李慎被帶到花園,就見一群鶯鶯燕燕在湖邊玩耍,李世民坐著搖椅喝著茶看著奏折,長孫皇後和韋貴妃則是坐在一邊聊天,後宮很多妃嬪都到了,盡情的展示自己。
“你來幹什麽。不是聽說你最近很忙麽。大興土木的。”李世民放下手中的奏折看著李慎。
李慎覺得李世民是不是嫌棄自己,怎麽每次來都會說這句。“阿耶,我這不是有事麽。沒事也不能打擾你老人家。”
“哼,說吧又有什麽壞事讓朕給你兜著。”李世民對剛剛李慎說老人家很是芥蒂。
“我想問問最近朝廷有沒有哪個地方受災什麽的。”李慎小心的問
“你成天想的都是我大唐受災麽?”
“絕對沒有,我就是隨便問問。”
“剛剛得報,徐州大水田地被毀,百姓流離失所,怎麽你紀王準備為朝廷出點錢糧不成”李世民調侃的道。
“徐州,”李慎迴憶了一下徐州的位置,距離長安兩千裏路。於是說道:“給朝廷出錢那是不行的,阿耶我又不爭皇位,為什麽幹這麽吃虧的事情呢。”
李世民聽後臉色一變“混賬,給為朝廷做事怎麽就是吃虧的事情。你作為皇子難道就不應該為朝廷做點事麽。”
“對了,母妃的壽辰是不是要到了?”李慎知道說錯話了,趕緊轉移話題轉頭問韋貴妃。
“下半年呢。還有好幾個月呢”韋貴妃微笑的說道
李慎說道“母妃,往年都是送錢送物的太俗氣了。顯得我們母子之間都是銅臭味,要不今年送點別的吧?”
李世民聽後嘴撇了撇,他突然不想跟李慎說話了。他也想跟李慎父子之間都是銅臭味。
李慎每年為了韋貴妃變著法的送東西,隻要是聽說有好東西別管能不能用上,李慎肯定第一時間送到宮裏,有時候自己也能沾點光。
“慎兒不必掛心,你呀多為你阿耶分憂,我就很開心了。”韋貴妃很高興的說道。這兒子總是給自己長臉,十幾個皇子,論孝順還是李慎孝順。出宮後每月都要進宮看望他。
“阿耶,要不這樣吧。不是說修橋補路行善積德麽?我為母妃修條路吧,用水泥修還不怕風雨。”李慎對著李世民說道
“水泥路麽,這個可以,修路利國利民的好事,也算是給貴妃祈福了。那你準備修長安哪條路。”李世民聽到李慎要修路點頭表示讚成。
“長安到徐州你看成麽?”李慎問道
“你說哪?”李世民一下就坐了起來。
“是不是不夠。要不一直修到海邊的忻州,把這條路修通了?”李慎想了想修一半也不好,反正距離海邊也不遠了。幹脆直接修通算了。
“你可知長安到海邊有兩千五百多裏。”李世民懷疑李慎不知道徐州在哪。
“知道啊。這不是修長點祈福才有用嘛?”李慎迴到
李世民看著這個兒子,他也不知道這個兒子到底是孝順還是傻。這麽長的一條路,所用花費超過幾百萬貫。
“阿耶而且不光是修路,還可以賑災。我可以先去徐州災區,雇傭那裏的人修建道路。
從徐州往兩邊修,以工代振的方式,朝廷就不用發放糧食,我給他們工錢。保證讓他們能度過災年,而且還有剩餘。
朝廷隻要在徐州各地正常售賣糧食就可以,不要讓別人哄抬糧食價格。這樣朝廷還可以賺一筆錢,不過朝廷該表示的還是要表示表示。今年的稅肯定要免的。”李慎說完就等著李世民的意見
“以工代振,確實是個好辦法。不過這個工確實要你來出。你可知修這條路需要多少錢財。”李世民不想讓李慎把家底掏空
“阿耶我算過了,水泥我們自己生產,如果我們大量用人的話,估計要三百多萬貫。不過這有一個好處就是修的快。
我打算受災的地區,每戶最少招一個勞動力。如果家裏沒有勞動力的女人也行。讓他們來工地幫忙做個飯什麽的,我也給高工錢,不能落下一戶一人。”李慎說著計劃
“老十,你長大了。你想幹什麽就幹什麽吧。”李世民欣慰的說道。意思就是同意了。
“需要地方官員配合的事,你作為一個親王就不用朕幫你了吧。這樣朕在下一道旨意封你為臨時的河南道大都督,遙領主持賑災修路事宜。”李世民很高興。
“謝阿耶。我估計幾萬人修,在母妃壽辰前肯定能修完。”李慎也很開心,終於可以把錢花出去了。
一旁的妃嬪們聽到後各個都對韋貴妃投來羨慕的目光,有這麽一個好兒子,何愁不在陛下麵前得寵,動不動就幾百萬的給朝廷。而且還不爭儲,要不然也不能多次幫助太子,這樣的皇子隻要不自己作死,最少兩代皇帝內順風順水,無人能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