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世界國際大比之後。


    傅塵曾經讓陸不凡調查“從古至今的奇人異士”和“地理環境明顯差異的地方”。


    原本的目的,是想尋找一些可能是古代修士的存在,看能否找到些古人修行方麵的線索。


    更重要的是,尋找靈氣濃鬱的地方作為其他人的修煉之所。


    畢竟,傅塵不可能在全國各地都布置聚靈陣,那不現實。


    現在,傅塵打算親自去尋找這種“洞天福地”,正是需要這些資料的時候。


    便第一時間聯係了陸不凡,讓他把收集到的資料抽空給發過來。


    第二天中午,楚青月親自上了門。


    傅塵煉功出來時,看她正和蘇顧兩女坐在一起,表現得有些拘謹。


    這情況屬實有些意外,傅塵無奈問道。


    “一些資料而已,手機直接發送不行嗎?還興師動眾把你派過來,你們隊長最近是有些飄了吧?”


    楚青月嫣然一笑,頓時滿室生輝,解釋道:“教官誤會隊長了,資料裏有些信息是國家機密,網上發送存在安全隱患。”


    “我的錯,把問題想簡單了”,傅塵道歉,伸手道:“把資料給我吧,看過之後你再帶迴去。”


    楚青月從納戒拿出兩份資料交給傅塵,特意補充了一句。


    “隊長讓我跟著協助教官完成調查,不用急著迴去。”


    “那個再說,雨辰,幫她弄點午飯。”傅塵交代完低頭認真的看著手裏的第一份資料。


    首先看到的就是大名鼎鼎的彭祖。


    彭祖名筏鏗,傳說中壽命最長的古人。


    相傳他活了800多歲,曆堯、舜、禹、夏、商、周多代,史上更是記載他活了880歲。


    後人都不相信他的真實存在,找了很多其他的解釋,其中最容易被人接受的是“小花甲”記歲法。


    那個顯然不合理,五千年前的古人對一年四季的變化、星象的研究已經非常驚人了。


    憑什麽到計算壽命的時候單獨換一種方式?


    用修行者來解釋就特別簡單而且明顯,能活八百歲,顯然他的修為已經到了元嬰期。


    在傅塵看來,這是有清晰記錄的古代元嬰修士。


    更好奇的是,什麽原因能讓一個元嬰修士隻活了八百年。


    第二個是周朝薑尚,連小孩子都耳熟能詳的薑子牙。


    壽命139歲,境界應該不超過先天,符合傳說中他沒有修道資質才出世的情況。


    南北朝、隋唐時期著名高僧劉慧昭。


    公元526年生,816年卒,終年290歲,金丹修士,僅僅活了不到三百年。


    唐朝陳俊,創造了一項至今尚無人打破的長壽紀錄。


    清代的文字記載:陳俊,字克明,福建永嘉山區湯泉村人。


    生於唐朝僖宗中和辛醜年(公元881年),死於元朝泰定甲子年(公元1324年),終年443歲,金丹期無疑。


    後麵有張三豐、冷謙、湯雲山、李慶遠,距今年代較近的這些人資料也更詳細。


    所有這些人,傅塵隻是根據壽命劃分各自到了什麽境界,另外就是關注他們生活的環境在哪兒。


    等所有資料看完,傅塵得出結論。


    古人修行,最高的記載隻有元嬰期,而且不管是築基、金丹、還是元嬰期的。


    都是在沒有到壽命極限的情況就去世了,這一點很古怪。


    舉例說,現代人的壽命平均是80歲以上。


    可是,普通人都不可避免地麵臨身體衰老、疾病、意外等情況。


    很多人,活不到應該有的歲數也是常見的。


    可修士不同,尤其是金丹、元嬰期的修士。


    身體機能強大,普通的疾病、傷痛根本就不可能出現。


    卻都是活不到壽命的極限,明顯是別有隱情。


    另一份資料就簡潔多了,列舉了從古至今的一些勝地,都是名川大山。


    另外附了幾個古今環境變化明顯的地方,幼澤、雲夢澤、瀦野澤等。


    把資料重新交還楚青月,傅塵沉吟片刻,有了決定。


    “雨辰傾城,要驗證心裏的猜想,我必須親眼看看,明天一早就出門,你們照顧好家裏,尤其不要讓麗莎被人發現。”


    蘇雨辰知道他做事肯定有自己的考慮,笑著點頭迴答:“放心吧老公,我們會照顧好家裏的。”


    顧傾城擔心他的安危,緊張的問:“這次出門要多久?”


    “看具體情況。”傅塵笑笑迴答,上前輕擁著傾城小聲寬慰。


    注意到楚青月在一旁欲言又止,笑道:“既然陸不凡讓你跟著,明天就跟我一起出發吧。”


    能和教官一起出任務,楚青月很興奮,開心道:“謝謝教官!”


    第二天一早,傅塵和楚青月出發前往第一站。


    位於蘇省的茅山,它是道教上清派的發源地,被道家稱為“上清宗壇”。


    看著前方遍山蒼翠,傅塵駐足眺望,片刻,長歎一聲道:“不用上去了,直接去下一個地點。”


    想了想又道:“乘坐交通工具繁瑣費時,我們自己飛吧。”


    楚青月聞言立刻召出靈劍,腳踏飛劍緩緩升空。


    看到傅塵的身軀憑空而起,急忙催動真元緊隨其後。


    嶗山,是炎黃海岸線的第一高峰,有“海上第一名山”之稱。


    這裏氣候溫和濕潤,冬無嚴寒,夏無酷暑。


    自春秋時期起,就雲集了一批長期從事養生修身的人。


    到戰國後期,嶗山已成為享譽國內的“東海仙山”。


    可即便如此,禦劍跟隨在身後的楚青月也發現。


    傅塵淩空立身於距離嶗山的萬米高空俯視片刻,又一次輕輕歎息。


    抬頭確認了一下方位後,一言不發的破空而去。


    這可是萬米高空,楚青月低頭看下去,和純粹看衛星照片沒區別。


    可傅塵好像已經看透了一切似的,來不及更多感歎,她立刻跟了上去。


    第三站是老君山,原名景室山,位於傅塵的老家豫省。


    因太上老君李耳(老子)在此歸隱修煉而得名,唐太宗也因此將景室山改名為老君山。


    傅塵依然是淩空看了片刻直接掉頭,又去嵩山走了一趟,全程再沒有任何話語。


    楚青月不敢有絲毫鬆懈,全力禦劍跟隨其後。


    到了武當山上空,俯瞰著高峰林立,石如玉璧,湖光山色,綠樹成蔭。


    楚青月知道,這裏很早就已經是修道的重要場所了。


    這一次,傅塵俯瞰片刻後露出笑容,誇讚道:“武當派發展得很好,這麽多資質絕佳的弟子刻苦修煉,未來可期。”


    “除了起伏的山勢和滿地蒼翠,根本什麽都看不到啊,教官你能看到武當派裏麵的情形?”楚青月禁不住發問。


    “走吧,去下一個地點”,傅塵轉身迴道:“等你的修為到了相應的境界,你也可以。”


    奔波周轉,日已西斜,紅霞漫天。


    “天地生成瑤台境”,兩人這次來到了贛省的三清山。


    因為玉京、玉虛、玉華這三座山,形如道教玉清、上清、太清三位尊神列坐山巔而得名。


    這時的楚青月已經因過度損耗真元而麵色蒼白,似乎隨時可能從飛劍下墜落。


    也是,毫不停歇的禦劍飛行了幾千裏,她能一聲不吭堅持下來。


    其毅力和忍耐力絕非凡俗,不愧是龍牙的成員。


    心念一動,傅塵將楚青月收入元靈界府邸中。


    提醒道:“在極限狀態之後馬上修煉,事半功倍,而且對經脈和丹田都是一種磨礪。”


    從修煉中醒來的楚青月,感覺真元和精神力都處於巔峰,不知道已經過去多久。


    見傅塵正祭著丹火在烤一隻兔子,散發著撲鼻的肉香。


    饑餐兔肉,渴飲清泉,各自修行,一夜無話。


    第二天一早,吃完了昨天剩下的一半烤兔肉,傅塵再一次領著楚青月淩空飛渡。


    這一站來到了蜀地青城山,因全山林木青翠,四季常青,諸峰環峙,狀若城廓而得名。


    青城山因道教創始人“張天師”成為道教的發祥地,被道教列為“第五洞天”。


    環境固然清幽肅靜,令人心馳神往。


    靈氣相比於繁華的都市也濃鬱得多,可傅塵名沒有表露喜色。


    終南山又名太乙山、太白山。


    王摩詰有詩“太乙近天都,連山接海隅”的名句來形容它的山勢和廣博。


    脈起昆侖,尾銜嵩嶽,鍾靈毓秀,千峰疊翠,景色幽美。


    素有“仙都”“洞天之冠”和“天下第一福地”的美稱。


    道教始祖老子,曾在終南山樓觀台著《道德經》五千言,還在樓南高崗築台授經。


    因此,樓觀台被認為是道教最早的聖地,終南山是道教的發祥聖地之一。


    楚青月跟在身後,她也是第一次以這樣的視角俯瞰著下方雄偉壯闊的名山,心胸都為之開闊。


    可傅塵的臉上仍然毫無變化,似乎眼下的壯麗景色不存在一樣。


    崆峒山,森林覆蓋率達90%以上,也是著名的道教聖地。


    山間危崖聳立,蓊嶺鬱蔥,林海浩瀚,煙籠霧鎖,如縹緲仙境。


    相傳,這裏是仙人廣成子修煉得道的地方,人文始祖軒轅黃帝曾親臨此處問道廣成子。


    崆峒山因此被道教尊為“天下道教第一山“。


    今天沒有再聽到過歎息聲,可楚青月知道傅塵一次又一次失望了。


    終於忍不住詢問:“教官,你是在找什麽?”


    傅塵沒有絲毫隱瞞的意思,直接迴答:“靈氣匯聚的地方。”


    【【誠求各位支持,收藏、推薦、評論,多多益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在都市開仙路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塵心不悔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塵心不悔並收藏我在都市開仙路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