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實業的辦公室,林誌超正在翻閱旗下物業的商業項目租金資料。


    長江實業集團的收租物業很多,計有:


    一、中環寫字樓大廈六座:


    盈置大廈(18.8萬平方尺)、保利大廈(26.8萬平方尺)、環球大廈(22萬平方尺)、美的大廈(32萬平方尺)、國際大廈(30萬平方尺)、太平行(5萬平方尺)。總計135萬平方尺物業,今年中環租金已經漲至1.4~1.6港幣每平方尺每月,所以六座大廈年租金高達2600萬港幣左右,預計利潤可得2000~2200萬。


    (ps:鱷魚恤大廈已經移交優衣庫服裝)


    二、銅鑼灣商業大廈兩座、高檔住宅大廈一座:


    華登大廈(大丸百貨、28萬平方尺)、新天地大廈(新天地購物中心26萬平方尺),兩幢大廈是零售+寫字樓+高檔公寓的商業組合,商業較為成功,今年預計可以獲得600~700萬的純收益;銅鑼灣半山區的高級住宅大廈,既有106個住宅單元,每個價值25萬港幣左右,每年租金利潤200萬以上。銅鑼灣物業總計,900萬的利潤。


    (ps:傳媒大廈(原使館大廈),已經移交給傳媒集團)


    三、九龍的商業項目一個綜合體、一幢大廈、一座遊樂場:


    美麗華酒店、美麗華購物中心,預計年利潤在1500萬,星光行大廈利潤500萬。九龍物業租金總計2000萬。


    (ps:尖沙咀旅遊區的商鋪租金大漲)


    四、全港零散的收租物業:


    不少臨街住宅大廈的底層,可獲得年租金利潤400萬港幣左右。


    五、星島大丸百貨,年利潤可達200多萬港幣。


    隨著租金全麵恢複,並上漲至1964年更高,長江實業集團一年的租金都在5500萬港幣以上。


    這還不是極限!


    按照這一波的行情,租金大概還能升幅在2~2.5倍。等到1973年時,一年租金純收益都在1.2億以上。


    恐怖之極!


    前世的合和地產在1973年的利潤才6000~7000萬港幣,還是地產五虎之首。


    這麽多物業,自然是從前世富豪們手中搶下來的:


    三座中環大廈(美的、國際、盈置)、一座銅鑼灣大廈(華登大廈),及百德新街整個一層鋪麵(零散物業),是從張玉良家族搶下來的(這個家族已經不足為慮)。


    美麗華購物中心+美麗華酒店,是從楊誌雲家族搶下的地盤,生意則從半島酒店、海港城、國賓酒店等搶下來的,當然也有其它匯聚起來的。


    保利大廈,本事許愛周家族的醫生大廈;


    環球大廈,本是恆生銀行的總行大廈;


    星光行大廈,是從置地的虎口拔牙。


    一時間,僅商業地產就足以讓林誌超自傲了!


    當然。


    這些資產絕大部分不會上市,沒有辦法統計他有多少物業,反正就是很富裕。


    林誌超雖然集中了不少地產物業,但他其實也為香港經濟做出非常大的貢獻:


    以航運為例,環球航運的香港籍員工7500人左右(船大,相同噸位的數量船,節約大量船員),幾乎年收入都在7000港幣以上;至少比前世造就了3000~4000人的‘有能力購房’的人(小房、地段較差);還有兩千多的高級海員,購買力就更加的強了,購房都沒有太大的壓力。


    以工業為例,拉鏈和玩具比前世增加10000個工作崗位,這些人的薪水也比外麵高點,形成一股很大的購買力。


    “老板,林誌浩先生來了!”


    “讓他進來!”


    不一會,堂弟林誌浩來到他的辦公室,這還是他第一次來,頓時眼睛四處打量,充滿著好奇。


    “誌超哥,你這辦公室很簡潔呢!”


    林誌超起身來到沙發區,笑著說道:“我不喜歡放太多東西!來坐!”


    林誌浩朝著窗戶外看了幾眼,頓時很震撼的感覺,維多利亞港和尖沙咀漂亮的風光一覽無遺。


    “喔,好!”


    隨後,林誌超翹起二郎腿,對著林誌浩講道:“我最近正好看了你們那個連開三家大家樂門店的計劃方案書,正好有空就找你聊聊!”


    林誌浩點點頭,他是把計劃書交給黃副總經理的,沒想到堂哥也會看。他是知道,堂哥就一開始指點了他,後來幾乎沒有怎麽關注。


    殊不知,林誌超雖然沒有直接去關注,但有時候午飯也跑去吃大家樂快餐,一樣可以看出問題。


    “整體來講,大家樂中環旗艦店是非常成功的,這也是我們建議今年連開三家大家樂的原因。銅鑼灣、尖沙咀、旺角這三個地區選址也沒有問題.第一個問題,那就是員工的培訓和對企業的歸屬感、責任心,還不足。後期,要加強這方麵的工作,我們是要做連鎖企業,又要朝著上市公司發展,一定要在員工上麵多花些精力和金錢.而做這些,就必須員工的待遇要比外麵好一些,不能光講口號。”


    林誌浩講道:“這樣一來,那企業的開支增大,我們畢竟是快餐.”


    林誌超說道:“錯誤的觀點!優秀的企業,是不會在員工上過分壓榨的,快餐又怎麽樣,利潤也不是很高嘛?而且,企業要做大做強,員工和管理層都非常重要,所以還得有人才儲備做快餐又如何,如果有模仿者,我們這方麵就是優勢。”


    他非常喜歡學習日本和歐美的企業,同樣的產業,後世的優衣庫、星巴克、肯德基等就做得非常好,因為他們員工待遇都要比同行好,對公司的歸屬感強,當然這是相比較國內企業。


    林誌浩點點頭:“好的,這方麵我會加強管理的。”


    林誌超馬上說道:“將以人為本的管理要求,要記牢!比如哪怕是做快餐,任何情況都不能趕走客人。一些小吃店趕走已經吃完的客人,這個他最多損失一個客戶;而我們趕走一個客人,則損失的企業的口碑,有位置就坐,沒有問題客戶可以選擇打包。如果趕人那就是容易發生矛盾當然,假如有人吃完,可以讓服務員善意的詢問——是否可以收拾了,這樣也相當於提醒.”


    細節決定成敗,林誌超講了不少自己的體驗。


    林誌浩拿起紙和筆認真的記錄著。


    最後,林誌超講道:“今年有三個門店要開,說不定很快就有模仿者!而大家樂也有四家門店,要考慮加大宣傳,在電台,甚至電視台都可以打廣告品牌效應,忠實穩固的客戶群,就會讓後來模仿的人,永遠追趕不上。”


    林誌浩點點頭,說道:“嗯,我記住了!再努力擴張,占有市場,後期再考慮利潤的事情。”


    林誌超笑著說道:“別想著分錢,這個大家樂將來可以擴張十幾家,甚至幾十家。我不是給伱講過嘛,要做到夠資格上市,集資的錢又可以去開分店,還可以進入高檔餐飲。”


    “我明白了!”


    一番雞血打下去,林誌浩鬥誌昂揚,林誌超沒有和他約午餐,他時間很忙。


    林誌浩這種小卡米,還是很難和他長時間呆一起的。


    林誌超對大家樂公司有個簡單的規劃,今年開滿四家,明年再開兩三家,以此類推;等到1972年大概就有十家門店以上。屆時,提前資產重組一下,將福臨飯店注入,長江實業集團也注入一個店鋪之類的,這樣就上市。


    籌集的資金,可以收購珍寶海鮮坊,當然前提還得是和前世一樣發生火災(剛營業的最大海鮮坊船,公司一共有幾艘)。


    簡單的構思一下,就成就一個上市公司,這自然得益於林誌超的眼光和能力。


    否則,就林誌浩的本領,這一波上市怕是很難。


    2000萬港幣的資產,是上市的標準,酒樓和飯店都可以。


    另外一邊。


    維他奶的創始人羅桂祥的次子羅開睦,找到其叔父羅勝祥商量事情。


    早年間,羅桂祥在香港開設‘維他奶’成功後,陸續將自己的幾兄弟都拉入公司,羅勝祥就是其中之一。


    不過,此時的羅勝祥和侄子羅開睦,兩人合作著一家粵式餐廳。


    畢竟羅桂祥的兒子眾多、兄弟眾多,一開始維他奶還能容得下,時間一長自然能出去創業,就要出去。


    羅開睦坐在餐廳裏,對叔父羅勝祥說道:“叔父,去年中環開了一家‘大家樂’中式快餐店,生意非常的好。你有沒有想法?”


    中環大家樂快餐已經開業九個月時間,一般人看來,也就是一家餐廳,沒有什麽特別的地方;若是了解西式快餐,本身又是做餐飲的人,還是第一時間發現其貓膩——賺錢。


    羅開睦幾個月前便注意到,經過一番調查,覺得事情大有可為。


    羅勝祥點點頭,說道:“這個生意確實賺錢,我去考察過幾次,每次到飯點的時候,中環的白領就紛紛就餐,位置都是換完一波又一波,很是賺錢。重要的是,這種產業就像西式快餐一樣,可以做連鎖產業。隻是,這個大家樂快餐的老板,一看就比較有錢,原來是福臨飯店的老板,而且一開店便在中環旺地,實力非比尋常。”


    如今的福臨飯店,在香港高檔餐廳也有一定的名氣,鮑魚是其特色。因為如此,很多富人都會選擇。


    羅開睦屬於年輕人,興致勃勃的講道:“市場有競爭才正常,雖然我們錯失先機,但第二個做快餐連鎖,勢必也能分一杯羹,甚至憑借管理水平超過第一家。叔父若是有意,我們就再次合夥。”


    羅勝祥很快就被說服,立即決定:“行,現成的師傅我們很快就可以開設起來。旺角怎麽樣那邊學生多,也是個客源?”


    羅開睦說道:“正合我意!在旺角開設第一家門店,投資成本較低,且可以避開大家樂快餐。”


    羅勝祥點點頭,隨後老道的說道:“既然決定做快餐,又是模仿西式快餐,我覺得就幹脆叫‘大快活’快餐。”


    很明顯,就是衝著碰瓷去的。


    羅開睦倒是一愣,作為年輕人的他,更鍾意有自己的特色,並最終超越‘大家樂’。


    可是他也比較信任羅勝祥,將是老的辣。


    “好是好,就怕別人講我們是模仿品、抄襲者,有損我們的名譽,從而影響生意。”


    羅勝祥說道:“開睦,你知道大家樂快餐的老板,也就福臨飯店的老板,是誰嗎?”


    羅開睦說道:“好像是一位叫做姓林的老板,年齡聽說是30多歲,和我差不多大小。”


    羅勝祥說道:“你說的對,但是我還打聽到,這家老板叫做林誌浩據說和林誌超‘林爵士’有親戚關係。我說這些,不是需要怕,畢竟我們是做正當生意;而是想說,別人的資金實力,恐怕會盡快開分店。所以,我們本來就晚一年時間,你覺得什麽最重要?”


    羅開睦想了想,無奈的說道:“活下來才重要!叔父說的有道理,他們占盡先機,又資金雄厚,我們資金實力不足,隻能跟著走。好,大快活就大快活,吃個快餐,誰會注意那麽多。”


    叔侄倆,很快一拍即合,絕對照著大家樂快餐,在旺角先開一家。


    時間匆匆,轉眼一個月時間過去。


    林誌超從海外迴到香港,又是二十多天的海外行程:從參加五月初‘第三批v’的第一艘油輪下水,再和海外的客戶談判總計10艘v的租賃問題,抽空還得參加各種聚會、會議,他的海外行程都很忙。


    此時的蘇伊士運河關閉兩年,大家普遍認為開通遙遙無期(兩軍在西奈半島對峙),所以長期租賃油船非常吃香。合同簽三年,迴報率在30~40%區間。


    這批船的合同到1972年中到期,屆時迴報率跌至25%左右,但業務依舊繁忙,林誌超便可以續簽五年的合約。需求業務長期,而不需求高迴報率。


    蘇伊士運河是1975年開通(關八年),而石油危機是1974年,所以林誌超的船,80%的船可以進行合理的安排。


    與此同時,林誌超又在英法訂購了四艘貨櫃船,貴的一批!


    五月下旬。


    長江實業集團旗下的‘7-11便利店’在昭隆街9號的盈置大廈一層開業。


    昭隆街位於德輔道中、皇後大道中的中間,是一條南北方向的小段馬路。德輔道中、皇後大道中,都是銀行金融界,是香港中環的繁華馬路,故在昭隆街開設便利店,是非常有利的。


    盈置大廈又是長江實業集團的物業,正所謂肥水不流外人田,林誌超旗下的產業幾乎隻租自家的物業。


    不僅僅如此,7-11便利店開張,還邀請《東方日報》記者前來采編新聞,又是自家的傳媒。


    開業典禮完成後,林誌超率先走進便利店體驗起來。


    “歡迎光臨”


    店員熱情當中,夾帶著一些緊張。


    林誌超點點頭,隨後便參觀起來。


    “門口的雜誌架,在客人翻過之後,員工要盡快整理!”


    負責零售業務的經理林紹東,立即說道:“好,我們都有培訓員工做這個事情!”


    長江實業集團的零售部門,是剛剛成立的,林紹東卻是公司‘老臣’,以前在商業地產部門旗下做事,也就是梁光昌的直接手下。林紹東以前負責過百貨工作、購物中心工作,經驗豐富老道。


    一直以來,林誌超都堅持培養自家的管理人才,儲備人才。當然企業大了之後,就會向外招募精英人才。


    人才,是林誌超最重視的。


    “上崗之後的員工,也要定期培訓,一個月時間不能低於四個小時的培訓,培訓課程主要是參考日本零售行業的服務培訓等。員工要招募年輕男女,性格積極向上樂觀。”


    “好的,我記下了。”


    今天,包括集團副總裁黃昌宏、商業地產負責人梁光昌,亦跟著前來學習。長江實業集團的未來,是一家綜合性集團,所以大家也知道要多學習才像話。


    考察一番後。


    林誌超笑著講道:“今天,我做第一個顧客,就吃一個漢堡!”


    眾人紛紛笑了起來。


    看得出來,老板今天考察得很滿意。


    隨後,林誌超購買一個漢堡,自顧自的吃起來。


    至於其他人,若是都買下一個,豈不是很快銷售完畢?


    “漢堡、便當等,都是和大家樂合作的吧?”


    “對,暫時是合作的!不過後期方麵,我們更傾向在自己的中央廚房做。”


    林誌超點點頭,說道:“不錯!而且,我們要做出特色。比如我們加盟7-11,就得到‘思樂冰’、‘大亨堡’的配方和技術。我們自己還可以研製出‘雙層牛肉漢堡’,物美價廉是標準,配上一個口號.嗯,就‘雙層牛肉巨無霸,醬汁牛肉夾青瓜,芝士生菜加芝麻,人人食過笑哈哈’,大家覺得這個廣告怎麽樣?”


    黃昌宏第一個笑道:“老板真是大才,這麽短的時間就做出這樣朗朗上口的‘急口令’,這個口號能很快傳遍大街小巷。”


    大家紛紛附和。


    林誌超也被自己的急中生智,自我感覺良好得不行,一時間又詢問林紹東記下沒有。得到肯定答案後,他滿意的點點頭。


    最後,他做出總結:“便利店,首先就是便利,在小小的空間內,卻能為市民提供盡可能的便利;其次,後期我們要考慮24小時製度,當然這個得根據香港經濟的發展情況,大城市都是有不夜城的規矩;最後,便利店選址很重要的,他沒有聚集人群的功能,而是應該靠著良好的選址辦法,以及門店數量,來完成鋪開整個香港。”


    林紹東一邊聽,一邊記,一邊點頭附和。


    香港7-11便利店,不僅有美國南方公司派人來指導和傳授,亦有加入林誌超的大量想法。


    絕對是,徒弟超過了師父!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港島家族的誕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任豬飛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任豬飛並收藏港島家族的誕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