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角殯儀館。


    俞普慶的葬禮現場,作為老板的朱國良親自主持。當他看到邵氏電影僅派出一個女人,一個叫做方逸華的女人來參加時,頓時覺得受到奇恥大辱。


    想當年,他的姐夫、姐姐因為空難死亡,他就好像看到邵老六一副假惺惺的模樣。


    當時,邵老六居然還好意思講:“1964年6月,我和陸老板一起去台島參加金馬獎。台島方麵安排兩個活動,一是去花蓮看風景,一是去金門參觀。陸老板去了花蓮,我去了金門。要是我和陸老板同坐一架飛機,哪裏還有命?”接著又誇獎陸先生的不朽業績、高尚品德、以及深為痛惜的話。


    邵氏是否真心?


    有點是無需質疑的,陸氏的死,為邵氏消除了‘心頭大患’;從此電懋一蹶不振,群龍無首,每況愈下。


    而邵氏則稱霸香港電影界,無人與其爭鋒!


    方逸華不合時宜的來到朱國良麵前,故作悲哀的說道:“朱老板,節哀!”


    朱國良擠出一絲笑容,說道:“方女士,那邊是老俞的家屬!”


    方逸華臉一紅,頓時知道自己很失禮,連忙掩飾過去。


    朱國良的意思是,今天他隻是主持人,俞普慶的家屬才是真正悲傷的人。


    突然間。


    朱國良聽見有人小聲的稱唿‘林爵士’,正感覺驚訝,便看見林誌超帶著李子多,身穿一身黑衣來到現場拜祭。


    他連忙上前準備招唿!


    李子多低聲為林誌超介紹道:“老板,這位便是朱老板!”


    林誌超伸出手,低沉的說道:“朱老板好,我是林誌超。聽聞俞總經理突然逝世,我很是傷悲,所以前來祭拜一番。”


    朱國良連忙說道:“好,林爵士這邊請!”


    在他看來——也許林誌超是認為,差點俞普慶就要成為自己的手下,所以前來祭拜一番,從這一點看,這位林爵士可謂性情中人。


    隨後,在朱國良的帶領下,林誌超送上自己的花圈,並祭拜俞普慶一番。對於這個素未見過麵的人,林誌超也感覺很遺憾,本來想著倘若鄒文懷不來,俞普慶也能替他掌管電影事業。


    如今倒好,突然就暴斃了!


    林誌超前來祭拜,是覺得有些遺憾,僅此而已!


    此時的大廳裏,不少人都看見朱國良領著一個較年輕的人,有人稱唿其‘林爵士’,頓時都響起林誌超是何許人了,不由得驚訝起來。


    方逸華低聲問同伴:“林爵士是?”


    邵氏陪同她來的職員,低聲講道:“林誌超先生,香港華人領袖!”


    方逸華頓時很驚訝,他沒有想到俞普慶還有這種人脈!


    這邊,林誌超來到俞普慶家屬麵前,朱國良介紹了他。


    林誌超說道:“首先懇請大家節哀!實際上,俞普慶總經理差點成為我的屬下,因為我和朱老板正在商量收購香港國泰機構事宜。在這裏,朱老板我有個建議,那就是能不能為俞普慶總經理先保留薪資,發放至其家屬賬戶上。待我們之間的事情交談結束後,再各自做下一步決定,這樣算是表彰俞普慶總經理,為香港國泰機構做出的傑出貢獻!”


    言下之意,他還是打算收購香港國泰機構,而且還打算保留俞普慶的薪水。


    朱國良立即說道:“林先生的建議很好,俞普慶總經理為香港國泰機構做了傑出貢獻,又是倒在工作崗位中,理應如此。”


    隨後,俞普慶家屬紛紛表示感謝。


    而朱國良也看出林誌超很有誠意,頓時有了放手的心思。讓林誌超這個大老虎,去和邵氏電影鬥,他也好休息一下。


    另外一邊的方逸華,看得有些皺眉,據她剛才了解,林誌超地位崇高,按道理沒有和俞普慶和朱國良太多親密關係;如今,她看見林誌超和大家溝通了很久,關係似乎比較好。


    得告訴逸夫!


    邵老六在辦公室,聽聞方逸華講——林誌超參加了俞普慶的葬禮,第一反應就是麻煩來了!


    “要遭!怕是林誌超看中了電影行業,意欲收購香港國泰機構,摻和進來。”


    方逸華笑道:“逸夫,你何必擔心一個外行人呢!當年陸運濤那麽厲害,又是富家公子,又是喝過洋墨水的大學生,結果呢,還不是被你打得落花流水。就算他不遭遇空難,電懋也不可能是邵氏電影的對手。”


    邵老六聽著這些奉承,自然不會生氣,但還是認真的講道:“林誌超這個人不一樣!他是真正的白手起家,產業橫跨航運、工業、地產、酒店、傳媒等,都是做到了極致的優秀。就拿他去年成立才《東方日報》來講,之前誰會看好他一個外行的人呢?結果就是,創刊號便是八萬的銷量,創下香港的記錄,而且現在已經隱隱約約成為‘香港第一報’的趨勢。”


    方逸華繼續輕鬆的說道:“電影不同於報紙!而且就像你說的那樣,他有很多事業,那麽哪裏來的精力搞電影呢!所以我猜想,他不過是正常的投資,但不一定會有多少水花。”


    邵逸夫心想,還真是這樣。


    電影可比報紙難做多了,報紙的內容是時效新聞,林誌超有錢就可以聘請大量的記者去采編;而電影的內容,是需要靠創意和想象力,香港國泰機構的人顯然不具備。


    而邵氏電影擁有二十多位導演,上百位電影行業的人才,何必擔憂一個外行財主呢!


    “嗯,伱說的也有道理!”


    想明白之後邵老六也不再放在心上。


    話鋒一轉,邵老六說道:“鄒文懷那邊,你得看緊一點,他現在反叛之心很嚴重。若是事不可為,我寧願主動開除他!”


    他不管鄒文懷是否是個人才,但隻要敢和他提分成,那就是叛逆的存在。再加上有人告密,鄒文懷經常搞些小團體,已經讓他很不爽。


    方逸華點點頭,說道:“沒問題!邵氏的人大多數還是心向你的,畢竟你又是無線電視台的總經理,渠道遠不是其它電影公司可以比的。”


    這倒是說到邵逸夫的心坎上了!


    “是的,我們邵氏有的是人才,直接培養就是了!離開了我們的平台,他們什麽也不是!”


    “嗯”


    這天,林誌超親自約朱國良談收購事宜。


    其實香港國泰機構也沒有多少資產,一個永華片場大概值點錢,至於製片業務壓根不值錢;而院線方麵,其實不是收購,而是納入新的管理方,業權還是屬於個人。


    “林先生,最近我也是想了想,和邵氏鬥,我大概是不行的。再加上,老俞逝世後,我就更加有心無力。所以,我決定出售國泰機構的製片業務和永華片場,至於院線方麵,我們可以加強合作。”


    林誌超說道:“院線能不能將管理權移交給我們?實不相瞞,我投資電影行業,勢必是大手筆投資,拍攝大量的商業電影,所以不用擔心片源的問題!”


    朱國良擔心的說道:“交給你們管理也不是不行,但是得有保底利潤!”


    實際上,就是不是很相信嘉禾電影的實力。


    拍片太多也不一定有票房,拍不出精彩的電影,別人一部頂你幾部。


    林誌超笑著說道:“這個沒問題,至少也得保證大家的租金!”


    朱國良點點頭,他看得出來,林誌超還是比較好說話的。實際上,他也比較好說話,他希望林誌超替國泰機構打敗邵氏,非常喜聞樂見。


    “還有一件事,收購之後,林先生打算如何對待原來的職員?”


    電懋當中,很多都是他姐夫當年招募進來的留個西洋的人才,特別是編劇非常多。電懋比較重視編劇,陸運濤當年堅持以‘劇本為中心’,將編劇放在導演和演員之上,組建了一套堪稱豪華的編劇陣容,著名文人張愛玲就是其中的成員。


    所以電懋一直獲獎無數!


    而邵氏則是注重追求商業利益的電影公司,票房是唯一考慮的因素。


    “能者上,庸者下!如果不願意改變理念,那麽勢必是自己的選擇。朱老板,你說呢?”


    言下之意,不是不用,而是你值不值得我用!


    “好!既然換了新老板,理應如此。”


    隨後,兩人不再交談收購事宜,因為林誌超打算交給手下去談具體收購。


    一周後,香港傳媒爆出:傳媒集團旗下的‘嘉禾電影’收購‘香港國泰機構’的製片業務和永華片場。


    輿論瞬間嘩然!


    傳媒集團成立一年不足(正式成立集團公司),相繼卻在漫畫、報紙領域劈荊斬棘,都取得了讓人震驚的成就;如今倒好,又盯上電影行業。


    一時間,有人形容電影行業是‘山雨欲來’。


    某個住宅單元內。


    鄒文懷、何冠昌、梁風、趙耀俊等人,在趙耀俊家吃午餐,對外的理由是邵氏食堂的飯餐不好。實際上呢,明眼人都看得出來,這一個小圈子。


    最近邵氏的人稱唿以鄒文懷為首的團隊,為‘造反派’,恰好應對現在的大環境;稱唿剛剛加盟的方逸華一派,為‘保皇派’。至於其它,還有騎牆派,告密派。


    總之,方逸華進入邵氏一個月時間,已經是將邵氏電影高的四分五裂,小圈子林立。


    “文懷,那個方逸華也太不像話了,把我們這些老臣當成什麽,是要飯的嘛!這口氣,我是憋得真tmd委屈!”何冠昌首先訴苦道。


    他是鄒文懷的同學在滬市就已經認識,目前是製片部經理,接替的是鄒文懷的班。


    “確實,現在我們宣傳部的經費卡得很緊,有時候差不多都要自掏腰包。若是報銷,有時候還會被審犯人一樣,她才進來一個月時間,就好像是我們的老板一樣。”梁風講道。


    一時間,大家紛紛控訴起來。


    鄒文懷聽得也很憋屈本來是大權在握的,結果現在處處受到鉗製。


    當然,給人打工有約束他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他最大的希望還是按勞給予分成,才是最合理的。


    “你們說的,其實不算什麽,畢竟到哪家公司也是如此,凡是都有規定。隻是我認為,香港電影應該學習好萊塢的製片人製度,大家享有分成才是道理!”


    “也有道理!聽說就是因為電視對電影的影響巨大,迫使好萊塢實行製片人製度。邵氏的電影那麽賺錢,大家都是拿著固定工資,確實不應該。”何冠昌附和道。


    其餘人雖然不一定拿得到分成,他們卻願意和鄒文懷、何冠昌混,這是因為鄒文懷喜歡為下屬爭取加工資,哪怕是和邵老六當麵交談。


    這時候鄒文懷終於說出一個秘密:“各位,去年傳媒集團的人找到我,說希望和我合作!說的是合作,而非挖我過去。”


    一時間,眾人紛紛驚訝起來,隨後何冠昌說道:“文懷,你這怎麽不第一時間告訴我們?”


    鄒文懷苦笑道:“那個時候,我幾乎是拒絕了,所以就沒有打算讓大家分心。”


    何冠昌說道:“糊塗啊!那林爵士典型的財大氣粗,和你講的又是合作,難道你不知道你缺什麽嗎?”


    什麽都不缺,就是缺錢!


    梁風也說道:“確實,你一直希望六叔給分成,現在倒好,六叔不肯,大財主肯,你倒是給拒絕了!”


    鄒文懷說道:“這個倒是不用遺憾!傳媒集團還有在和我聯係,我隻是想問問大家,如果我做,大家跟不跟。我可以保證,說服傳媒集團實行製片人製度,而且薪水一定是高於邵氏的。”


    “沒問題,我們是你拉進邵氏電影的,自然一直跟著你!”


    很快,大家毫不猶豫的答應。


    “好,大家先不要聲張,我打算和對方慢慢談。畢竟我們還有一條路,那就是自立為王。所以條件好才去,條件不好,我們再籌備自立。”


    “有道理!”


    此時的鄒文懷,還是不太想自立。道理很簡單,又加入一個大玩家,在邵氏和傳媒集團的夾攻下,小電影公司很難生存的。


    特別是傳媒集團的聲勢很大,一邊收購製片廠,一邊在組建院線。


    2月中旬,年前的一周。


    林誌超坐在長江實業寬敞的辦公室,正在靠著椅子上,輕鬆而愜意的思考著一些事情。


    最近幾個月的香港,先後受到去年11月的‘紅磡隧道開通’、去年12月底的‘環球航運斥資1.5億港幣訂購160萬噸船隻(即五艘u的訂金)’、今年1月份的‘海軍船塢舊址動工建設’的三個振奮人心的消息刺激,香港經濟已經徹底恢複,就連樓價都已經恢複至1964年巔峰。


    這是連林誌超都沒有預料到的,他的三筆投資,直接加快了投資者的信心。


    當然,仔細思考一下,又覺得是理所當然。紅磡隧道開通,港九連接起來,地產信心立即恢複;環球航運大手筆訂購船隻,說明林誌超對香港經濟信心十足;海軍船塢的動工,簡直就是火上澆油,大家再無顧忌。


    此時,中環的甲級寫字摟的租金已經達到1.6港幣每平方尺每月,九龍和銅鑼灣的住宅達到55~70港幣每平方尺,半山區、淺水灣、九龍塘的高級住宅已經達到70~90港幣每平方尺


    香港的地產已經出現明顯的上揚!


    “老板,唐生來了!”


    “嗯嶽父,請坐!”


    唐仲源跟著林誌超的助理,走進辦公室,隨後林誌超陪同他坐在沙發下。


    喝完一口茶,唐彩芸也來到辦公室討論。


    唐仲源講道:“誌超,我準備拿出一個地盤,我們合夥投資如何?”


    林誌超笑道:“沒問題!嶽父想做地產開發,我就當收學費了,那就按照地產上的規矩,你們出地皮,我們出其它費用,利潤五五分。做這個項目的同時,正好你們學習地產開發的流程。”


    實際上,不請人合作也行,程序慢慢搞就行。不過找人合作的話,可以分擔風險,以及進入狀態快。


    唐仲源笑著說道:“這次抄底還多虧你指點,交學費是應該的,我也少走些彎路。我倒是沒有想過大舉進入發展地產,穩打穩紮依舊是我的策略。”


    唐彩芸講道:“爸,你們手上的物業,很多都是換地權益書吧,那個需要港府拍賣土地時,才有效。”


    唐仲源說道:“嗯,不急,慢慢來,反正手裏還有幾個地盤,慢慢開發。一個樓盤銷售得差不多,再考慮下一個樓盤,所得利潤,再購入地皮。”


    聊了一陣,林誌超對唐仲源的規劃,還是比較認可的。


    一步步走穩,以後機會多的是。


    隨後,他叫來黃昌宏,讓他親自安排和東方地產合作的事宜,不要吝嗇傳授知識。


    “老板放心吧,我安排個不錯的項目負責人,保證傳授到位。”黃昌宏說道。


    誰不知道,老板是把唐仲源的兩個女兒一鍋端,這關係親密的很。當年老板的彩禮,給的就是香港第一大成衣廠,可能現在看來,已經是最大的彩禮了。


    林誌超隨後說道:“我們也得準備加大發展地產的項目推進了,來福士廣場把我的現金流消耗得差不多了,萬一港府有好的商業地皮拍賣,豈不是錯過。”


    黃昌宏點點頭,說道:“去年的兩個樓盤,今年三四月份也可以開盤。年初又動工一個樓盤,後麵我再加快進程。”


    林誌超滿意的說道:“嗯,今年落成的樓宇,估計就七八千個,這完全不夠市場需求,所以這幾年樓價漲得很快,我們爭取每年銷售1000個住宅單元以上。”


    此時,地積比一般隻有6~8,不計豪宅項目。而以前,地積比可以達到10.


    同樣十萬平方尺的地皮,現在要少建20萬平方尺的樓麵,也就是200個以上的住宅單元。


    所以,林誌超手裏一共是440萬平方的地皮,也相當於少了很多住宅單元。


    “我明白!”


    “好,去忙吧!”


    總之一句話,長江實業又開啟了大規模銷售住宅樓宇的時代,大概會供應著香港10~15%的住宅單元。


    此時的長江實業、長江置業尚未分家,林誌超也不打算太早的資產重組,所以資金不用分清兩家。商業地產的租金、發展地產的利潤,統統要用於來福士廣場的投資。


    與此同時,明年可能還要準備三億港幣,投得中環填海地段的地皮(怡和大廈)。


    實際上,長江實業集團已經無力在拍賣場和市場購買其它地皮了,大概率在1969~1973年長江實業都不會從市場購買普通住宅地皮。


    果然,商業地產項目太耗費資金了。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港島家族的誕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任豬飛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任豬飛並收藏港島家族的誕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