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的春天(1961)。


    林誌超剛從海外迴來,就發現香港已經進入春天,心情就更好了。


    長江實業的辦公室裏,林誌超看著報紙上的新聞,頓時有些好笑。原來,是廖寶珊在不久前,當著傳媒自豪的宣布:他的家財已經超過1億港幣!


    這也太囂張了吧!


    自己都沒有這麽囂張,難道自己的三十億港幣左右的資產,是吃素長大的嘛!


    林誌超的資產大部分是環球航運、長江工業集團,賺取的外匯,這個才是足夠自豪的事情,否則香港哪裏有那麽多錢給他賺。


    當然了,林誌超一向對自己的財富進行保密,沒有誰知道他有多少資產。


    就好比前世的林誌超,認為李家成的資產早已經是1500億美金以上,但媒體隻統計出三百多億美金。


    這是因為媒體隻統計股市的市值,而實際上,李家成的私有財富已經不知道存了多少,還有公司的淨資產是遠高於市值。


    廖寶珊如此高調的宣布家財過億,其實也好理解,他是做銀行的,需要的就是知名度和影響力,這樣儲戶才放心將錢存在他的銀行;與此同時,這些華資銀行紛紛尋求修建靚廈作為銀行的總部大廈,這樣同樣是有利於銀行的信譽。


    隻是廖寶珊沒有想到,一場危機已經在醞釀。


    眼紅他的人不知道多少,他如此高調,殊不知自己壓根沒有防禦能力,別人隻要輕輕的一戳,他的商業帝國便會轟然倒塌。


    因為廖創興銀行的1億存款,廖寶珊可能動用了8000萬去投資樓市和放貸上。僅在中環德輔道和九龍的兩幢商業大廈,就投資不菲。


    “老板,錦興置業的銷售已經有些改善,我們要不要將希雲街地皮放售兩幢樓;雖然不在一個地段,但都是在銅鑼灣。”胡兆煦建議道。


    銅鑼灣希雲街一共是七幢商住樓,原來是教會的地盤,總麵積15萬平方尺。捂在手裏已經快十年了,去年十月份才動工。


    林誌超說道:“一幢一幢的放售,拖了錦興置業一年時間,我們現在隻需正常的競爭即可。希雲街的七幢樓,希望可以銷售至明年上半年結束。”


    一年的時間,錦興置業資金凍結4000萬港幣,這已經是很大的損失了;如今再溫水煮青蛙一波,一樣可以是鈍刀子割肉。


    不過去年長江置業銷售出1600多個住宅單元,比林誌超預計的多出三百多個。


    所以希雲街的不到1500個住宅單元,林誌超希望一年半銷售完畢。畢竟期間的廖創興銀行擠提,不知道有沒有影響。如果有影響,那就那幾個月暫停銷售。


    至於渡船街的那個地盤,地積比非常高,20萬平方尺可以修建3000個住宅單元,按照每個單元5萬港幣計算的話,足足1.6億的銷售額。(ps:真實數據,香港最早的私人屋邨——文華新村)


    林誌超記得1962年就會頒布降低20%的地積比,正式施行1965年;正因為如此,香港的地產商拚命的在這三年修建高層住宅大廈,畢竟以後就要少20%的樓麵,在同等地皮的情況下。


    而在那三年時間,銀行大量的資金,投入至地產商,導致了1965年的銀行擠提大浪潮。


    所以,林誌超也打算將渡船街的‘德福花園’在今年年底動工,銷售可以明年下半年開始,分兩年半售罄。


    每一步,林誌超走得都相當穩健。


    由於長江實業的地皮非常廉價,每平方尺的樓麵成本,比其它地產商便宜10港幣左右;而香港的住宅每平方尺在40~55港幣,可見長江實業有多賺錢。


    “好,那我先放售一幢樓那今年的地皮購買計劃?”胡兆煦詢問道。


    去年,長江實業僅購得13萬平方尺的地皮,如果除掉希雲街、渡船街的開發地皮,隻剩下120萬平方尺不到。


    這120萬平方尺,也許在1963~1964年還會開發個10萬平方尺,那就剩下110萬平方尺左右。


    林誌超說道:“如今地皮已經迴升至1957年的巔峰,港九市區的住宅地皮已經達到170港幣每平方尺以上。但公司賬上的資金還算充足,再加上租金已經大增長,今年可以拿下10萬平方尺左右的地皮!”


    胡兆煦馬上說道:“好,有情況向您匯報!”


    存個120萬平方尺,已經足夠了。


    畢竟,1967年後,地皮便宜得很,絕對不會超過100港幣每平方尺(港九市區)。


    那個時候抄底,更加有利!


    此時香港的地產業,受到了限製——經濟不夠發達,所以每平方尺的樓麵很難超過70港幣每平方尺(港九市區),一套住宅也就4~7萬;就是在1964年的巔峰,估計也就5~8萬的樣子。


    所以,沒必要存太多的地皮。


    錦興置業。


    張玉良最近心情還算不錯,投資4000萬港幣的大樓盤,終於開始銷售好轉了;與此同時,每平方尺的單價還漲至50港幣每平方尺,算是可以彌補下賬麵上的損失,至於賬麵外的損失,那就無可估量了。


    畢竟,去年若是迴籠資金,說不定已經又投資了新的幾個項目。


    而且,銅鑼灣百德新街這邊的地盤,其實可以賣到52~55港幣每平方尺;但因為去年長江置業的原因,所以這邊價格並沒有漲很多,張玉良也不敢去賭。


    畢竟再賣不出去,損失會更大。


    “總經理,長江置業又開始了!”隻見侄子張守義闖進張玉良的辦公室,並且急迫的說道。


    張玉良頓時有些苦惱,他惹到林誌超,最大的損失不是這個樓盤的損失,大概是將自己的三哥和大侄子引入公司,他就總感覺有尾隨不掉的麻煩。


    “什麽事情,慌慌張張的?”張玉良不高興的說道。


    張守義一愣,隨即小心的將報紙遞給張玉良,說道:“長江置業在希雲街那裏,又有樓盤出售。我想都在銅鑼灣,怕是又會對我們產生影響。而且我特意去打聽過那邊長江置業有足足七幢樓,是個大樓盤。”


    張玉良也愣住了,連忙看起報紙,發現果然如此。


    頓時,他的臉上變幻莫測。


    良久,他才無力的說道:“相隔有段距離,他們的價格也不便宜,不打緊!”


    隻能這樣安慰自己!


    但其實他明白,長江置業的信譽好,怕是會影響到他們的樓盤銷售;


    當然,也僅僅是影響,張玉良相信今年應該可以銷售完的。


    “喔,那就好!”


    待張守義離開後,張玉良猛拍辦公桌,發泄著心中的狂躁。


    他不知道林誌超何時才會結束對張氏家族的打擊,感覺沒完沒了!


    他又痛恨三哥和大侄子在公司礙事,影響自己私吞大部分家財的想法!


    周末,林誌超的嶽父唐仲源、嶽母宋巧玲、小舅子唐顯千,來到深水灣79號別墅做客;至於林誌超還有一個小舅子唐友千,則還在倫敦留學。


    客廳裏,大人圍坐在一起,孩子們則在外麵玩他們的。


    林誌超打趣唐顯千道:“女朋友今年暑假迴港,你們是打算直接結婚,然後兩口子一起去非洲工作麽?”


    唐顯千在林誌超麵前,雖然是平輩,實際上他對自己的父親,都沒有對林誌超的那種足夠尊重。


    所以聽到打趣,他撓撓頭的說道:“姐夫覺得呢?”


    林誌超頓時一噎,說道:“這種事我怎麽好摻和!我都不知道你們在倫敦的關係處到那種程度了,能給你建議麽?”


    他甚至都沒有看過女方,隻知道也是香港在倫敦的留學生,父母也算是小有家財,否則也送不起國外留學。


    唐顯千還真就說道:“還沒有到談婚論嫁的那一步,就是確定了戀愛關係。”


    唐仲源一愣,說道:“伱不是說隻是互有好感嘛!”


    宋巧玲頓時打了丈夫一下,意思你幹涉那麽多幹什麽。唐仲源頓時沒有脾氣,他對於兒子有女朋友的事情,倒也是很關心。不過兒子似乎找到靠山,都不給自己說,頓時有些泄氣。


    林誌超笑著說道:“那自然是緩兩三年,我和你姐當年的情況,比你緊急得多,也拖了快兩年時間。年輕人,事業為重,如果她能理解你,你們能堅持兩三年,一切都是水到渠成。”


    唐顯千果然立馬聽進去了,說道:“我也是這樣想的,非洲那邊的事情還沒有穩定下來,也沒有想著馬上成家。”


    唐仲源、唐顯千是輪流去非洲視察工廠、處理人際關係;實際上,目前僅投資2家紡織廠、1家染廠而已,還在試探階段。


    尼日利亞畢竟是‘很大的國家’,恐怕可以開十幾家紡織廠、數家染廠等,才算得上真正的‘非洲紡織王’。


    唐仲源談起生意,也暫時忽略兒子的感情事,說道:“去年尼日利亞獨立後,我看這半年局勢也很穩定,尋思著擴大規模!”


    林誌超思考了一下,說道:“最好是慢慢擴張,這種國家軍方容易政變,我建議你們多和軍方打好關係,比如讓他們提供保護,給予好處費什麽的。總之,現在沒人和你們爭,可以一年開1~2家工廠,一步步推進。”


    他不會建議紡織專業的事情,隻是會建議風險控製的問題。


    唐仲源果然聽進去了,畢竟這個女婿的眼光,是沒法不信的。


    “有道理,這樣確實更穩妥!這兩年來,我們在那邊已經建立很好的關係網,軍方也有人脈;最近,尼日利亞政府方麵,就有意鼓勵我們追加投資,他們對於我們的工廠是非常歡迎的。”


    能不歡迎嘛,幾十億英鎊的外匯花不出去,而國家的工業基礎薄弱;如果有外資建設工廠,不僅可以將棉花變成布匹,還可以解決很多工作崗位。


    隨後,大家都是在交談事業上的事情!


    東方集團目前擁有成衣工人6000名,是香港最大的成衣廠,產品銷售南非、尼日利亞、歐美、東南亞;在成衣領域,是第二、第三的總和,年盈利近千萬港幣。而整個東方集團的年盈利,已經1300~1500萬港幣,成為香港的大型工業集團。


    從這一點來說,紡織附加值最低,成衣次之,塑膠花反而附加值還高些;當然,塑膠、玩具等的附加值,也還不錯。


    總體來說,紡織附加值低,但是架不住全球市場需求高,所以是香港當仁不讓的第一大工業。而目前香港的成衣產業,才正式開始發展,預計要在十年時間,趕上紡織業。


    “聽說,中環的商業用地已經漲至1300港幣每平方尺了!”唐仲源問道。


    林誌超點點頭,說道:“一點不假!”


    唐仲源暗暗咂舌,講道:“這樣一幢大廈,動輒都是三四千萬港幣的價值,豈不是?”


    林誌超笑著說道:“嶽父莫非是想投資一幢?”


    一幢中環大廈,對於一家大型置業公司,都是一個負擔。就拿廖寶珊來說,他在中環一共投資了兩幢大廈,一幢隻有十層高,一幢預計是24層高還在九龍修建了一幢大廈。這些物業就會占據四千萬的資金左右,這還是他前兩年購買的地皮。


    唐仲源雖然也有實力,但估計整個東方集團的淨資產,再加他的現金流,也就六七千萬港幣。


    “這倒沒有,至少現在沒有,我現在更願意投資實業!”


    林誌超笑著說道:“嶽父很理智,尼日利亞那邊做起來,你就是真正的‘非洲王’,成衣、紡織雙豐收。”


    聽到林誌超的這種口吻,大家都不奇怪,本來就是女婿在幫助嶽父拓展事業。兩家人都知道,唐仲源的紡織,一開始是長江拉鏈扶持起來的;唐仲源的成衣,更是林誌超這個女婿送的‘彩禮’;而尼日利亞的事業,也是林誌超參謀的。


    這些事情,是想遮掩掉,也不可能遮掩掉;更何況在唐仲源本人看來,女婿的商業本領和工業領域成就,完全可以為他的‘師父’——達者為師。


    “確實要好好專精這兩樣產業!當初紡織領域,東方集團一度是前三,後來落後下來,差不多是第五,我一直有在檢討自己。相比之下,炳源堂兄的紡織事業,一馬當先,現在已經是第二、第三的總和差不多,估計,資產額都有四五千萬了,聽他的意思,最近幾年還打算上市。”


    林誌超笑道:“最近幾年上市不劃算!當然嶽父不要去亂說,這是我一家之言,要是說錯了,豈不是得罪堂伯。”


    唐仲源點點頭,心中不禁熄滅了跟隨較勁的想法,還說道:“這是自然!”


    唐炳源若是在1964年前上市,資金最多可以購買設備、機器,進行更新換代,又能有多大的發展。


    自己的嶽父若是聽自己的,以後就走南豐集團‘陳廷驊’、華夏染廠‘査濟民’的路子,成為紡織業轉型最成功的商人。


    也就是說,他會鼓勵唐仲源在1967年在新界收購‘乙種公函換地證書’,順勢慢慢的進入地產業。再在1972年進行上市,籌集資金。


    至少,唐仲源的家族,將來不會輸給前世的陳廷驊家族,甚至是更勝一倍有餘。


    畢竟,當年僅憑將許彩英嫁給他,已經是一種恩德;畢竟,出身名門的唐家女兒,豈有做妾,哪怕是平房的道理。


    不過如今看來,很少有人再拿這個事情說閑話了。


    隨著林誌超的地位增加,大家也覺得唐仲源選擇對了。


    月底。


    林誌超來到匯豐銀行總經理桑達士的辦公室,總經理隻是匯豐銀行的實際首腦,但上麵還有一個匯豐銀行主席;當然,匯豐銀行總經理就是下一任董事局主席。


    而桑達士預計還有兩三年才能真正成為匯豐銀行一把手,不過也足夠為林誌超所用了。早在桑達士隻是進出口部的副經理,便已經在匯豐銀行算得上高層,畢竟當時已經預定是項目部經理。


    就當時的情況來說進出口部門是重於項目部,因為受到半島戰役的影響;而如今,匯豐銀行早將進出口部分成‘進口部’、‘出口部’。


    喝上一口茶之後,林誌超翹著二郎腿,靠在沙發上,輕鬆的說道:“寰宇航運今年要訂購兩艘油船,日本那邊說已經能造13萬噸的油船,1100萬美金一艘。”


    寰宇航運,已經擁有4艘5.6萬噸油船、6艘10.3萬噸油船(其中兩艘為在建);債務方麵是1200萬美金(含造船的尾款),但利息僅6%。


    也就是說,匯豐銀行願意為寰宇航運、香港航空提供6%的超低利息,這是比較好的。畢竟銀行存款的利息,有的都比這個高不少。


    桑達士說道:“貸款方麵沒問題還是給予6%的低息貸款。”


    隨後,他話鋒一轉,說道:“環球航運今年就可以償還所有貸款。而明年的利潤怕是可以達到1300萬美金以上,所以我在想,何不訂購四艘油船呢?”


    一路走來,他見識過林誌超的超強眼光,不僅能分析出航運形勢,甚至還能抓住航運機會;與此同時,林誌超在各國也擅長和政府打好關係。


    這樣好的條件,匯豐銀行如果投資航運,自然是找林誌超加深合作了。


    林誌超稍作思考後,就說道:“今年造船還算便宜,明年怕是就得漲價,當然我相信航運也會走出低穀,新油船行情可以達到20%迴報率。所以寰宇負債高一點,也無妨,就打造四艘,不過得兩艘10萬噸,兩艘13萬噸,這樣配置比較合理。”


    20%的迴報率,就是五年迴本一艘新船;當然有個前提,那就是別出事故,油船的事故還好,日本造船廠會付全責,若是高級海員操作不當,那隻有期望保險賠償足夠。


    環球航運也出過一次事故,是二手貨輪擱淺,不僅要賠償貨主的錢,還損失一艘二手貨輪,但運氣還算好,保險的資金足夠賠償貨主的錢,就是二手貨輪,也能賠償一部分。


    總體說來,環球航運的管理非常不錯,損失較少。


    桑達士笑著說道:“這些你是專業的,我們不幹預!”


    如今的寰宇航運,擁有4艘5.6萬噸、6手10.3萬噸的油船,總噸位不到85萬噸。再打造四艘,也才130多萬噸。


    帶著匯豐銀行發財,第一是加強和英資的聯係,畢竟現在還需要英資盟友;第二是加強和匯豐的合作,有利於以後讓匯豐銀行為他所用;第三是這樣可以減少匯豐銀行投資其他航運企業,避免匯豐銀行扶持新的船王。


    畢竟,如果匯豐銀行看好航運,而林誌超不願意帶他們發財的話,他們可以立馬加大對包宇剛的扶持,或者扶持其他船東。


    按照林誌超的規劃,要在1967年前,將寰宇航運的噸位,提高至300萬噸。


    而環球航運,則需要800萬噸;亞洲航運,要上100萬噸。


    簡單的溝通後,林誌超便離開桑達士的辦公室。如今,他和桑達士的關係已經非常親密,每年都有黃金送上。畢竟,桑達士也是需要賺錢的。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港島家族的誕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任豬飛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任豬飛並收藏港島家族的誕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