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誌超來到畢打街‘香港大酒店’舊址,身邊跟著黃昌宏、李保羅等高層。


    這幅2.6萬平方尺的地盤已經完成拆卸,就連設計圖紙都已經差不多敲定,預計明年初動過。規劃設計的是24層高的商業大廈,總麵積為28萬多平方尺。


    每一層的樓麵麵積、高度是不等的,比如最下麵的四層的樓麵麵積達到1.47萬平方尺,樓層高度為3.6米,因為這是做‘購物中心’的,當然這種不算是真正意義的購物中心


    從第五層開始,每一層僅1.1萬平方尺,並且第四層和第五層之間有一個陽台。如此設計,除了外觀更優美之外,也能防止外牆掉落帶來的隱患,當然還有分隔‘購物中心’和‘寫字樓’。


    林誌超感歎道:“樓層越高,造價越高!”


    這幢大廈修建以後,叫做‘保利大廈’,以旗下保利建築命名。造價高達1500萬港幣,比鱷魚恤大廈價格高一倍。


    當然了,鱷魚恤僅16層高,樓麵麵積僅10.8萬平方尺。


    李保羅笑著說道:“老板舍得用料,建築成本起碼增加了20%。李生(李高福)在永樂街的大廈,造價僅700萬,樓麵麵積則有18萬平方尺。”


    林誌超點點頭,並沒有繼續說下去。他心裏明白,像是鱷魚恤大廈、保利大廈、盈置大廈、環球大廈,這四幢大廈都沒有機會並樓。


    既然如此,那這四幢大廈至少在2023年還得保持出租狀態,當然不排除林誌超會提前出售一些大廈。


    六十多年的時間,質量不好一點怎麽行!


    “好,這個項目就籌備開工!”林誌超說道。


    環球大廈由於技術難度高,所以還在設計圖則中,裏麵的力學都是要專家敲定,而且因為是玻璃幕牆,就必須得抗台風。


    在1951年,紐約利華大廈首次向人們展示了一座全新的玻璃方盒子,這座由玻璃和金屬組成的玻璃幕牆建築,被認為是現代高科技發展在建築上的標記,深受建築師們的青睞。


    但玻璃幕牆有的不大不小的缺點,那就是容易脫落,所以設計上一定要做好全方麵的工作;恰恰香港又是台風地帶,所以就得更加認真的分析力學等。


    當然了,技術不是問題的,林誌超相信這個時代的技術。


    “好的,如果快的話,預計年底或明年初可以進場!”黃昌宏講道。


    這速度可以了,反正林誌超也不急。


    保利大廈、環球大廈,預計將在1960年底、1961年中開業。而盈置大廈(昭隆街九號),則將來1960年初竣工。


    隨後,眾人並沒有迴公司,而是乘車前往銅鑼灣的百德新街。


    在一個地方,林誌超讓助理攤開一副香港島的地圖,隨即現場開起會來。


    “你們看,中環是商業中心,當香港經濟足夠發達時,商業中心就會東移,那麽灣仔就會承接中環的商業部分,這叫繁榮東移。但銅鑼灣是什麽定位呢?我覺得會是購物的理想地帶。”


    “所以,我們要將銅鑼灣的地皮,都好好的利用起來,打造一個‘用住宅來培育商業’、‘用商業來帶動繁榮’的慨念。”


    “百德新街地塊、這個三角地塊(百德、怡和、劍得佐治街),可以聯合開發。這個三角地帶,我打算修建一幢高層大廈,下麵至少五層是購物中心,上麵則是寫字樓。而百德新街的西半街,差不多是八幢工字型大廈,或者半工字型大廈,靠近三角大廈這裏的一座大廈,要設計出一座一流百貨大廈,樓上則也是寫字樓或者住宅,其餘大廈則差不多都是底層商鋪、二三樓寫字樓、上麵住宅大廈的布局。”


    眾人紛紛記錄下來,老板是非常專業的,設計的大概布局,不僅僅是考慮淺顯的問題,還考慮到更深層次的問題——香港經濟前景、地區定位、營造商業環境等。


    總之,大家對林誌超的大體規劃,是非常佩服的。


    他們甚至第一次聽說‘繁榮東移’,就堅信不疑,不會覺得‘繁榮會西移’,衝著上環、西環跑去。


    良久,黃昌宏講道:“老板,這個項目工程很大,資金要求較高,怕是我們得以售樓花,或者貸款來完成了。”


    林誌超思考一下後,說道:“資金不用考慮,但售樓花太早不符合利益,所以我希望明年上半年將圖紙搞出來,下半年能動工,1960年後再分期銷售樓花。期間若是資金有問題,貸款即可。”


    他畢竟不缺錢,若是在價格低的時候出售樓花,多多少少利益不符合。雖然強調‘貨如輪轉’,但那是資金實力弱,最重要的是對‘行情分析沒有把握’的情況下,要‘貨如輪轉’、‘做地產如開工廠’的模式,即地盤隻要又一定的利潤,不管行情好壞,都進行出售。


    黃昌宏頓時放下心來,說道:“嗯,我們明白了。”


    老板對未來地產非常自信,所以要找準時機開發地盤,全是在算計,精打細算。


    林誌超點點頭,接著說道:“我們銅鑼灣還有希雲街、使館大廈、渣甸倉庫.六十年代後再說吧!”


    不知不覺中,林誌超也在銅鑼灣深耕起來。


    渣甸倉庫應該就是前世的京華中心,可以在銅鑼灣豎起一流的大廈地皮,所以留著七十年代再開發。


    熨波洲的遊艇會所,林誌超、鄭裕桐、李兆基、李高福這四個順德籍同鄉,正在雅間裏聚會打牌。


    對於打牌這種事,林誌超興趣不高,但幾個大男人坐在一起,總得有個娛樂的活動;大家也就打打紙牌,休閑一下而已。紙牌遊戲是‘鋤大d’,又叫‘大老二’。


    紙牌遊戲不一定是賭博,也能是智力遊戲,畢竟還有喜歡打橋牌的大人物。


    但四個順德籍商人,身家都是不菲,所以數錢都是百元港幣大鈔,輸贏也是在數千元計算。


    一樣是娛樂!


    李兆基打出一張牌,隨口說道:“最近的地產有轉暖的跡象,你們發現這個問題沒有?”


    林誌超隨即大方的分享經驗:“嗯,確實如此!總體來說,這次暴跌就是‘供需失衡’,消化那麽久,也該轉暖了。兆基兄你們永業公司算是抄底正確,怕是明年就能站穩腳步了,你可是事業、家庭雙豐收了,什麽時候辦喜酒,可得提前通知我!”


    鄭裕桐、李高福紛紛打趣李兆基,畢竟三十歲才娶親,而且女方是香港小姐冠軍,自然話題性十足。


    李兆基雖然平常不善言談,但今天都是老朋友,自然也不虛,大方的說道:“承林生吉言了,我肯定第一個通知你。”


    他這話不算假話,林誌超對他多有提攜,他一直十分感激。


    林誌超‘哈哈’笑道:“那我就等這杯喜酒了!”


    對於林誌超來說,提攜了李兆基,但也不算改變太多。


    前世的新鴻基,一開始更像是一個‘搭夥公司’,三人在經營新鴻基的時候,很多項目都是現擬的股份分配(按照投資額度),李兆基也有自己的地產公司,馮景禧也有自己的證券業務。


    而這一世同樣會照著這樣發展,不同的是,李兆基有更多的資金去投資地產項目。據林誌超所知,他最近就個人購買了一個工業地盤,估計打算投資工業大廈。


    事實上,林誌超不可能搶掉所有人的機緣,凡是和他關係好的,一般不會去動。李兆基雖然已經失去‘美麗華酒店’的機會,但中華煤氣這個項目,林誌超就不會盯上,雖然這是一個壟斷企業。


    畢竟,已經搞沒了兩個大亨——李家成、包宇剛,不能再搞沒四大家族另外三個了。


    林誌超始終相信‘碩大無朋’,就好像恐龍一樣,走向滅亡。所以他不能在香港太過壟斷,至少也得有幾個像樣的‘陪襯’。


    正因為如此,林誌超也放棄了‘金店生意’,現在不會去做,以後也不會去做。


    林誌超對鄭裕桐調侃道:“好友充市,你卻做淡友,莫非還在靜待機會?”


    他不是鼓勵鄭裕桐入市,而是一種朋友之間的調侃,畢竟大家都不會輕易受到蠱惑。


    鄭裕桐露出彌勒佛般的笑容,不緊不慢的說道:“有朋友叫我玩,我就小玩一下。反而這次李康節、陳德泰事件,正好印證了我一貫的想法——凡事不要博盡、不宜過頭,一旦地產狂瀉,一切都是嗚唿哉!”


    李高福迴應道:“陳德泰還好,聽說最近已經收拾好心情,繼續在投資地產。”


    林誌超每次談及地產,總是興致勃勃,他知道地產前景,所以自信滿滿。


    實際上,前世經曆幾次暴跌和銀行擠提,把地產前輩全部按在了地上摩擦。那些孤注一擲、賭博式的炒家幾乎全給套死,全軍盡墨。其中有不少億萬富豪財空身退,自此從香港商界銷聲匿跡。


    如果沒出現突發的銀行危機、政z危機,後來的地產巨頭就會是這些人,而不會是這時在地產界毫無名氣的鄭裕彤、郭得勝、李兆基、李家成之流了。


    閑聊之中,林誌超也談及一件事情:“香港經濟騰飛,今年中已經有不少海外企業來港開設分部,種種原因,所以地產迴暖很正常。對了彤兄,我覺得你應該做鑽石生意!”


    鄭裕桐精神一震,連忙請教道:“林生,這鑽石在香港的銷售會好?”林誌超講道:“今年來港旅遊的人口肯定會突破十萬人,那些外國遊客的購買力可比本地人足,香港又沒有什麽稅收,你覺得遊客來港,會對‘物以稀為貴’的鑽石,不喜愛嘛?”


    鄭裕桐點點頭,說道:“林生說的很有道理!”


    林誌超畢竟是香港最會經商的人,他自然是深信不疑,更何況他一直也在關注‘鑽石’,但香港隻有一家又鑽石出售,那就是‘鑽石大王’的廖桂昌,擁有香港唯一的一張戴比爾牌照。


    廖氏的父親經營手表鑽石,廖氏從50年代起繼承父業,該家族在黃竹坑擁有一間鑽石加工場。工場戒備森嚴,外人均不得入內。人們隻知道廖氏的表行陳列有鑽石手表,很微小的鑽石,就價值幾萬港元。香港是世界最大的廉價表生產基地,廖氏鑲嵌的高附加值名表,想必獲利不菲。


    林誌超適可而止,並沒有多談,點撥兩句鄭裕桐,已經足以。他若是有意,很快就會付出行動,千方百計去獲得戴比爾牌照。若是覺得困難,也就不會有後世的‘鯊膽彤’了。


    而林誌超不僅僅點撥鄭裕桐,以後怕是藍煙囪(新世界中心)也不會去搶了,畢竟他可以獲得九龍倉,何必再去拿一個次很多的地盤呢!


    四人打牌打到傍晚,又在會所裏吃完晚餐,才各迴各家。


    林誌超來到長江工業園,這裏一共是五幢工廠,分別是一層、三層、五層、五層、八層的工業大廈,總計麵積22層樓、72萬平方尺的工廠。


    如今:


    長江拉鏈使用了兩幢工業樓,分別是五層、三層,總計樓麵26萬平方尺,用工4000人;


    長江玩具使用了一幢五層樓,總計樓麵16萬平方尺,用工3500人;


    長江塑膠使用了‘八層高’樓宇的四層,用工已經達到4000人;


    假發廠在‘八層工業大廈’的五層,鱷魚恤、旅行者行李箱則在第六、七層;至於公仔麵,則在第八層。


    至於一層工廠,則用倉庫;員工食堂,是三十年代的那幢廠房,原來的長江塑膠廠,經過改造後。


    至於環球海事學院,已經搬到荃灣的另一個地方,是一幢三層大廈。


    “得再建兩幢三層高的工業大廈,這次一層麵積搞大點,爭取來個六七萬平方尺一層。”林誌超對副總經理王良說道。


    王良點點頭,說道:“確實!玩具廠增長喜人,要想寬鬆一些的話,可以修建兩幢工業大廈,備用著。”


    林誌超說道:“晚點,‘旅行者’行李箱將納入長江實業旗下的‘優衣庫服裝企業’,兩家公司的工廠,也要搬到觀塘那邊去,將來屬於我旗下的綜合集團管理。”


    優衣庫服裝企業,將來說不定也會成立一個集團性質的,不會隸屬上市公司——長江實業集團,畢竟這家上市公司過於龐大也不像話。


    萬一兩個女兒成才,怕是也得準備一個像樣的企業,給她們展示才華。


    王良聽到林誌超的分隔計劃,並沒有什麽意見,試探性問道:“那公仔麵呢?”


    林誌超說道:“也會納入長江實業的體係!工廠也會搬到觀塘的工廠。”


    長江實業在觀塘有兩座工廠大廈,將是服裝、食品的生產總廠。倘若要出租,服裝廠的廠房就出租給成衣廠,食品廠的廠房也出售類似的食品飲料工廠。


    “好的,我明白老板的計劃了!”


    王良作為長江工業集團的老人,幾乎又是林誌超的代理人,老板不在,他就是統領全局的‘署理總經理’。


    林誌超的很多想法,他都非常清楚,比如假發、塑膠花是個沒有長期前景的產業,再過幾年就要逐漸降低產能,代理工廠生產為主;而拉鏈、玩具則是長期產業,集中集團力量去長期發展;還有今年成立的‘中天拆船廠’、‘中天鋼鐵’等,屬於新興產業,需要關注。


    當然,長江工業還有很多孫公司,這些孫公司更多是為子公司服務。


    和王良溝通一陣後,林誌超從辦公室起身,去視察工廠。


    “老板”


    長江塑膠的總經理陶德榮,正好在工廠,第一時間陪同林誌超考察,主要順便可以匯報工作。


    林誌超點點頭,滿意的說道:“今年塑膠花發展很不錯呢,是豐收的一年!”


    雖然還有一個月時間,才是完整的一年,但財報已經看得出端倪了。


    陶德榮立馬說道:“產能預計增加30%,但利潤估計隻能增加15%!主要是現在競爭激烈,大家把價格做得越來越低。”


    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香港的工業都是低附加值,比如前世的‘紡織巨頭’南聯集團,工人一度四萬多人,但利潤隻有三千多萬港幣,已經是嚇死人了。


    唐仲源目前的工廠有7000人左右,一年利潤也不過1000萬港幣左右,這還是成衣產業目前是高附加值,至少比紡織高不少。


    香港的工業領域,利潤隻有10%左右。


    雖然日本的索尼、鬆下等企業的利潤也隻有8~10%左右,但日本人好歹工資上漲得快,能有這個利潤已經非常不錯了。


    而香港是在工人低薪的情況下,利潤還如此低,說明做的就是‘低端工業’。像是稍微高端一點的工業,都輪不到香港。


    比如前世的芭比娃娃代工,便是被日本工廠拿下。


    好在這一世,林誌超在芭比娃娃生產工藝上,投入了不少,所以質量不比日本生產的塑膠玩具差。


    “門檻太低了,很快香港的塑膠花工廠能突破1000家、2000家,家庭工廠太多了!”


    聽到林誌超的話,陶德榮深信不疑,他立即建議道:“老板,我建議我們明年可以考慮實行三班倒,這樣可以少投資一些設備的資金,又能提高產能。而工人的方麵,我們可以去調景嶺那些地方招募一些‘臨時工’,有活就幹,沒活就辭退。”


    林誌超很快就同意這個方案!


    三班倒是必然的,增大產能、減少設備投資。


    至於招募‘臨時工’,更是沒有壓力,這個時代辭退工人就是一句話的事情,又不需要付賠償。畢竟工廠本身就是流水作業,這樣再正常不過。


    今年(1958年),塑膠花的利潤可能會突破2300萬港幣,已經是非常不錯了。預計1959~1963年,是巔峰時期的盈利。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港島家族的誕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任豬飛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任豬飛並收藏港島家族的誕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