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


    林誌超坐在長江實業的辦公室裏,思考著事情。


    昨天,他和飛艇泰(霍)一起吃夜宵,得到了一些地產上的信息。


    比如那個李康節,聯合的是港澳一批商人成立的一家公司,他是這家公司的掌舵人,這個團隊有個重要的人物就是奧門何顯;何顯股分雖然不多,但聽說卻是所有貸款的擔保人,而貸款銀行正是恆生銀行。


    要出事!一旦這家公司造難,何顯這個擔保人絕對會是有大麻煩。


    當然,這些事情不關林誌超的事情,這些人不倒黴,怎麽會有鄭裕桐、李兆基、郭德勝的出頭之日呢!


    如今看來,活躍在五十年代中期至六十年代中期的地產大商人(千萬資本)有林誌超、廖寶珊、飛艇泰、張玉階、陳德泰、李康節、馬錦燦、李高福、彭國珍等約十家。


    了不得!


    其實,就算李康節、陳德泰等在第一波倒下,但也隻是會元氣大傷而已;哪怕廖寶珊被活活的嚇死,也給子女留下大量的財富,後世也能成為數十億的富豪家族;而彭國珍好像滋潤到八十年代初,結果被中英談判事件的影響,把公司給清盤了,人也死了。


    這一路走來,有多少機遇和危機啊!


    前世五十年代的大地產商,無一成了大氣候,飛艇泰六十年代後受打壓、張玉良家族擔心造清算,最終活下來的,隻能是二三流地產商,香港前十的地產公司都沒有他們的份。


    幸好,林誌超了解未來的行情,否則他肯定也會栽一次跟頭。


    不過這一次和那麽多倒黴蛋接觸,林誌超也沉下心來認真思考問題,他決定暫緩大量購買地皮,最多再購買一兩幅小地皮。


    這樣一來,截止明年中,在一年半的時間裏,開發32~35萬平方尺的地皮,還能剩下100萬平方尺(不含中環商業地皮);而這32~35萬平方尺的地皮(含公眾四方街),預計可以帶來近一個億的利潤。


    很不錯!這些錢夠興建商業大廈、抄底樓盤和地皮,甚至購買中環商業地皮。


    想好之後,林誌超伸伸懶腰,臉上露出滿意的神色。


    為公司謀劃發展方向,是一個很重要的事情,畢竟作為一個老板,最重要的就是當一個‘合格的指揮者’,而不是‘衝鋒陷陣’。


    不過話雖如此,林誌超還是在吃過午飯後,來到金巴利道巡視兩個樓盤。


    “老板,進度都是正常,下半年九龍的三個樓盤都可以準時完工。”作為三個樓盤的項目總工程師,陸孝佩陪同林誌超視察,並匯報了情況。


    林誌超帶著安全帽,在工地的第一現場了解情況。


    他對陸孝佩很滿意,做事認真、一絲不苟,而且還精益求精,是個非常有能力的建築人才。


    為了網絡這種人才多替他打幾年工,甚至長期打工,林誌超去年底直接又給他加薪,每月薪水2000元,年底有3個月薪水以上的年終獎。算下來,陸孝佩的年薪已經是3萬級別了。


    不過這樣的薪資水平,比起黃昌宏、胡兆煦等核心高層,還差很多(4~5萬),就是李保羅也比他高一些。


    在保利建築中,論水平高低,林誌超覺得李保羅更天才,而陸孝佩的經驗更豐富;事實上,這兩位都是前世香港僅有幾家上市建築公司的老板,如今都在給林誌超打工。


    林誌超給的薪水很高,這些人以後未必會出去單幹,所以保利建築以後絕對是香港第一建築公司,修建的名廈會數不勝數。


    “嗯。進度和質量都要得到保證,這些樓房就算七十年以後,可能也會在使用,我們要對業主負責。”


    “沒問題的!”


    香港的建築有個特點,那就是鋼筋特別多。實際上對抗震沒有特別高的要求,但是香港建築對抗台風卻有很高的要求。所以後來那些高樓商廈,采用的鋼筋密度,真是密密麻麻的。


    所以質量真是沒的說!


    隨後,林誌超說道:“明年我們要建一流的商廈,你和李經理都是建築精英人才,到時候又是一個新挑戰了!”


    陸孝佩振奮的說道:“我在滬市也建造過高層商廈,一定可以的!”


    林誌超拍拍他的肩膀,說道:“好,以後公司要建不少商廈,不過會更具現代化的設計;有你們表現的時候。你放心薪水絕對年年加,不給那些人挖你的機會。”


    陸孝佩頓時臉一囧,他喜歡跳槽,以前往往一個項目結束後,早已經就有老板挖他,所以他便跳槽;跳槽一次,薪水漲一次,所以他覺得並沒有什麽不妥,反正他是項目經理,這個項目結束便已經完成任務了。


    不過加入保利建築後,他發現有些不一樣了,背靠長江實業,有很多大工程給他監理;去年開始,他更是三個樓盤的總工程師。


    薪水也確實高,未加入長江實業前,他年薪隻有1.5萬港幣多一點。


    又視察了施工細節,林誌超才離開工地,朝著荃灣趕去。


    李保羅、陸孝佩這兩個建築人才,林誌超肯定是留下長期給他打工的,左右不過是薪水開高點,這種事林誌超一向很大方的。所以,也許‘打工皇帝’比做老板更有誘惑力。


    而明年,林誌超打算修建雪廠街10號,那是他準備的第一幢商業大廈。


    長江工業集團的會議室裏,匯集了總部高層、以及以洪雲浩為首的拉杆箱研發團隊。


    而此時,一個由鋼架、硬布、皮革、銅釘、金屬輪子、鋁合金拉杆等材質製作的行李箱,整體給林誌超的印象就是,還有有些沉重。


    其實,在前世的七十年代,第一代裝上輪子的行李箱,是四個輪子,且用繩索拉動;直到90年代,鋁合金拉杆才出現。


    整體上講,技術不是很大的問題,而是研發的契機沒有出現。


    “比正常的行李箱重了多少斤?”林誌超直接拎起行李箱,感受一番。


    洪雲浩馬上說道:“增加了輪子和拉杆,一共是增加了1550克的重量,論體驗感,我覺得它能受到旅客的歡喜。”


    林誌超點點頭,其他人也紛紛欣賞這個產品的傑作,紛紛露出驚喜的目光。


    這樣一個行李箱,若是麵市,一定可以成為市場的流行。


    “為什麽不采用四個輪子呢?”有高層詢問道。


    洪雲浩馬上將行李箱接過來,在會議室演示一番,並解釋道:“四個鐵輪子會增加重量,而兩個輪子配合拉杆,這樣斜著拉,非常的省力和方便。倘若能采用非金屬輪子,倒是可以考慮四個輪子,後期是會一個發展方向。”


    其實拉杆箱的研發是不難的,前世一個機長都可以研發出來,更不要說一個專門從事研發的團隊了。之所以花了一年時間,除了需要實驗外,還需要掌握箱子本身的技術。


    不過林誌超依舊不急,說道:“我決定成立‘travelpro(旅行)’牌行李箱,專門從事為全球旅客提供旅行箱。接下來,組建一個正式的公司,並一邊注冊專利,一邊將行李箱的技術吃透,采取最優化的箱體,再進行推廣。”


    眾人紛紛集中精神起來,長江工業集團是憑借‘創新產品’立足的,不是那些山寨工廠可以比擬的。


    王良點點頭,說道:“好的,那我們馬上組建新公司——travelpro!”


    林誌超說道:“總經理就雲浩吧!”


    集團高層都沒有提出異議!


    洪雲浩大喜,連忙說道:“謝老板栽培,謝各位同事信任。”


    他以為自己是技術性人才,就沒有機會問鼎總經理了呢!


    林誌超說道:“長江工業集團就是一個龐大的產品帝國,每一個產品或品牌的總經理有很大的獨立性,但集團公司又有很大的監督、評估權利。希望大家,各自幹好自己的工作,為集團的發展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


    “是,老板!”


    其實,對於travelpro旅行箱的推廣,林誌超已經想到了好辦法,那就是以後和國泰航空合作,又和海外的航空公司合作;甚至,不惜用好萊塢電影來推廣。


    當然了,隻要注冊國際專利,那麽全球生產拉杆箱的品牌,都要向travelpro支付一筆專利費。哪怕是香港有生產的,也必須繳納專利費。


    這樣一來,香港也許會成為旅行箱生產的重地,不知不覺,林誌超又為香港經濟做出了貢獻。


    很爽的感覺!


    達則兼濟天下!


    年前,林誌超來到二叔林雲初位於深水埗的工廠。


    如今的林雲初,已經在深水埗擁有兩座工廠,從事假發、塑膠花的生產,聘請了上百名工人。


    “二叔,去年賺了多少錢?”林誌超笑著問道。


    因為是親二叔,再加上這個二叔也發達起來,兩家人感情比以前深厚多一些了。很簡單的一個道理,哪怕林誌超這個侄子再富裕,自己的二叔隻是一個普通上班族,那麽林誌超是不想和這個二叔接觸過分親密,因為擔心這個二叔一家人心裏不平衡,做出傷害家人的事情。


    人性如此,不是富人的人看不起窮親戚,而是擔心窮親戚心態不平衡,屆時可能比路人還仇富自己的富親戚。富人可以接濟一下窮親戚,但不能邀請到家裏來,這也是保護窮親戚的尊嚴、家庭。


    林雲初興奮的說道:“賺了有七十萬”說完,還不忘補充道:“我這個工廠主,全靠長江工業的扶持,原材料、銷售渠道、技術的扶持,真是占很多便宜。”


    林誌超不介意的說道:“這有什麽,你可是我親二叔。”話鋒一轉,補充道:“不過做一行,精通一行,你可得多學習行業的知識,多分析行業前景。若是可能的話,自然要擴大規模,爭取更獨立的運營。”


    林雲初自然不會覺得是侄子的話有什麽不妥,畢竟如果真那樣,豈不是自我證明——自己無能。


    他誠懇的說道:“你說的對!我一直都有在了解行業的動態,特別是假發產業、塑膠花產業麵臨的競爭越來越大,多學習總歸有好處。”


    林誌超滿意的說道:“你說對了!不管是假發也好,還是塑膠花也好,競爭會越來越激烈,我最近聽說假發的成本又上漲了?”


    林雲初猶豫了一下,說道:“確實成本上漲了一些,工人工資就不用說了,但假發原材料的成本是漲得很快。大家問了一下長江貿易,說是一些印度商人聯合起來抬價,所以導致假發原材料上漲。而另外一邊,激烈的競爭也導致歐美批發商在香港進行壓價。但不管怎麽說,利潤率還是非常高的。”


    林誌超想通過林雲初的看法,了解假發產業的情況,便問道:“二叔你覺得該如何針對性的製定一些措施?”


    林雲初說道:“假發原材料還有內地市場,不過商會建議為了行業長期發展,盡量不要用內地假發,以免引起美國商務部的注意,所以絕大數工廠主都在遵守。不過如今印度商人、印尼商人著實有些可惡,聯合抬價,據說在印尼、印度港口的價格,就已經達到七八港幣每把。”


    林誌超點點頭,說道:“嗯,我知道了,到時候開個會,商討一下辦法。”


    作為假發商會會長,自然不能什麽事情都不管,都放任屬下去做,是要做出貢獻,讓商會會員心服口服的。


    如今香港假發已經有兩年多的曆史,是時候可以開辟一個新的原材料市場了。


    林誌超要離開的時候,林雲初問道:“誌超,最近房子漲得很厲害,你說有沒有投資價值?”


    他笑著說道:“二叔這是手裏有錢,想炒房?”話裏透露著調侃。


    林雲初老實的說道:“不是想炒房,是賺到了錢,總覺得不是那麽真實、踏實,有時候做夢起來,都感覺一切都是夢。發達得太快了,你二嬸都快要飄了!”


    林誌超莞爾,林雲初的情況可以理解,他們一家可能已經接受命運,侄子就是隻會供堂弟堂妹讀書、生活,而不會讓兩人也成為有錢人;然而就在他們很久沒有幻想的時候,林誌超又突然扶持他們家,短短的兩年時間,他們輕輕鬆鬆成為了百萬富翁。


    就和做夢一樣!


    林誌超想了一下,說道:“如果是買房,隻要不負債,長期持有是不會虧的,畢竟香港人口那麽多,地產是有前景的。不過呢,二叔這種情況,應該先攢錢,再過幾年買幅地皮,建一幢工業大廈。留一層自用,其它用來出租,這樣一來,財富就能讓你睡得著覺了。”


    林雲初大喜,連忙說道:“工業大廈有多少層?”


    林誌超笑著說道:“先不要操心那些,沒有兩百萬,你連地皮都買不到呢!而且塑膠花上,你應該還要提提產能,不要原地踏步。假發已經差不多了,但塑膠花全球市場才剛剛開始。”


    “好,我聽你的!”


    “嗯,你我親叔侄,以後工廠大廈的事情,我總是要給你辦妥的,當然錢是你出。”


    “那是自然!”


    隨隨便便指點林雲初在地產的發展,他自然將來也能成為億萬富翁。


    印度的港口,幾名做假發收購商的人聚在一起,他們是印度各邦的大收購商,旗下還有不少小販,通過層層收購,他們將真發拿到港口城市,然後會有香港的批發商定期來交易。


    一把真發,他們賺0.5美金,一年至少都是上萬美金的利潤,因為香港一年在印度進口的假發在十萬把以上。


    領頭的叫做桑傑,他帶頭說道:“一頂假發在歐美價值是200美元,甚至更高;但如今,香港貿易商隻肯給1.3~1.5美金,連百分之一都沒有。我建議,再次提高價格,至少1.8~2美金才像話。”


    有人擔心道:“提價如此高,萬一香港的貿易商去其它渠道采購怎麽辦?”


    桑傑立馬自信的說道:“我們在香港的同鄉哈利告訴我們,印度假發原材料占據香港重要的來源,份額非常大;而且隻要我們這邊漲價,印尼那邊也會漲價。哈利還說,香港假發產業利潤非常高,完全會向我們妥協的。”


    聽到桑傑如此說,有人立馬關心的問道:“可是那位夏利裏拉家族的哈利,我聽說他們的服裝產業做得很大。”


    桑傑說道:“不錯,就是他們,這個家族在香港的生意非常大,是香港的大商人!哈利作為旅港的印度人,他非常關心我們的假發收購商,認為我們應該獲得更高的利潤。”


    “好,我讚成,我們要聯合起來,爭取更高的利潤。”


    “對,香港人太狡猾了,居然如此便宜收購我們的假發!”


    很快,大家決定漲價,價格為2美元一把(即11港幣出頭一把)。


    另外一邊。


    哈利、佐治兄弟也在商量,關於香港假發的事情。


    佐治懷疑的說道:“哈利,你蠱惑印度假發采購商漲價,這對我們有什麽好處?”


    夏利裏拉家族不是搞慈善的,無緣無故卷入這種事件,很是讓家族其他人費解。


    哈利笑著說道:“好處就是,如果我謀劃的事情成功,那麽我們就有可能從印度獲得假發貿易權,到時候香港假發商人就得從我們手裏購買假發。”


    佐治一聽,頓時來了興趣!


    夏利裏拉家族的規矩就是,什麽生意賺錢,就要去做,多元化經營有利於家族事業的穩定性。


    “假發貿易利潤很高嘛?”


    哈利說道:“假設從印度港口進口價在10~11港幣一把,運迴香港的成本也不過在15港幣,我們一把假發賺3~5港幣,而香港每年進口假發在幾十萬吧,利潤也是大幾十萬,這個蛋糕很大的。”


    佐治一聽,頓時說道:“不錯不錯,這個貿易應該我們印度商人來做,不應該給華人做。”


    哈利點點頭,又說道:“而且,我設計一番,也許能在港口進口價隻需要7~8港幣,屆時我們的利潤更多了。”


    他想把印度假發收購商和長江貿易的關係,給搞臭,屆時長江貿易可能會去印尼,那麽空白的市場就正好他來接手。


    何樂而不為呢!


    如果不搞臭兩家的關係,是很難輪到夏利裏拉家族來做這個貿易的。(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港島家族的誕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任豬飛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任豬飛並收藏港島家族的誕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