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下旬。


    林誌超來到長江實業,視察了拉鏈生產的進度。


    隻見,鮑春來為林誌超展示了拉鏈的生產過程,衝米機製作一顆顆‘拉鏈粒’,再用台虎鉗彎曲,其後用鑷子一顆顆放在紡織布排列,並用榔頭敲打固定,這僅僅是‘排米’;而‘拉頭’幾乎是手工敲打,隨後裝上去。


    看似簡單的人工製作,實則是‘超高技術’,僅僅是一個排米,就考驗工人的眼力、手力;否則位置不對,拉鏈不能合並,便是不合格品。


    所以,如果是手工製作,非得熟練工人。


    而就算是如此,手工製作出來的,較自動排米機(自動拉鏈機)生產出來的,也是劣質得多,成本還非常高。


    林誌超知道,小小的拉鏈在後世有幾萬個專利。


    哪怕是現在,歐美已經有非常多的專利,什麽無勾式拉鏈、隱形拉鏈等等。


    “鮑經理,一個熟練的工人,一天可以生產多少條拉鏈(西褲襠部位的長度,一米約為5條)?”


    鮑春來說道:“像我這樣的熟手,一天可以生產20條,而我們把40條稱之為‘1打’,所以熟練工一天就是‘半打’的速度。不過能達到這個速度的熟練工,屈指可數,再加上良品率的問題,所以實際有很多偏差,估計一天10~15條比較精確。”


    實際上,這10~15條還有其它人工在裏麵,‘排米’僅是其中一個環節。


    林誌超立馬核算起來,外麵一條拉鏈在2港幣上下(這個年代有錢人才穿拉鏈衣服,鋁合金質便宜,銅拉鏈更貴),一打80港幣左右,熟練工一個月可以創造800港幣左右的效益。


    但刨除工資、材料、其它人工等,老板隻能說略微有利潤,畢竟僅一個熟練工的月薪,就得100港幣以上;更何況,質量堪憂而引起的次品報廢損耗、鋁合金和銅材料費昂貴等等。


    而他最近也是通過一些渠道調查過,歐美的工業拉鏈,尚未真正進入亞洲。估計是因為亞洲有手工製作的拉鏈,以及拉鏈市場還沒有很大。


    當然了,歐美的人工成本也會增加很高,別看是自動拉鏈機器生產的,但那僅限‘排米’程序,其實很多地方還是需要人工,一條拉鏈的兩邊紡織布、拉鏈的拉頭等,這些目前都還是人工。


    想到這些,林誌超其實已經心情澎拜起來。


    別小看拉鏈的那點紡織布,俗話說‘聚少成多’,也是很大的一筆生意;重要的是,香港就是紡織成成衣的天堂,價格便宜、質量也逐漸追趕上歐美。


    其次,生產拉鏈所需要的銅、鋁合金等,可以采取進口,後期甚至可以自己生產鋁合金,還能順勢進入門窗產業。


    最後,就是‘自動排米機’的改良了,據林誌超所知,改良後的自動排米機,可以達到人工的230倍;而改良前,僅是100倍。與此同時。此時‘拉頭’還不是自動化生產,亦可以進行創新、研發‘自動衝壓機’。隻要有錢,從歐美聘請機械工程師,或者rb聘請,一樣可以行,也不算非常高科技,香港也不是沒有工業。


    如果拉鏈在亞洲,能運用到衣服、箱包等上麵,那麽市場將幾倍的增長。


    搞清楚這些,林誌超覺得這個產業可以搞。


    與此同時,和rb的競爭方麵,雙方各有優勢,rb勝在工業鏈發達,香港勝在成本更便宜。


    林誌超對鮑春來、李高福說道:“好,你們繼續組織生產,並將合格產品拿出去推銷,公司正常運轉。與此同時,我會經常抽出時間,參與長江實業的生產和銷售。”


    “好的,老板!”兩人連忙說道。


    接著,林誌超又說道:“鮑經理,我還希望你將鋁合金拉鏈研發出來,若是成功,我會給予你半年薪資作為獎金。”


    鮑春來連忙說道:“謝謝老板,我會盡快研製成功,您放心!”


    其實不難,無非就是材質的問題,但林誌超需要激勵鮑春來。


    林誌超又對李高福說道:“李經理,你要負責市場的推廣,以及材料的采購。特別是材料采購方麵,多了解一下海外的行情和渠道。”


    李高福自然知道什麽意思,馬上說道:“好,老板!”


    隻有鮑春來有些疑問,長江實業能用多少材料,直接香港采購就可以了。


    就這樣,林誌超的拉鏈產業開始起步,而他也決定抽出時間,開始學習整個拉鏈產業;他有眼光和見識,又有發達的大腦,比普通人成功容易太多。但越是這樣,林誌超越是喜歡鑽研,因為他對自己要求是行業佼佼者。


    他會爭取一兩個月時間,熟悉拉鏈產業的所有知識,以及了解海外的情況。之後,他就會歐洲·德國考察,購買‘自動拉鏈機’,並尋求機械廠的長期合作。


    為什麽不去美國考察,是因為覺得德國那邊更便宜,而且能給予林誌超一定的重視。


    而據他所知,目前自動拉鏈機器,世界上也就美國、德國、瑞士等少數幾個國家,可以生產。


    .......


    下午,林誌超迴到長江置業工作。


    時機成熟,林誌超還是打算將長江實業、長江置業進行合並,以‘長江實業集團’為總部,下設製造業、地產。


    可以說,當初取名字的時候,林誌超就是想著‘借東風、借運氣’的念頭,都沒有怎麽猶豫就決定了‘長江’招牌。


    說實話,林誌超還真怕李超人崛起,所以香港塑膠花肯定是他第一個做。哪怕那個時候,林誌超身家數千萬或者上億,他都不會放過塑膠花。


    這樣一來,李超人就算也跟著做,至少他賺不到100萬一年,從而在地產上實力大減。


    他為什麽非得阻止別人崛起,那是因為林誌超擔心匯豐銀行欣賞李超人,屆時和記黃埔多一個競爭者。


    召集長江置業的管理層,開了一個會議。


    “有意‘藍田雅苑’建築承包的公司或判頭,遞交了多少份資料了?”林誌超開口問道。


    跑馬地4萬平方尺的地皮,總計興建26幢五層唐樓,林誌超是打算分包給三個判頭或者建築公司,由長江置業的工程部指揮、調度,並且建築材料也是長江置業去談和采購。


    這樣做的好處就是,長江置業培養出自己的建築實力,為將來成立建築公司做打算。


    黃昌宏說道:“一共有五家公司和判頭,遞交了資料,表示願意誠意合作,和聽從我們的安排。”說完,將提前準備好的資料遞交給林誌超。


    林誌超隨便看了幾眼,說道:“黃順建築的條件不差話,他們有個位置。這五份資料我先看一下,到時候再敲定合作的三家。”


    黃昌宏點點頭,說道:“好的”


    林誌超又詢問了建築材料的價格談判,以及工程部的計劃等等,幾乎是精確到細節中。就算建築材料,林誌超都去市場和幾家材料商摸過底,再轉交給長江置業的采購部門詳細談。


    正因為林誌超事無巨細,所以每天的工作量很大,一天工作時間差不多15個小時以上,畢竟還會抽出時間學習。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此時他手下的人才不多,再加上事業起步,自然要做到這個地步。


    “財務安排如何?三個工程的支出,有無問題?”林誌超又問道。


    財務周福照馬上說道:“沒有問題!本月山林道46~48號第二期款全額收齊.......魔都街126號的建築費用充足......藍田雅苑的開工費用也充足......”


    油麻地渡船街的地皮,目前也已經進入圖則設計階段,不過圖紙都比較簡單,拿著前麵的圖紙套一套足以。說實話,林誌超對於建築材料什麽的,要求也就是個中等,在他看來,這些房子20年後,恐怕已經全部拆除了。


    林誌超滿意的說道:“嗯,雖然過得緊巴巴,實則是遊刃有餘。”


    周福照想了一下,說道:“魔都街126號的四幢唐樓,老板打算什麽時候銷售?”在他看來,如果將魔都街126號四幢唐樓預售出去,長江置業的資金就是高枕無憂。


    林誌超沒有問答這個問題,而是問胡兆煦:“市場現在有其它公司,出售期房了嘛?”


    胡兆煦馬上說道:“並沒有!我覺得可能有三個方麵:第一,大家的觀念沒有轉變過來,隻是覺得‘分層出售’比較有利;第二,關於‘期房銷售’,他們可能覺得房子還會漲,所以並不打算現在出售,但可能過一段時間等內地富豪們來得更多的時候,他們趁高出售;第三,很多置業公司可能沒有摸清這裏麵的操作手段,擔心搞砸了。”


    林誌超笑著說道:“能漲到那裏去,我們都敢賣30港幣每平尺了。”


    胡兆煦說道:“也許大家還想著賣35港幣每平方尺呢。”


    林誌超搖搖頭,這個價格很難,除非設計到位、營銷到位,而且地段什麽的。


    最終,林誌超說道:“那我們將魔都街的房子,也在8月下旬預售吧。跑馬地的藍田雅苑,在9月份動工。大家做好計劃和準備。”


    “是,老板”


    此時的長江置業,員工一共是21個,包括他這個老板,已經是極限狀態了。


    畢竟,他每個月開工資就需要5000左右,一年的運營費便是七八萬。


    可以說,長江置業是香港最大的幾家地產公司之一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港島家族的誕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任豬飛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任豬飛並收藏港島家族的誕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