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炎炎,院子門打開,樹蔭下,陽氏和劉家老太太一邊擦著麵上的汗水,一邊聽著外麵兩個孩子的動靜。
陽氏笑著問:“大早上,就聽你家院子裏鬧騰,這是家有喜事?”
劉家老太太搖了搖手:“他心裏麵不舒坦,早上起來吆喝幾聲,大孫子出麵哄了哄,說願意送他去小兒子家住幾日,他就不說話了。”
劉家老太太如今提及劉家老太爺的時候,語氣特別的平靜坦然,那人已經不能讓她有再多的情緒反應。
她自個也覺得好笑不已,和陽氏笑道:“早些年,他隻要皺眉頭,我這心裏麵已經打鼓千百迴。
現在他大早上吆喝,我心裏麵竟然不起一絲波紋,隻是煩他又來折騰家裏的小輩。
果然老話說得好,什麽情意都能夠磨得盡。”
劉家老太太和陽氏商量起,第二年春天裏要做的事情,她問陽氏:“我準備養十多隻雞,你家要不要也養一些雞?”
陽氏頓時感興趣了,養雞這活隻要做得細致,家裏麵不會顯得太過髒亂。
她立時點頭說:“天氣涼快了,這事可以忙活起來。”
“我本來想秋天就做起來,後來想了想,今年春天裏沒有去山上采野菜,家裏麵沒有存貨。
天氣冷的時候,這母雞也不太下蛋,就歇了折騰的心思。
等到天氣涼爽了,我和六妞妞上山撿一些枯樹枝迴來,大的可以用來圍雞圈和給雞做窩。”
下午的時候,周大梅手裏編著竹提籃,低聲和陽氏說:“娘,我原本想著,他們家分了家,劉家嬸子總會難過一些日子。
可這些日子瞧下來,劉家嬸子好像盼著這一天一樣的。”
“她也沒有盼著這一天到來。隻是這一天來了,她的心裏麵有準備,難受一陣子後,也能接受現實。”
劉家老太太那般的性子,怎麽會一點不難受,隻是難受的時間多了,她反而能夠接受現在清靜的日子。
劉老大夫妻孝順,長房的孫子們懂事,六妞妞又是懂事貼心的孩子,她的心情自然好了許多。
劉老太太和陽氏私下裏說:“我覺得現在日子有盼頭了,不用操心家裏的事情,還能夠盤算著做一些別的事情。”
劉老太太辛苦一輩子,閑了幾個月的時光,心裏麵已經覺得黴了。
現在兒子們分了家,老大夫妻又孝順她,還願意照顧六侄女,劉老太太覺得這一輩子隻有現在過得最為舒心。
早上,陽氏和舒靈出門的時候,恰巧遇到劉老太太和六妞妞,四人都非常的歡喜。
劉家老太太和陽氏笑著說:“昨日鎮口有人賣竹子,我去看一看他今天還來不來?”
“我家也要買一些各種竹子,我家大兒媳婦手巧,昨天和我商量說,想用竹子做簾子。”
“你大兒媳婦心思巧,她做好後,我也去學一學。好多年沒有做這些事情,我都擔心不會做了。”
“你以前做的背簍很是牢固,我家老三年紀小的時候,我背著他上山,都一直沒有什麽事情。”
“唉,那是多少年前的舊事了。我後來沒有空做過這些事情,現在閑下來,總要尋一些事情做。”
她們提及舊時光的趣事,互相笑了笑,兩個小丫頭跟在她們的後頭,互相看了看對方,然後跟著笑了起來。
六妞妞傷心幾天後,現在又高興起來,她大伯和大伯娘從來不吆喝她,而且堂哥們和堂嫂現在待她也真正的親近了許多。
六妞妞和舒靈笑著說:“我早上起來,大堂嫂讓我和侄子共吃了一碗蛋羹。
我原本是不想搶侄子的吃食,大堂嫂說,原本就準備了我的一份。”
舒靈聽後吸了一口口水:“六妞妞,你大堂嫂真好,我也想吃蛋羹。
我一會迴來,我和大伯娘說去。”
“祖母和我說,我們明年春天養很多的雞,等到秋天的時候,雞下蛋了,就能煮很多的蛋羹。”
“我一會和祖母說去,我們家明年也養更多的雞,我們家人多,雞多下蛋,人人都能吃一個蛋。”
“我們家人少了許多,後院空了出來,我和祖母可以養好多的雞。
我跟祖母學喂雞,明年,我可以請你吃一個蛋。”
陽氏和劉家老太太自是聽見兩個小丫頭的話,陽氏滿臉興奮神情:“我們雖說是年紀大,其實也是能做好多的事情。”
劉家老太太低聲和陽氏說:“早些年,我婆婆和我說,兒孫不孝,何必多做事。
兒孫孝順了,能做便多做一些。我從前不懂啊,現在年紀來了,總算是懂了。
我前些日子不做事,隻不過是想看一看兒孫們的態度。果然一試,便什麽都明白了。”
“你婆婆智慧,就是命不好。”
“是啊,她人很好,可惜好人不長命。劉家沒有我公公婆婆,也沒有這麽一大家子的人。”
鎮子口,很是熱鬧,人來人往。
陽氏牽緊舒靈的手,警告她:“你別鬆了手,一會被人拐了走,就再也見不到祖母和你爹娘,也吃不到好吃的東西。”
舒靈小手反握緊陽氏的手,她好奇的看著周邊的人,聽著他們吆喝叫賣著。
“七丫,看小雞。”六妞妞遠遠的叫了一聲,舒靈聽見後,連忙迴道:“六丫,我來了。”
她搖了搖陽氏的手:“祖母,我們去買小雞。”
陽氏正想和小孫女說天氣熱,小雞不太好養的事情,但是見到她仰頭望著自個的神情,心軟了,想著買上幾隻,哄一哄小孩子也挺好的。
賣小雞的地方,圍著好幾個孩子,小手指點向小雞,賣雞的老婦人笑眯了一雙眼,這個時候隻要孩子們歡喜,家裏長輩們總會買上一兩隻雞迴家的。
六妞妞扯著劉老太太不鬆手:“祖母,買一二三四五隻雞。”
舒靈過來後,扯著陽氏道:“祖母,買一二三四五六隻雞。”
陽氏和劉老太太交換一下眼神,兩人蹲下來挑選起小雞仔,每人挑選了五隻雞仔,又和老婦人仔細商議的價格。
陽氏笑著問:“大早上,就聽你家院子裏鬧騰,這是家有喜事?”
劉家老太太搖了搖手:“他心裏麵不舒坦,早上起來吆喝幾聲,大孫子出麵哄了哄,說願意送他去小兒子家住幾日,他就不說話了。”
劉家老太太如今提及劉家老太爺的時候,語氣特別的平靜坦然,那人已經不能讓她有再多的情緒反應。
她自個也覺得好笑不已,和陽氏笑道:“早些年,他隻要皺眉頭,我這心裏麵已經打鼓千百迴。
現在他大早上吆喝,我心裏麵竟然不起一絲波紋,隻是煩他又來折騰家裏的小輩。
果然老話說得好,什麽情意都能夠磨得盡。”
劉家老太太和陽氏商量起,第二年春天裏要做的事情,她問陽氏:“我準備養十多隻雞,你家要不要也養一些雞?”
陽氏頓時感興趣了,養雞這活隻要做得細致,家裏麵不會顯得太過髒亂。
她立時點頭說:“天氣涼快了,這事可以忙活起來。”
“我本來想秋天就做起來,後來想了想,今年春天裏沒有去山上采野菜,家裏麵沒有存貨。
天氣冷的時候,這母雞也不太下蛋,就歇了折騰的心思。
等到天氣涼爽了,我和六妞妞上山撿一些枯樹枝迴來,大的可以用來圍雞圈和給雞做窩。”
下午的時候,周大梅手裏編著竹提籃,低聲和陽氏說:“娘,我原本想著,他們家分了家,劉家嬸子總會難過一些日子。
可這些日子瞧下來,劉家嬸子好像盼著這一天一樣的。”
“她也沒有盼著這一天到來。隻是這一天來了,她的心裏麵有準備,難受一陣子後,也能接受現實。”
劉家老太太那般的性子,怎麽會一點不難受,隻是難受的時間多了,她反而能夠接受現在清靜的日子。
劉老大夫妻孝順,長房的孫子們懂事,六妞妞又是懂事貼心的孩子,她的心情自然好了許多。
劉老太太和陽氏私下裏說:“我覺得現在日子有盼頭了,不用操心家裏的事情,還能夠盤算著做一些別的事情。”
劉老太太辛苦一輩子,閑了幾個月的時光,心裏麵已經覺得黴了。
現在兒子們分了家,老大夫妻又孝順她,還願意照顧六侄女,劉老太太覺得這一輩子隻有現在過得最為舒心。
早上,陽氏和舒靈出門的時候,恰巧遇到劉老太太和六妞妞,四人都非常的歡喜。
劉家老太太和陽氏笑著說:“昨日鎮口有人賣竹子,我去看一看他今天還來不來?”
“我家也要買一些各種竹子,我家大兒媳婦手巧,昨天和我商量說,想用竹子做簾子。”
“你大兒媳婦心思巧,她做好後,我也去學一學。好多年沒有做這些事情,我都擔心不會做了。”
“你以前做的背簍很是牢固,我家老三年紀小的時候,我背著他上山,都一直沒有什麽事情。”
“唉,那是多少年前的舊事了。我後來沒有空做過這些事情,現在閑下來,總要尋一些事情做。”
她們提及舊時光的趣事,互相笑了笑,兩個小丫頭跟在她們的後頭,互相看了看對方,然後跟著笑了起來。
六妞妞傷心幾天後,現在又高興起來,她大伯和大伯娘從來不吆喝她,而且堂哥們和堂嫂現在待她也真正的親近了許多。
六妞妞和舒靈笑著說:“我早上起來,大堂嫂讓我和侄子共吃了一碗蛋羹。
我原本是不想搶侄子的吃食,大堂嫂說,原本就準備了我的一份。”
舒靈聽後吸了一口口水:“六妞妞,你大堂嫂真好,我也想吃蛋羹。
我一會迴來,我和大伯娘說去。”
“祖母和我說,我們明年春天養很多的雞,等到秋天的時候,雞下蛋了,就能煮很多的蛋羹。”
“我一會和祖母說去,我們家明年也養更多的雞,我們家人多,雞多下蛋,人人都能吃一個蛋。”
“我們家人少了許多,後院空了出來,我和祖母可以養好多的雞。
我跟祖母學喂雞,明年,我可以請你吃一個蛋。”
陽氏和劉家老太太自是聽見兩個小丫頭的話,陽氏滿臉興奮神情:“我們雖說是年紀大,其實也是能做好多的事情。”
劉家老太太低聲和陽氏說:“早些年,我婆婆和我說,兒孫不孝,何必多做事。
兒孫孝順了,能做便多做一些。我從前不懂啊,現在年紀來了,總算是懂了。
我前些日子不做事,隻不過是想看一看兒孫們的態度。果然一試,便什麽都明白了。”
“你婆婆智慧,就是命不好。”
“是啊,她人很好,可惜好人不長命。劉家沒有我公公婆婆,也沒有這麽一大家子的人。”
鎮子口,很是熱鬧,人來人往。
陽氏牽緊舒靈的手,警告她:“你別鬆了手,一會被人拐了走,就再也見不到祖母和你爹娘,也吃不到好吃的東西。”
舒靈小手反握緊陽氏的手,她好奇的看著周邊的人,聽著他們吆喝叫賣著。
“七丫,看小雞。”六妞妞遠遠的叫了一聲,舒靈聽見後,連忙迴道:“六丫,我來了。”
她搖了搖陽氏的手:“祖母,我們去買小雞。”
陽氏正想和小孫女說天氣熱,小雞不太好養的事情,但是見到她仰頭望著自個的神情,心軟了,想著買上幾隻,哄一哄小孩子也挺好的。
賣小雞的地方,圍著好幾個孩子,小手指點向小雞,賣雞的老婦人笑眯了一雙眼,這個時候隻要孩子們歡喜,家裏長輩們總會買上一兩隻雞迴家的。
六妞妞扯著劉老太太不鬆手:“祖母,買一二三四五隻雞。”
舒靈過來後,扯著陽氏道:“祖母,買一二三四五六隻雞。”
陽氏和劉老太太交換一下眼神,兩人蹲下來挑選起小雞仔,每人挑選了五隻雞仔,又和老婦人仔細商議的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