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平原郡。高唐縣。


    處理好尹氏母子與何氏的事情,陶應剛要上馬,一名玄甲軍騎士飛奔而至。


    本小說首發站點為:塔讀小說@app


    “報!主公,討虜校尉糜芳將軍率七千人馬,已至高唐城外。”


    陶應大喜,剛還在愁誰來接管高唐城,如今高唐令來了,他就可以放心北上找公孫瓚的麻煩去了。


    “傳我命令,立即讓糜將軍率領一千玄甲軍進城,接管城防,其餘兵馬暫在城外駐紮修整!”


    “諾!”


    傳令兵走了,陶應將手中的馬韁遞給身邊的一名士卒,他朝高氏大宅不遠處的一株大樹下走去。


    不知幾時,華歆已站在那裏,正是昨晚抄沒高氏時二人曾站立看熱鬧的地方。


    “子魚先生,此番前來,是瞧熱鬧的,還是與應告別的?”


    華歆看陶應一身行裝,且行色匆匆,就知道陶應要渡河了。


    “重光,你這是要對河水北岸的叛軍清剿,還是進入冀州,對公孫瓚用兵?”


    其實,華歆是想問陶應關於軍管青州到底是有何目的,隻是話到嘴邊,又忍住了。


    扣扣五六37四三陸七伍


    “子魚先生,應渡過河水,既要肅清平原郡的張純、張舉叛軍,也會進入冀州,剿滅公孫瓚叛賊。”


    陶應沉吟少許,又補充了一句。


    “若力所能及,應會率領手下泰山玄甲軍士卒進入渤海郡,一鼓作氣,將張純、張舉、烏桓人趕迴幽州,以此來屏障青州的安穩。”


    “此番也算為國剿賊,子魚先生,敢不敢同行?”


    陶應做最後一番試探,即便華歆現在不會與朝廷唱反調,但隻要自己不任命他,讓他做個無職無權的參謀、顧問,應該不會忌諱吧。


    “渤海?”


    “是的,張純、張舉、丘力居等叛賊,剛剛抄掠冀州、平原,此時尚盤踞在渤海郡,對青、徐、冀、幽依然虎視眈眈,雖然應解不了全冀州百姓倒懸之苦,但至少要替青州百姓掃除後患,撐起一支保護傘。”


    陶應挺直了胸膛,神情嚴肅,慷慨激昂。


    “病骨支離武弁寬,孤臣萬裏河水幹。位卑未敢忘憂國,事定猶須待闔棺。”


    “天下亂賊紛起,天子被閹宦、外戚蠱惑,應雖位卑,但也要為大漢百姓馳騁疆場,建功立業,豈能安居燕坐,虛度青春。”


    原文^。@來^自於塔讀小說.


    華歆劇震,他像第一次見到陶應一般,又細細注視起來。


    “陶應剛剛的這首詩,與昨日所聞《河水感懷》一般,皆積極向上,隻是此詩,充滿濃濃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懷,這樣的人,豈會是大漢之患呢!”


    華歆暗暗檢討,是該出去走一走,看一看,為國為民做點實事了。


    “難道小小陶應能為君、為民迎難而上,我華歆就是國難畏縮之輩?”


    華歆一揚眉,一口答應。


    “好,歆與重光同往。”


    陶應大喜,連忙朝華歆深施一禮,以示感激。


    “哈哈,太好了,有子魚先生同行,應對此番肅清平原,剿滅冀州叛賊信心十足!”


    陶應是清楚的,華歆在漢靈帝死後,投了小霸王孫策,被待為上賓;又在曹操討伐孫權時擔任軍師,其用兵謀略那是不用懷疑的!


    《三國誌》的陳壽曾評價過三人:“鍾繇開達理幹,華歆清純德素,王朗文博富贍,誠皆一時之俊偉也。”


    身份證-五六三七四三六七五


    如今,王朗基本被陶應圈定,華歆也差不多掉入他的甕中,若再將鍾繇搞定,那就更完美了,想入非非的陶應,自然興奮了。


    “重光,你剛剛所吟之詩,乃何名?”


    陶應剛剛所念的,是出自宋代陸遊的《病起書懷》上闕,後麵提到《出師表》,所以陶應沒有吟誦下闕,而且也對背景又改了改。


    “就叫《病起書懷》吧!”


    能無緣無故跑來三國時代的人,基本都是不要臉的人,陶應隻是稍稍尷尬一下,便說出了詩名。


    華歆聽了,又瞅了瞅陶應的腦袋,也沒見陶應頭小多少,若按詩中意,這陶應以前的腦袋比現在還大。


    不過,華歆又釋然了,作詩嘛,略帶誇張與比興,也是很正常的,隻要將情懷表達清晰就是了。


    “位卑未敢忘憂國。此句猶如漫漫長夜中的一盞心燈啊!歆虛活三十餘載,不如重光啊!”


    陶應暗暗慚愧,自己隻是個靠“先知”存活的搬運工,哪經得起華歆的讚譽。


    “陳元龍評價先生淵清玉潔,有禮有法,應亦知先生清純德素,故,先生一直都是應的楷模,千萬莫要妄自菲薄,讓應慚愧。應還想時時待在先生身邊侯教呢。”仟仟尛哾


    塔讀^小說[emailprotected]更多優質免費小說,無廣告在@線免<費閱<讀!>^>


    陶應與華歆一番拉拉扯扯,加上一些商業互吹,剛剛進入佳境,糜芳匆匆奔來,身邊還有一人,正是被陶應臨時征調而來的孫觀。


    “末將糜芳,拜見主公!”


    “末將孫觀,拜見主公!”


    糜芳與孫觀行至陶應跟前,尚不待陶應趕上,二人已拜倒在地,一臉興奮。


    “子方、仲台,一路辛苦了!”


    陶應忙又疾行幾步,同時攙扶起二人,左瞅瞅糜芳,右看看孫觀,心中很是滿意。


    “路上沒有遇到什麽麻煩吧?”


    “讓你們腳不點地行軍,身體吃得消吧?”


    陶應高興地一邊連番問候,一邊拿拳頭分別在二人肩窩前輕錘幾下,以示親近。


    “隻要主公召喚,我等刀山火海,千萬裏,必趟之!”


    討論群五六三七四三六七五


    二人從陶應的眼神、陶應的話語、陶應的動作中,皆已感知到了真誠。


    陶應沒有一絲的做作與敷衍,瞬間讓二人心暖不已,身上的疲憊一掃而空,目光中也隱隱現出淚花。


    “士為知己者死,也唯有這樣的主公,方值得孫觀去效命!”


    “如今的陶應,要錢有錢,要糧有糧,要人有人,要地盤有地盤,卻還對我如此,昔日情誼不減,這才是糜芳一生值得追隨的人!”


    陶應對他們的態度一如既往,關愛依舊,瞬間讓二人心安不已,感動不已,陶應也感受到了他們情緒的變化。


    “來,我給二位兄弟引見一下這位華先生,他可是青州、乃至大漢數一數二的高才,你們以後要多向華先生請教,會讓你們受益無窮的。”


    三人的互動,都瞧在華歆的眼裏,華歆看向陶應的眼神變得異樣。


    雖然身在青州,但對徐州刺史陶謙並不陌生,許是年齡的緣故,很多大才不願意依附陶謙,即便是王朗、趙昱等人,也是合作的成份居多,利則合,不利則分。


    當然,陶謙的嫌貧愛富,也阻擋了寒門高才的投靠。


    像陶應這般,身邊聚攏許多死心塌地的效忠者,還真是少見。


    扣扣


    不過,想想徐州世家子弟陳登、步騭,還有那魯國相陳逸紛紛效忠,華歆又不覺得意外,隻有佩服。


    僅就收攏人心這一點上,陶應不僅比陶謙強太多,也比他見過的很多人強太多。


    依附是依附,效忠是效忠,兩者根本不能同日而語。


    “陶應已顯露出梟雄本色,對於大漢,恐非好事啊!”


    華歆心有些亂,已經看不清陶應。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應謀天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愚木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愚木愚並收藏三國應謀天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