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特麽根本不可能啊..”餘愷還是不能理解這個恐怖的速度提升,“你這裏應該是使用了自己新提出的drea吧?”


    “是的,我提出的殘差網絡對性能的提升有非常大的幫助,這種幫助是具有普適性的。並不是隻有分類任務,在檢測分割還有其他類型的任務上,都有非常強力的性能提升。”


    “但如果想要做到這個運行速度,你實際上也沒法使用你論文中提到的,50層,100層吧?”


    “那是當然,對於快速檢測算法來說,沒有必要使用過於深的網絡結構。18層或者34層的版本就已經足以負擔大多數需求了。”


    “不對,這不可能。”餘愷拿出李彥弘帶迴的drea論文複印件,仔細驗算了一遍drea18層和34層的參數量。


    “對於這個參數量的網絡來說,你最多也隻能做到每秒3-5張圖片才對。”餘愷算來算去,還是根本對不上結果。


    孟繁岐本想解釋一番,說巨額的速度提升來自於檢測端的創新突破,而不是骨幹網絡。


    yolo方法不做滑動窗口,也不去提出可選區域,而是直接對整個圖片做迴歸。


    這樣的做法泛化性能很好,對不同類型不同場景的圖片性能波動不大,但是在比較精細的事情上稍有欠缺,比如較小物體的檢測和絕對位置。


    但剛一想開口,又覺得不大保險。


    眼前的兩位技術負責人都是高手中的高手,自己言多必失,若是點醒了別人,那可就大事不好了。


    “具體的結果已經展示給幾位了,算法的細節和原理,現在這個階段肯定是不方便和幾位細聊的。”孟繁岐微笑應道,“如果你算出來不可能,說明你的前提就錯了。”


    “對我個人來說的話,其實這個成績還有很大的優化空間的,隻是我目前的主要興趣並不在這個方向上。”


    聽聽,這說的是人話麽!


    汪海峰剛想說點什麽,聞言一時語塞,當場噎住。


    他這兩年檢測算法搞了不少,距離這個結果還有十萬八千裏呢,結果眼前這人說得這叫什麽話?


    目前對這個方向不是那麽感興趣?那你倒是怎麽在提升檢測精確度的同時還給他加速了一百多倍的?


    隨便寫了點是吧?氣不氣人呐?


    “你後續會負責繼續對這個係列算法進行優化嗎?”李彥弘非常關注這件事,如果孟繁岐答應持續優化升級這個係列,其實就會起到一個類似招聘的效果。


    “那這個就要看我們合同具體怎麽簽了。”孟繁岐打起了太極,合同沒看到,這種事情自然不好說。


    李彥弘靠在椅背上,左手扶著下巴,開始了沉思。


    孟繁岐不懷疑李彥弘在ai方向的投入力度,從2013-2023的這十年,李彥弘累計投入了超過千億在ai方向上,平均下來每年都有上百億。


    即便從每年的經費裏麵勻出來百分之一,也都夠自己吃得飽飽的了。


    “我們自己這邊也有一些圖片數據,方便挪過來做一下推理嗎?”汪海峰問道。


    “沒問題,都可以的。”孟繁岐聽了這句話,頓時警惕了起來。一般來說,要求算法直接在自己的數據上推理聽起來很正常,但實際上是不大合理的事情。


    數據不同,圖片裏的種類很可能完全不是一個東西,自然也就無法檢測。


    需要對應的訓練數據來微調一下模型,才比較合理。


    結合前麵兩位技術人員的質疑態度,孟繁岐開始懷疑,今天突然被叫到這裏來,是不是因為有人根本不相信自己的結果。


    雖然有點不爽,但倒也可以理解吧。


    孟繁岐從自己的包中直接掏出了一個外接攝像頭,“或者直接接一個攝像頭也可以,我們就不花那個力氣挪動數據了。”


    電腦直接插u盤是有一定風險的,這也是為什麽後來許多大廠的主機根本不允許員工或者其他人員外接任何設備。


    白度兩位技術人員的多次質疑,讓孟繁岐的迴應也變得謹慎了起來。


    之前和李彥弘的溝通太過順利,導致自己先前的心態有些兒戲了,對待這種重大的交易,還是需要更加謹慎一些。


    “你已經提前做了相關的測試,添加了接口嗎?”餘愷這下心裏完全沒底了。


    外接一個攝像頭是最直接粗暴的做法,所有人都可以實時地看到檢測算法在攝像頭所拍內容上的效果。


    這個東西想要作假,幾乎不可能了。


    剛才自己眼神示意汪海峰提出用白度自己的數據測試,其實潛台詞無非就是,孟繁岐可能提前使用這部分測試數據在自己的模型上進行了微調。


    說白了就是作弊,讓模型先學習過了這些即將用作測試的數據。看完了參考答案再答題,分數自然可以突飛猛進。


    而外接一個攝像頭實拍實測,就相當於第三方考官現場出題,壓根就沒有了作弊的機會。


    由於之前已經做過測試和適配,孟繁岐沒有花費多久就接上了攝像頭,並開始運行自己的算法。


    舉著攝像頭對準了白度的三位高層,電腦屏幕的圖像上很快就被算法框選出了人物,桌,椅,電腦等元素的位置和類別。


    孟繁岐故意晃動了一下攝像頭,所有的選框都幾乎緊貼著目標物體,絲滑地跟隨。完全沒有現在檢測算法最大的弊病,檢測框追不上人的現象。


    孟繁岐又舉著攝像頭四處拍攝了一番,對比較常見的物體,書本,水杯等物體的識別都沒有看出什麽問題。


    此時此刻,即便再想不明白,兩位技術負責人還是唯物的,相信科學的。


    餘愷深深地出了吐了一口氣,“這是一個非常恐怖的突破啊....”


    “不知道從互聯網巨頭的管理視角來看,這個‘恐怖的突破’是怎樣的價值呢?”


    實話實說,孟繁岐還真不清楚這件事。他知道這些技術的細節和突破的力度。


    但時間線稍微一提前,這個東西在白度這樣的互聯網巨頭裏能換來多大的價值,缺少高層管理經驗的孟繁岐是很不好估算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之AI教父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CloseAI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CloseAI並收藏重生之AI教父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