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彥弘迴想了一下,在當時交流麵談的過程中,自己其實是主動權基本喪失的。


    因為起初他的核心計劃其實是招募人才和打探drea的技術細節。


    而孟繁岐一上車,就很痛快地把drea論文給了自己一版。


    這件事情直接打亂了他的節奏,之後的每一步,又都在加劇這個過程。


    搬出和阿裏克斯以及辛頓的交流細節婉拒招聘,聊到ai模型的路線問題,引誘自己提出技術合作。


    然後突然猛地就掏出一個如此驚世駭俗的算法,仿佛此行本來根本沒打算提一樣。


    “仔細迴想一下,怎麽感覺有點像是魔術的手法。先轉移你的注意力,隱藏自己的真實意圖。然後再趁其不備,出擊騙到你。”


    在餘愷為首的幾位技術人員強烈的質疑聲之下,李彥弘不由得不產生這樣的想法。


    畢竟當時孟繁岐給出的隻有一些實驗結果,沒有任何其他的情報。


    如果情況真的如餘愷所說,性能的提升來自於drea技術的下遊應用,而檢測速度實際上未能提升的話,其實也算是很大的突破了。


    隻能沒有到值得他這個公司ceo直接介入的地步罷了。


    不過“仿佛此行本來根本沒打算提一樣”這種感覺確實算不上冤枉孟繁岐,他原本的確打算用這個算法直接和穀歌交涉。


    但在李彥弘提出技術合作之後,孟繁岐略一思索,還是認為和白度先合作一次對自己來說非常有利。


    首先,白度遠比穀歌缺ai技術,更有危機感。李彥弘也是親自出馬來和自己談,相同的技術,在白度能要到的價格更高。


    其次,距離穀歌給自己意向書,才小幾個月的時間,自己就能夠和白度有這樣的創舉和技術合作的話。能夠極大地提升自己的議價權和談判空間。


    要知道,大點的公司內部也是派係林立,資源這種東西都是要靠搶的。


    自己沒點曆史成績,沒點外部的關係,人生地不熟的到了矽穀,真要是計算資源上緊缺,那多耽誤事。


    當然了,最最重要的還是看上了華國政府資源這一塊。


    檢測技術是現階段政府機構潛在用途最廣的ai技術,不僅數以億記的攝像頭可以用檢測算法智能標注監控的重點時段,還是安全性更上幾層樓的高精度實時人臉檢測,都是非常龐大的市場。


    自己計劃明年初去矽穀,想搭上華國官方的線,還是需要借力白度這樣的大型互聯網公司。


    此時的白度不像十年後已經顯出很大的頹勢,目前白度和企鵝阿狸位列三甲,還是具有很大價值的。


    李彥弘所考慮的同樣是這點,他對華國官方的了解也遠比孟繁岐更深,對其中潛在的機會十分渴望。


    既然想要拿下這個方向,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李彥弘這點魄力還是有的。


    當然了,最主要的還是現在合同都沒簽呢。


    “說白了,你們也沒什麽可擔憂的,我們驗收結果通過才會簽訂合同呢,到時候也是你們自己去審閱代碼,複現結果。信不過別人你們還信不過自己嗎?”


    李彥弘很快調整好了自己的心態,“我們直接持有這樣質疑的態度,是非常不可取的。一會人來了之後,我們還是要調整一下,注意方式方法。”


    另一邊,對這邊內幕一無所知的孟繁岐,正準備前往白度的燕京總部。


    作為重生人士的他,終究還是高估了現有的檢測技術。


    第一個真正意義上將深度學習技術應用到目標檢測上的,應當是這個月剛剛提出來的rn,也就是區域檢測神經網絡。


    在傳統算法map值止步於30-40,不再繼續提升的情況下,rn基於神經網絡,一舉突破了60的map值。


    它的r指得便是區域,檢測任務說白了,就是指出物體在圖片中的位置/區域。


    而即便在14-15年,rn係列作為領先的高性能算法,他的推理時間也是奇慢無比的。


    采用14年牛津大學的vgg網絡作為結構的骨幹,需要整整幾十秒才能處理一張圖像。也就沒有了任何實時的可能,隻做學術研究之用,難以投入業界。


    即便是一兩年後,屢次更新,升級迭代的快速版本fastrn係列,也隻有0.5和個位數的fps。


    而孟繁岐給出的算法:yolo。即便在448x448大小的圖像上,速度也超過了80fps。


    如果采用最小的模型版本進行推理,速度甚至可以達到驚人的200幀。


    多少人直到十年後,玩遊戲的時候顯示器都顯示不了100幀?


    原本的初版yolo技術其實在精確程度上還有所不足,畢竟,作為專注於速度的檢測技術,在性能上有所犧牲也是在所難免。


    但孟繁岐開始接觸yolo技術的時候,都已經出到v4了,等到2023年的時候,甚至都已經到了v7,v8。


    很多細節上的問題,孟繁岐就是想犯錯都不知道該怎麽犯。


    最開始記得的就是優化之後的技術。


    此時此刻,比較常用的檢測技術是dpm,30fps性能26.1map,100fps性能僅為16.0map。


    而這個月剛剛出來的rn技術,性能雖然有一個質的突破,來到了50-60,但fps已經到小數點後幾位去了,根本用不了。


    孟繁岐交出的結果則是,69.5map,82fps,58.3map,200fps。


    這已經不能說是普通的超越了,簡直是完爆中的完爆。


    不過除了在這方麵有所疏忽之外,孟繁岐實際上還是在有意識地想要做高這個性能。


    縱觀自己掌握的所有ai技術,唯有檢測是現在階段變現最快的。


    這個功能直接粗暴好理解,易於展示。


    隻需要接上攝像頭,給觀眾們實時地演示,這項ai技術可以流暢絲滑地檢測出屏幕中的桌椅,人物,動植物等常見物體,就能夠給觀眾最為直接的震撼。


    像圖像生成,語言對話等技術,還需要一定的時間,海量的數據和計算資源來支撐,自己才能夠實現這些技術。


    而在實際的應用前景上,檢測技術不僅是現階段最容易落地的技術,它的未來前景也非常遼闊。


    兩三年後搞自動駕駛的企業那是不計其數,如過江之鯽,數不勝數。


    在檢測上盡力做出誇張的突破,很有助於此後自己在這個方向上的曆史地位,說白了其實就是更容易忽悠到錢。


    隻是他第一次把握刀法,經驗不足,沒有切好。不慎導致比較專業的人士對此有所誤會。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之AI教父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CloseAI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CloseAI並收藏重生之AI教父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