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朱載壡不知道答案,可能在之後的人生曆程他會找到答案吧,但是很顯然,現在的他還不知道答案。


    朱載壡的臉色有幾分沉重,他看了看兩側的那一個個瓷罐,身子停頓了許久,不過這第一步遲遲沒有邁出去。


    良久之後,朱載壡意味莫名地輕歎了一口氣後,這才邁開腿踏入了塔內。


    “嗚——”


    就在朱載壡邁開腿的同時,碩大法螺被兩個在塔外的和尚所吹響,這是儀式的開始。


    本來還要敲鍾的,但是佛寺當中的那些個銅鍾,還有銅佛全部都被收繳上去了,這大報恩寺自然也不例外。


    所以整個法會隻能用些法螺來代替了。


    悠長哀嗚的聲音響起,進一步加深了整個場內的肅穆。


    兩側的親從侍衛一個個將身子繃得筆直,雙眼的視線更是緊跟著朱載壡的移動而移動。


    朱載壡也在前行過程當中,將目光放在了他們身上,又或者說是他們那黑得發亮的盔甲。


    這些親從侍衛此刻已經將身上的明甲換掉了。


    要知道這輜重營,可是已經從神樞營大營當中整體出動了,為的就是保證大閱時期甲胄武器的更換,一輛輛騾車都是跟在後麵的。


    因此替換盔甲還算方便。


    他們現在身上都是穿著暗甲,又或者說是罩甲。


    神樞營的將士們,因為是太子直屬的部隊,這武備上自然是要往好的安排。


    至於這軍費上的開支自然是不需要太過操心的,前段時間,兩波大抄家得來的銀子綽綽有餘。


    這些將士們每人人手一副明甲以及暗甲。


    之前大閱用明甲,那是為了壯軍容,但是其實很不實用,尤其在南方。


    南方濕氣太重,雨霧一起,會讓甲片生鏽,南方的迴南天可不是說著玩的。


    雖說這親從侍衛的甲胄都是不計成本,用的是上好的鋼片,一些地方甚至還上了生漆,但是還是要好好保養的。


    更不要說其他普通士卒的明甲了,那都是鐵葉,還是一片片穿起來的。


    一動之後,便容易掉漆,掉了漆之後,那再被南方的濕氣一激,一片數個眼那都是常事。


    而再次擦拭又是件麻煩事,不單單要一片片用生桐油擦過去,還需要再重新穿結迴去,這種修繕的成本,多來幾次之後,甚至遠高於鑄造成本。


    所以除了特殊時期,士卒們都是身穿暗甲。


    神樞營的暗甲都是緝甲。


    這緝甲又被稱為棉紙甲,不過往往是由兩層盔甲所組成的。


    一層是紙甲,另一層則是牛皮甲,一般來說,為了舒適度的問題,都會內穿紙甲,外套牛皮甲。


    這已經有後世複合甲的雛形了,果然,古人的智慧從來是不可以小覷的。


    在臨陣選鋒攻堅的時候,將官士卒這兩層都需要穿,朱載壡稱其為作戰服。


    而平日裏穿的,包括行軍時期,操練時期所穿的隻是最裏麵的一層,又被朱載壡稱之為作訓服。


    這一稱唿,已經開始有蔓延開來的趨勢了。


    畢竟上行下效,自古以來就有。


    此刻,這些親從侍衛們,就換上了緝甲,不過因為要擔任保護太子的職責,所以他們穿了兩層。


    其外層是皮甲。


    這些精銳之士所穿的皮甲,其用工也是極耗人力物力的。


    先是用的淮安產的生牛皮,這些牛皮都要切片,為了方便之後疊壓成魚鱗狀。


    切片之後,還需要用那嚴州處州產的生桐油塗上,風幹之後,再用火烤,烤出一定溫度的時候,就將鐵屑直接用錘子敲入。


    每一片牛皮都要敲入鐵屑,而且還不止一次,這一工序需要重複數十次之久,直到最後整個牛皮片相碰之間能發出清脆聲響為止!


    最後再將這些堪比鐵片的牛皮片疊成魚鱗狀,並且穿結成身甲,從而進一步增強其抗擊力。


    這樣的皮甲才算得上真正完成了,單此一件,這普通的刀砍劍刺肯定撼動不了,甚至鉛子都不能穿透。


    當然了,這要是站太近了,直接懟著你胸口擊發火銃,那這皮甲也是受不了的。


    畢竟哪怕是火繩槍,這近距離一擊發都能打爛厚木板,這皮甲雖說是軟硬材料混合在一塊的複合甲,但是也是扛不住的,所以一層甲胄不夠就套兩層,兩層不夠,再外披棉披。


    這樣打製出來的皮甲,這重量上自然是比不上一般皮甲那般輕便的,畢竟裏麵加了鐵屑的。


    差不多一件身甲就重十斤。


    有明一朝的十斤,換算成後世,差不多已經是逼近十四斤了,這可比一般的皮甲要重上不少了。


    同時又因為其繁瑣的工序,整個神樞營並沒有全部都裝備上去。


    隻有兩個步軍營,遊騎營,還有親從侍衛裝備上了,其他的,像是軍輔營,輜重營,輕車營,重車營都還沒有普及開來。


    那些人的皮甲還是很普通的熟皮甲。


    親從侍衛在那皮甲之內,還穿著一層紙甲,不,應該叫絹甲。


    這絹甲是作為內襯的,主要用來防箭,也用以緩衝鈍器的傷害。


    一般的士卒都是用紙甲,像是神樞營的兩個步軍營,都是用昌化綿紙以及鬆江布疋為原材料。


    被壓實成一寸的紙在最中間,而後內外各裹上一層厚厚的布,四周穿幾個眼,這些眼用紙繩盤結加以固定。


    但是親從侍衛不一樣,作為太子的親衛,其用材自然是奢侈一些的。


    他們的絹甲外用潞州絹段,內用蘇州蠶綿,不單單重量減輕了不少,這穿起來也更加舒服。


    更要緊的是不像紙甲那般臃腫了,輕便之後的它能夠賦予這些個親從侍衛更好的靈活性,這才是朱載壡花費大力氣為其配置絹甲的原因。


    甚至於整個絹甲被裁剪之後,如肘部的口袋狀裁剪,都讓整個絹甲變得更加靈活自如,其形製更像是同時期歐洲武裝衣一般。


    與此同時,在北方的大明,九邊上的邊軍們,也有著跟著相類似的襯甲,名叫長胖襖。


    這玩意全是棉花塞實了進去,很像後世棉大衣,實在不適合南方酷暑天氣。


    所以絹甲,或是紙甲才是最佳的選擇。


    這絹甲加上特殊製成的皮甲,其防護能力已經跟板條鐵甲不相上下了,當然了還是比不上那渾鐵甲。


    但是朱載壡並不太在意這一點。


    盔甲是給與人更高的容錯率,從而能夠讓人有反擊的機會,但是如果過於臃腫了,反而適得其反,而且這親從侍衛最要緊的工作就是為了保護自己。


    怎麽保護?最好的防守便是進攻,所以靈活性很要緊!


    朱載壡一邊腦中思索著,一邊緩緩走向石碑。


    不多時,他便已經來到了這石碑前。


    潔白無瑕的石碑,粗略一看,根本看不出是用五塊大石塊組建在一塊的,就好似一個整體一般。


    這石碑乍看之下跟皇陵的石碑有些像,但是兩者名稱完全不一樣,在名稱上,這塔內的石碑隻能被稱為祭碑,而不能稱為聖德碑。


    所謂祖有功而宗有德,往往在祖陵前,是要修神功聖德碑,在宗陵前要修聖德神功碑。


    在這石碑的上部,也就是碑首部分,


    其碑首的上部透雕一圓孔,這是碑穿。


    而後在其居中四個楷書大字,分兩行排列。


    大字的左右兩側各有一攀沿而上的行龍。


    其實這碑身上很少寫楷書的,所謂魏碑晉石,哪怕是唐宋的石碑,也往往是以八分隸書所寫。


    “親製祝文——”


    朱載壡仰著頭,望向那高處的四個大字,輕讀了出來,單單這幾個字便已經說明了這碑的用途了。


    所謂祝文,其實就是祭文了,按理說這祭文應該在碑身上顯示出來,但是隨著視線的下移,整個碑身一片空白,並沒有什麽文字刻在上麵。


    這主要還是因為工期的問題,等到朱載壡將祝文念完之後,再進行鐫刻上去。


    “開始吧——”


    朱載壡伸手撫摸著那潔白光滑的碑身,良久之後才緩緩說出這幾個字。


    這聲音說得並不響,但是得益於整個塔身的特殊結構,這聲音還是足以讓守在外麵的人聽到。


    “是的,殿下——”


    在塔外應聲的有兩人,一個是高拱,另一個是正覺禪師。


    此刻正覺禪師已經明白過來之前太子那段話的意思了,這是在敲打自己啊。


    看來自己還必須要多努力努力,讓太子更加看重自己。


    於是乎,正覺禪師一個揮袖間,數百名和尚開始齊宣佛號,行動了起來。


    那些個和尚們,一個個就在琉璃塔的四周盤腿坐下,圍成了一個圈,緊接著梵唱聲響起,他們這是要為逝者超度了。


    這個舉動,朱載壡是不喜歡看到的,但是沒辦法,此刻民間對於生死超度問題還是更相信佛道兩教。


    而那道門今日又沒有過來,隻能是讓佛門暫時出出風頭了。


    而另一邊高拱也沒有閑著,則是帶著些禮部的官員,下去急忙準備了起來。


    而在塔內的朱載壡,一邊聽著外麵的梵唱聲,一邊又朝著四周看了看。


    整個琉璃塔並不像自己之前想的那樣是個空架子,而是用著各層地板,窗戶,乃至木製樓梯組成的。


    抬頭看去,更是有個極為華麗的琉璃藻井,呈現螺旋紋的花紋,一眼看去,竟有幾分特有的吸引力。


    與此同時,在那四處的鬥拱,欄杆處,竟都是雕刻著佛像。


    看到這一幕的朱載壡,眉頭頓時一揚,輕嘖了一聲,不行,這烈士當中怎麽能有佛像,必須都要整個鏟掉。


    就在朱載壡思索之際,南京禮部右侍郎來到塔門前,懷中抱著一隻…公雞,朝著朱載壡的方向行了拜禮,“殿下,下臣懇請殿下恩準入塔。”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餘壽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餘壽並收藏明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