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陽、平度、昌邑、昌樂、壽光……
一路走,一路停。
直至這一日,抵達廣陵鎮外。
林白帆走了過來,對騎著馬的顧正臣、鄧愈、朱棡等人道:“蕭成已經發現了於飛、於鳳,她們正在鎮上的客棧休息,為避免打草驚蛇,沒有去查看店薄。”
朱棡鬆了一口氣:“這兩人倒是能跑。”
鄧愈點頭。
從登州府過萊州府,這又進入了青州府,她們現在又開始繞路了,若不是於鳳暗中留下了線索,想要確定聖女的去向還真不容易。
顧正臣拿出一份輿圖看了看,問道:“鎮上有多少戶人家?”
林白帆迴道:“不到二百戶。”
朱棡有些意外:“如此少的人口,怎就稱鎮了?”
鄧愈抓著胡須,娓娓道來:“春秋時期,這裏屬齊國,齊國以鹽強國,而這裏,便是一個鹽重鎮,這裏有一條巨洋河,直通大海,宋時曾因鹽興盛過,隻不過在元之後,這裏便衰落了,加上戰爭死的人太多,直至今日沒恢複過來元氣。”
顧正臣含笑點頭。
這就是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裏路,古人行萬裏路,可不是奔襲旅遊,突擊到了地方,買點吃的,打個卡,我走也,人家每到一個地方,就需要了解當地的曆史,風土人情,山川地貌,人口生產等等。
老朱當年要飯餓肚子的時候,站在土坡上還在想,如果對方在那個土坡上,我該怎麽帶人打下來,哪裏還有其他的土坡可以利用,道路能走多少人,這裏能埋伏多少,那裏是不是可以居高臨下,這裏的百姓好勇鬥狠不,他們有什麽傳統……
你以為他是在要飯,他卻將走過的地方記了下來,加入濠州造反的時候,為啥那麽牛哄哄,脫離濠州單幹,為啥知道哪裏有兵,為啥知道哪裏能打下來,哪裏能拉壯丁?
這就是行萬裏路,多琢磨的結果,沒文化、沒文憑,不等同於沒見識!
所謂見識,就是見到,然後認識。
單單是匆匆忙忙走過,就是讓他走十萬八千裏,打卡幾萬地方,不了解當地,不深入當地,隻顧著眼睛裏的自然風光壯美,那見識也是提不上去。
古人的見識博廣,要麽靠書,要麽靠腿,無論哪一樣,都需要時間深入其中。
顧正臣抬手指了指輿圖:“我們從壽光北上至此,想來她們不會再返迴壽光,這周圍百裏之內,人口聚集頗多之地隻有兩處,一處是樂安,一處是臨淄。若是去臨淄,她們在壽光時就應該向西。現在來看,她們下一個地方,很可能是樂安。”
鄧愈看向輿圖:“那我們就去清水泊,在那裏等一等她們。”
顧正臣微微點頭:“這倒是一個好去處,林白帆、申屠敏,你們留下,與蕭成一起盯住她們。”
“是。”
林白帆等人答應。
申屠敏牽著三匹馬到了密林之中隱藏起來。
顧正臣等人調轉馬頭,朝著西北方向的清水泊而去。
二十餘裏路,不算遠。
為避免走漏消息,顧正臣等人將馬匹留在了清水泊三裏外的樹林之中,步行而至
站在岸邊,看著幾乎沒有邊際的清水泊,朱棡忍不住感歎:“這裏還真是煙波浩渺,如此大的湖泊在山東可不多見吧?”
鄧愈點頭:“除了大運河途經的幾個湖泊,高密的藍澤之外,這清水泊算得上最大了。”
“那裏有人,去看看。”
顧正臣說著,沿著湖岸向西。
風吹來,一股魚腥味撲了過來,越向前,越是腥臭味重。
湖邊修了一個三尺寬的台階,伸至湖水之中兩步,一旁有一艘船停泊著,一個老人正在抖動漁網,一條條大小不一的魚不斷翻騰,台階上坐著一個十幾歲的少年,手裏拿著一把刀正在處理著魚,身邊堆著不少魚內髒,每處理好一條,便洗幹淨了放在身後的木盆裏。
岸上,這樣的木盆有十個,有六個木盆滿了。
顧正臣看了看岸上木盆裏的魚,目光投向老人,開口道:“老人家,今日打的魚可不少啊。”
老人董四二迴過身看了看顧正臣等人,苦澀地搖了搖頭:“這點魚可不夠啊。”
顧正臣有些詫異:“這麽多魚還不夠,一盆少說也有二三十斤吧。老人家幾口人,吃得了如此多魚。”
董四二捶了捶老腰,看了看偏西的日頭:“其他魚倒是好說,可這十斤以上的大魚隻網上來兩條,今兒還要打個八條,若打不上來,少不了挨餓。”
朱棡不明白:“這麽多魚,還能餓著你們?”
董四二咳了幾聲,將漁網抖幹淨了,歎道:“大魚換火,沒有大魚,就沒火,沒火便做不了飯,總不能直接下口吃生魚吧?”
“火鐮這東西,哪裏都有吧?”
朱棡追問。
董四二整理著漁網:“火鐮哪裏都有,可人家不準你用,你還敢用不成?看到炊煙就能跑過來,輕了是一頓打砸,重了,連你灶台都給封上。”
“封灶台?”
朱棡不明白這是什麽操作,聽說過封門,封窗戶的,哪裏有封灶台的?
顧正臣皺眉:“能封灶台的,恐怕是個大人物吧?”
董四二搖了搖頭,並沒多說,而是指了指北麵:“看你們穿著講究,也是去高家港進貨的商人吧,自這裏沿著湖走,直至看到攤鋪,那就到了。”
顧正臣點了點頭,看向處理魚的少年,手法嫻熟,不由問道:“這孩子是?”
“我孫子。”
董四二說完,便開始撐船。
嚴桑桑對顧正臣言道:“有人來了。”
顧正臣側身看去,隻見遠處有人趕著四輛車而來,車夫悠哉遊哉,似乎還在唱著什麽。
拉車的不是馬,而是騾子。
車停了下來。
收頭劉泰跳下馬車,邁著八字步,看了看顧正臣等人,嗬嗬一笑,言道:“你們要進貨,怎麽跑這裏來了,董四二,你還打算私自賣魚不成?”
董四二聽聞動靜,趕忙停船,討好地迴道:“官爺,我們哪裏有那等膽子,再說了,這魚都殺好了,誰買去也放不久啊,隻有送去高家港,做了鮑魚,這才好賣不是……”
一路走,一路停。
直至這一日,抵達廣陵鎮外。
林白帆走了過來,對騎著馬的顧正臣、鄧愈、朱棡等人道:“蕭成已經發現了於飛、於鳳,她們正在鎮上的客棧休息,為避免打草驚蛇,沒有去查看店薄。”
朱棡鬆了一口氣:“這兩人倒是能跑。”
鄧愈點頭。
從登州府過萊州府,這又進入了青州府,她們現在又開始繞路了,若不是於鳳暗中留下了線索,想要確定聖女的去向還真不容易。
顧正臣拿出一份輿圖看了看,問道:“鎮上有多少戶人家?”
林白帆迴道:“不到二百戶。”
朱棡有些意外:“如此少的人口,怎就稱鎮了?”
鄧愈抓著胡須,娓娓道來:“春秋時期,這裏屬齊國,齊國以鹽強國,而這裏,便是一個鹽重鎮,這裏有一條巨洋河,直通大海,宋時曾因鹽興盛過,隻不過在元之後,這裏便衰落了,加上戰爭死的人太多,直至今日沒恢複過來元氣。”
顧正臣含笑點頭。
這就是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裏路,古人行萬裏路,可不是奔襲旅遊,突擊到了地方,買點吃的,打個卡,我走也,人家每到一個地方,就需要了解當地的曆史,風土人情,山川地貌,人口生產等等。
老朱當年要飯餓肚子的時候,站在土坡上還在想,如果對方在那個土坡上,我該怎麽帶人打下來,哪裏還有其他的土坡可以利用,道路能走多少人,這裏能埋伏多少,那裏是不是可以居高臨下,這裏的百姓好勇鬥狠不,他們有什麽傳統……
你以為他是在要飯,他卻將走過的地方記了下來,加入濠州造反的時候,為啥那麽牛哄哄,脫離濠州單幹,為啥知道哪裏有兵,為啥知道哪裏能打下來,哪裏能拉壯丁?
這就是行萬裏路,多琢磨的結果,沒文化、沒文憑,不等同於沒見識!
所謂見識,就是見到,然後認識。
單單是匆匆忙忙走過,就是讓他走十萬八千裏,打卡幾萬地方,不了解當地,不深入當地,隻顧著眼睛裏的自然風光壯美,那見識也是提不上去。
古人的見識博廣,要麽靠書,要麽靠腿,無論哪一樣,都需要時間深入其中。
顧正臣抬手指了指輿圖:“我們從壽光北上至此,想來她們不會再返迴壽光,這周圍百裏之內,人口聚集頗多之地隻有兩處,一處是樂安,一處是臨淄。若是去臨淄,她們在壽光時就應該向西。現在來看,她們下一個地方,很可能是樂安。”
鄧愈看向輿圖:“那我們就去清水泊,在那裏等一等她們。”
顧正臣微微點頭:“這倒是一個好去處,林白帆、申屠敏,你們留下,與蕭成一起盯住她們。”
“是。”
林白帆等人答應。
申屠敏牽著三匹馬到了密林之中隱藏起來。
顧正臣等人調轉馬頭,朝著西北方向的清水泊而去。
二十餘裏路,不算遠。
為避免走漏消息,顧正臣等人將馬匹留在了清水泊三裏外的樹林之中,步行而至
站在岸邊,看著幾乎沒有邊際的清水泊,朱棡忍不住感歎:“這裏還真是煙波浩渺,如此大的湖泊在山東可不多見吧?”
鄧愈點頭:“除了大運河途經的幾個湖泊,高密的藍澤之外,這清水泊算得上最大了。”
“那裏有人,去看看。”
顧正臣說著,沿著湖岸向西。
風吹來,一股魚腥味撲了過來,越向前,越是腥臭味重。
湖邊修了一個三尺寬的台階,伸至湖水之中兩步,一旁有一艘船停泊著,一個老人正在抖動漁網,一條條大小不一的魚不斷翻騰,台階上坐著一個十幾歲的少年,手裏拿著一把刀正在處理著魚,身邊堆著不少魚內髒,每處理好一條,便洗幹淨了放在身後的木盆裏。
岸上,這樣的木盆有十個,有六個木盆滿了。
顧正臣看了看岸上木盆裏的魚,目光投向老人,開口道:“老人家,今日打的魚可不少啊。”
老人董四二迴過身看了看顧正臣等人,苦澀地搖了搖頭:“這點魚可不夠啊。”
顧正臣有些詫異:“這麽多魚還不夠,一盆少說也有二三十斤吧。老人家幾口人,吃得了如此多魚。”
董四二捶了捶老腰,看了看偏西的日頭:“其他魚倒是好說,可這十斤以上的大魚隻網上來兩條,今兒還要打個八條,若打不上來,少不了挨餓。”
朱棡不明白:“這麽多魚,還能餓著你們?”
董四二咳了幾聲,將漁網抖幹淨了,歎道:“大魚換火,沒有大魚,就沒火,沒火便做不了飯,總不能直接下口吃生魚吧?”
“火鐮這東西,哪裏都有吧?”
朱棡追問。
董四二整理著漁網:“火鐮哪裏都有,可人家不準你用,你還敢用不成?看到炊煙就能跑過來,輕了是一頓打砸,重了,連你灶台都給封上。”
“封灶台?”
朱棡不明白這是什麽操作,聽說過封門,封窗戶的,哪裏有封灶台的?
顧正臣皺眉:“能封灶台的,恐怕是個大人物吧?”
董四二搖了搖頭,並沒多說,而是指了指北麵:“看你們穿著講究,也是去高家港進貨的商人吧,自這裏沿著湖走,直至看到攤鋪,那就到了。”
顧正臣點了點頭,看向處理魚的少年,手法嫻熟,不由問道:“這孩子是?”
“我孫子。”
董四二說完,便開始撐船。
嚴桑桑對顧正臣言道:“有人來了。”
顧正臣側身看去,隻見遠處有人趕著四輛車而來,車夫悠哉遊哉,似乎還在唱著什麽。
拉車的不是馬,而是騾子。
車停了下來。
收頭劉泰跳下馬車,邁著八字步,看了看顧正臣等人,嗬嗬一笑,言道:“你們要進貨,怎麽跑這裏來了,董四二,你還打算私自賣魚不成?”
董四二聽聞動靜,趕忙停船,討好地迴道:“官爺,我們哪裏有那等膽子,再說了,這魚都殺好了,誰買去也放不久啊,隻有送去高家港,做了鮑魚,這才好賣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