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反!
趙海樓、王良等人神情一變,朱棡臉上沒有任何異樣。
弓這東西就是用來獵殺的,文登這裏沒什麽猛虎、豹子等大型野獸,顯然不是打獵用的,那唯一的用途,就隻能是造反了。
除了造反準備外,沒有任何其他合理的推測。
朱棡看向顧正臣,言道:“弟子以為,根據賬冊,這批弓是為辛汪寨、溫泉鎮、赤山寨三處巡檢司準備的,至少名義上如此,是否應該派人先行將這三處巡檢司的人抓起來,搜查下弓箭下落?”
顧正臣將銅錢立在桌案上,手指一彈,銅錢快速旋轉起來,道:“抓巡檢司的人動作太大,還容易打草驚蛇,暫且還是不要動他們為上。讓段施敏偽裝一番,帶人先行盯著他們吧,隻要他們不擅自離開巡檢司所在地,便不動他們,若他們擅動,一律抓下。”
朱棡看向轉動的銅錢,道:“興許弓就在巡檢司手中,找到弓,這事就平息了一半……”
顧正臣嗬嗬一笑:“弓若是還在巡檢司的話,那於成順就不會被落石砸死了。再說了,巡檢司在明處,將弓留在那裏很容易被發現,這些人弄出一批弓來,所圖必是不可見人之事,怎麽可能將弓留在那裏?”
“還有,三個巡檢司,皆是設在山道要塞之地,人煙稀少,距離文登縣最近的也有九十裏。人少無法成事,人多的話,需要弓箭總不能從巡檢司再運過來吧,九十裏被人發現的可能性可不小。讓我說,這批弓很可能就在文登縣城之內。”
朱棡思索了下,認可了顧正臣的分析,轉而問:“若不動巡檢司,那我們下一步該怎麽做?”
桌案上的銅錢晃動起來,隨後倒下去,發出了嗡嗡的聲響,之後沒了動靜。
顧正臣將銅錢撿起,手微微一攥,銅錢便消失不見:“還是那句話,大膽假設,小心求證。我們假設文登有人想造反,就順著這條線去查。”
朱棡、趙海樓等人紛紛站在一側,仔細聽著。
顧正臣抬手:“首先,調查古玩來曆,看看章采是從誰的手中購下來的這堆破爛貨,章采不可能不識貨,購置這些東西,最大的可能就是為造反輸出錢糧。”
造反是一件花錢的事,就連朱老四造反還需要辦養殖場,弄點雞鴨鵝之類的副業,何況是其他人。
忽悠百姓盲從造反是不需要錢糧,成本也低,隻要嘴巴能說,鼓動人心,氛圍到了,人就可能盲從跟著幹。
可在太平的大環境下,但凡不屬於臨時起意,官逼民反,忍無可忍,揭竿而起的情況,那一定是蓄意已久,別有用心,而這類提前準備、預謀的造反,九成以上的帶頭大哥是需要錢糧做事前準備的。
比如張士誠,人家販賣私鹽賺了大筆大筆的錢。比如朱元璋投靠的郭子興,人家也是有地盤的,就連韓山童、劉福通造反之前,那不也得花錢置辦各類裝備,順帶著還打了三隻眼的石人,精挑細選買來了黑牛、白馬、香燭,祭天的時候也很氣派的……
顧正臣繼續說:“其次,調查於成順。”
朱棡皺眉:“先生,這於成順已經死了……”
顧正臣點了點頭:“沒錯,於成順是被落石砸死了,可他父母、老婆、孩子應該還在吧。於成順寫下這賬冊,還藏匿起來,顯然與章采並非一路,從賬冊記錄的時間跨度來看,於成順至少有三年時間都知道一些事,三年時間裏,他有沒有對家人透露過什麽,或者是在家中留下過什麽,這事需要詳查。”
朱棡了然。
顧正臣看向趙海樓、王良等人:“時下登州府鬧饑荒,不少百姓朝著文登城圍聚,而在這些流民之中很可能會夾雜一些別有用心之人,所以,這第三便是監視百姓中的動靜。”
趙海樓上前一步:“我讓人偽裝為流民,混跡在人群之中。”
顧正臣微微點頭:“多派些人手,要確保每一百來百姓裏,至少有兩名水師軍士。”
“好!”
趙海樓應下。
顧正臣揉了揉眉心,對蕭成、林白帆言道:“想辦法將失蹤的戶房吏員王火明找出來,此人知道的事必多。”
蕭成、林白帆應聲。
人失蹤了並不好找,但也不可能全無痕跡。
流水的知縣,鐵打的胥吏,胥吏是本地人,本地人就好辦,順藤摸一摸,說不定有大瓜。
顧正臣思慮了下,言道:“給城裏的那些大戶說一聲,明日早上我要見他們。”
趙海樓愣了下,認真地說:“定遠侯,大戶不太可能造反吧?”
大明開國這麽多年了,雲南梁王都在給朱元璋跳舞,納哈出龜縮在新泰州不敢動,元廷也隻剩下偶爾的小規模偷襲了,大戶見識也比百姓強多了,他們家大業大,一個個日子過得舒坦,他們不太可能造反。
顧正臣嗬嗬一笑:“沒說他們造反,但囤積糧食這筆賬總需要算一算吧,另外,一旦有人造反,第一個倒黴的是縣衙,第二個就是大戶。他們人手多,耳目也多,興許知道些什麽。”
趙海樓、王良等人相視一笑,看來定遠侯是打算秋後算賬了。
待其他人領命離開之後,顧正臣看向朱棡:“你不是擅長找藏匿的東西嗎?這是知縣宅,方參政來得突然,章采應該來不及處理掉所有痕跡。試試看,這裏有沒有暗格什麽的。”
朱棡咧嘴,找來一截小木棍,便到處敲敲打打起來,腳底下的地磚也不放過,挨個踩,有時候還反複踩幾次,床也被移開了……
顧正臣沒有看朱棡翻騰,而是去了書房。
方克勤並沒有動過書房裏的東西,他在外麵的時間比在縣衙時間還長,畢竟賑濟災民不隻是賑濟,還需要安撫人心。
看著架子眾多的書籍,大部都是手抄本,看樣子年代也不會太久遠,隻是,這書籍好像很久沒人打理了,上麵蒙上了灰塵。
從架子旁走過,顧正臣停下腳步,又退迴去兩步,伸手將架子上的一本書取了下來,擦了擦其封麵,竟不見半點灰塵,再看書架,手中書下麵的書,竟有些灰塵。
“這是?”
顧正臣低頭看向書封麵,上麵隻有一尊佛像,不見半個文字,掀過封麵看去,顧正臣瞳孔不由地一顫,沉聲道:“《下生經》!”
趙海樓、王良等人神情一變,朱棡臉上沒有任何異樣。
弓這東西就是用來獵殺的,文登這裏沒什麽猛虎、豹子等大型野獸,顯然不是打獵用的,那唯一的用途,就隻能是造反了。
除了造反準備外,沒有任何其他合理的推測。
朱棡看向顧正臣,言道:“弟子以為,根據賬冊,這批弓是為辛汪寨、溫泉鎮、赤山寨三處巡檢司準備的,至少名義上如此,是否應該派人先行將這三處巡檢司的人抓起來,搜查下弓箭下落?”
顧正臣將銅錢立在桌案上,手指一彈,銅錢快速旋轉起來,道:“抓巡檢司的人動作太大,還容易打草驚蛇,暫且還是不要動他們為上。讓段施敏偽裝一番,帶人先行盯著他們吧,隻要他們不擅自離開巡檢司所在地,便不動他們,若他們擅動,一律抓下。”
朱棡看向轉動的銅錢,道:“興許弓就在巡檢司手中,找到弓,這事就平息了一半……”
顧正臣嗬嗬一笑:“弓若是還在巡檢司的話,那於成順就不會被落石砸死了。再說了,巡檢司在明處,將弓留在那裏很容易被發現,這些人弄出一批弓來,所圖必是不可見人之事,怎麽可能將弓留在那裏?”
“還有,三個巡檢司,皆是設在山道要塞之地,人煙稀少,距離文登縣最近的也有九十裏。人少無法成事,人多的話,需要弓箭總不能從巡檢司再運過來吧,九十裏被人發現的可能性可不小。讓我說,這批弓很可能就在文登縣城之內。”
朱棡思索了下,認可了顧正臣的分析,轉而問:“若不動巡檢司,那我們下一步該怎麽做?”
桌案上的銅錢晃動起來,隨後倒下去,發出了嗡嗡的聲響,之後沒了動靜。
顧正臣將銅錢撿起,手微微一攥,銅錢便消失不見:“還是那句話,大膽假設,小心求證。我們假設文登有人想造反,就順著這條線去查。”
朱棡、趙海樓等人紛紛站在一側,仔細聽著。
顧正臣抬手:“首先,調查古玩來曆,看看章采是從誰的手中購下來的這堆破爛貨,章采不可能不識貨,購置這些東西,最大的可能就是為造反輸出錢糧。”
造反是一件花錢的事,就連朱老四造反還需要辦養殖場,弄點雞鴨鵝之類的副業,何況是其他人。
忽悠百姓盲從造反是不需要錢糧,成本也低,隻要嘴巴能說,鼓動人心,氛圍到了,人就可能盲從跟著幹。
可在太平的大環境下,但凡不屬於臨時起意,官逼民反,忍無可忍,揭竿而起的情況,那一定是蓄意已久,別有用心,而這類提前準備、預謀的造反,九成以上的帶頭大哥是需要錢糧做事前準備的。
比如張士誠,人家販賣私鹽賺了大筆大筆的錢。比如朱元璋投靠的郭子興,人家也是有地盤的,就連韓山童、劉福通造反之前,那不也得花錢置辦各類裝備,順帶著還打了三隻眼的石人,精挑細選買來了黑牛、白馬、香燭,祭天的時候也很氣派的……
顧正臣繼續說:“其次,調查於成順。”
朱棡皺眉:“先生,這於成順已經死了……”
顧正臣點了點頭:“沒錯,於成順是被落石砸死了,可他父母、老婆、孩子應該還在吧。於成順寫下這賬冊,還藏匿起來,顯然與章采並非一路,從賬冊記錄的時間跨度來看,於成順至少有三年時間都知道一些事,三年時間裏,他有沒有對家人透露過什麽,或者是在家中留下過什麽,這事需要詳查。”
朱棡了然。
顧正臣看向趙海樓、王良等人:“時下登州府鬧饑荒,不少百姓朝著文登城圍聚,而在這些流民之中很可能會夾雜一些別有用心之人,所以,這第三便是監視百姓中的動靜。”
趙海樓上前一步:“我讓人偽裝為流民,混跡在人群之中。”
顧正臣微微點頭:“多派些人手,要確保每一百來百姓裏,至少有兩名水師軍士。”
“好!”
趙海樓應下。
顧正臣揉了揉眉心,對蕭成、林白帆言道:“想辦法將失蹤的戶房吏員王火明找出來,此人知道的事必多。”
蕭成、林白帆應聲。
人失蹤了並不好找,但也不可能全無痕跡。
流水的知縣,鐵打的胥吏,胥吏是本地人,本地人就好辦,順藤摸一摸,說不定有大瓜。
顧正臣思慮了下,言道:“給城裏的那些大戶說一聲,明日早上我要見他們。”
趙海樓愣了下,認真地說:“定遠侯,大戶不太可能造反吧?”
大明開國這麽多年了,雲南梁王都在給朱元璋跳舞,納哈出龜縮在新泰州不敢動,元廷也隻剩下偶爾的小規模偷襲了,大戶見識也比百姓強多了,他們家大業大,一個個日子過得舒坦,他們不太可能造反。
顧正臣嗬嗬一笑:“沒說他們造反,但囤積糧食這筆賬總需要算一算吧,另外,一旦有人造反,第一個倒黴的是縣衙,第二個就是大戶。他們人手多,耳目也多,興許知道些什麽。”
趙海樓、王良等人相視一笑,看來定遠侯是打算秋後算賬了。
待其他人領命離開之後,顧正臣看向朱棡:“你不是擅長找藏匿的東西嗎?這是知縣宅,方參政來得突然,章采應該來不及處理掉所有痕跡。試試看,這裏有沒有暗格什麽的。”
朱棡咧嘴,找來一截小木棍,便到處敲敲打打起來,腳底下的地磚也不放過,挨個踩,有時候還反複踩幾次,床也被移開了……
顧正臣沒有看朱棡翻騰,而是去了書房。
方克勤並沒有動過書房裏的東西,他在外麵的時間比在縣衙時間還長,畢竟賑濟災民不隻是賑濟,還需要安撫人心。
看著架子眾多的書籍,大部都是手抄本,看樣子年代也不會太久遠,隻是,這書籍好像很久沒人打理了,上麵蒙上了灰塵。
從架子旁走過,顧正臣停下腳步,又退迴去兩步,伸手將架子上的一本書取了下來,擦了擦其封麵,竟不見半點灰塵,再看書架,手中書下麵的書,竟有些灰塵。
“這是?”
顧正臣低頭看向書封麵,上麵隻有一尊佛像,不見半個文字,掀過封麵看去,顧正臣瞳孔不由地一顫,沉聲道:“《下生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