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殿。
李善長指著輿圖,長篇大論之後,做了總結:“陛下,臣以為,無論是從水師兵力、後勤供應,還是從作戰難度、作戰效果來看,動用大軍於朝廷皆無大利。最主要的是,臣以為此時對日本國開戰,並不妥當。”
朱元璋冷眸:“有何不妥?”
李善長恭敬地迴道:“大明要對日本國開戰,至少應該有更為正當的理由才是。倭寇說到底並不是日本國正規軍士,並非奉了日本國王的命令,以占領大明疆土為目的而來,隻是失去土地,無法生存的流民罷了。若因流民作亂歸咎到日本國身上,並因此引發大的戰事,臣以為有失大國之風。”
朱元璋用手敲了敲桌子:“韓國公的意思是,朕小題大做了?”
李善長心頭一顫,趕忙行禮:“臣並非此意,而是認為,無論是不是日本國主觀上引起的倭患,畢竟是倭人進犯,日本國應該擔有責任。故此,可以先派使臣告諭,若其不從,怠慢,再施以武力也不遲。”
朱元璋冷冷地笑了笑:“派使臣去?忽必烈派過,死了。朕也派過,人家根本不當一迴事,若再派使臣去傳話,說不得使臣的屍體都帶不迴來!”
李善長皺眉:“可若沒有使臣往來,直接動用武力,不太合適吧?史書會如何記載,百姓會如何評說?”
朱元璋豁然起身,發怒道:“史書如何記載朕不管,朕也不怕!百姓如何評說,朕此戰,為的就是百姓,他們能如何評說?韓國公,你來告訴朕,倭人該不該死!”
李善長、範敏等人跪了下來。
麵對怒火中的朱元璋,李善長抬起頭,迴道:“倭人該死,但不宜動用大軍!要懲戒日本國,那就給他們個懲戒,若是懲戒之後,他們不加收斂,還有倭寇殺傷我朝百姓,陛下再動用大軍,跨海征討也不遲。”
朱元璋看著李善長並不畏懼的眼神,抬手指向門口:“朕要一份滿意的公文!”
李善長行禮,與範敏等人退出武英殿。
趙本拿出帕子擦了擦額頭上的冷汗,跟在李善長身後,言道:“陛下的威嚴是越來越重了,若非韓國公在前,我等怕是隨時性命不保。眼下兵部、戶部可都難了,大軍一動,不知前景如何。”
“大軍,什麽大軍?”
李善長放慢腳步,問道。
趙本愣了下:“陛下動了怒,讓韓國公——”
李善長捋了下胡須,從容而行:“陛下動怒是一迴事,用不用大軍是另一迴事。遼東需要糧草,這個時候不抓緊給他們運,再過兩個月,西風獵獵時,想運都難。打日本重要,還是穩遼東重要,這筆賬陛下不比你我更清楚?”
範敏深吸了一口氣,言道:“那陛下的意思是?”
李善長抬頭看了看藍天白雲:“你們沒經曆過開國之戰,不知道戰爭的玄奧。戰爭有時候可以小打,有時候可以大打,有時候可以不打。現在太子、勳貴開了口,不打是不可能了。大打在後勤上跟不上,投入十萬兵,就需要十萬兵的糧,現在朝廷水師可供不上來,尤其是當下南洋、東海、南海牽製了太多水師力量。所以,隻能小打。”
範敏、趙本一臉茫然。
皇帝說這些了嗎?給暗示了嗎?
為何李善長如此篤定,而自己全然沒聽明白,沒領會到皇帝的意圖?
李善長找到徐達,攤開了說。
徐達聽完李善長的話之後,思索了下,讚同道:“以當下的局勢,動用大軍,進行滅國之戰確實不合適,也不太可行。可若是小打的話,這個小,拿捏到什麽程度為宜?”
李善長意味深長地看著徐達,輕聲道:“小打,隻能派水師出征,水師裏誰來掛帥,誰就來拿捏這個尺寸吧。畢竟我大明對日本國內的狀況並不熟悉,若限製多了,反而不利大軍。”
徐達臉色變得有些凝重,一隻手搭在椅子背上,迴道:“韓國公這一手,令人望而生畏啊。”
李善長嗬嗬一笑:“哪裏,為陛下分憂罷了。”
徐達沉默良久,最終答應:“那就按你的意思,先擬定文書吧。”
李善長欣然答應。
藍玉、謝成、金朝興等人對徐達、李善長擬出的文書很是不滿,認為這方略太軟了,隻靠水師出去溜達一圈,能有什麽威懾可言?
既然確定要揍他,幹脆一勞永逸,多喊一些兄弟,抄家夥弄死他得了。
後勤困難不是不能克服,勒緊褲腰帶子殺過去,不信日本國沒吃的東西,還能餓死不成?
小打小鬧,這不是讓人看笑話嗎?
可反對無效。
李善長點了頭,徐達也落了名,這事就如此奏報了上去。
曹國公府。
十二歲的李景隆眉清目秀,帶著幾分英氣,手中拿著一份文書,字正腔圓地念著:“遼東軍需無處可騰挪,冬日運轉極是不便,海船無以周轉,茲議之後,仍以水師單獨作戰為宜,施以軍威懲戒日本,以彰國威……”
李文忠聽過之後,眉頭緊鎖。
李景隆合上文書,恭敬地放在李文忠身旁的桌子上:“父親似乎對這份文書頗是不滿。”
李文忠抬手,用手指重重點了兩下文書:“你素來聰慧,最近還背過一些兵法,來說一說,你認為這文書中可有問題?”
李景隆思索了下,微微搖頭:“從行文內容來看,不打大仗的理由很是充分,並沒看出有問題。”
李文忠歎了口氣:“這文書,問題大了去。”
“還請父親解惑。”
李景隆一臉渴望。
李文忠起身,走了兩步:“這文書,就是針對定遠侯的一個陷阱!魏國公知道,但他還是點頭了!”
李景隆有些詫異:“父親,這文書裏可沒提到定遠侯。”
李文忠反問:“沒有嗎?”
李景隆拿起文書,仔細看了一遍,認真地迴道:“確實沒有。”
李文忠將李景隆手中的文書拿走,撕開兩半,沉聲道:“兒啊,朝廷的公文,隻看字麵上的意思,是看不穿其背後用意的,需要撕碎了看才行。現在,你告訴我,這文書中有沒有提到定遠侯?”
李善長指著輿圖,長篇大論之後,做了總結:“陛下,臣以為,無論是從水師兵力、後勤供應,還是從作戰難度、作戰效果來看,動用大軍於朝廷皆無大利。最主要的是,臣以為此時對日本國開戰,並不妥當。”
朱元璋冷眸:“有何不妥?”
李善長恭敬地迴道:“大明要對日本國開戰,至少應該有更為正當的理由才是。倭寇說到底並不是日本國正規軍士,並非奉了日本國王的命令,以占領大明疆土為目的而來,隻是失去土地,無法生存的流民罷了。若因流民作亂歸咎到日本國身上,並因此引發大的戰事,臣以為有失大國之風。”
朱元璋用手敲了敲桌子:“韓國公的意思是,朕小題大做了?”
李善長心頭一顫,趕忙行禮:“臣並非此意,而是認為,無論是不是日本國主觀上引起的倭患,畢竟是倭人進犯,日本國應該擔有責任。故此,可以先派使臣告諭,若其不從,怠慢,再施以武力也不遲。”
朱元璋冷冷地笑了笑:“派使臣去?忽必烈派過,死了。朕也派過,人家根本不當一迴事,若再派使臣去傳話,說不得使臣的屍體都帶不迴來!”
李善長皺眉:“可若沒有使臣往來,直接動用武力,不太合適吧?史書會如何記載,百姓會如何評說?”
朱元璋豁然起身,發怒道:“史書如何記載朕不管,朕也不怕!百姓如何評說,朕此戰,為的就是百姓,他們能如何評說?韓國公,你來告訴朕,倭人該不該死!”
李善長、範敏等人跪了下來。
麵對怒火中的朱元璋,李善長抬起頭,迴道:“倭人該死,但不宜動用大軍!要懲戒日本國,那就給他們個懲戒,若是懲戒之後,他們不加收斂,還有倭寇殺傷我朝百姓,陛下再動用大軍,跨海征討也不遲。”
朱元璋看著李善長並不畏懼的眼神,抬手指向門口:“朕要一份滿意的公文!”
李善長行禮,與範敏等人退出武英殿。
趙本拿出帕子擦了擦額頭上的冷汗,跟在李善長身後,言道:“陛下的威嚴是越來越重了,若非韓國公在前,我等怕是隨時性命不保。眼下兵部、戶部可都難了,大軍一動,不知前景如何。”
“大軍,什麽大軍?”
李善長放慢腳步,問道。
趙本愣了下:“陛下動了怒,讓韓國公——”
李善長捋了下胡須,從容而行:“陛下動怒是一迴事,用不用大軍是另一迴事。遼東需要糧草,這個時候不抓緊給他們運,再過兩個月,西風獵獵時,想運都難。打日本重要,還是穩遼東重要,這筆賬陛下不比你我更清楚?”
範敏深吸了一口氣,言道:“那陛下的意思是?”
李善長抬頭看了看藍天白雲:“你們沒經曆過開國之戰,不知道戰爭的玄奧。戰爭有時候可以小打,有時候可以大打,有時候可以不打。現在太子、勳貴開了口,不打是不可能了。大打在後勤上跟不上,投入十萬兵,就需要十萬兵的糧,現在朝廷水師可供不上來,尤其是當下南洋、東海、南海牽製了太多水師力量。所以,隻能小打。”
範敏、趙本一臉茫然。
皇帝說這些了嗎?給暗示了嗎?
為何李善長如此篤定,而自己全然沒聽明白,沒領會到皇帝的意圖?
李善長找到徐達,攤開了說。
徐達聽完李善長的話之後,思索了下,讚同道:“以當下的局勢,動用大軍,進行滅國之戰確實不合適,也不太可行。可若是小打的話,這個小,拿捏到什麽程度為宜?”
李善長意味深長地看著徐達,輕聲道:“小打,隻能派水師出征,水師裏誰來掛帥,誰就來拿捏這個尺寸吧。畢竟我大明對日本國內的狀況並不熟悉,若限製多了,反而不利大軍。”
徐達臉色變得有些凝重,一隻手搭在椅子背上,迴道:“韓國公這一手,令人望而生畏啊。”
李善長嗬嗬一笑:“哪裏,為陛下分憂罷了。”
徐達沉默良久,最終答應:“那就按你的意思,先擬定文書吧。”
李善長欣然答應。
藍玉、謝成、金朝興等人對徐達、李善長擬出的文書很是不滿,認為這方略太軟了,隻靠水師出去溜達一圈,能有什麽威懾可言?
既然確定要揍他,幹脆一勞永逸,多喊一些兄弟,抄家夥弄死他得了。
後勤困難不是不能克服,勒緊褲腰帶子殺過去,不信日本國沒吃的東西,還能餓死不成?
小打小鬧,這不是讓人看笑話嗎?
可反對無效。
李善長點了頭,徐達也落了名,這事就如此奏報了上去。
曹國公府。
十二歲的李景隆眉清目秀,帶著幾分英氣,手中拿著一份文書,字正腔圓地念著:“遼東軍需無處可騰挪,冬日運轉極是不便,海船無以周轉,茲議之後,仍以水師單獨作戰為宜,施以軍威懲戒日本,以彰國威……”
李文忠聽過之後,眉頭緊鎖。
李景隆合上文書,恭敬地放在李文忠身旁的桌子上:“父親似乎對這份文書頗是不滿。”
李文忠抬手,用手指重重點了兩下文書:“你素來聰慧,最近還背過一些兵法,來說一說,你認為這文書中可有問題?”
李景隆思索了下,微微搖頭:“從行文內容來看,不打大仗的理由很是充分,並沒看出有問題。”
李文忠歎了口氣:“這文書,問題大了去。”
“還請父親解惑。”
李景隆一臉渴望。
李文忠起身,走了兩步:“這文書,就是針對定遠侯的一個陷阱!魏國公知道,但他還是點頭了!”
李景隆有些詫異:“父親,這文書裏可沒提到定遠侯。”
李文忠反問:“沒有嗎?”
李景隆拿起文書,仔細看了一遍,認真地迴道:“確實沒有。”
李文忠將李景隆手中的文書拿走,撕開兩半,沉聲道:“兒啊,朝廷的公文,隻看字麵上的意思,是看不穿其背後用意的,需要撕碎了看才行。現在,你告訴我,這文書中有沒有提到定遠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