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限製資源的投入,最高優先級,促使蒸汽機出現一個問題便能在最短時間內解決。
顧正臣提出的套軸方案被材料學院、機械工程院完美地做了出來,為解決連接口位置的滲水問題,不僅多設置了一個類似於水密艙的隔層作為二層防護,還針對縫隙進行了填充,甚至設置了牛膠作為墊層。
即便如此,馬直等人還不放心,考慮到螺旋槳運轉時可能會與水草、木頭等碰撞,一旦碰撞力度過大,很可能會導致套管破壞外壁,為此在套管與外壁連接位置,甚至是套管上下安裝了三腳架的支護,隻要不撞到暗礁,尋常的碰撞不會帶來大的破壞。
夜深。
馬直依舊守在轉動的螺旋槳不遠處,每隔半個時辰便會觀察一次,然後記錄下來是否有滲水。
這是一個專門用於實驗的水箱,水箱裏的水不斷被撥動,發出水流的聲響,蒸汽機結構被牢牢固定,並沒有在力的驅動下移動。
天未亮。
顧正臣剛起來,林白帆便將消息送了過來:“這是一晚上的測試結果,沒發現滲水,其中有三個時辰是全閥門運轉。”
翻看過記錄之後,顧正臣鬆了一口氣:“這個結果是好的,讓人繼續觀察吧。”
午時。
測試結果再次證明滲水控製完美,運轉中並不存在問題。
經顧正臣、馬直簽名通過驗收,顧正臣看著疲憊的眾人,肅然道:“我知道你們累,但我們若不負重前行,那誰來幹成這偉大的事?陛下給我們的時間並不多,堅持住,勝利就在前方!準備車輛,清道,前往龍江船廠,蒸汽機二次上船!”
龍江船廠。
不僅朱標來了,就連朱元璋也來了。
看著忙碌中的匠人,費力地將蒸汽機抬上船隻,不斷校正並安裝到位,朱元璋對走來行禮的顧正臣道:“這次可有把握?”
顧正臣認真地迴道:“不敢說十成把握,但七成把握還是有。”
“七成,可不低了。”
朱元璋走向改裝中的大福船,緩緩地說:“朕這一次要上船。”
顧正臣臉色一變,連忙勸阻:“不可。”
朱元璋嗬了聲:“朕可不是問你意見。”
顧正臣一臉擔憂:“陛下,臣說有七成把握,剩下三成便是意外因素,實驗需要一步步去做,誰也不能預料到過程中到底會發生什麽問題,一旦遇到突發狀況,整個船都可能不保。如此危險,誰敢讓陛下涉險。”
朱元璋皺眉:“有這麽危險?”
顧正臣認真地迴道:“確實如此,比如蒸汽機閥門在全開狀態下失效,船隻的速度將無法減下去,要麽一直航行直至燃料耗盡,要麽撞個七零八碎。陛下,在蒸汽機上船還沒完成成功之前,臣不允許陛下與太子登船,要見證,在長江邊看著就是了。”
朱元璋很是不滿,這家夥竟然自己靠邊看著?
“太子在下麵看著,朕登船。”朱元璋說完,看著還想勸阻的顧正臣,厲聲道:“朕百戰而得天下,什麽大風大浪沒見過?這點風險,他們能冒,朕也能!再說了,哪怕朕受了傷,出了意外,這大明不是還有太子,天塌不下來。太子也莫要多說了,一旁站著。”
朱標哪裏敢站著,幾次哀求,就差抱朱元璋大腿了,顧正臣更是不答應,你老朱要上,那這船就開不了。
這不是你冒險,而是你拿所有人的家人玩命啊。
上次實驗摔傷了不少人,船還差點沉了,這一次若是再出個意外,那還如何收場?
此番測試不是在小河道裏,而是改在了長江裏,一旦人摔到長江中,這很可能救上來就涼了,心肺複蘇也不是百分百能救溺亡。
皇帝出意外,那所有人都得倒黴,這種事關全家的風險,顧正臣不敢擔,沒看上次測試都沒讓一個皇子上船,寧國也待在下麵,你還要親自上去,這怎麽行。
“你敢抗旨?”
朱元璋不滿。
顧正臣行禮:“在沒有完成安全測試之前,皇室任何人不得參與航行!陛下將蒸汽機事宜交給臣做,那就應該按臣定下的規矩來辦。”
“什麽時候有的這規矩,朕如何不知?”
“就在剛剛。”
“你小子找打啊!”
朱元璋拗不過顧正臣,隻好甩動了下袖子:“什麽時候才算安全?”
顧正臣放鬆了一些,起身道:“目前安全測試有兩個標準,一是連續航行十日不出嚴重故障,二是累計航行兩千裏不出嚴重故障。”
朱元璋微微點了點頭,看得出來,格物學院對蒸汽機測試的安排很是合理。
“何為嚴重故障?”
朱標問道。
顧正臣解釋:“格物學院設置了故障分級,具體是輕微故障、一般故障、嚴重故障和致命故障。輕微故障、一般故障可以在短時間內解決並不對航行能力構成影響,嚴重故障雖然可以解決,但需要返迴船塢,或者在海上雖然能解決,但耗費的時間很長,維修的難度很大……”
馬直走了過來,行禮之後,稟告道:“顧堂長,已完成蒸汽機裝置安裝與檢驗,現請求二次測試。”
顧正臣給朱元璋、朱標行禮,然後道:“臣要上船了,陛下、太子不妨移步長江邊。”
朱元璋點頭:“注意安全,務必成功。”
顧正臣告辭。
寧國、朱樉、朱棣等人走來,隨朱元璋等前往長江邊。
船塢入水。
大福船進入水道,長櫓撥水,緩緩而動。
從水道進入長江這一段路,並沒有啟動蒸汽機,但蒸汽機已然開始預熱,鍋爐下的煤炭已燃燒得旺盛。
馬直、萬諒、秦冶、丁山魯、王宿等人一個個神情肅穆,各自站在所在的位置上。
林白帆走向顧正臣,將繩子係在顧正臣腰間。
顧正臣沒有反對,所有人都需要係繩子,長江可不比一般的河流,安全舉措必須做好了,機械工程院、材料學院大部精銳都在這裏,若出意外全完了,那大明對蒸汽機研究將會延緩好幾年,大意不得,馬虎不得。
顧正臣提出的套軸方案被材料學院、機械工程院完美地做了出來,為解決連接口位置的滲水問題,不僅多設置了一個類似於水密艙的隔層作為二層防護,還針對縫隙進行了填充,甚至設置了牛膠作為墊層。
即便如此,馬直等人還不放心,考慮到螺旋槳運轉時可能會與水草、木頭等碰撞,一旦碰撞力度過大,很可能會導致套管破壞外壁,為此在套管與外壁連接位置,甚至是套管上下安裝了三腳架的支護,隻要不撞到暗礁,尋常的碰撞不會帶來大的破壞。
夜深。
馬直依舊守在轉動的螺旋槳不遠處,每隔半個時辰便會觀察一次,然後記錄下來是否有滲水。
這是一個專門用於實驗的水箱,水箱裏的水不斷被撥動,發出水流的聲響,蒸汽機結構被牢牢固定,並沒有在力的驅動下移動。
天未亮。
顧正臣剛起來,林白帆便將消息送了過來:“這是一晚上的測試結果,沒發現滲水,其中有三個時辰是全閥門運轉。”
翻看過記錄之後,顧正臣鬆了一口氣:“這個結果是好的,讓人繼續觀察吧。”
午時。
測試結果再次證明滲水控製完美,運轉中並不存在問題。
經顧正臣、馬直簽名通過驗收,顧正臣看著疲憊的眾人,肅然道:“我知道你們累,但我們若不負重前行,那誰來幹成這偉大的事?陛下給我們的時間並不多,堅持住,勝利就在前方!準備車輛,清道,前往龍江船廠,蒸汽機二次上船!”
龍江船廠。
不僅朱標來了,就連朱元璋也來了。
看著忙碌中的匠人,費力地將蒸汽機抬上船隻,不斷校正並安裝到位,朱元璋對走來行禮的顧正臣道:“這次可有把握?”
顧正臣認真地迴道:“不敢說十成把握,但七成把握還是有。”
“七成,可不低了。”
朱元璋走向改裝中的大福船,緩緩地說:“朕這一次要上船。”
顧正臣臉色一變,連忙勸阻:“不可。”
朱元璋嗬了聲:“朕可不是問你意見。”
顧正臣一臉擔憂:“陛下,臣說有七成把握,剩下三成便是意外因素,實驗需要一步步去做,誰也不能預料到過程中到底會發生什麽問題,一旦遇到突發狀況,整個船都可能不保。如此危險,誰敢讓陛下涉險。”
朱元璋皺眉:“有這麽危險?”
顧正臣認真地迴道:“確實如此,比如蒸汽機閥門在全開狀態下失效,船隻的速度將無法減下去,要麽一直航行直至燃料耗盡,要麽撞個七零八碎。陛下,在蒸汽機上船還沒完成成功之前,臣不允許陛下與太子登船,要見證,在長江邊看著就是了。”
朱元璋很是不滿,這家夥竟然自己靠邊看著?
“太子在下麵看著,朕登船。”朱元璋說完,看著還想勸阻的顧正臣,厲聲道:“朕百戰而得天下,什麽大風大浪沒見過?這點風險,他們能冒,朕也能!再說了,哪怕朕受了傷,出了意外,這大明不是還有太子,天塌不下來。太子也莫要多說了,一旁站著。”
朱標哪裏敢站著,幾次哀求,就差抱朱元璋大腿了,顧正臣更是不答應,你老朱要上,那這船就開不了。
這不是你冒險,而是你拿所有人的家人玩命啊。
上次實驗摔傷了不少人,船還差點沉了,這一次若是再出個意外,那還如何收場?
此番測試不是在小河道裏,而是改在了長江裏,一旦人摔到長江中,這很可能救上來就涼了,心肺複蘇也不是百分百能救溺亡。
皇帝出意外,那所有人都得倒黴,這種事關全家的風險,顧正臣不敢擔,沒看上次測試都沒讓一個皇子上船,寧國也待在下麵,你還要親自上去,這怎麽行。
“你敢抗旨?”
朱元璋不滿。
顧正臣行禮:“在沒有完成安全測試之前,皇室任何人不得參與航行!陛下將蒸汽機事宜交給臣做,那就應該按臣定下的規矩來辦。”
“什麽時候有的這規矩,朕如何不知?”
“就在剛剛。”
“你小子找打啊!”
朱元璋拗不過顧正臣,隻好甩動了下袖子:“什麽時候才算安全?”
顧正臣放鬆了一些,起身道:“目前安全測試有兩個標準,一是連續航行十日不出嚴重故障,二是累計航行兩千裏不出嚴重故障。”
朱元璋微微點了點頭,看得出來,格物學院對蒸汽機測試的安排很是合理。
“何為嚴重故障?”
朱標問道。
顧正臣解釋:“格物學院設置了故障分級,具體是輕微故障、一般故障、嚴重故障和致命故障。輕微故障、一般故障可以在短時間內解決並不對航行能力構成影響,嚴重故障雖然可以解決,但需要返迴船塢,或者在海上雖然能解決,但耗費的時間很長,維修的難度很大……”
馬直走了過來,行禮之後,稟告道:“顧堂長,已完成蒸汽機裝置安裝與檢驗,現請求二次測試。”
顧正臣給朱元璋、朱標行禮,然後道:“臣要上船了,陛下、太子不妨移步長江邊。”
朱元璋點頭:“注意安全,務必成功。”
顧正臣告辭。
寧國、朱樉、朱棣等人走來,隨朱元璋等前往長江邊。
船塢入水。
大福船進入水道,長櫓撥水,緩緩而動。
從水道進入長江這一段路,並沒有啟動蒸汽機,但蒸汽機已然開始預熱,鍋爐下的煤炭已燃燒得旺盛。
馬直、萬諒、秦冶、丁山魯、王宿等人一個個神情肅穆,各自站在所在的位置上。
林白帆走向顧正臣,將繩子係在顧正臣腰間。
顧正臣沒有反對,所有人都需要係繩子,長江可不比一般的河流,安全舉措必須做好了,機械工程院、材料學院大部精銳都在這裏,若出意外全完了,那大明對蒸汽機研究將會延緩好幾年,大意不得,馬虎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