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煥看著匆匆離去的蕭成、林白帆,詢問顧正臣緣由,顧正臣隻說擔心妹妹安危。
這可以理解。
青龍山位置絕佳,又是金陵一個時辰圈裏罕有的“盲區”,被顧正臣給端了,等同於暗中許多事都不好運作,若是直接在金陵城內搞陰謀,那暴露的風險可大得多,畢竟有一群檢校白天黑夜的瞎逛,萬一碰到了,沒遮掩下去,那就是滿門結伴同刑。
壞了人好事,難免有會跳牆、會咬人的。
秉持著安全第一的理念,派人迴去保護一番合情合理。
張煥雖然不太相信顧正臣的解釋,但也不好深究,隻好代替蕭成等人守在洞口。
顧正臣躺下時,徐達唿聲依舊,這節奏和之前唿聲一模一樣,連調都不帶換的,倒是辛苦魏國公了……
天亮,出山。
顧正臣留下趙海樓一千餘人繼續搜尋山洞,調查山中,以確保再無疏漏,然後帶一幹人出了山,徐達則命圍封青龍山的軍士撤迴大教場。
疾馬入京。
顧正臣、徐達待在朝房中等待,張煥入宮之後不久便匆匆折返迴來,道:“陛下說了,讓兩位上朝。”
“上朝?”
顧正臣、徐達都有些錯愕。
上朝幹嘛?
這是隱在暗處的謀逆之事,總不能拿到朝堂之上說吧?
入殿,行禮。
朱元璋看著風塵仆仆的徐達、顧正臣,見顧正臣的袍子都破了,目光冰冷起來,開口道:“魏國公,定遠侯,你們在青龍山查辦的事如何了?”
徐達、顧正臣對視了一眼,滿是震驚。
這事不應該藏著掖著,私底下匯報,現在滿朝文武都在,一旦開口,這消息轉眼之間便會傳遍金陵官場,甚至是傳入民間。
徐達有些不確定,道:“陛下,青龍山演訓封山,檢驗了京軍應急機動的本領,封山很是成功,並無疏漏……”
朱元璋嗬嗬笑了聲,擺手道:“講什麽封山事,朕問的是青龍山謀逆之人可抓到了?”
“謀逆?”
胡惟庸、塗節、費震、沈立本、陳煜等一個個麵露震驚之色,議論紛紛。
鄧愈、陸仲亨、唐勝宗等人也驚愕不已。
徐達緊鎖眉頭,一時之間看不穿朱元璋將這事擺在明麵上的意圖,轉眼道:“陛下,青龍山事是定遠侯負責,臣隻是負責演訓封山,其他知之不多。”
顧正臣鬱悶,徐達個老狐狸啊,輕鬆將自己摘了出去!
朱元璋目光中透著幾分玩味的笑意,目光看向顧正臣:“說吧。”
顧正臣想了想,有所保留地說道:“陛下,遠火局郎中沈名二為人所掠,被關在青龍山中,臣已帶神機軍將其解救出來。”
朱元璋對這個結果並不滿意,起身道:“定遠侯,為何不敢直說,那謀逆之人貪狼死了沒有,其可有交代同黨是誰?”
顧正臣凝眸,渾身一顫。
明白了!
老朱這是想將謀逆的事鬧大!
事大,人才死得多。
換言之,朱元璋是希望先站在腳跟,給青龍山一案定為謀逆大案,公開告訴所有人,皇帝要追查謀逆案了,一個個都小心點,若是與這起案有關係,是其同黨,那不好意思,別管你們手裏有鐵券、金券還是瓦片,都得死!
這不是就簡單的問答,而是亮出刀子!
徐達為何將自己摘出去,顯然他明白這個道理,不想成為一場大案的推手或棋子。
顧正臣就沒辦法了,身在甕中,跳不出去,隻能硬著頭皮道:“陛下,臣帶人攻破青龍山,解救出匠人七十一人,找出老式火銃五百餘,碗口炮百餘、小將軍炮百餘,俘虜賊寇合計四十七人,頭目貪狼已死。”
朱元璋走下禦台,目光銳利地看向胡惟庸、費震等人,厲聲道:“你們都聽到了吧,青龍山內圈收匠人,私下鑄造大量火器,這是何等謀逆之舉,其用心可誅九族!”
任何人麵對朱元璋的目光也忍不住低頭,不敢直視。
朱元璋甩袖:“青龍山就在金陵外,走馬不到半個時辰!這與在朕眼皮之下謀逆有何區別?定遠侯,貪狼隻是個小頭目,其背後是誰?”
此言一出,文武官員顧不上什麽禮儀,紛紛側身看向顧正臣。
顧正臣明白朱元璋這句話的意思,背後是誰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沒有官員參與其中的痕跡,但凡有,那事就好辦了,隻要追查下去,不管有沒有實證,都是可以定罪殺人。
但顧正臣並不希望局勢失控到不可收拾的地步,開口道:“陛下,是臣無能,目前並沒有查出其幕後主謀。”
朱元璋冷眼看著顧正臣:“當真?”
“當真!”
顧正臣沒有迴避,見朱元璋神情冷峻,補充了句:“但據貪狼的手下人交代,其同黨中有一個槍法絕倫之人,名號七星,還有一個隱在金陵的頭目名號地魁,曾給貪狼傳信。”
朱元璋嗬嗬冷笑起來,厲聲道:“七星,地魁?嗬,看來這金陵城還有朕不知道之事啊。能收攏如此多人手,做火器之事,尋常百姓家、商人可做不到!倒是在這殿中的諸位——個個皆是有本事之人!”
此言一出,眾文武膽戰心驚。
朱元璋走上禦台,高聲道:“青龍山謀逆一案未結,定遠侯,任刑部左侍郎,繼續查辦此案!”
揮袖,退朝。
顧正臣看著離去的朱元璋,隻好低聲“領旨”,然後看向徐達、鄧愈等人,一臉苦相。
胡惟庸走了過來,一臉沉穩,對顧正臣道:“事關謀逆大案,當速辦查明,切記不可冤枉無辜,要將證據坐實。”
“胡相說的是,本官定會速辦查明,到那時,交胡相審閱卷宗。”
顧正臣拱手道。
胡惟庸嗬嗬笑道:“如此甚好。”
汪廣洋稱讚道:“顧侍郎,深得聖心。此案一旦辦成,說不得便會成了六部大堂官,到那時,便是這朝堂之上的肱股之臣。”
顧正臣連稱“不敢當”,看向走來的鄧愈。
鄧愈沒慶賀的話,一個小小的侍郎,實在沒什麽好說的,與顧正臣一起出了奉天殿後,才言道:“金陵風雨將起,你可要當心些了。”
這可以理解。
青龍山位置絕佳,又是金陵一個時辰圈裏罕有的“盲區”,被顧正臣給端了,等同於暗中許多事都不好運作,若是直接在金陵城內搞陰謀,那暴露的風險可大得多,畢竟有一群檢校白天黑夜的瞎逛,萬一碰到了,沒遮掩下去,那就是滿門結伴同刑。
壞了人好事,難免有會跳牆、會咬人的。
秉持著安全第一的理念,派人迴去保護一番合情合理。
張煥雖然不太相信顧正臣的解釋,但也不好深究,隻好代替蕭成等人守在洞口。
顧正臣躺下時,徐達唿聲依舊,這節奏和之前唿聲一模一樣,連調都不帶換的,倒是辛苦魏國公了……
天亮,出山。
顧正臣留下趙海樓一千餘人繼續搜尋山洞,調查山中,以確保再無疏漏,然後帶一幹人出了山,徐達則命圍封青龍山的軍士撤迴大教場。
疾馬入京。
顧正臣、徐達待在朝房中等待,張煥入宮之後不久便匆匆折返迴來,道:“陛下說了,讓兩位上朝。”
“上朝?”
顧正臣、徐達都有些錯愕。
上朝幹嘛?
這是隱在暗處的謀逆之事,總不能拿到朝堂之上說吧?
入殿,行禮。
朱元璋看著風塵仆仆的徐達、顧正臣,見顧正臣的袍子都破了,目光冰冷起來,開口道:“魏國公,定遠侯,你們在青龍山查辦的事如何了?”
徐達、顧正臣對視了一眼,滿是震驚。
這事不應該藏著掖著,私底下匯報,現在滿朝文武都在,一旦開口,這消息轉眼之間便會傳遍金陵官場,甚至是傳入民間。
徐達有些不確定,道:“陛下,青龍山演訓封山,檢驗了京軍應急機動的本領,封山很是成功,並無疏漏……”
朱元璋嗬嗬笑了聲,擺手道:“講什麽封山事,朕問的是青龍山謀逆之人可抓到了?”
“謀逆?”
胡惟庸、塗節、費震、沈立本、陳煜等一個個麵露震驚之色,議論紛紛。
鄧愈、陸仲亨、唐勝宗等人也驚愕不已。
徐達緊鎖眉頭,一時之間看不穿朱元璋將這事擺在明麵上的意圖,轉眼道:“陛下,青龍山事是定遠侯負責,臣隻是負責演訓封山,其他知之不多。”
顧正臣鬱悶,徐達個老狐狸啊,輕鬆將自己摘了出去!
朱元璋目光中透著幾分玩味的笑意,目光看向顧正臣:“說吧。”
顧正臣想了想,有所保留地說道:“陛下,遠火局郎中沈名二為人所掠,被關在青龍山中,臣已帶神機軍將其解救出來。”
朱元璋對這個結果並不滿意,起身道:“定遠侯,為何不敢直說,那謀逆之人貪狼死了沒有,其可有交代同黨是誰?”
顧正臣凝眸,渾身一顫。
明白了!
老朱這是想將謀逆的事鬧大!
事大,人才死得多。
換言之,朱元璋是希望先站在腳跟,給青龍山一案定為謀逆大案,公開告訴所有人,皇帝要追查謀逆案了,一個個都小心點,若是與這起案有關係,是其同黨,那不好意思,別管你們手裏有鐵券、金券還是瓦片,都得死!
這不是就簡單的問答,而是亮出刀子!
徐達為何將自己摘出去,顯然他明白這個道理,不想成為一場大案的推手或棋子。
顧正臣就沒辦法了,身在甕中,跳不出去,隻能硬著頭皮道:“陛下,臣帶人攻破青龍山,解救出匠人七十一人,找出老式火銃五百餘,碗口炮百餘、小將軍炮百餘,俘虜賊寇合計四十七人,頭目貪狼已死。”
朱元璋走下禦台,目光銳利地看向胡惟庸、費震等人,厲聲道:“你們都聽到了吧,青龍山內圈收匠人,私下鑄造大量火器,這是何等謀逆之舉,其用心可誅九族!”
任何人麵對朱元璋的目光也忍不住低頭,不敢直視。
朱元璋甩袖:“青龍山就在金陵外,走馬不到半個時辰!這與在朕眼皮之下謀逆有何區別?定遠侯,貪狼隻是個小頭目,其背後是誰?”
此言一出,文武官員顧不上什麽禮儀,紛紛側身看向顧正臣。
顧正臣明白朱元璋這句話的意思,背後是誰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沒有官員參與其中的痕跡,但凡有,那事就好辦了,隻要追查下去,不管有沒有實證,都是可以定罪殺人。
但顧正臣並不希望局勢失控到不可收拾的地步,開口道:“陛下,是臣無能,目前並沒有查出其幕後主謀。”
朱元璋冷眼看著顧正臣:“當真?”
“當真!”
顧正臣沒有迴避,見朱元璋神情冷峻,補充了句:“但據貪狼的手下人交代,其同黨中有一個槍法絕倫之人,名號七星,還有一個隱在金陵的頭目名號地魁,曾給貪狼傳信。”
朱元璋嗬嗬冷笑起來,厲聲道:“七星,地魁?嗬,看來這金陵城還有朕不知道之事啊。能收攏如此多人手,做火器之事,尋常百姓家、商人可做不到!倒是在這殿中的諸位——個個皆是有本事之人!”
此言一出,眾文武膽戰心驚。
朱元璋走上禦台,高聲道:“青龍山謀逆一案未結,定遠侯,任刑部左侍郎,繼續查辦此案!”
揮袖,退朝。
顧正臣看著離去的朱元璋,隻好低聲“領旨”,然後看向徐達、鄧愈等人,一臉苦相。
胡惟庸走了過來,一臉沉穩,對顧正臣道:“事關謀逆大案,當速辦查明,切記不可冤枉無辜,要將證據坐實。”
“胡相說的是,本官定會速辦查明,到那時,交胡相審閱卷宗。”
顧正臣拱手道。
胡惟庸嗬嗬笑道:“如此甚好。”
汪廣洋稱讚道:“顧侍郎,深得聖心。此案一旦辦成,說不得便會成了六部大堂官,到那時,便是這朝堂之上的肱股之臣。”
顧正臣連稱“不敢當”,看向走來的鄧愈。
鄧愈沒慶賀的話,一個小小的侍郎,實在沒什麽好說的,與顧正臣一起出了奉天殿後,才言道:“金陵風雨將起,你可要當心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