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眠不休多少是誇張了,不過朱元璋也知道,顧正臣為了破案總是熬夜至三四更還是有的,更是暗中布置,察查線索,這也是他能在短時間內破案的原因。
朱元璋讓李文忠與吳禎在門外等候,連內侍也一起退下。
華蓋殿的門緊閉。
朱元璋深深看著顧正臣,正色道:“你在福建行省的所作所為朕心甚慰,這次召你來,卻不是為此事,而是為了另一件事。”
顧正臣以為朱元璋是問泉州衛新軍的事,正思忖如何迴答,朱元璋起身走了出來,沉聲道:“朕曾想給諸王各一百傾田,你說應該給他們三百萬傾。後來搬運銅錢演算,三十代之後,竟要十萬萬傾,窮盡天下也不夠給。自那之後,諸王、公主之事便擱置下來。”
“朕可以慢慢思量,可諸王挨個長大,眼下秦王、晉王府也在營造,總會就藩於國,遲遲不能定下歲供之數,也是問題。朕命中書與戶部擬算,其歲給之數又太薄,無法難彰顯藩王之威嚴,更是左支右絀,拮據得很。你主意多,給朕說說該如何是好?”
顧正臣有些措手不及,猶豫了下,還是老老實實地說:“陛下突然問起毫無準備之事,臣一時也無良策。”
朱元璋肅然道:“隨便談談。”
顧正臣低頭想了想,然後緩慢地說:“臣想言,又怕陛下懲罰……”
“盡管說,這裏隻有你與朕,恕你無罪。”
朱元璋沉聲道。
顧正臣認真思考了一番,才開口道:“陛下,臣鬥膽直陳。以臣之間,陛下希望分封諸王,給其節製邊軍之權,以諸王拱衛大明邊疆,藩屏江山社稷。隻是——漢武帝也這樣做過,結果卻是七國之亂!陛下認為,”
朱元璋臉色一變,沉聲道:“漢景帝輕信晁錯,黜削諸侯,七國之變,實由於此!況漢景帝為太子時,以博局殺吳世子!難道你認為當今太子會殺害其兄弟不成?還是你認為,他日諸王敢不尊太子?”
顧正臣皺了皺眉頭,反問道:“陛下,七國之亂,當真沒有私心嗎?”
朱元璋愣了下。
曲在漢景帝還是在七國,這個問題可能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可拋開曲直,不提誰的對錯,單單問一句,漢七國之亂的藩王們,到底有沒有私心?
有機會當皇帝,誰丫的願意當藩王。
人往高處走,你不能不將藩王當人看……
顧正臣握了握拳,繼續說:“七國之亂可以打著清君側、誅晁錯的旗號起兵造反,那陛下有沒有想過,若大明也分封諸王,他日朝中但凡有一二大臣不順藩王之意,他們也可以用清君側的名義起兵!”
“藩王,有封國,有兵,有節製地方兵力之權,有皇室血脈,振臂一唿,轉眼之間就可能是十萬之兵!到那時,朝廷是打還是不打?若打,是兄弟殘殺,兵戎相見。若不打,就是封疆裂土,大明江山難全!”
“臣所言絕非危言聳聽。誠然,以太子之能,確實可駕馭諸王,如今諸王也敬重太子,知臣之道。可若是有朝一日,皇太孫掌管天下,那一群群叔輩,還有多少敬重?以叔淩侄,以長欺幼,此事陛下可曾想過?”
朱元璋氣得抬手就將桌案上的文書掃落在地,厲聲喊道:“顧正臣,你太放肆了!”
顧正臣知道話說到這裏,已不能迴頭:“陛下,諸王為屏藩,不如將為屏藩。在陛下看來,將不如子孫可靠,可陛下須知,朝廷一紙文書,可決將生死富貴,但一紙文書,卻無法撼藩王,更不可能收其封國!他日有異心,不僅不能成屏障,還將成為朝廷防禦之缺口!”
朱元璋抬腳,猛地一踢桌子,喊道:“你小子不想活了!來人!”
鄭泊、張煥帶軍士闖入殿內。
李文忠、吳禎也跟著走了進來,不明所以。
朱元璋厲聲下令:“將顧正臣給咱拖出去,杖八十!”
吳禎驚愕不已,剛剛還有說有笑,這才多久,竟要動杖刑了?
李文忠急忙攔住鄭泊等人,勸道:“陛下,顧縣男是奉旨迴金陵,為朝廷做事兢兢業業,並無私心,怎能輕易動用杖刑處罰,還望陛下……”
“莫要勸了,拖出去,打!”
朱元璋在氣頭上。
敢說自家兒子互相殘殺,不聽話,還敢說當叔叔的會欺負侄子,你顧正臣是個外臣,怎麽能如此大膽!
吳禎勸也勸不住,不知道顧正臣到底如何惹了朱元璋,竟直接要杖八十,就這小身板,即便沒打死,估計也要趴三個月才能下床。
三個月?
這要耽誤多少事。
吳禎急得直冒汗,連忙對顧正臣說:“你倒是求情啊!”
顧正臣深深看著朱元璋,抬手將帽子摘了下來,肅然道:“臣所言,意在江山永固,國祚永延!若陛下認為臣有過錯,意在他處,這八十杖——臣領了!”
“你想當魏徵?”
朱元璋厲聲嗬斥。
顧正臣肅然迴道:“臣不敢與魏徵相提並論,他為的是大唐,臣為的是大明!他輔佐的是唐太宗,開了盛世。臣輔佐的是洪武帝,也想試試能不能開個盛世,少些兵革之禍!”
(
朱元璋臉上的怒氣收斂了一些,抬手道:“先拖出去,讓他跪著!”
鄭泊、張煥鬆了口氣。
顧正臣將帽子擱在地上,行禮走出大殿,然後跪在殿外。
李文忠、吳禎不知皇帝與顧正臣為何爭吵,此時也不敢多問,見朱元璋不想說話,便行禮退到殿外,看著跪著的顧正臣,李文忠安排宦官去找朱標過來。
朱標聽聞消息,匆匆跑來,見顧正臣跪著,連帽子都摘了,不由得心頭一驚,連忙問道:“怎麽迴事?”
顧正臣看了看朱標,微微搖頭。
朱元璋閉門說諸王之事,顯然是不想讓其他人知道他的心思,自己還是不要多嘴得好。直言進諫是一迴事,泄密是另一迴事。
朱標見顧正臣不說,看了看華蓋殿關閉的大門,讓內侍通報。
內侍冷汗直冒:“殿下,陛下發了火,這個時候可不敢打擾。”
朱標知道父皇對內侍宦官頗是嚴厲,動輒嚴懲,擔心連累內侍,想了想之後,便走至顧正臣身旁,撩起衣擺跪了下來,高聲喊道:“兒臣朱標,求見父皇。”
殿內無聲。
朱元璋坐了下來,平息了心頭的憤怒。
雖說顧正臣的話過於大膽,有些冒犯皇室,可仔細想想,他說的話並非沒有道理,何況他著眼長遠,也並非為了一己之私。
畢竟這個時候朱雄英還很小,那群叔叔也不太可能欺負他去。再說了,朱標算得上外柔內剛,對兄弟更是親和,兄弟情義不錯,定不會有禍起蕭牆之事。
但顧正臣的話還是令人擔憂,當皇帝的勞心勞力,誰知道壽命幾多,翻看唐宋元,總有幾個年幼的皇帝登基,到那時,侄幼叔強,又該如何?
皇權是可以隨意決定武將生死,武將調動也方便,隻要不長期統兵一地,就很難擁兵自重,威脅朝廷。
可藩王是不可能調動的,封國就在那裏,如何調?
調不走,手裏又有兵權,時間一長,那不就是擁兵自重?
到時候,朝廷派遣來的統兵將領是聽朝廷的,還是聽藩王的,封國的軍士是聽朝廷的,還是聽藩王的?
哪怕是給藩王少量護衛,地方衛所握在朝廷,藩王憑借著身份、財力與地位,未必不能蠶食地方衛所,而一般將校又不敢得罪,隻能巴結,勢必會成為一股勢力,尾大不掉。
朱元璋咬牙切齒,分封諸王是多年前定下的計劃,可因為顧正臣,現在這個計劃怕是要重新思量思量了,到底是分封好,還是不分封好,需要慎重!
這種被迫改變計劃的感覺,有種脫離掌控的不安,讓朱元璋很是不舒服。
若是不分封諸王,那就得將正在建造的秦王府、晉王府給停了。這算什麽事,中都耗時耗力耗民,停了,秦王府、晉王府也是投入巨大,征調百姓合計二十餘萬,這也要停了?
感情自己一年年全空折騰百姓去了?
朱元璋不甘心,這樣做有點臉疼。
抬頭,看向地上的官帽。
朱元璋起身走了過去,將官帽拿了起來,目光凝重。
這小子硬骨頭一個,這脾氣也強,不知服軟,兇幾句,威脅一番,竟還生出了辭官的心思!不過,自己可是有言在先,說過不怪罪的,卻一時沒忍住。
殿門打開。
朱元璋看著並排跪著的朱標、顧正臣、李文忠,吳禎跪到了朱標身後去了,不由皺眉:“李文忠,吳禎,你們這是作甚?”
李文忠叩首,言道:“我等不過是求陛下息怒,莫動了肝火傷了龍體。”
朱元璋哼了聲:“為他求情就求情,哪那麽多話,你們兩個出宮去吧,莫要在這裏礙眼。顧小子,這官帽可不要輕易丟在地上,再有下次,朕可不會再給你撿起來!”
顧正臣伸手接過官帽,猶豫了下,說:“陛下,臣這帽子要不要晚點戴,萬一陛下想要打臣板子,這帽子必然會掉地上的……”
“滾,別在這裏煩朕!”
“臣領旨。”
顧正臣起身,揉了揉膝蓋與腿骨。
以後入宮之前必須弄個護膝,丫的太硌人了。
朱標擺了擺手,讓顧正臣先走,自己則留下來陪著朱元璋,待李文忠、顧正臣等人不見了身影,這才問道:“父皇緣何發如此大的脾氣?”
朱元璋讓左右退開,然後威嚴地看著朱標的眼睛,厲聲道:“你告訴朕,你認為封國之舉,是對是錯,是好是壞?”
朱標臉色微變,終於知道父親為何暴怒了,想來是顧正臣反對封國之事,這事能反對嘛,當年劉基也反對,結果不言而喻。
“怎麽,不敢說?”
朱元璋沉聲。
朱標想了想,沒有說話,隻是跪了下來,直視著朱元璋。
朱元璋瞳孔微凝,咬牙道:“那你為何不早說?”
朱標喉結動了動,不安地問:“父皇,兒臣身為皇長子,是諸王兄長,分封又是父皇執意定下之策,這事——是兒臣可以勸改的嗎?”
一旦說了,那兄長的威嚴就徹底沒了。
兄弟之間有了嫌隙,沒問題怕也鬧出問題來。
朱元璋讓李文忠與吳禎在門外等候,連內侍也一起退下。
華蓋殿的門緊閉。
朱元璋深深看著顧正臣,正色道:“你在福建行省的所作所為朕心甚慰,這次召你來,卻不是為此事,而是為了另一件事。”
顧正臣以為朱元璋是問泉州衛新軍的事,正思忖如何迴答,朱元璋起身走了出來,沉聲道:“朕曾想給諸王各一百傾田,你說應該給他們三百萬傾。後來搬運銅錢演算,三十代之後,竟要十萬萬傾,窮盡天下也不夠給。自那之後,諸王、公主之事便擱置下來。”
“朕可以慢慢思量,可諸王挨個長大,眼下秦王、晉王府也在營造,總會就藩於國,遲遲不能定下歲供之數,也是問題。朕命中書與戶部擬算,其歲給之數又太薄,無法難彰顯藩王之威嚴,更是左支右絀,拮據得很。你主意多,給朕說說該如何是好?”
顧正臣有些措手不及,猶豫了下,還是老老實實地說:“陛下突然問起毫無準備之事,臣一時也無良策。”
朱元璋肅然道:“隨便談談。”
顧正臣低頭想了想,然後緩慢地說:“臣想言,又怕陛下懲罰……”
“盡管說,這裏隻有你與朕,恕你無罪。”
朱元璋沉聲道。
顧正臣認真思考了一番,才開口道:“陛下,臣鬥膽直陳。以臣之間,陛下希望分封諸王,給其節製邊軍之權,以諸王拱衛大明邊疆,藩屏江山社稷。隻是——漢武帝也這樣做過,結果卻是七國之亂!陛下認為,”
朱元璋臉色一變,沉聲道:“漢景帝輕信晁錯,黜削諸侯,七國之變,實由於此!況漢景帝為太子時,以博局殺吳世子!難道你認為當今太子會殺害其兄弟不成?還是你認為,他日諸王敢不尊太子?”
顧正臣皺了皺眉頭,反問道:“陛下,七國之亂,當真沒有私心嗎?”
朱元璋愣了下。
曲在漢景帝還是在七國,這個問題可能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可拋開曲直,不提誰的對錯,單單問一句,漢七國之亂的藩王們,到底有沒有私心?
有機會當皇帝,誰丫的願意當藩王。
人往高處走,你不能不將藩王當人看……
顧正臣握了握拳,繼續說:“七國之亂可以打著清君側、誅晁錯的旗號起兵造反,那陛下有沒有想過,若大明也分封諸王,他日朝中但凡有一二大臣不順藩王之意,他們也可以用清君側的名義起兵!”
“藩王,有封國,有兵,有節製地方兵力之權,有皇室血脈,振臂一唿,轉眼之間就可能是十萬之兵!到那時,朝廷是打還是不打?若打,是兄弟殘殺,兵戎相見。若不打,就是封疆裂土,大明江山難全!”
“臣所言絕非危言聳聽。誠然,以太子之能,確實可駕馭諸王,如今諸王也敬重太子,知臣之道。可若是有朝一日,皇太孫掌管天下,那一群群叔輩,還有多少敬重?以叔淩侄,以長欺幼,此事陛下可曾想過?”
朱元璋氣得抬手就將桌案上的文書掃落在地,厲聲喊道:“顧正臣,你太放肆了!”
顧正臣知道話說到這裏,已不能迴頭:“陛下,諸王為屏藩,不如將為屏藩。在陛下看來,將不如子孫可靠,可陛下須知,朝廷一紙文書,可決將生死富貴,但一紙文書,卻無法撼藩王,更不可能收其封國!他日有異心,不僅不能成屏障,還將成為朝廷防禦之缺口!”
朱元璋抬腳,猛地一踢桌子,喊道:“你小子不想活了!來人!”
鄭泊、張煥帶軍士闖入殿內。
李文忠、吳禎也跟著走了進來,不明所以。
朱元璋厲聲下令:“將顧正臣給咱拖出去,杖八十!”
吳禎驚愕不已,剛剛還有說有笑,這才多久,竟要動杖刑了?
李文忠急忙攔住鄭泊等人,勸道:“陛下,顧縣男是奉旨迴金陵,為朝廷做事兢兢業業,並無私心,怎能輕易動用杖刑處罰,還望陛下……”
“莫要勸了,拖出去,打!”
朱元璋在氣頭上。
敢說自家兒子互相殘殺,不聽話,還敢說當叔叔的會欺負侄子,你顧正臣是個外臣,怎麽能如此大膽!
吳禎勸也勸不住,不知道顧正臣到底如何惹了朱元璋,竟直接要杖八十,就這小身板,即便沒打死,估計也要趴三個月才能下床。
三個月?
這要耽誤多少事。
吳禎急得直冒汗,連忙對顧正臣說:“你倒是求情啊!”
顧正臣深深看著朱元璋,抬手將帽子摘了下來,肅然道:“臣所言,意在江山永固,國祚永延!若陛下認為臣有過錯,意在他處,這八十杖——臣領了!”
“你想當魏徵?”
朱元璋厲聲嗬斥。
顧正臣肅然迴道:“臣不敢與魏徵相提並論,他為的是大唐,臣為的是大明!他輔佐的是唐太宗,開了盛世。臣輔佐的是洪武帝,也想試試能不能開個盛世,少些兵革之禍!”
(
朱元璋臉上的怒氣收斂了一些,抬手道:“先拖出去,讓他跪著!”
鄭泊、張煥鬆了口氣。
顧正臣將帽子擱在地上,行禮走出大殿,然後跪在殿外。
李文忠、吳禎不知皇帝與顧正臣為何爭吵,此時也不敢多問,見朱元璋不想說話,便行禮退到殿外,看著跪著的顧正臣,李文忠安排宦官去找朱標過來。
朱標聽聞消息,匆匆跑來,見顧正臣跪著,連帽子都摘了,不由得心頭一驚,連忙問道:“怎麽迴事?”
顧正臣看了看朱標,微微搖頭。
朱元璋閉門說諸王之事,顯然是不想讓其他人知道他的心思,自己還是不要多嘴得好。直言進諫是一迴事,泄密是另一迴事。
朱標見顧正臣不說,看了看華蓋殿關閉的大門,讓內侍通報。
內侍冷汗直冒:“殿下,陛下發了火,這個時候可不敢打擾。”
朱標知道父皇對內侍宦官頗是嚴厲,動輒嚴懲,擔心連累內侍,想了想之後,便走至顧正臣身旁,撩起衣擺跪了下來,高聲喊道:“兒臣朱標,求見父皇。”
殿內無聲。
朱元璋坐了下來,平息了心頭的憤怒。
雖說顧正臣的話過於大膽,有些冒犯皇室,可仔細想想,他說的話並非沒有道理,何況他著眼長遠,也並非為了一己之私。
畢竟這個時候朱雄英還很小,那群叔叔也不太可能欺負他去。再說了,朱標算得上外柔內剛,對兄弟更是親和,兄弟情義不錯,定不會有禍起蕭牆之事。
但顧正臣的話還是令人擔憂,當皇帝的勞心勞力,誰知道壽命幾多,翻看唐宋元,總有幾個年幼的皇帝登基,到那時,侄幼叔強,又該如何?
皇權是可以隨意決定武將生死,武將調動也方便,隻要不長期統兵一地,就很難擁兵自重,威脅朝廷。
可藩王是不可能調動的,封國就在那裏,如何調?
調不走,手裏又有兵權,時間一長,那不就是擁兵自重?
到時候,朝廷派遣來的統兵將領是聽朝廷的,還是聽藩王的,封國的軍士是聽朝廷的,還是聽藩王的?
哪怕是給藩王少量護衛,地方衛所握在朝廷,藩王憑借著身份、財力與地位,未必不能蠶食地方衛所,而一般將校又不敢得罪,隻能巴結,勢必會成為一股勢力,尾大不掉。
朱元璋咬牙切齒,分封諸王是多年前定下的計劃,可因為顧正臣,現在這個計劃怕是要重新思量思量了,到底是分封好,還是不分封好,需要慎重!
這種被迫改變計劃的感覺,有種脫離掌控的不安,讓朱元璋很是不舒服。
若是不分封諸王,那就得將正在建造的秦王府、晉王府給停了。這算什麽事,中都耗時耗力耗民,停了,秦王府、晉王府也是投入巨大,征調百姓合計二十餘萬,這也要停了?
感情自己一年年全空折騰百姓去了?
朱元璋不甘心,這樣做有點臉疼。
抬頭,看向地上的官帽。
朱元璋起身走了過去,將官帽拿了起來,目光凝重。
這小子硬骨頭一個,這脾氣也強,不知服軟,兇幾句,威脅一番,竟還生出了辭官的心思!不過,自己可是有言在先,說過不怪罪的,卻一時沒忍住。
殿門打開。
朱元璋看著並排跪著的朱標、顧正臣、李文忠,吳禎跪到了朱標身後去了,不由皺眉:“李文忠,吳禎,你們這是作甚?”
李文忠叩首,言道:“我等不過是求陛下息怒,莫動了肝火傷了龍體。”
朱元璋哼了聲:“為他求情就求情,哪那麽多話,你們兩個出宮去吧,莫要在這裏礙眼。顧小子,這官帽可不要輕易丟在地上,再有下次,朕可不會再給你撿起來!”
顧正臣伸手接過官帽,猶豫了下,說:“陛下,臣這帽子要不要晚點戴,萬一陛下想要打臣板子,這帽子必然會掉地上的……”
“滾,別在這裏煩朕!”
“臣領旨。”
顧正臣起身,揉了揉膝蓋與腿骨。
以後入宮之前必須弄個護膝,丫的太硌人了。
朱標擺了擺手,讓顧正臣先走,自己則留下來陪著朱元璋,待李文忠、顧正臣等人不見了身影,這才問道:“父皇緣何發如此大的脾氣?”
朱元璋讓左右退開,然後威嚴地看著朱標的眼睛,厲聲道:“你告訴朕,你認為封國之舉,是對是錯,是好是壞?”
朱標臉色微變,終於知道父親為何暴怒了,想來是顧正臣反對封國之事,這事能反對嘛,當年劉基也反對,結果不言而喻。
“怎麽,不敢說?”
朱元璋沉聲。
朱標想了想,沒有說話,隻是跪了下來,直視著朱元璋。
朱元璋瞳孔微凝,咬牙道:“那你為何不早說?”
朱標喉結動了動,不安地問:“父皇,兒臣身為皇長子,是諸王兄長,分封又是父皇執意定下之策,這事——是兒臣可以勸改的嗎?”
一旦說了,那兄長的威嚴就徹底沒了。
兄弟之間有了嫌隙,沒問題怕也鬧出問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