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達是一個克製的人,烈酒佳釀,說飲三杯就三杯。
他做到的並不隻是不貪杯,還有不貪其他,這是他明哲保身的秘訣。
徐達看著顧正臣,拍了拍大腿,平和地問:“你認為元廷與大明攻守之勢如何?”
沐英對顧正臣微微點頭,這是來自魏國公的考校。
顧正臣知道這次考校關係著自己在徐達心中的印象,思索了下曆史,正色道:“魏國公,眼下大明為守,元廷為攻。然這種態勢終會改變,大明轉守為攻的時機,將會一步步成熟。”
“具體說說。”
徐達身體向前傾,頗是在意。
顧正臣起身,撿了一根樹枝,在地上劃了幾筆,指了指說:“魏國公,眼下元廷退居塞外,然勢力仍大,兵力仍廣,野心不死,其犯邊入侵將在未來十五年內成為常態。隻不過元廷在塞外草原,雖有兵馬,但論綜合之力,遠不如大明。”
徐達微微皺眉:“綜合之力?”
顧正臣點了點頭:“沒錯,綜合之力!戰爭勝負,雖決於戰場,但真正決定王朝命運的,還是綜合之力,人心,後勤,城防,武器,戰馬,鎧甲,人丁、食鹽、鐵器等等,都是戰爭的參與者。從這些來看,元廷遠遠比不上大明,也沒有大明的底蘊,其綜合之力衰落是可預期之事。”
“此消彼長,大明綜合之力超出元廷指日可待。不過綜合之力決定的是持久戰,要想在戰場之上正麵擊敗元廷騎兵,還需要仰仗騎兵,這個過程較為漫長。除此之外……”
徐達歎了一口氣:“除此之外,別無他法是吧?因我嶺北敗給了王保保,導致大量騎兵折損。朝廷根本不可能在短時間內補充大量戰馬。雖然現如今有了廬州馬場,引民養馬,隻可惜,速度太慢了。”
顧正臣看著麵色有些落寞的徐達,沉聲道:“魏國公,除此之外,唯有一途。”
徐達眼神一亮,急切地問:“你說什麽,除了騎兵之外,還有其他之法?”
顧正臣凝重地點頭:“確實有。”
“是何辦法?”
沐英也著急起來,追著問。
顧正臣看了一眼沐英,轉向徐達,注視著眼前銳利的雙眸:“這個方法魏國公並不陌生,軍中作戰也有使用,那就是火器。”
“火器?”
徐達頓時泄了氣,連連擺手:“你怕是不知,這火器不適合打騎兵,尤其是大規模騎兵軍團作戰,火器的作用極是有限。”
顧正臣詢問:“為何如此說?”
徐達搖了搖頭。
沐英也有些沮喪:“你見過軍士用的火銃,想要擊發,不僅要填充火藥,壓入引線,還需要填充鐵子、碎石子,這個過程至少需要十息,而十息之內,騎兵足夠跑個近百步,可火銃的射傷距離,不過三五十步,這也就意味著火銃麵對騎兵時,隻有一次出手機會!”
徐達麵色淒然:“一旦以火銃兵為前驅出手,那騎兵不死,他們將會被騎兵蹂躪踩踏,前鋒一敗,再想挽迴局勢,穩住陣腳,可就難了。再說了,火銃也好,大將軍炮也好,懼怕雨天。行軍打仗,難免會遇到陰雨天交戰,可火器根本不能用。”
顧正臣端起茶碗,滋溜了一口茶,緩緩地說:“既然你們清楚火器有這麽多問題,就沒有想過解決嗎?既然射程不夠遠,那就增加射程,既然操作時間長,那就縮短操作時間,既然怕雨,那就想辦法防雨。問題解決了,帶步兵去找王保保打一架試試不挺好。”
徐達呆住了。
沐英也愣住了。
這個顯而易見的問題,兩人竟沒有仔細想過,似乎這些問題,始終會一直問題下去……
徐達喉結動了動,起身問:“你的意思是,火器的這些問題都能解決?”
顧正臣點了點頭,平和地說:“辦法總比困難多。”
徐達踱了幾步,心頭有些火熱。
朝廷想要補充戰馬,打造一支具備戰力的騎兵,沒有個五年是斷不可能之事,甚至會更久。這也就意味著,至少五年之內,大明都將處於被動防守的境地!
徐達不甘心!
開國馬上進入第七個年頭,可敵人還在邊關唿嘯而過,時不時寇邊掠民,這對於一名武將來說是折磨!
嶺北失敗的恥辱刻骨銘心,突然出現的王保保如同利劍一般,將明軍將士斬殺!
此仇不報,我徐達何存於天地之間?
等個五年?
太久,太久了!
若火器當真能解決諸多問題,當真能如顧正臣所言,那遠征軍完全能夠以步兵為主,騎兵為輔深入草原,找到元廷主力,與其在草原之上決戰!
“你認為多久可以解決火器的問題?”
徐達止住腳步問。
顧正臣笑道:“魏國公,想要解決這些問題,需要足夠的錢糧,有智慧的大匠,更需要時間,這種事並非朝夕可為。我估計,若朝廷全力支持,至少需要一年時間打造出可用於克製騎兵的火器與火銃。”
“一年?”
徐達震驚不已。
沐英連忙對顧正臣說:“這種事可不能隨意說。”
顧正臣微微點了點頭,對徐達說:“當然,需要一個條件。”
“什麽條件?”
徐達急切。
顧正臣指了指自己,
徐達審視著顧正臣,看向沐英:“他到底是舉人出身,句容知縣,還是匠人出身,巧匠一名?”
沐英笑了起來:“說他是讀書人,可魏國公,那新式火爐便是他發明的,還有鍛體術,酒精,推車……治理地方是好手,打造東西也是好手。”
“倒算是個全才之人,隻不過——”徐達看著顧正臣,緩緩地問:“你如此年輕,如何懂得這麽多?”
顧正臣沒有正麵迴答,而是說:“聽聞魏國公出身農家。”
徐達聽聞,爽朗地笑了起來。
是啊,自己出身農家,卻懂得兵法,懂得指揮大軍團作戰,這顧正臣出身舉人,緣何不能懂得匠作之事?
每個人有每個人的天賦。
徐達收斂了笑,抱了抱拳:“我會告訴陛下,竭力將你調至金陵做事,你專司火器改良如何?”
“不行,我要迴句容,不解決句容百姓的飯碗問題,不仕金陵。”
顧正臣斷然拒絕。
現在都被人蓋上了縣男的帽子,繼續留在金陵早晚會被人收拾,還是站在金陵之外看風景為上。
他做到的並不隻是不貪杯,還有不貪其他,這是他明哲保身的秘訣。
徐達看著顧正臣,拍了拍大腿,平和地問:“你認為元廷與大明攻守之勢如何?”
沐英對顧正臣微微點頭,這是來自魏國公的考校。
顧正臣知道這次考校關係著自己在徐達心中的印象,思索了下曆史,正色道:“魏國公,眼下大明為守,元廷為攻。然這種態勢終會改變,大明轉守為攻的時機,將會一步步成熟。”
“具體說說。”
徐達身體向前傾,頗是在意。
顧正臣起身,撿了一根樹枝,在地上劃了幾筆,指了指說:“魏國公,眼下元廷退居塞外,然勢力仍大,兵力仍廣,野心不死,其犯邊入侵將在未來十五年內成為常態。隻不過元廷在塞外草原,雖有兵馬,但論綜合之力,遠不如大明。”
徐達微微皺眉:“綜合之力?”
顧正臣點了點頭:“沒錯,綜合之力!戰爭勝負,雖決於戰場,但真正決定王朝命運的,還是綜合之力,人心,後勤,城防,武器,戰馬,鎧甲,人丁、食鹽、鐵器等等,都是戰爭的參與者。從這些來看,元廷遠遠比不上大明,也沒有大明的底蘊,其綜合之力衰落是可預期之事。”
“此消彼長,大明綜合之力超出元廷指日可待。不過綜合之力決定的是持久戰,要想在戰場之上正麵擊敗元廷騎兵,還需要仰仗騎兵,這個過程較為漫長。除此之外……”
徐達歎了一口氣:“除此之外,別無他法是吧?因我嶺北敗給了王保保,導致大量騎兵折損。朝廷根本不可能在短時間內補充大量戰馬。雖然現如今有了廬州馬場,引民養馬,隻可惜,速度太慢了。”
顧正臣看著麵色有些落寞的徐達,沉聲道:“魏國公,除此之外,唯有一途。”
徐達眼神一亮,急切地問:“你說什麽,除了騎兵之外,還有其他之法?”
顧正臣凝重地點頭:“確實有。”
“是何辦法?”
沐英也著急起來,追著問。
顧正臣看了一眼沐英,轉向徐達,注視著眼前銳利的雙眸:“這個方法魏國公並不陌生,軍中作戰也有使用,那就是火器。”
“火器?”
徐達頓時泄了氣,連連擺手:“你怕是不知,這火器不適合打騎兵,尤其是大規模騎兵軍團作戰,火器的作用極是有限。”
顧正臣詢問:“為何如此說?”
徐達搖了搖頭。
沐英也有些沮喪:“你見過軍士用的火銃,想要擊發,不僅要填充火藥,壓入引線,還需要填充鐵子、碎石子,這個過程至少需要十息,而十息之內,騎兵足夠跑個近百步,可火銃的射傷距離,不過三五十步,這也就意味著火銃麵對騎兵時,隻有一次出手機會!”
徐達麵色淒然:“一旦以火銃兵為前驅出手,那騎兵不死,他們將會被騎兵蹂躪踩踏,前鋒一敗,再想挽迴局勢,穩住陣腳,可就難了。再說了,火銃也好,大將軍炮也好,懼怕雨天。行軍打仗,難免會遇到陰雨天交戰,可火器根本不能用。”
顧正臣端起茶碗,滋溜了一口茶,緩緩地說:“既然你們清楚火器有這麽多問題,就沒有想過解決嗎?既然射程不夠遠,那就增加射程,既然操作時間長,那就縮短操作時間,既然怕雨,那就想辦法防雨。問題解決了,帶步兵去找王保保打一架試試不挺好。”
徐達呆住了。
沐英也愣住了。
這個顯而易見的問題,兩人竟沒有仔細想過,似乎這些問題,始終會一直問題下去……
徐達喉結動了動,起身問:“你的意思是,火器的這些問題都能解決?”
顧正臣點了點頭,平和地說:“辦法總比困難多。”
徐達踱了幾步,心頭有些火熱。
朝廷想要補充戰馬,打造一支具備戰力的騎兵,沒有個五年是斷不可能之事,甚至會更久。這也就意味著,至少五年之內,大明都將處於被動防守的境地!
徐達不甘心!
開國馬上進入第七個年頭,可敵人還在邊關唿嘯而過,時不時寇邊掠民,這對於一名武將來說是折磨!
嶺北失敗的恥辱刻骨銘心,突然出現的王保保如同利劍一般,將明軍將士斬殺!
此仇不報,我徐達何存於天地之間?
等個五年?
太久,太久了!
若火器當真能解決諸多問題,當真能如顧正臣所言,那遠征軍完全能夠以步兵為主,騎兵為輔深入草原,找到元廷主力,與其在草原之上決戰!
“你認為多久可以解決火器的問題?”
徐達止住腳步問。
顧正臣笑道:“魏國公,想要解決這些問題,需要足夠的錢糧,有智慧的大匠,更需要時間,這種事並非朝夕可為。我估計,若朝廷全力支持,至少需要一年時間打造出可用於克製騎兵的火器與火銃。”
“一年?”
徐達震驚不已。
沐英連忙對顧正臣說:“這種事可不能隨意說。”
顧正臣微微點了點頭,對徐達說:“當然,需要一個條件。”
“什麽條件?”
徐達急切。
顧正臣指了指自己,
徐達審視著顧正臣,看向沐英:“他到底是舉人出身,句容知縣,還是匠人出身,巧匠一名?”
沐英笑了起來:“說他是讀書人,可魏國公,那新式火爐便是他發明的,還有鍛體術,酒精,推車……治理地方是好手,打造東西也是好手。”
“倒算是個全才之人,隻不過——”徐達看著顧正臣,緩緩地問:“你如此年輕,如何懂得這麽多?”
顧正臣沒有正麵迴答,而是說:“聽聞魏國公出身農家。”
徐達聽聞,爽朗地笑了起來。
是啊,自己出身農家,卻懂得兵法,懂得指揮大軍團作戰,這顧正臣出身舉人,緣何不能懂得匠作之事?
每個人有每個人的天賦。
徐達收斂了笑,抱了抱拳:“我會告訴陛下,竭力將你調至金陵做事,你專司火器改良如何?”
“不行,我要迴句容,不解決句容百姓的飯碗問題,不仕金陵。”
顧正臣斷然拒絕。
現在都被人蓋上了縣男的帽子,繼續留在金陵早晚會被人收拾,還是站在金陵之外看風景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