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身艱難際,張目視寇仇!
意思是,在艱難時刻奮身而起,雙眼圓瞪怒視寇仇。
這是杜甫的詩作,很難想象會被刻在東宮的亭子之上,似乎作為一種警示,告誡來到這亭子處的所有人,做人要有勇敢忠猛的氣節。
朱標、宋濂等人疑惑不解。
在燈籠的照耀下,亭子上的文字顯得十分清晰。
雖然顧正臣希望每個人跟讀,可聽話的終歸隻是宦官、侍女,連南世卿這種護衛都沒張嘴,更不要說宋濂、梁貞等人。
張昌看著前麵出風頭的顧正臣,心頭有些不滿,開口道:“你這是何意,難不成我們還不認識字?”
顧正臣掃了一眼張昌,看向幾人身後的宦官、侍女,問:“你們可都看清楚這上麵的字了?”
“看清楚了。”
幾個宦官、侍女低聲迴應。
顧正臣微微點頭,手指向“挺身艱難際”的“艱難”二字,道:“人生在世,難免有艱難困苦時。你們想想開國之前的歲月,百姓生活艱難,軍士行軍艱難,將軍決策艱難,皇帝整頓四方艱難。可再艱難,萬眾一心,日月淩空,我們也迎來了安穩的日子。說起艱難,就是這兩個字,你們可認得了?”
“認得。”
宦官、侍女覺得新奇,看著字眼,紛紛點頭。
顧正臣指向“張目視寇仇”的“目”字:“這個是目,即眼。看到這個字,應該想到自己的眼睛。有句話叫目不轉睛,膝不移處,指的便是看東西時眼珠一點都不轉動……你們作為東宮侍奉之人,耳聰目明是本分內的事,這個目,你們應該記下。”
顧正臣三言兩語,將每個字拆分或組合在一起講解清楚,然後退至一旁,看向宋濂:“宋師,這樣一來,是不是一個先生便可教導六十人識字?”
宋濂看向亭子上的對聯,默然沉思。
朱標起身,招來一個宦官:“你可曾識過字?”
宦官連忙道:“迴殿下,不曾識字。”
朱標微微點頭,隨手指向亭子上的對聯中的一個字問:“那這個字讀什麽?”
宦官看了看,連忙迴道:“是寇,這裏麵有個元,顧先生說,看到這個字可以想到元廷賊寇。”
宋濂眼神一亮。
朱標又指了幾個字,宦官竟都迴答了上來,朱標又喚來幾個侍女,雖有幾人有幾個字識不出來,但大部分都說對了。
宋濂明白過來,起身對顧正臣道:“你的意思是,讓需要講解的字寫掛在某處,然後講解,這樣一來,眾人隻需集坐一起,便可識字?”
顧正臣微微點頭:“沒錯。”
可惡的梁貞又跳了出來,嗤笑道:“感情顧先生的計策,就是將弟子帶到亭子前學習,隻不過亭子字少,學完這幾個字,是不是應該帶到碑刻前學習了?難不成句容的丁口,識字還得周遊四方?”
“白癡。”
顧正臣直言。
“你說什麽?”梁貞頓時發怒,喊道:“粗鄙之輩,這裏是東宮,豈能容你如此放肆!殿下,若不將他趕出去,我等臉上蒙羞啊。”
朱標陰沉著臉,很是不滿。
李希顏站了出來:“你若感覺蒙羞,可以自行離去,今日太子設宴招待,共議教育之事,你卻屢屢敢聒噪刁難,作為太子賓客,還有半點儒雅之風,君子之德嗎?”
梁貞看著李希顏,憤怒卻不敢發作,這位先生連藩王都敢揍,說多了,自己說不得也會挨打……
宋濂看著顧正臣,欣慰地笑了起來:“你倒是給了我們一條教導之路,日後先生教導,完全可以將內容寫在紙張之上,以大字書寫,懸於堂中,引弟子共讀、共識、共學、共記。如此好辦法,老朽為何從未想到過。”
朱標慚愧不已:“宮內懸掛字畫不少,孤也沒想過,這種方式也可用於文教之事。”
顧正臣擺了擺手:“以大字書於紙張之上,這種方式在宮廷內部尚可,但對於句容、民間,極是不當。須知,這紙張的成本可不少,長此以往,尋常先生負擔不起。”
窮苦人家讀書練字,輕易不會使用紙張,而是在沙子裏練字,隻有交課業,默寫整篇文章,寫作等情況下,才會使用紙張。
先生也都是窮酸的,一個個固窮要氣節得很,他們手裏的紙張有限,一張紙讓他們寫幾個大字,這是要了他們的命,縣衙若出這筆錢,也未必扛得住。紙張在明代初期,依舊屬於輕奢產品,遠遠到不了“鋪張浪費”的地步。
“若不如此,該如何做?”
宋濂詢問。
顧正臣笑了笑:“可以找來木板,漆為黑色,然後粉筆書寫,寫完之後,用刷子刷去,可重複使用,幾年而不壞。這種東西,我稱之為黑板。”
“黑板?那粉筆又是什麽?”
宋濂追問。
顧正臣解釋:“粉筆主要是石灰,將其塑造為手指粗長,拿在手中,可以輕易書寫。不滿宋師與太子,句容匠作院已經在趕製黑板與粉筆。”
朱標恍然:“孤想起來了,你在書信裏是提到過這兩樣東西,隻是當時夾在一些小事之中,孤也沒留意,現在看來,你早就在做準備了。”
顧正臣連連點頭:“匠作院的匠人也需要糊口,這黑板與粉筆雖沒什麽技巧,但勝在新奇,臣準備將其賣給國子學,嗬嗬,換些許銀錢。”
“你拿做學問的東西換錢?”
宋濂怒視,胡須無風自動。
顧正臣後退一步,正色道:“宋師,我是句容知縣,身後站著一萬餘戶百姓,為了他們能吃飽飯,用這些做學問的東西換錢,真的不妥嗎?”
宋濂見顧正臣嚴肅,思索一番,拱手道:“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你身為知縣,確實應該將百姓吃飯問題放在首位。此事你做得對,是老夫錯怪你了。隻是黑板、粉筆事關文教大業,你是否願意割舍?”
顧正臣看向朱標,意味深長地說:“其實,黑板也好,粉筆也罷,這些都是太子吩咐我打造的,一切都是太子的功勞。日後黑板、粉筆推至國子學、府州縣學、各地私塾,應將太子功勞銘記流傳下去。”
意思是,在艱難時刻奮身而起,雙眼圓瞪怒視寇仇。
這是杜甫的詩作,很難想象會被刻在東宮的亭子之上,似乎作為一種警示,告誡來到這亭子處的所有人,做人要有勇敢忠猛的氣節。
朱標、宋濂等人疑惑不解。
在燈籠的照耀下,亭子上的文字顯得十分清晰。
雖然顧正臣希望每個人跟讀,可聽話的終歸隻是宦官、侍女,連南世卿這種護衛都沒張嘴,更不要說宋濂、梁貞等人。
張昌看著前麵出風頭的顧正臣,心頭有些不滿,開口道:“你這是何意,難不成我們還不認識字?”
顧正臣掃了一眼張昌,看向幾人身後的宦官、侍女,問:“你們可都看清楚這上麵的字了?”
“看清楚了。”
幾個宦官、侍女低聲迴應。
顧正臣微微點頭,手指向“挺身艱難際”的“艱難”二字,道:“人生在世,難免有艱難困苦時。你們想想開國之前的歲月,百姓生活艱難,軍士行軍艱難,將軍決策艱難,皇帝整頓四方艱難。可再艱難,萬眾一心,日月淩空,我們也迎來了安穩的日子。說起艱難,就是這兩個字,你們可認得了?”
“認得。”
宦官、侍女覺得新奇,看著字眼,紛紛點頭。
顧正臣指向“張目視寇仇”的“目”字:“這個是目,即眼。看到這個字,應該想到自己的眼睛。有句話叫目不轉睛,膝不移處,指的便是看東西時眼珠一點都不轉動……你們作為東宮侍奉之人,耳聰目明是本分內的事,這個目,你們應該記下。”
顧正臣三言兩語,將每個字拆分或組合在一起講解清楚,然後退至一旁,看向宋濂:“宋師,這樣一來,是不是一個先生便可教導六十人識字?”
宋濂看向亭子上的對聯,默然沉思。
朱標起身,招來一個宦官:“你可曾識過字?”
宦官連忙道:“迴殿下,不曾識字。”
朱標微微點頭,隨手指向亭子上的對聯中的一個字問:“那這個字讀什麽?”
宦官看了看,連忙迴道:“是寇,這裏麵有個元,顧先生說,看到這個字可以想到元廷賊寇。”
宋濂眼神一亮。
朱標又指了幾個字,宦官竟都迴答了上來,朱標又喚來幾個侍女,雖有幾人有幾個字識不出來,但大部分都說對了。
宋濂明白過來,起身對顧正臣道:“你的意思是,讓需要講解的字寫掛在某處,然後講解,這樣一來,眾人隻需集坐一起,便可識字?”
顧正臣微微點頭:“沒錯。”
可惡的梁貞又跳了出來,嗤笑道:“感情顧先生的計策,就是將弟子帶到亭子前學習,隻不過亭子字少,學完這幾個字,是不是應該帶到碑刻前學習了?難不成句容的丁口,識字還得周遊四方?”
“白癡。”
顧正臣直言。
“你說什麽?”梁貞頓時發怒,喊道:“粗鄙之輩,這裏是東宮,豈能容你如此放肆!殿下,若不將他趕出去,我等臉上蒙羞啊。”
朱標陰沉著臉,很是不滿。
李希顏站了出來:“你若感覺蒙羞,可以自行離去,今日太子設宴招待,共議教育之事,你卻屢屢敢聒噪刁難,作為太子賓客,還有半點儒雅之風,君子之德嗎?”
梁貞看著李希顏,憤怒卻不敢發作,這位先生連藩王都敢揍,說多了,自己說不得也會挨打……
宋濂看著顧正臣,欣慰地笑了起來:“你倒是給了我們一條教導之路,日後先生教導,完全可以將內容寫在紙張之上,以大字書寫,懸於堂中,引弟子共讀、共識、共學、共記。如此好辦法,老朽為何從未想到過。”
朱標慚愧不已:“宮內懸掛字畫不少,孤也沒想過,這種方式也可用於文教之事。”
顧正臣擺了擺手:“以大字書於紙張之上,這種方式在宮廷內部尚可,但對於句容、民間,極是不當。須知,這紙張的成本可不少,長此以往,尋常先生負擔不起。”
窮苦人家讀書練字,輕易不會使用紙張,而是在沙子裏練字,隻有交課業,默寫整篇文章,寫作等情況下,才會使用紙張。
先生也都是窮酸的,一個個固窮要氣節得很,他們手裏的紙張有限,一張紙讓他們寫幾個大字,這是要了他們的命,縣衙若出這筆錢,也未必扛得住。紙張在明代初期,依舊屬於輕奢產品,遠遠到不了“鋪張浪費”的地步。
“若不如此,該如何做?”
宋濂詢問。
顧正臣笑了笑:“可以找來木板,漆為黑色,然後粉筆書寫,寫完之後,用刷子刷去,可重複使用,幾年而不壞。這種東西,我稱之為黑板。”
“黑板?那粉筆又是什麽?”
宋濂追問。
顧正臣解釋:“粉筆主要是石灰,將其塑造為手指粗長,拿在手中,可以輕易書寫。不滿宋師與太子,句容匠作院已經在趕製黑板與粉筆。”
朱標恍然:“孤想起來了,你在書信裏是提到過這兩樣東西,隻是當時夾在一些小事之中,孤也沒留意,現在看來,你早就在做準備了。”
顧正臣連連點頭:“匠作院的匠人也需要糊口,這黑板與粉筆雖沒什麽技巧,但勝在新奇,臣準備將其賣給國子學,嗬嗬,換些許銀錢。”
“你拿做學問的東西換錢?”
宋濂怒視,胡須無風自動。
顧正臣後退一步,正色道:“宋師,我是句容知縣,身後站著一萬餘戶百姓,為了他們能吃飽飯,用這些做學問的東西換錢,真的不妥嗎?”
宋濂見顧正臣嚴肅,思索一番,拱手道:“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你身為知縣,確實應該將百姓吃飯問題放在首位。此事你做得對,是老夫錯怪你了。隻是黑板、粉筆事關文教大業,你是否願意割舍?”
顧正臣看向朱標,意味深長地說:“其實,黑板也好,粉筆也罷,這些都是太子吩咐我打造的,一切都是太子的功勞。日後黑板、粉筆推至國子學、府州縣學、各地私塾,應將太子功勞銘記流傳下去。”